陌陌小说网
首页 > 热门 > 早舂二月 > 第二章

第二章

目录

  徐小曼留在学校里,上午两节课,下午两节课,与世无争,倒也自在。延庆虽说隶属北京市,但民风保守排外,其实更像河北省。比如这所县中学,教职员工几乎都是本地人,非亲即故。外来户最多的时候有三个,现在还剩两个。

  英语组的徐小曼老师是一个,是体育组的巴特尔是另一个。体育老师巴特尔,张北坝上人,是个北漂,没什么过硬的学历,只有一张皱巴巴的张北师专文凭。据说他和校长沾点儿亲,不过很远。学校里的教职员工,不太看得起巴特尔,一般都不称他老师。

  徐小曼是个例外,她有涵养,当着别人的面,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总是尊称巴特尔老师。巴特尔有自知之明,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但他还是很感激徐小曼。平时徐小曼有什么要帮忙的,比如扛什么重物,搬个煤气罐什么的,都是他一手包下。

  徐老师刚来学校的时候,曾经被几个小混混儿在校门口扰,别人都不敢出头,最后巴特尔来了,一声大吼,才赶跑了混混儿。这些情况,徐小曼的丈夫杨老师都是知道的,也从来没说过什么。最近半年,杨老师辞职下了海,不常着家,巴特尔更是勤快,鞍前马后,随叫随到。同事之间互相帮忙。

  本来是正常的,可也引来了不少风言风语,多半出自后勤处胖婶儿之口。徐小曼出自书香门第,自小母亲管教很严,从不搬是非,也讨厌别人搬是非,所以,她一直不喜欢胖婶儿王老师。王老师是校长的远房婶子,早些年教过音乐课,现在不干了。

  她为人热情,喜欢张罗,和谁都是自来,就是好嚼舌头,有时也占点小便宜,不过,胖婶儿和徐老师的丈夫关系很好。当年杨老板,不,杨老师从北京城搬到这荒郊野岭,一个人举目无亲的,胖婶儿帮了很多忙,当然,忙也不是白帮的,去年杨老师下海,刚赚了第一笔钱,就都贴给了胖婶儿。

  胖婶儿找杨老师要赞助,说是回报社会,尊师重教,把老教学楼粉刷了一遍。她请的是乡下施工队,说是便宜,其实那草台班子是她侄子挑起来的,里面的猫腻儿谁也说不清。

  胖婶儿的一张嘴很厉害,擅长空来风和添油加醋。最近不知为什么,她特别关心徐老师和男同事们的交往,特别是和巴特尔,得徐小曼很不自在。

  徐小曼对巴特尔有些好感,因为他比其他同事来得实在一些,能帮忙也肯帮忙,但是,徐小曼从来没有想过会和巴特尔有些什么,婚前没有想过,婚后更没有想过。

  徐小曼端起杯子,呷了一口茶,心里稍微平静了一点儿。胖婶儿虽然烦人,可话说回来,那个巴特尔确实也有不妥的地方。作为一个北漂,巴特尔平时说话处事是有分寸的,问题在于,他不能喝酒却爱喝酒,一喝高了说话就没遮拦。

  徐老师刚来学校不久,有一次巴特尔和几个校工喝酒。三杯烧酒下肚,巴特尔的话匣子打开了,就开始惹是生非。他说,徐小曼是全北京市最漂亮的女人。烧锅炉的大刘提出了不同意见,说这个徐老师放在延庆县当然算个人物。

  但搁在北京市根本就挂不上号。两个人于是就吵起来,最后还动了手。这件事蛮可笑的,但至今徐小曼回想起来,心里还是暖洋洋的。徐小曼相信,如夫人之类的话,巴特尔说得出口,不会是胖婶儿捏造。

  对于同事之间开玩笑,徐小曼并不太介意,不过现在情况不同,她已经结了婚,丈夫又不再身边,需要注意一些影响。“徐老师,徐老师!”

  徐小曼一下子惊醒过来,抬头一看,原来是英语课代表小丽,正站在眼前,手里捧着几本作业,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

  “小丽,你怎么没有上课?”“语文老师不舒服,我们只好自习,我就让那几个男生把欠的作业补上了。”小丽回答“徐老师,作业本我给您放在哪儿?”

  “小丽,谢谢你,就放在桌子上吧。”徐小曼和蔼地说“对了,小丽,你看见巴特尔老师没有?”“没有,他被王老师叫去抬秤,说是分桔子。”“我知道了。

  小丽,你有空的时候能不能去后勤处,叫巴特尔老师忙完后上我这儿来一趟?”“好的,老师,我现在就去。”“谢谢你,小丽,你真懂事。”小丽一阵风似地出去了,徐小曼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定定神儿,开始批改学生们的作业。

  ***延庆不富裕,县中学更是没什么油水。早先学校也试着开过补习班夜校什么的,根本招不到几个人,只好停掉。

  校领导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只能另想办法,时不常点水果,带鱼,拉油什么的,发给大家当福利。虽说如今没人稀罕这些。

  但是白送的东西,谁也不会说不要。前一阵子过节,学校已经发了不少干货,现在又有南方来的水果,大家当然很高兴。后勤处里,沸沸扬扬,热火朝天,巴特尔领着锅炉房的大刘,正一筐筐地给桔子过秤。

  一群眼镜儿围在四周,七嘴八舌好不热闹,一来是闲得无聊打发工夫,二来也是监督巴特尔和大刘平均分配,生怕吃了亏。读书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每一筐的重量和桔子的大小,都很重要,马虎不得。

  其实眼镜儿们的有些多虑了,巴特尔干活一向认真仔细。分桔子这种事情,看起来是小事,不好也会得罪人,变成大事。巴特尔是外乡人,没有根基,所以凡事都很小心,尽量避免得罪任何人。

  他是蒙汉混血,同时具有蒙族人旷的外表和汉人缜密的心思。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张北开始开发旅游业,草创时期,各项措施都不规范。

  那年十月末,好端端地突然刮起白子风,积雪一下子有了一尺深,很多游客都被困住了,巴特尔的阿布,那时还是个小伙子,从草甸子背回来一个落了单的旅友,是个年轻姑娘。老额吉把姑娘抱在怀里,用体温焐了三天三夜,才救活过来。

  那是个汉族姑娘,从北京来,遇到雪暴,慌了神,和同伴走散,后来就冻僵了,姑娘的身体很弱,住了半个月调养好才离开。在那半个月里,巴特尔的阿布早晚陪着姑娘,两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姑娘走的那天,天特别蓝,阿布骑着马送出去好远,直到天黑才回来,看上去像是丢了魂一样,这件事本来算是完了,可来年五月份,那姑娘突然回来了,脸憔悴,还着大肚子。二十年前,未婚先孕可不是件小事。

  感谢腾格里长生天,八月中旬,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落地,世上就多了一个巴特尔。巴特尔还没满月,他的额吉,那汉人女子就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一张黑白照片,从此音讯全无。阿布忘不了那汉人女子,一直没有娶

  坝上的草甸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没娘的孩子巴特尔一天天长大了,他遗传了汉人额吉的聪明,考上了张北县城的师范专科。巴特尔二十一岁毕业,阿布做主,和一个大脸盘的蒙族姑娘成了亲。

  巴特尔不太满意这桩婚事,不到半年就离开家,说是给家里挣大钱,怀揣着汉人额吉的照片闯北京去了。

  站在北京的街头,巴特尔明白了阿布为什么总也忘不了汉人额吉:这北京城里的姑娘实在是一个比一个好看。巴特尔常常想,要是能娶一个北京姑娘就好了,或者像阿布那样,找一个北京女子生个孩子也行。

  北漂的生活不容易,他做过小工扛过大个儿,还干过社区保安。巴特尔学会了人情世故,包括如何揣摩别人的心思,如何看人下菜碟等等。他除了强壮结实的身体,其它地方都越来越像城里的汉人,虽然巴特尔努力融入大城市的环境。

  但是最终一分钱也没攒下来。没办法,他只好来延庆投亲戚,说是教体育,其实跟打杂差不多。延庆县的生活费用低,巴特尔安顿下来,除去吃饭喝酒,月底还能给家里寄几个钱,日子过得倒也自在。

  开始的时候,同事们常常问巴特尔,为什么不把老婆接过来,可以在学校食堂里打个杂什么的。

  巴特尔总是回答,乡下老婆见不得世面,阿布老了,需要人伺候。慢慢地,大家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巴特尔第一次见到徐小曼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

  徐老师柔弱娇羞的神态,一下子使他想到了照片上的汉人额吉。那天晚上,巴特尔手握额吉的照片,平生第一次失眠了。

  腾格里长生天,在他孤寂的生命里注下了一缕温暖的阳光。巴特尔变得更加勤快,每天早早地赶到学校,为的只是能够早点看到徐老师。

  徐小曼一家初来乍到,两老一少,自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帮助,特别是体力活儿。巴特尔言语不多,把所有的重活儿都揽下了,包括把全部家具搬上五楼。

  徐小曼的父亲连连感慨,说什么古风尚存。徐小曼更是感激不尽,送给巴特尔几大包果脯,还特意从北京给他买过一件衣。

  巴特尔从徐老师那里,得到了母亲或姐姐般的温暖,后来徐老师结婚的时候,巴特尔和相当一部分男生,着实失落了一阵,但他还是忙前忙后,给婚礼帮了很多忙。巴特尔清楚自己是个乡下人。

  而且是个已婚乡下人,没有理由幻想吃天鹅。阿布就是个例子,为了那半个月的快活,把一辈子都搭了进去。巴特尔一面忙碌着,一面和眼镜儿们打着哈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