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狼来了
/div>
8月28。第二位院士池伯山先生的队伍抵达海沧。苏城亲至厦*门机场接,准备用浩浩的车队将他们想接到漳州的甲醇基地,以显重视。
办公室主任杨明按照接待上一位院士的规格,准备了18辆车,就安心的跟去了。按他的想法,8辆车供自己人坐,对方能用10辆车就了不得了。上一位院士队伍总共才26人。
然而,到了机场,车刚停好,就见一个四十许的地勤职工挨着车问人。
杨明头挨着窗户,看那人着急的扬子,就问自己的助理:“这个人你认识不?”
“是老黄,他在机场塔楼做勤务,我们每个季度送小礼物的人里面,老黄是比较积极的。机场有什么新消息,谁要来,大部分时间都是他通知我们的。”
“我见过他,有点印象。”杨明做久了办公室的杂务,在大华系的地位相当于礼部侍郎。大华集团来送往的工作都是由他来做的,像是邀请院士们来做评估,从来到走再到海沧的工作和生活,全要杨明去协调。随着大华渐扩大,他的精力也跟不上了,以至于需要助理来分担业务。
他身边的助理定睛看了一眼,道:“上次来过石化基地。”
“知道了,我去看看。”杨明推门下车,走过去笑道:“老黄,找谁呢?上次来石化基地也没来得及好好说话…”
“哎呀,杨主任。我就是来找你的。”老黄没想到人家记自己记的这么清楚,一路跑来的步伐也轻了,又想起正事,作道:“大华的电话都打到塔楼了,说有急事,我想你们从西面过来,就来一下。没想到碰见了。我记得你有个大哥大呢,怎么不用呢?”
杨明苦笑道:“从海沧到厦门,一路上就没有个基站。大哥大根本不同。”
“唉,可惜了。”老黄别看才四十多岁,已经有些老态了。
杨明咳嗽一声。问:“你说打电话过来,有没有说什么事?”
“让你回电话,留了一个信息,说是池院士的人数超过了。大概这个意思。”
“超过了!”对杨明来说,把来人招待好就是他的工作尽责,要是没有招待好对方,以至于影响到了计划,那就万死不赎了。/
他连忙到车里取出大哥大,果然还是没信号的样子,于是跳到车上。又喊又叫的问了一遍,才神色怪异的跳了下来。
“主任?”他的助理轻声喊了一句。
杨明这才回过神来,皱眉道:“池伯山院士的团有80多人。”
助理惊呼:“80多人,好家伙,那不是要坐一架飞机了?”
“公关部给他们协调了一架飞机。估计会晚点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的话,车就不够了。就算4个人坐一辆车,80多人也要25辆车才行。”杨明咬着牙。做办公室的工作,最烦的就是计划改变,但办公室里最多的就是计划改变。
“把咱们的人的车让出来,再把海沧那边的车都调过来。”
“从海沧到机场就要一个小时了。而且,那些都是什么破车,业务员坐还行,夹在奥迪车队里面就难看了。”1991年的中国,基本每个单位都有车了,但数量往往是不够的,车型也很难说。对一般的穷单位和小单位,桑塔纳已经算是好车了,有实权和有钱的单位就要奥迪100才行。
当然,这也要看不同的地区。如深圳那样的新区,好车就很少,而上海这样的老牌经济区块,破车就有些拿不出手了。善产穷京官的京城里面,两极分化又很严重,财政部处长的车比民政部司长的车好一点都不稀奇…
苏城特意嘱咐好好招待。杨明也知道院士评估的重要,所以才一口气了十几辆的奥迪100。这些车可不全是大华集团的,其中有半数是相关业务单位的车,如银行和私人企业。
90年代初的中国正是穷讲究的年代,官方来送往的攀比和后世结婚差不多。明明没有车,或借或租也要一个车队出来。各家单位也都习惯了借车出去。曾经就有某官员笑言:我都一个月没见过那车了。
此时再借就来不及了,助理又问:“要不把咱们接送员工上下班的大轿车来,一次就能拉40多人。”
“不行,到时候谁坐小车谁坐大车,这不是得罪人吗?”杨明想了一阵,又拿起大哥大道:“把市府的电话给我。”
“找市里?”
“院士的级别不低了,不找他们找谁。”杨明看着电话号码,一个个的拨出去。
厦*门市府接到电话之后,果然非常积极,当时就召集了紧急会议,很快做出决定,将市zhèng fǔ和市委所有领导的车集中起来,派往机场,先供大华实业使用,然后上报市委。记很快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作为计划单列市,它的市府和市委是严格区分开的。市府虽然有兼任副记的副市长,但也有6名副市长是不兼任副记的。同样的,市委那边也有4个副记是不兼任副市长的,再加上互相兼任4名副市长和副记,以及记和市长两名正职,光是市级领导就有16人,小车班虽然无法做到人人都有好车,但人人有车已经是能够保证的了。
于是,再加上市直单位的几辆好车,机场立即多了十几辆车。
市委记和市长干脆联袂而来。
飞机降落以后,池伯山院士一行,见到的就是40辆车和六十余人的团队,煞是壮观。
“池院士,您好,我是大华实验室的负责人黎涣祥。这位是我们的大华集团总裁办公室的杨明主任,还有李琳女士,是我们大华公关事业部的部长。苏董正在从深圳到厦门的飞机上,两地间只有一个航班,只能晚来了。”等见过了市委记和市长之后,大华由研究室的黎涣祥对位接。
当然,真正做接待工作的是杨明。
池伯山仅点点头。他的身材瘦削,胳膊肘几乎只有一层皮裹着骨,失去控制的皮肤自然的垂下来,像是骷髅穿了人皮衣服,有点可怕。但黎涣祥知道,池伯山是中国有数的石化机械方向的专业人士,共和国早期的大型石化建设中,没少出现他的名字。
而且,池伯山还是院士中比较年轻的,只有66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还能再做20年的学霸。
与他同时抵达的团队几乎全是他的学生,意气风发的本科生搬着行李,在读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随侍左右,已经毕业的大龄青年不管是在学校还是研究所,头顶的依然是他的牌子,一声呼唤,几乎没有漏网的。
除此之外,学生的学生,以及没有直接拜师的记名弟子也有二十人左右,他们忙碌的联系着各单位的干部,以确定大家的行止。
一人将池院士送上车,就有某大龄青年来联系黎涣祥,不客气的道:“池院士坐飞机很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明天中午以后再安排会面,到时候,你们的董事长也到了。”
“明天晚饭前会到,假如飞机不晚点的话。您怎么称呼。”
“熊有信,池院士的学生。”
“您是池院士最早一批学生。”杨明知道,这些家伙最喜欢比的就是资历。
熊有信果然笑了一下,道:“差不多。对了,池院士先住市里,你们安排一下。”
又改变计划!杨明咬牙切齿,表面还要笑着说:“厦*门市的条件自然远胜海沧,不过,从厦门到海沧还是有段距离的,每天舟车劳顿,不是很辛苦?”
“老师住市里,我们几个过去。”熊有信微微抬起下巴,道:“池院士负责大局,前期工作弟子代劳了。”
说是前期工作,估计是所有工作了。黎涣祥明白了,扯了一下杨明。
杨明也意识到了,决定评估结果的,十有**是这个熊有信了。以池院士的年龄,他每年能做的工作已经很少了,无聊的评估自然不能占用自己宝贵的时间。他到厦门,估计是旅游渡假多余工作。
这样也好。杨明心里想着,再次热情的道:“那我为池院士他们找一个好酒店。对了,你们喜不喜欢南方的口味,我们海沧基地有准备各地的菜肴,喜欢什么就点什么…”
“好。”熊有信点了一下头,没有多说什么,回头点人去了。
这种态度,让杨明有些奇怪,低声对助理吩咐道:“找找看,有没有这个熊有信的资料,问京城那边。”
“住宿怎么解决,这么多人,酒店临时订不到这么多房间了。”
“那就分开住,距离近一些,最好集中在两个酒店。”杨明很是无奈,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正是酒店的黄金时期,公款消费的人多如牛,酒店稀罕的像是牛黄一样,好酒店尤其如此,入住率常年超过90%,临时要找齐四五十套空房怎么可能。
助理匆匆跑去安排,差不多用了20分钟时间,才把寒暄够了的池团队上车,送到各自该去的地方。
杨明也上车准备走的时候,车窗再次被敲响。
助理递给他一张纸,低声道:“刚刚查到的,熊有信是中石化科研院的主任研究员。”
中石化的主任研究员评估大华实业的甲醇基地?杨明虽然料到会有这样一天,但还是觉得荒谬。
这不是让狼来评价牧羊犬的工作吗?
…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