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幻之盛唐 > 第八百一十九章 风生水起

第八百一十九章 风生水起

目录

  关中大地笼罩在晴好的灼热阳光中,眯着眼睛,坐在麦秆堆成草垛上,喝着稀释的寥糟。

  新收获过大量豆薯的田地里,是新翻泥土的气息,因为本家的番奴和来自傍户的雇工,正在抢种一些速生好活的瓜菜和扁豆之类,任何牲口都可以通用的饲料,好在冬天霜临之前,再收一茬田产。

  瓦檐上晒着切片的地瓜和薯块,在夏风和暴晒下,已经干透像长了白霜一样开始挂粉,房梁下的挂和风鸭,也出褐色的纹理,就等送到军庄合作社里去估价换成钱票了。

  屋檐下的几个半埋大缸里,新收的玉米酿做的包谷烧,已经微微发出酒醒的声响,

  虽然随着西北的开拓和经营,一年大半月分中,原本号称舶来的葡萄酒已经不算什么稀罕物件了,但是他还是更喜欢自酿的粮食酒。

  那种是谷物的粘稠醇厚劲儿,不是甜甜的果子酒,可以比的

  集体轮作的效率和家庭副业的发达,哪怕是水旱之年,也过的比普通乡村人家要好得多。当别村乡人,还在为年前那一尺布,一块而斤斤计较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够隔三差五的喝上几口自酿浊酒了。

  大量的产品富余,让他们在钱货易参半的乡村集市上,总是最有购买力也是最受的人群。

  当乡人的孩子,因为多吃了一口,而被父母斥责的时候。军庄的孩童们,已经啃着杂粮豆包,坐在动幼塾里,有板有眼的听先生授字,当冬季的农闲世界来临之后,稍大一点儿的孩童,就会带着家人备齐的干粮和冬衣,接受所谓集体生活的营训。

  当乡人之子还在撒玩泥巴的时候,这些军庄子弟已经用了上木质的,参与像模像样的巡哨或是群猎。或是在呼啸的寒风和大雪纷飞中。参加低强度的工役,学上一些基本常识和技艺。

  这种反差足和安心,最后都转变成某为大人所一手缔造的这个体制的衷心和归属感。

  作为军屯庄的下一代,已经成长起来。能够像那些父兄辈。劳碌于田埂、工坊之间。但是随着逐渐成年了,却又变成老辈人一番心事。

  他的婆娘虽然是拖油瓶再嫁的,从民屯里用一石谷子说和的寡妇。却是肚皮争气的大脚女人,给他生了五个孩儿,除了一个二女外,其他都是健壮实的好小子,

  他一直有心,将自己的差事和名额,以及下那一领挂铁,交给拖油瓶过来的阿大,反正他也继承了自己的姓氏和家名,这些年侍奉老子帮教弟弟们,很有些兄长风范,更兼在工坊里报了夜校,已经是会识数和读文字的讲究人,但是却又担心其他老几个小子的想法。

  所谓掌心掌背都是的家务事,他的婆娘更是忧心忡忡不敢多说,只是终长吁短叹,生怕那几个小子,怪老子偏心和旁人说亲骨不如螟蛉子的闲话,

  所以当他听到那位大人西征域外,需要他们这些老军庄出力的时候,他几乎是咬着牙齿,含着眼泪,将正当中男之年的阿大,送到了某轮西行输补的员额批次中去。

  然后用这笔安身钱,给三子聘下媳妇,并着他在祖宗灵牌前发誓,生了第一个儿子,就要继给阿大房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回来的消息越来越多,听风就是雨的婆娘,也以泪洗面哭了好几次,然后也被他揍了几次,因为作为这些军庄老人,下意识里是绝对不愿意相信,自己所憧憬和追随的那位大人,会有什么闪失和意外。

  按照那些大光头和长胡子的说法,这位大人乃是应天而生的人瑞,诸天神佛的垂青和庇佑,都加诸其身,就算有一时挫折,也没有人能够阻碍他的决心和征程的。

  然后阿大的回信,让婆娘再次哭了好几天,睡觉都拽着信纸。

  最近几年庄子地盘是增加了不少,庄子附近傍户的生面孔,逐渐多了起来,甚至出现了肥头大耳的所谓庄户,原本的清静和安宁,也随着每个季节的水渠田土纷争,一年到头闹腾的真是让人不省心。

  以至于前年开始,他就不得不听着老申办,亲自参加庄子组织的夜间巡逻,以免才刚刚冒青的庄稼,被外地成群结队跑来饥肠辘辘的破落户,给连偷带吃糟蹋了。

  要知道按照惯例,每年秋获来偷庄稼的,基本都是女人和孩童,抓住了也就意思一下的处置。

  作完这一旬的巡逻工分拿到手,坡地和碎田里自种的花生和芝麻也该收成了。

  盘算着这一茬收下来,去渭南的庄子那里换几斗稻米,加上自种的花生和芝麻舂成米糕,捏成猪鱼牛羊的样式,做完祖祭后,还可以给几个儿女解解馋。

  七夕也没剩几天了,女儿家乞巧的针线和织盒都得买了,给二女梳头及笄的裙裳和头花,也要开始置办。

  相比让人发愁的儿子们,军庄户的女儿,却是让人羡慕的抢手货,不但庄内年轻儿郎喜欢求聘,连庄外的殷实人家也是趋之若鹜。原因无他,在幼年时光,军庄户的女儿也要一起受幼塾蒙学,参与一些织绣洗染炊食的集体活动,因此出阁后不但通文字,还有一些持家技艺的底子。

  相信办了及笄礼的二女,很快就会有人上门来说合。想到这里,他倒是有些舍不得了。

  突然庄口的角楼上,吹响了聚集议事的铜板声,这些资深的前军士和老兵,纷纷聚拢起来后,发现晒谷的场地上,站了好几位全身披挂的骑士,

  身戎装和风尘的阿大。骑着一只健马,也赫然在其中,他有些抱歉的对着父亲的方向微微点头

  “尚有勤务在身…不可久留”

  随着四散游走的信使和骑兵

  “铁甲依旧在…”

  随着这句熟悉的动员口号,那些沉寂多年的军庄中的老兵,只要还能动的,都纷纷被聚拢起来,披甲持仗,带着已经成年的儿子或是女婿,聚在紧闭大门的公所之中,听取传达上命。

  “立刻行动起来…”

  “抓出这些蛀虫。将他们扫地出门…”

  “各庄到府中点齐。领取木符跨县错执行,…”…

  长安北城宫城东角的崇仁坊,炙热的阳光笼罩在这座,滚烫的条石和碎石地面。让推着各种饮子街头叫卖的小贩。和肆铺里招揽生意的伙计。声音都有气无力的。

  一个身影汗浃背蹲伏在街角的阴影里,目不转睛的盯着远方的街道上,直到颈背僵直。眼睛酸,头晕目眩,才被同伴拉到路边的茶棚里,灌上一口茶,

  走到这里的行人,也被这种莫名其妙的肃然和不安所感染,连走路的步伐和说话的声调,都不知不觉变小了许多。

  隶属于长安县下,环城公车行半新不旧,剥落了大半漆的长厢马车,再次慢悠悠的驶过街道,里面永远坐不的乘客,也换了好几拨面孔。

  但是总有几个改头换面的身影,是不变的。

  他们的前身是臭名昭著的五坊小儿,属于内宫苑使下辖,为合皇家田猎的需要和喜好,专门选用一些面貌姣美而又聪黠慧的少年,来充当五坊鹰鹞犬的调习和派遣供奉之用。

  这些少年出身市井,成分良莠不齐,又傍上天家的名头,因此早年以为宫中收罗鹰犬赏玩为名,张捕鸟雀于闾里,借机横暴市井、为非作歹、敲诈勒索、坑蒙拐骗,无所不为,深为民间所苦。

  察事厅倒台后,那些与大内那些阉臣有关的东西,几乎全部收到清算,五坊小儿也难以幸免,前后被京兆府纠罪挖出案底,刑死了上百人,放了数百人。

  虽然泰兴天子拨反正之后,却力排众议保留了这个编制,但是大规模的清理裁汰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社会关系比较复杂,心思活络,历史比较干净的,就被新成立部门所收。

  因此现在的身份是内五房户科的外围人员,专门为天子及宰相们,收集地方上米油布等物价之类的民生行情以及舆论风评,目前主要的活动范围,还主要集中在一些较大郡治的城邑中。

  正式身份的掩护是挂在司农寺的名下,所谓社稷调查人员,简称社调员,与内五房之中的审计司员,并称京察两调。

  他们也是各种暗桩和行人中,条件和设备最差的一类,所以只能靠这种人接力式的,来执行自己的任务。相比之下,坐在蒸笼一般的长厢马车上的另一批同僚,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的差事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更多时候是属于象征的存在,以及背后主事的大人们,在微妙的局势下,用对朝野内外来表达“我们已经尽力”之类姿态的道具,

  当然,要是事情有什么变化,他们也是最容易被抛出来,平息事态和关注的替死鬼。

  现在,随着那位大人的班师回朝

  长安城,宫城左坊间的幽畦园,再次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这种关注的热度,随着作为通政司右使,刑部侍郎的崔光远到访,并被总府内长史,直学士兼秘书监值阁的温哲,接进去之后,再攀上一个高峰。

  在来自宫内省的五坊小儿,京兆府的城管队、枢密院和政事堂的判事五房所属,金吾左右街使衙门,左右监门卫的巡骑直长,以及其他形形的存在,相互错的严密监视和关注下。

  在这期间,每一个进出的人员,都被好几波势力,事无巨细的调查和跟踪,当然他们不敢靠的太近,不然陷入梁府周围的那个黑色地带,被莫名其妙的人间蒸发就不好玩了。

  他们突然精神一振,却是一辆护卫和女史簇拥下的白骆青车,驶向大街尽头的门楼牌坊,

  “是玉真大长公主的车驾…”

  “看来十王宅,或是东宫留后那里,已经坐不住了…”

  这个消息顿时被传到了城中各处。

  曲江边上的豪门墅园之中,各种水车,或是人力畜力的循环式原始空调,都全力开动起来,为躲在这些消暑度夏的达官显贵,提供那么多多少少的清凉润。

  在曲江经的尽头,一处原属于大名鼎鼎的京华社,水力印刷的书坊,检字大厅里,原本应该呆着幽畦园坐镇的长史首席——薛景仙,威严正噤的坐在这里,对着水出入的一众人等,发号施令和布置任务。

  随着一个个口令和信符,如无数涓涓潜一般散入这座百万口民都城之中。

  无数个点面的暗桩和眼线,被活起来,沉寂已久的执行人员,也从楼观山、太白山等地的秘密据点或是掩护身份中,赶来赴命。

  五长史联席会议,虽然无法处断某些层次的事情,但是不妨碍他们收集足够的黑材料,以备那位大人回来处断之用。

  现在他们终于得到了明确的指示,可以大大松了一口气,按照内定的章程。

  那些瞒报和投寄的田产,在重新清丈之后,将直接剥夺旧主的所有权,籍没成为军产的一部分,

  累案在身的不法之徒,也没能逃过来自内部发动的清算,连发配改造的机会都省了,从重从严被就地处决,一口气斩杀了上百人。

  在来自军庄内力和外派人员的合力清算下,数以千计的人,在仓促间给赶出家门,在刀和皮鞭的驱使下,哭哭啼啼的聚拢起来,听取宣读决定他们的命运。

  毕竟龙武军的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既然他们已经托籍成为军庄中人,军方就自然拥有对他们相应处分的权利。

  光是这一年夏最多的一次,就向西遣送备边多达数千人,他们带着仅有的细软和家什,哭天喊地的不情愿踏上西去充边之路。

  这种令行止的控制力和执行效率,让那些不寒而栗又触目惊心。

  但是更让人惊心的,是关内诸府营田,屯务、户曹相关司职的人员中,频繁发生多达数十起的各种意外。

  被酗酒醉死的,走路摔破脑袋而死的,被房上掉下的瓦片砸死的,晚上看书太迟猝死的,早起神志不清掉到洗漱池子里淹死的,乃至在底上操劳过度中风的,甚至是房子倒塌死全家的惨案。

  这种让人头皮发麻的报案,让人仿佛又回到了某人刚刚名动天下之时,各种青葱懵然的峥嵘岁月。

  还没踏入家门的前一步,就用刀血泪,作为席卷过关内之地的烈风,告昭了自己的存在,一个随时可以在盘外掀桌子的人,就这么回来了…

  “会不会稍显骄横跋扈了…”

  萧关城头,我打量奔腾的泾水河,一个声音在我耳边低语道

  “处置军庄上下,那是枢密职分内事把…”

  “或者说,不跋扈,捏鼻子认命,就能获得朝野上下,省内诸公的同情和体谅么…”

  “再换一步说,我达到了这个名位和功业,低调一点和张扬一点,对天子来说,有什么区别么…”

  “你以为,天子为什么还呆在洛,迟迟未有归还么…”(…)

  PS:今天只有这些了,写惯了域外,很多东西要重新捡起来啊

  

  

  

  上一章 幻之盛唐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