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混血八旗 > 第三百六十二章 肃顺的执念

第三百六十二章 肃顺的执念

目录

  果兴阿有金手指,知道肃顺必死无疑,但是肃顺不知道,他自己感觉还良好。 肃顺觉得即便奕欣搞了政变,他也至多是权利受点损失而已。别说身家性命了,连官位都不会丢,只是不能再执掌天下大权,一个大学士还是能保住的。

  如果不是果兴阿没被肃顺干掉,又不计前嫌的了一杠子,肃顺此时已经沦为阶下囚了,但肃顺的心里并不象他正在吃牢饭的老兄跟载垣一样惧怕。他虽然也没什么靠谱的办法,但是他对于自己能够身,还是自信的。因为按照惯例,审判他们这种案子,绝非三两天能结案定罪的。此时已是十月初二,而早有谕明定于十月初九举行嗣皇帝登基大典,在大典期间是万不能杀人的,何况像他们这样的顾命大臣?所以肃顺觉得自己的性命绝对没有危险。

  而且如何处置像他们这样的国家重臣,皇太后与恭亲王奕欣也必定会循例征询各重要疆臣的意见,如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广总督官等。算皇太后与恭王必置自己于死地,采取非常手段,并不征询曾国藩等人的意见。在这段时间里,罢黜顾命大臣及拿问他们的谕也必已布告天下,以肃顺对曾、官等前方将帅的提拔维护之恩,他们在见到这道谕后,纵使不能带兵入京实行“兵谏”也必定会联名一道奏折,切切实实的申明祖制,替顾命大臣辩护。

  此时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刚刚从太平天国手里收复长江重镇安庆,与太平天国的战事正到了决战的紧要关头,朝廷对湘军倚重之深,也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何况曾国藩乃湘军统帅,更是总揽全局的“前敌总指挥”他们兄弟的帐,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欣无论如何不能不买。另一位湖广总督官,更是被朝野视作旗人的佼佼者,实际他这个“佼佼者”完全是仰仗湘军成事。所以假如曾国藩找他一起疏稳定朝局,回护顾命八臣,他也不能不买曾国藩的账。过不了几天,会有此一一汉两大重臣领衔相救,肃顺等三人纵使不能免除一切处罚,恢复昔日“赞襄政务王大臣”的职务,至少也能重出与恭王等“新贵”一起“办事”顶多是自己做个让步,赞成垂帘听政而已,再不济也不至于会丧命。

  “六哥你是这么想的?”听完了肃顺的理由,果兴阿都快窒息了,肃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天真了。

  肃顺平结怨极多,不止是慈禧太后与恭亲王,朝亲贵大佬哪个不是对他恨之入骨。慈禧太后是恨肃顺把持朝政,对自己诸多“无君臣之礼”的蔑视与欺凌,恭亲王是恨肃顺对自己的排斥与打击,顾命大臣有八个之多,却硬是没有自己的份,虽说是咸丰皇帝亲自裁夺的名单,但奕欣只能把这些理解为肃顺从作梗的缘故。朝亲贵大佬,如桂良等旗人贵族,是恨他从来瞧不起旗人,不但常常公开骂旗人都是饭桶,还借“戊午科场舞弊案”执意杀了旗人的代表人物渊阁大学士柏葰。而如周祖培等汉人大佬,则恨他飞扬跋扈,目无人。汉大臣宗室亲贵,有此几端合,肃顺已经是非死不可了。不但他非死不可,而且还非速死不可,不给他一点翻盘的机会。

  “你说的我都知道,我也没指望他们,江南自有人保我!”听果兴阿把自己的坏人缘给絮叨了一遍,肃顺已经有些不耐烦。

  “六哥,不是我泼你冷水啊!曾国藩这个人我虽然没见过,但也多少了解一些。此人的处事风格向来是明哲保身,会不会出面搭救你,实在是在未知之数。而且现在朝廷在江南用兵正急,无论是您当政,还是六爷掌权,此时都非全力仰仗他的湘军不可。他和他的湘系将领,都大可不必来趟这混水!”

  果兴阿这番话推测居多,虽然历史曾国藩也没救肃顺,但那是因为慈禧和奕欣动作太快,曾国藩还不知道消息,肃顺死了。曾国藩到底会不会出手帮肃顺,果兴阿其实也说不好。但是现在如果肃顺不能支持他,他靖难勤王的政治基础可不牢了。果兴阿毕竟只有一个托孤大臣的身份,并不在赞襄政务王大臣的行列,自己单干很难获得其他助力。

  “曾伯涵(曾国藩字)谦谦君子,岂会辜恩负义!”肃顺其实心里也有点含糊了,曾国藩这个人他也有点说不好。他对曾国藩有恩不假,但那可都是因为国事,并没什么私谊。

  梓宫回銮之前,肃顺曾让自己门下六子之一的王闿运,给曾国藩写过信,要这位份举足轻重的“前敌总指挥”亲自入朝觐见,以申明祖制,庶母后不得临朝。但曾国藩素来常怀忧谗畏讥之心,在收到王闿运的信以后却没有作任何表示。肃顺自问对曾国藩谨小慎微的性格十分了解,以为曾国藩的不作表示,其实是与自己达成了某种默契。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曾国藩的态度还真不好说。

  “六哥,这次六爷这么大的手笔,不杀你们八个,他怎么收场啊!你觉得他会和你六六大顺吗?你活着一天,他睡不安稳一天。这次我也被你得骑虎难下了,不如你我联名讨逆,我挥兵直取京师以清君侧!”从讲各自的理由开始,果兴阿发现肃顺的态度松动了,所以他趁热打铁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五,六哥是坑过你,也差点害了你的性命,你要杀我,我不怨你!但是你想让我帮你作,给你当曹、王蟒的机会,门也没有!”肃顺一口回绝,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给果兴阿留。

  果兴阿一再想让肃顺明白,他俩现在一个是叛军,一个是罪臣,全都进退两难了。如果不合力干掉北京那帮人,谁也没有好果子吃。但是肃顺却坚定的认为,他和奕欣之间只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即便他败了也性命无忧。而年仅十五岁的果兴阿则心怀鬼胎,想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为他造势,要打进北京做一个曹一样的臣贼子。事情到这僵住了,两人谁也说不服谁,只能是不而散。

  气不过的果兴阿本想甩开肃顺自己单干,但是皮润民等人全都反对。果兴阿单干便等于放弃了大义名分,形同造反,一个盟友也拉不过来。现在的形势也并不乐观,固安军算天下无敌,眼下也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果兴阿与央政府已经闹翻了,现在四面八方全是敌人,西面是奕欣坐镇的京城、北面是热河的佑、南边有胜保和僧格林沁的旧部、东边还有一个半死不活的煜,虽然谁也打不过果兴阿,但是他们却能困住果兴阿。果兴阿已经不是腹背受敌了,而是四面开战,战略极端不利。

  而且固安本来也不是啥好地方,地域狭小还无险可守,物产和人口都很贫瘠。原来能够对付混着,是因为能够收其他地方的资源,现在这些资源可全都断绝了。没有了外部资源的供给,兵工厂要不了多少时间得停产,没了武器优势,果兴阿还怎么混。而且守卫这么个肋一样的根本重地,还牵制了果兴阿大量的兵力。

  所以果兴阿只有两个选项,其一是朝廷主动招安果兴阿,把谋杀果兴阿的锅让八大臣背,这样大家和好如初,果兴阿继续去北疆发展。但是这个不是果兴阿能决定的,得看朝廷的意思,朝廷要是犯了死心眼,果兴阿也没办法求和。第二是靠杆子说事,果兴阿现在可有拿下北京或者天津的实力,完全可以占据一地,自己慢慢发展,与大清、洪秀全,玩一个三国演义。不过这个选项也不十分完美,因为大清完全可以放弃北京迁都抗战,果兴阿一样很难摆四面受敌的困境,算能有成功的一天,至少也得二三十年以后。而且这么干的风险极大,一个不小心,是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拉肃顺下水则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果兴阿是托孤,肃顺是赞襄,他俩联手便可代表咸丰的意志,政治不会陷入孤立。肃顺的人脉也不是白给的,起码和肃顺在一条船,曾国藩算不支持,也肯定不好意思和他们动手。再则像煜等人都是和肃顺较亲密的,有了肃顺的支持,煜这个后顾之忧便可以马解决,还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助力。将来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京也会有不少的官员站在肃顺这边。算奕欣和太后还是带着皇帝迁都抗战了,果兴阿也可以用肃顺的名义在北京成立临时政府,当个刘备刘皇叔,军队在自己手里,将来想变曹,也是一句话的事。

  果兴阿非常认同皮润民等人的观点,但是肃顺冥顽不灵,怎么说也听不进去,他也没有办法。他能伪造肃顺的签字,但是不能不让肃顺见人呀!肃顺不肯帮他说话,他干巴巴的发表个檄,也是用没有。

  果兴阿挠头的时候,京里的奕欣和慈禧也在挠头。奕欣多少还有点埋怨慈禧,你说你把孙猴子搞定了,现在猴子急了是个什么情况。不过埋怨归埋怨,办法还是得想,总不能看着猴子大闹天宫。但果兴阿是个大刺猬,谁也打不过他,实在是让人头疼,好在还有一个祥。

  祥不愧是奕欣的谋主,他也看出了果兴阿现在的窘境,所以他给奕欣提出了二个策略。第一个策略是招抚果兴阿,按原计划把责任都推给肃顺。这么做可以消弭眼前的祸患,但是将来果兴阿到了北疆若是做大了,还得再想办法。第二个策略则是把果兴阿和肃顺一勺烩了,直接宣布果兴阿为叛军,调集京畿各路人马和果兴阿打消耗战,宁可让果兴阿肆京畿,也要活活耗死他。这么做能一劳永逸,不过果兴阿的战力实在太强,真打起来的话,估计北京城都得打平了。

  祥怎么也没有想到,奕欣和慈禧只是选择的听取了他的意见,然后创造的想出了第三种策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