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鼎宋 > 第二十八章 华阳县学

第二十八章 华阳县学

目录

  跨过廊亭相倚的万里桥,遮蔽万里桥门的瓮城横亘眼前,王冲却没感受到半分雄伟之气。两丈六尺高的墙面爬青苔藤蔓,顶端是姹紫嫣红的斑斓彩线,左右延伸,勾勒出成都罗城的形貌。

  四十里城花作廓,芙蓉开遍锦官城…

  两句本不相连,甚至本不出自此时的诗句在王冲脑子里跳出来。城头那斑斓彩线正是芙蓉,这还是宋时,真要在花蕊夫人那个年代,城头就不是零零星星的花朵,而是密密麻麻的花丛,连起来也不是彩线,而是一道彩

  谢过了“驴的师傅”身上也少了一百文大钱的负累,王冲一身清地进了成都府城,然后就被摩肩接踵的人淹没。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成都十月酒市之后,十一月又是梅市。名为梅市,实为继二月花市后的又一场花市。男女老少头梅兰蓉莲,手持绿枝,朝着城东散花楼涌去。即便是历惯了上一世喧嚣人的王冲也心神摇曳,恨不得去凑凑热闹。

  既是花市,潘家也该来吧,被那对萝莉…不,小娘子扯落的脸面还得找回来呢…

  王冲甚至都开始找理由了,可这杂念转瞬就消了,正事要紧,今天他是去拜会华知县赵梓,然后再去县学报道。

  成都有城之名,城池和道路都是斜着摊开的,而且还是城套城。秦时张仪筑少城和大城,隋时扩建,唐时筑罗城,秦隋旧城成了子城。后唐又在城北增筑羊马城,后蜀改子城为皇城,在皇城内筑宫城,到宋时王小波李顺起事,宫城被毁,成都依旧有少城、子城、罗城和羊马城嵌套。

  城城之中,层叠瓦檐埋于丛丛翠绿柳槐间,街道不时被条条河溪破开,俗世喧嚣染着一层沁人的灵秀之气。

  本为唐时河、后蜀御河的金水河是这些河溪中的主干,王冲迈过跨在金水河上的石桥,步入成都府城的心脏地带。这里既有成都府衙,又有华和成都县衙,相距都不远。

  一路行来,王冲感慨怀。上一世就有名言:“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虽然后来因为地震,又变成“成都,一座来了就走不的城市”但成都之美,世人公认。而品味此时的成都,这话放在眼下才是正版。

  不多时来到华县衙,与城中民舍楼肆相比,县衙破落不少。王冲到侧门递上写有“华南湾学生王冲守正拜”的门状,门子态度虽冷,却没伸手要钱。接了门状,利地进去通报了,看来是被赵梓严训过。

  “小子谢过明公提携…”

  偏厅里,王冲向穿着一身常服的赵梓作揖。

  “子美有你这么个儿子,真是羡煞人也。守正…嗯,给你取的表字也见傲气啊,不怕你无才,就怕你不正。”

  赵梓抬手虚扶,他比王彦中年轻几岁,眉目间虽还蕴着书卷气,却多了几分官场的四平八稳,话里的亲近又让王冲略略讶异。

  “此时也没有外人,就唤我…赵五丈吧,前些日子才与你爹叙了师门之谊。真没想到,先生黜蜀,竟不忘授业,我洛学在蜀中也已开枝散叶,足证洛学正在人心啊。”

  赵梓的解释让王冲心中雀跃,这赵知县竟也是程颐弟子,好一条大腿!

  赵梓再道:“若有外人,称作知县即可。明公是唐时称谓,你这般年纪,就别酸绉绉地卖古风了,少年人总得有少年人的锐气。”

  略叙私谊后,赵梓当场考校了王冲的学业。只是让他背诵经文,没让他抒发经义。这对王冲来说算不得难,就是得在脑子里翻书,背起来不是特别畅。

  “以你的年纪,能诵经文如此,已是不凡了。你又再以孝闻名,得了八行之首,让你进县学,无人说得闲话。不过县学也就是晋学之阶,想要更进一步,就得好好用心。你爹足为良师,再有不解,也可来请教我。若能跻然出众,明岁我也好荐你入府学…”

  赵梓的承诺份量不轻,王冲感激地再度谢过,暗道自己的学途也该是一路平坦。

  这一正好是知县视学,照州县学法,知县、县丞、主薄都得十一视学事,赵梓就带着王冲直接去了华县学。一路也没大张威仪,鸣锣开道,就穿着便服,带着王冲和两个家仆,如闲游一般溜达了过去。

  县学离县衙不远,倚金水河而立,看着这破落远胜县衙,竟不比海棠渡荒庙好多少的院落,王冲很有些诧异。

  没去看远远就出门的学官,赵梓对王冲认真地道:“华是倚廓县,县学自不免凋落,我也是把你当一尊罗汉,置于其中,指着旺三分香火。”

  王冲肃然道:“学生自当努力向学,不负知县所望。”

  赵梓满意地点点头,转身负手,面容肃正,再非王冲的师长,而是一位正途出身,寄禄宣教郎的从八品大宋京官。

  来人以一个青色官服已洗得发白的老者为首,口称“华县学添差教授顾丰”将赵梓了进去。

  大门和照壁在南,一间阁屋充作文庙在北,两厢长屋分据东西,院里石砖零落,出片片泥土,让中间的那株老槐显得寥森森。

  看来那十一视学的规矩也就是纸面文章,这是赵梓第一次视学。添差教授顾丰絮絮叨叨地介绍着县学的情况,用词虽不同,意思却让王冲倍觉熟悉。“经费不足”、“不受重视”、“开展工作很困难”“在有限的资源下已经竭尽全力”等等…

  刻意用力的琅琅读书声入耳,王冲打量四周虽然破败,却打扫得齐整洁净的环境,心说面子工程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啊。

  赵梓没什么表情变化,径直往读书声处行去。透过大敞的窗框,长屋里二三十名学生倚案肃坐,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地跟着端坐上方的夫子诵书。

  “县学有学正二人,学录一人,学谕一人,直学一人,并下官同掌学事。在籍学生三十四人,其中两人为斋长,只设宏文一斋…”

  听顾教授的介绍,王冲才知屋子里的夫子其实也是学生,或是年纪长,或是学业深,就被授了学职,协助教学。

  “另有仆役六人,库子一人,经办县学屋楹学田…”

  顾教授的汇报又转向县学的产业,原来县学经费由两顷学田和出租门面支撑,这琅琅诵书声里夹着熙熙攘攘的街巷喧嚣,正来自县学隔壁租出去的商铺。

  赵梓终于开口了:“三舍并于一斋?”

  三舍法已行多年,州县学校都要分出上、内、外三舍,再以每舍分斋教学。华县学三舍并于一斋,确实怪异。

  顾教授摆出一副苦脸道:“生员太少,夫子也少啊…”按照州县学法,生员五十人以下的州学不设教授,县学则并入旁县。华县学只有三十来个学生,还能维持住,甚至拿到一个添差教授的编制,已是例外了。

  华可是过万户的望县,生员怎么会这么少呢?

  像是自语,又像是解答王冲的疑惑,赵梓低低道:“县学与府学同城,县中子弟皆可直试府学,有心向学者,自不愿在县学里浪费时间。”

  顾教授补充道:“府学也不受县学的上舍生,还要另试,因此县学的三舍也只是用来分出学籍高低。”

  王冲还是不懂,赵梓再叹道:“华是倚廓县,县学能做到这般,已是不错…”

  语气转为昂扬:“本县此任以学事为重,此非虚言,顾教授安心,本县对县学已有打算。”

  顾教授等学官喜不自,道谢连连,接着赵梓话题转到王冲:“此子姓王名冲,尔等该已耳能详,今起他也入县学。”

  “过目不忘的神童王二郎!?”

  “王门焚匾的孝子王二郎!?”

  几个学官一下围住了王冲,眼中光毕。让王冲想起上一世里,被各家学校招生员团团围住的学霸。

  直到赵梓离去,王冲依旧被学官围着,个个嘴里啧啧有声,从头到脚品个不停。此时王冲才明白为何赵梓说是将他当作一尊罗汉,县学正需要他这种名声在外的学生撑场面呢。

  “守正啊,你来任斋长如何?比照庠生供钱米,另加一贯职钱。”

  顾教授开出了丰厚待遇,华县学虽然凋落,却还是能养学生的。县学庠生每月能实得五百文和两斗米,当然不是人人都有,是照着考试成绩,发给排名在前的学生,这些吃助学金的学生就叫庠生【1】。庠生之上,斋长可以由学生充任,相当于班长或是学生会主席,有工资拿。

  王冲有些犹豫,住在这破败之处读书,他可不习惯。一个月一贯虽有些心动“学生干部”却意味着麻烦,妨碍他专心读书,也没什么兴趣。

  “只是个名头而已,每旬第一,还有月末私试能到就行。”

  顾教授捻着花白的山羊须,眯着眼睛,道出了让王冲再度意外的话。

  “县尊走了!”

  就在此时,一声通报响起,琅琅诵读声嘎然而止,转作无数解了的高低吁叹,汇成沸腾声

  “可算走了…”

  “好痛…”

  “县尊就没查名册问功课!今天是白来了!”

  “是啊,早知道就让小厮来坐这一趟…”

  听着学生们的抱怨,王冲看向顾教授,而顾教授老脸绽开意味深长的微笑,像是在说“你懂的…”

  王冲哪里能懂,刚才不是还在抱怨县学凋落吗?怎么不紧抓学生的学业,搞出成绩来,还任由学生撒鸭子?

  就听得一脸市侩气的直学扯着嗓子喊道:“把桌凳扛还给各家铺子!谁落下了这月私试就降谁的学等!”

  王冲瞠目,这下他懂了,这华县学,根本就是座皮包学校…平都是空的,就官长视事时才临时凑起来。

  顾教授给他优厚待遇,不止是瞅着他名声响亮,可以撑场面,还看出他跟赵知县关系不浅,出钱封他的口呢。

  念头瞬间急转,王冲心说这下可被赵知县给坑了,区区县学,竟然也有一潭深水,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他叫王守正,守住正确的位置。他只是学生,只要学业有成,挣到赵知县的荐举就好。这潭浑水,与他何干?再说这待遇…还真的不错。

  王冲绽起憨憨笑颜,像是没听到刚才的吵嚷,拱手道:“学生恭敬不如从命。”

  被顾教授领着进了正嘎吱喀喇搬动桌凳的教室,面对三十来号年纪从三四十岁到十七八岁不等的学生,王冲就着顾教授的介绍作了个环揖,反正大家都是蒙事,意思意思就好。

  “华神童之首!?贵人啊,恁地到县学这浑处来了?”

  “王冲!?不是傻了么?”

  “你才傻了,人家不仅好了,又成了孝子。为了救爹,连王相公家牌坊都烧了。”

  “那不是又傻了?”

  面对这些年纪比他大得多的同学鼓噪,王冲依旧不卑不亢,笑意盈盈,一边的顾教授暗道此子连经大变,心竟也磨练出来了。

  “守正将任斋长,你们学问上若有疑难,也可请教于他。”

  顾教授再推了一把,听到这话,几乎所有人都觉理所当然,王冲可是名声在外,没点特殊待遇,人家怎愿意屈尊县学。

  却没料一人怒声道:“王冲欺世盗名,德行有亏,他哪来的脸面任斋长!?”

  这是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方脸宽额,本是豁达之相,却生了一副眯眼,让整个人显得很是阴沉。

  王冲老神在在地问:“阁下是?”

  那青年冷声道:“何广治!”

  王冲表情不变,眼瞳却微微紧缩,何三耳的名字叫何广林…

  【1:在宋代,庠生泛指在州县学就读的学生,但在学校里又专指享受补助的学生。到了明时,府县学校以“廪膳”定额补助学生,享受这些待遇的就被称为廪生,算是宋代庠生的发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