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四百四十一章 订单问题

第四百四十一章 订单问题

目录

  “各关联船厂,如果无法得到足够的订单,可以和大华船业签订总段制造的单子。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核心就是大量制造,降低成本,稳定利润。”苏城说的意思很明确,就算各船厂自己拿不到单子,光是大华的总段需求,就能喂他们。

  但是,苏城的自信无法感染其他人。

  荣尚国一副怀疑的神色,只是碍于面子,没有再反驳苏城。

  孙道孚身体晃动,坐不住了。

  他本来打定了主意不说话的,但苏城的话太过了。

  孙道孚不得不站出来,道:“苏董,谈合同可不能放卫星啊。半年做30万吨,明年做100万吨,按照你说的3家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工厂,那一年的产量就是300万吨,这还不算大华自己的产能和其他5家总段工厂的产能。中船集团一年的订单才多少!国内船舶的需求量才多少,别说能不能做到这个产能,真的做到这个产能了,其他船厂又怎么生存?”

  他是中船的总经理,自然希望旗下的企业都能健康的活下来。良竞争是他的,恶竞争就不行了。

  在他看来,苏城的做法就是恶意竞争。假如8家中船的船厂活了下来,中船下属的其他船厂死掉了,那他这个总经理,又会变成什么?

  整个中船集团,目前积累的订单数量也不过500万吨,这是未来两三年的产能。

  ” ” 而以大华实业目前的计划。500万吨怕是不够他们一年消耗的。

  如此一来,今年的销售额是高了,明年难道喝西北风去?

  发改委的官员。对于国内的各种数据也很熟悉,听到孙道孚的话,由不得怀疑。

  五郎最见不得苏城被怀疑,顾不得对方的身份,高声道:“谁说大华船业做的好了,就会让其他船厂活不下去?我们如今接的订单,全是2万吨以上的轮船。多在国外,中船何曾听说,大华有在国内大量竞标?”

  “全是2万吨的轮船?还多在国外?”孙道孚不太相信。

  苏城笑了笑。道:“2万吨以下的船舶,大华船业基本不会参与竞标了。以前收到的订单完成,或者转出以后,大华船业将会停止分段造船法等工法的使用。专注于总装总配。”

  孙道孚仍然是将信将疑的道:“只做总装总配。不会令总利润太低吗?”

  从利润率来说,总装总配的利润当然要比整船自己造高的多。但总利润方面,还是自己制造来的多。毕竟,总装总配要输送利润到总段制造工厂去。

  以国内穿企目前的状态,孙道孚其实更在乎总利润。因为他们拿到的订单数量偏少,且以小船居多。

  以己度人,孙道孚不觉得苏城会完全放弃整船制造。

  。。 ””苏城却是完全相反的想法,笑笑道:“只要订单做上去。总装总配的总利润反而会更高。”

  “那还是回到了订单的问题上。”

  “我们降低了客户的成本,自然能得到更多的订单。”

  “船舶是很贵的。客户不会光盯着成本来说话。许多外国客户的要求,算下来根本不赚钱…”东南造船厂的老总,说起这个问题来,就是一肚子的苦水。

  孙道孚捏着指头算了一会,也说:“大华放出去的总段工厂有10家了,按照这样的要求,每年能提供上千万吨的总段,算上国内3家总段企业消耗100万吨的总段,大华今年的总装总配,要超过700万吨,这就是300艘船…太难了…”

  要是15年或者20年以后的中国船企,就不用这样抠吧了。那时候的中国船舶行业,每年获得的船舶订单,轻松超过1000万,手持订单三四千万都很正常。

  就是现在的韩国企业,从87年开始发力,五年下来,也能达到每年千万吨的水平。这也是得益于世界船舶制造业的转移。

  然而,中船完全没有抓住这次机会。他们的目光仍然放在国内,期望着借用行政垄断的方式,得到更高的利润,只要完成zhōng yāng下达的任务就足了。

  在国际竞标的过程中,荣尚国的表现就是中船的表现。它们的保守和利润计算方式,根本无法跟上船东的思路,偶尔能得到几艘船的订单”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四十一章订单问题”靠着国家外汇补贴,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至于船舶设计、船舶设备等等,中船更是落后的厉害。

  相对于新兴的工厂,中船的负担是极重的。但凡是船舶上能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他们就希望使用自己集团下属工厂生产的。以90年代中国制造的水平,船东自然是相当的不愿意。

  可以说,无论是价格、服务还是产品质量,中船都已经落后于世界主了。

  这个时候,哪怕大华实业只是一家山寨工厂,也比他们的尾大不掉要更加生机

  苏城听着孙道孚的话,怜悯的道:“没有你算的那么多,平均4万吨一艘船,不到200艘就有700万吨了,这还不包括超大型的特殊船舶,比如海上浮式储油船。”自从中远船务在中船的压力下,放弃了与大华的良好关系,他们从大华实业得到的资源也在减少,海工装备的劳务合作,也渐渐的没有了。否则的话,以前如海上浮式储油船都是交给中远船务加工制造的。

  “200艘船,大华有200艘船的订单吗?”孙道孚重复了两遍这个数字。

  苏城只是微笑,道:“200艘船是明年的目标,今年下半年,按照各总段工厂的要求,只用准备60艘船的订单就可以了。”

  他降低了一些目标,孙道孚顿时觉得自己问到了点子上,忙道:“这么说,大华目前有60艘船的订单了?”

  60”超级能源强国”艘船,孙道孚都不相信。剩下6个月的时间,60艘船意味着每月10艘船,也就是3天一艘船。

  这是什么概念,中船集团下属的工厂,3个月也不一定能做一艘万吨巨轮。

  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的船厂,有些只剩下修船的业务了,即使如此,3天也不可能修好一艘船?

  一家成立才几年时间的船厂,超过整个中船集团?除非失心疯了,没有哪个中船人愿意相信这种事情。

  苏城从大华船业开始做海上钻井平台,就开始关注国内船舶业了。只是以前的时候,大华船业尽量减少制造业的份额,专注于海上钻井平台的技术开发。

  如今,真的涉足这个圈子,苏城才感觉到了沉重的暮气。

  60艘4万吨级的船,才是250万吨左右的载重量,甚至不足以替代中国企业10%的需求。

  就是这样,孙道孚堂堂正部级的官员,还出不能置信的表情。

  突然之间,苏城就没有说话的意愿了。

  他微微抬了一下头,对张超道:“你给孙总,还有大家,说一下大华船业目前的订单情况吧。”

  “好的。”张超清了清嗓子,面对正襟危坐的众人,有些骄傲,又有些叹息的道:“大华船业目前获得的订单总数是116艘船,手持订单总吨位超过500万吨,今年”娱乐秀”需要工的船舶数量是28艘船,总吨位超过100万吨…”

  孙道孚朦胧中有种看自家数据的感觉。

  手持订单数,工数量等等,都和中船很接近。

  所不同的是,中船集团下属有几十个船厂,有几十万工人,而大华船业才有1万多人,建立仅数年。

  孙道孚更加无法理解的是,大华船业刚刚工9艘船,哪里获得如此多的订单?

  和他有相同疑问的不止一个人,平江造船厂的总经理,就率先问了出来:“最近几个月,全球放出的船舶需求,也没有50艘船吧,大华船业哪来的116艘船的订单?”

  “收购的。”

  “什么?”

  “我们收购了3家船厂,将他们持有的订单,全部纳入囊中。”苏城咬字清晰。

  中船人一阵发愣。

  想死他们,都没有人想到这种手法。

  国内的船舶企业,别说是收购了,20%的股权,在高状态下,都不敢轻易放出来…

  至于全资收购,得到对方的订单,这样的事情,国内船企是想都没想过。

  改革开放15年,中船尝试过走出去,尝试过为国家赚外汇,唯独没有想过,怎么一笔外汇购买国外船厂。

  对90年代的国企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收购一家船厂要多少钱?1000万美元不够吧,3000万还是5000万美元?那是多少亿人民币?

  而且,收购来的国外工厂怎么管理?厂子里的车间主任,可没有一个懂英语的。

  甚至找遍厂子,也没有几个英语滑溜的人。总不能就因此派到国外做分厂长吧?

  在座的中船领导,完全处于思维混乱了。

  发改委的人才不管这些,一个年轻人眉飞舞的站起来问:“苏董,这就是资本运作吧?你们怎么想到,要收购国外船舶企业的?”

  …

  …

  PS:本该昨晚更新的,但写的太匆忙,最后重改了。

  今天尽量更新多一点。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