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赝品 > 第一章 西北方略

第一章 西北方略

目录

  直到三天以后,真相终于大⽩于天下。

  西北项人的首领李继迁秘密与辽国达成协议,由辽国虚张声势,引大宋西北边军东进,然后举倾族之兵,越过长城一战,攻占了大宋的石,龙,银,盐,洪等五州之地,主力已然进⼊绥德军驻地,刀锋直指西北军政重地长安!

  “好一个调虎离山之计!”我慨叹道。

  “一群饭桶!”太宗皇帝在朝堂上发出了自登临大宝以来的威力最大的怒火。

  众臣扪面面相觑,从来没有见过太宗皇帝这么愤怒过。

  “兵部是⼲什么吃的!?”太宗继续在大殿的⾼处走来走去,怒不可遏”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难道你们事先就没有发现有哪怕一点点的征兆么?还有枢密院,朕每年给你们发的俸禄都是拿来养米虫么?

  太宗皇帝一声声地骂将下来,被点到的大臣莫不惊恐万分,天子之怒,伏尸千里,流⾎飘橹,也不知道谁要为这一次的失策负责了。

  太宗将众人挨个骂完以后,稍微了口气,目光就落到了枢密院副使赵昌言的⾝上。

  赵昌言⾝上一凛,感到丝丝寒意,太宗看自己的目光就如司盯上蛤蟆的蛇一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庒迫感,令他浑⾝汗下不能自己。

  枢密使曹彬正好出知镇州,不在朝中,大小事物都是由他这个枢密院副使代行,这一次的黑锅,怕是要由他背定了!

  果然,太宗拍着书案⾼声说道:“赵昌言,你还有何话说?”

  赵昌言心中一颤,伏在地上回答道:“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而枢密院却没有事先预知。以致决策失误,臣罪责难逃,请陛下降罪责罚,罪臣万死!”说罢连连叩头不已。泪如涕下。

  赵昌言此举可谓是聪明已极,他本⾝就是宗室,挂这个枢密副使的头衔完金就是皇帝的恩典,另外也有栽培的意思,本来这次代署枢密院事乃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若是没有出什么大的差池,太宗皇帝完全可以将他扶到一个显赫且有实权的位置上去的,可谁知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満朝大臣都在看着,太宗皇帝不可能徇私放过对他地处罚,因此他非常光地选择了领罪。

  太宗皇帝叹了一口气,虽然他也知道赵昌言的才能仅是一般,但是这个罪责总是要有人来承担的,于是便决定道:“赵昌言代署枢密院事,却疏于职责,致使王师此次失利。念其颇有悔过之心,朕决定贬其为崇信军行军司马,众卿可有异议?”

  “万岁——“众臣哪有反对的,纷纷附议。

  “罪臣多谢陛下!”赵昌言闻言,喜极而泣,原以为事情很严重地,谁知仅仅是贬官而已,这对他来说并没有大大的影响。以他和皇帝的关系,相信很快就会升起来的,眼前不过是小小的波折而已。

  “众卿对这次的事情,有什么看法都可以说出来,可知无不言!”收拾了赵昌言,太宗转而问众臣。

  中书小下平章事李昉站出班来启奏道:“陛下,这一次的事情非常突然,想必是契丹人与项人早已经暗中谋划好的,我王师仓促应对,自然失了先机!臣请陛下对北疆的防务多增加一些投⼊,加強细作的培养,也好做到知己知彼才好!

  “嗯——“太宗皇帝捻着胡须,眨巴了眨巴眼睛,点头回答道“你的建议很有道理,我们这次就吃亏在预先没有项人的‮报情‬,否则不可能丢这么大面子地,此事就由枢密院处理好了!”

  转念一想,连枢密院的代署都给罢免了,还得从里面选个主事的人出来,低头在群臣中看了看,顿时发现了同为枢密院副使的王显,眼睛顿时一亮,开口问道:“王爱卿,对项人的西北之,你可有什么看法?”

  与刚州被贬谪地赵昌言不同,王显是颇有才华的,也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升起来的,听到太宗皇帝发问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踌躇了一下后回到道:“陛下,微臣以为,项人之,虽然声势很大,不过却是疥癣之患,派一上将,领数万精骑,定然可以清剿,唯所顾忌者,仍是北面的契丹人!”

  “继续说下去!”太宗颔首道。

  王显接着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项人与契丹人沆靠一气,图谋我中原的大好河山,此两族互为奥援,彼此呼应,致使我王师东西不能两顾,此乃最大的祸患!而这一次的事情,更可见其中一斑,契丹人与我朝有约,三年之內互不征伐,于是便故意摆出大军庒境的姿态,将我王师昅可到北疆,却迅速撤去,不留下率先攻击我朝的口实,而借此西北军力薄弱之机,撺掇项人犯边,这不仅是调虎离山,还是借刀杀人之计啊!”众人点了点头,纷纷赞同,通过这一次的事情来看,契丹人里面一定有⾼人在筹划整个过程,否则不会做得如此天⾐无,滴⽔不漏。

  “那依爱卿之意,朕当如何应对?”太宗皇帝虚心问道。

  王显启奏道:“臣副署枢密院事,对于各地情势比较了解,如今北疆的契丹人仍是我朝大敌,故而此处的兵力只能增加,不能减弱,为了抵御契丹人,不如将各地驻军略加调整,使其暗生疑心,不敢轻举妄动,以维持相持之现状,令其不能分心援助项人。

  “有道理!”太宗皇帝点头赞同道:“那么,项人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疥癣之疾如果不妥普处理,也会成为心腹大患的啊!西北军力物资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朝廷要增加军费支出,也不是一句空话!如今北疆开支,多靠观盐收⼊,要想再拿出来一些,恐怕是有困难的。”

  户部侍郞、参加政事辛仲甫站出来说道:“今年因为刀兵方止。所费颇多。户部里面怕是拿不出多少银子了,誓到岁末或有好转。”

  太宗皇帝皱着眉头问道:“那么,仲甫。户部现在还能挤出多少银子来?”

  辛仲甫地头默算了一番后,回答道:“如果不影响正常的开支,户部每个月也就是能拿出十万两银子左右,再多怕就有国难了。”

  “这么少啊!”大宗很是吃了一惊。”西北军费所耗岂是小数?每个月十万两银子,也就能养个两万人马,唉——”言罢很是有些发愁。

  “臣等无能,让陛下忧心了。”辛仲甫顿时有些‮愧羞‬地告罪道。

  “唉,卿等也无需太过自责,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将醋茶。一样也少不得!为国理财,确宾不易!是朕治国无方了!”太宗皇帝倒是很能体谅,不愿自己的财臣如此尴尬。

  参知政事吕蒙正建议道:“西北之事,也不是一朝一夕间可以解决的。倒是北僵的人事需要尽快调整,臣建议以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为雄州都部署,以彰‮军国‬节度使、驸马都尉王承衍为贝、冀都部署,郭守文及郢州团练使田钦诈并为北面排阵使,定‮军国‬节度使崔翰复为⾼关兵马都部署,令他们大规模佯动,以达到牵制契丹人的目的。”

  自赵普罢相以后,吕蒙正就成了事实上地首相。因此他的意见还是举⾜轻重的。

  “就依吕卿的意思去办!枢密院哥使王显才堪大用,就着他代署枢密院事罢!接下来,我们还是要讨论西北地具体应刘策略,众卿还有什么良策?”太宗皇帝首肯了吕蒙正削意见,提升了王显,然后对群臣提出了要求。

  大臣们大眼瞪小眼,一时之间都沉默了下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银子什么都是空口⽩话,养军队是要花钱的呀!

  “启奏陛下,司天监有急奏!”殿外武士启奏道。

  众臣与太宗皇帝都是一愣,司天监平时就是看看天气,算一算⽇食月食的时间,划定一下新年的节气,如果有急奏的话,只能是两件事情,要么天灾。要么人祸,当然也有另外一种事情,就是祥瑞,不过那种情况实在是太少了。

  “宣他上殿!”太宗皇帝说道。

  司天监上殿之后,扑倒在地上“陛下,今⽇有⽩虹贯⽇,其势大张,京师民众多有所见,乡里谣言四起,请陛下圣断!”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太宗皇帝更是不自觉地站引起来。

  ⽩虹贯⽇,这可是大凶之兆!

  “气从何方而起?”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昉对术数颇有心得,急忙问道。

  “自西北而起,直贯东南!”司天监连忙回答道。

  西北,众人的脸⾊都忧郁起来,看来连老天都在警告,项人是个大⿇烦!

  “下,如今之计,解决西北之事已经划不容缓,以免项人坐大!”吕蒙正出班启奏道。”臣以为,当派一允文允武之⼲练能臣前往西北,镇抚诸州,收复失地,以抗项人马!”

  大宗皇帝听了有些沉昑,派谁去好呢?镇抚西北,这可是封疆大吏,专掌攻伐之事,这个位子说⽩了就是朝廷的西北王,信不过的人是不能放出去的,以前的老将们,声名久著,若是再占据这么大一块地盘,终是不妥,自己虽然有几个儿子,终是年龄太小老夫虽然能⼲,已经去了蜀地,因此想来想去,一时之间竟然计不能出。

  而群臣则考虑到推荐此人的风险实在太大,万一搞不好,事情办砸了,还会牵连到自己,因此都做了闷声葫芦,明哲保⾝。

  “启奏陛下,微臣保举一人,可定西北!”这时一个声音从大殿门口处传了进来,声音掷地有声。

  大家回头一看,进来地不是别人,正是参知政事,刚刚出使辽国归来的吕端。

  吕端虽然升任参知政事不久,但是名声在京师里面却很响亮,因为他是名臣⼲吏,不但清廉。而且能⼲。朝野中的名声都很好,况且与太宗的关系并不一般,众臣对他都比较看重一些,也许过不多久。他就能取代吕蒙正登上宰相之仕也说不定。

  吕蒙正见道吕端回来,却有些不自在。

  当时,太宗皇帝立吕端为相,便同也在相位上的吕蒙正商量,吕蒙正却说。吕端为人糊涂,不能为相。太宗皇帝回答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让吕端为相,并在一次皇宮宴会上作诗云,饵金钧深未达,石番浮须问钓鱼人。以表明自己决意让吕端为相的想法。几天之后。果然以吕端为参知政事。而吕端在任上祟然为官持重,识大体,并屡屡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自己的主张,常常让太宗皇帝直叹任用之晚。

  此事不知怎么样定漏了出来,两人之司就有了嫌隙。只不过两人都是极重⾝份的人,平素从脸面上看不出来罢了。

  以吕蒙正的看法,太宗皇帝迟早是要以吕端取代自己地,没有必要再与他争斗了。

  “易直,你回来了!此番出使辽国,事情可顺利?”果然太宗皇帝看道吕端回来,十分⾼兴。

  “陛下,微臣莽不辱命。”吕端含笑回答道。

  “好。好!”太宗皇帝喟叹道:“如今不但项人在西北起事,攻城略地,戕害百姓,就连上天也降下凶兆,如之奈何?”

  吕端安慰道:“陛下勿忧,⽩虹贯⽇,古已有之,算不得什么凶兆,若是为了‮定安‬人心,陛下可以顺势而为,下一道罪己诏,以上祷于天,如此民心可定!至于西北边事,可效仿当年武侯屯边之举,派一为能臣前往屯田。一则可以减轻朝廷赋税地支应,充盈国库,二则也可以便宜行事,寻机剿灭项人之!”

  “此计不是不好!只是需要既知军事又晓桑田经济之人,不知吕卿你举荐何人前往?”太宗皇帝更关心的是前往西北的人选问题。

  “杨延昭!”吕端轻吐三字道。

  太宗皇帝听了之后,有些意动。

  “世人都知道,杨延昭文武全才,弓马了得,且多次击败契丹人地进攻,又有在地方为政的经验,更难得是杨家上下一门忠烈,⽗子八人,大半皆为国尽忠,此人前往西北,必可消弭边患,庇护一方。”吕端接着说道。

  太宗皇帝点了点头,脑海里面想起了杨家在金沙滩一战中为了保护自己,⽗子四人战死疆场,二人失踪至今尚无下落,还有杨延昭亲率近卫,连赶千里,一力祗挡契丹数十万大军的景象,顿时感到有些对不住杨家,不由得对自己的决定有此懊悔。之前的顾虑实际上有些偏听偏信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偏偏有人在耳朵旁边嘀咕了两句,自己就把杨延昭给雪蔵了,如今看来,实在是败笔,很伤人呀。

  “陛下,然则杨延昭正在丁忧,此事恐不可为。”礼部侍郞张宏进谏道。

  “这却无妨!”太宗皇帝下了决心,这回一定要重用文武双全地杨延昭,以弥补当⽇的错误,于是便郑重其事地对宰相吕蒙正说道:“杨延昭确是派往西北的不二人选,朕已经决定了,就此拟旨,将杨延昭夺情起复,加枢密院副使,陕西安抚使,崇仪正使,即⽇进京领命!待时机一至,便前往西北署理军政!”

  “陛下圣明!‮家国‬中甚!百姓幸甚!”

  群臣见皇帝已然决定,便也无话可说,纷纷附议。

  旋即,太宗皇帝又拟了一道圣旨,下诏罪己,诏曰“朕以⾝为牺牲,焚于烈火,亦未⾜以答谢天谴。当与卿等审刑政之阙失、稼穑之艰难,恤物安人,以祈玄站。”以表明自己对于上天示警的积极改过态度。

  民间的谣言很快就平息了下去,毕竟人家皇帝就是天子,都是一家人,上天异像就是提醒一下而已,既然皇帝自己都已经认错了,上天自然不会再责罚,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六哥——”七郞冲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封公文道:“朝廷决定将你夺情起复了!”

  “哦,怎么回事儿?”我有些错愕。

  说到底,我对最近的境况有些忧虑,有些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太离奇,令我无所适从,就是这次暂摄雁门关军务,也是可好可坏,若是皇帝说你是越俎代庖,心存不轨,那也没有法子辩⽩,唯有认命而已,不过好在太宗还不算太糊涂。

  “六哥,皇帝已经下诏将你夺情起复,加枢密院副使,陕西安抚使,崇仪正使,即⽇进京领命!待时机一至,便前往西北署理军政!你就要成为封疆大吏了!”七郞将公文给我,在旁说道。

  “哦?你又没有拆开,怎么就知道里面的內容?”我一见公文上面地火漆印记完好如初,不由得有些奇怪。

  七郞笑道:“这有什么奇怪?京师来的差人早就知道了消息,正准备讨赏呢!”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道。

  我看罢公文之后,眉头却又皱引起来,皇帝要我去西北,不仅仅是剿灭项人的叛,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在西北屯田!可是西北那么荒凉贫痿的土地,真的能屯田么?我的脑海里面顿时浮现出自己带着一群丘八,光着膀子,晒着毒辣的太光,面朝⻩土背朝天的在野地里面拉犁耕作的场景,心中不由一惊,顿时没有了底气。

  靠天吃饭这种事情,也是要看地方的,就西北那种环境,我实在想不出除了做马贼四处劫掠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发财?

  “种地?这种事情咱们不专业啊!”我‮头摇‬苦笑不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