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一节-第五节

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一节-第五节

目录

  第二卷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一节

  大汉元平四年(公元206年),九月,长安。

  丞相府。

  夜已经很深了,李玮依旧伏案阅卷,没有丝毫的倦怠之。自从出任大汉丞相以来,他殚竭虑,夜操劳,鬓角已隐见白丝,额头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昔日高大的身躯也渐清瘦。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屋外传来。李玮眉头微皱,放下了手上的竹简,抬头向房门方向望去。

  丞相府长史贾逵推开门,三两步走近李玮,神色颇为紧张“大人,大司马请你急赴麒麟殿,说有要事相商。”

  “大将军出事了?”李玮骇然变

  “应该不是,我估计是南战场出事了。”贾逵小声说道“我昨天到尚书台,听王凌大人说,后将军杨大人攻击宛城受阻后,随即南下攻打新野,打算切断叛军退路。南下打新野比较冒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叛军包围,所以大司马和太尉大人急告杨将军,请他不要冒险,还是稳扎稳打,继续围攻宛城为上策。但杨将军很自负,大概在送出奏章的同时就已经率军南下攻打新野了。”

  李玮焦虑不安,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备车,快,快…”

  马车疾驰在宽敞的大道上,十八缇骑左右保护,向未央宫飞速而去。

  李玮斜靠在车座上,把自己掩藏在黑暗里,双目紧闭,脑子里全都是杨凤,全都是南战场。

  这是一场不该打的仗,但随着朝廷修改对外策略,一直被压制的朝堂矛盾终于爆发了。为了缓和和转移朝堂上越来越烈的矛盾,朝廷不得不发动了这场南之战,而始作俑者就是自己。

  大将军和边郡文武大吏要求修改对外策略的联名奏章,说明边郡和大漠上的形势很危险,西北两疆不能稳定,朝廷就无力南下平叛,这是血的事实。为了确保中兴大业能够顺利推进,朝廷被迫提前修改对外策略。

  李玮提出了五个修改建议。一是逐步迁移外族进入边郡居住,引导和帮助他们改畜牧为农耕,在一段时间内或者灾荒之年给予减免赋税,并在此基础上慢慢实施‘离散部落’之策,争取在几代人之后,甚至几百年之后,把迁入边郡的外族人全部纳入大汉户籍。

  二是重用外族人,尤其是边郡各级府衙,其府内掾属必须征辟一部分外族人管理外族事务,以赢得外族的信任和忠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把一批外族权贵迁移到京城或者其它大城居住,把他们纳入士籍,融入大汉。

  三是边疆戍边,要倚重一批外族将领,边郡士卒也尽可能从外族部落中征募,以减少中原人的北迁,缓解因为汉胡杂居给边郡造成的诸如草场、田地、习俗等等各种矛盾,让杂居各方逐步建立起信任,并在此基础上慢慢推行诸如通婚等等有助于各族之间加快融合步伐的律令。

  四是在各外族单于庭、王庭设立学宫,置明师,让各族王公权贵、大小首领们的后代从小就说大汉话,写大汉字,读大汉书,长大了到太学再深造,通过试经(考试)的优秀者可以入仕为官。到边郡授学的明师从太学诸生中择优录取,三年一换,回朝后予以重用。

  五是赈济制度,这是确保西北两疆和大漠稳定的基础。李玮的赈济制度不是单方面的无偿馈赠,而是朝廷和外族,和边郡百姓共同预防和抵御灾患。边郡建官仓,官仓囤积的谷粟一部分由各地“入粟拜爵”的富豪运送,一部分由朝廷运送,一部分由当地府衙筹措。边郡建马政,朝廷投入钱财,并利用边郡和大漠上的各外族战马、牲畜、草场等等,和各外族一起圈地养马,养牲畜,以备战争和灾患。

  李玮对外策略的原则就是“征伐和安抚”但他偏重安抚,而且很多政策都是几代人,甚至百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所以这个新制的对外策略在朝议上很快得到了通过。然而,接下来的事就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了。

  李玮为了实施这个新的对外策略,说服了长公主殿下、大司马徐荣和太尉张燕,做了一番人事调整。

  杨凤被拜为车骑将军,免去了卫尉卿一职,成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将军。左将军颜良出任卫尉卿,主掌南军,戍卫皇宫。

  杨凤认为李玮有意把他赶出朝堂,对李玮极其愤恨,而李玮似乎为了平息杨凤的愤怒,马上把左卫将军吕布征调回京,让征南大将军钟繇代替吕布督青兖两地兵事。接着又罢免了赵云的光禄勋卿,由大鸿胪卿袁耀接任。

  杨凤、吕布、赵云三个人都成了没有实权的将军,那么谁去督领豫州兵事?

  朝廷没有宣布,而是宣布了新的大鸿胪卿。

  匈奴右贤王、度辽将军刘冥出任大鸿胪卿,本朝历史上第一个外族九卿大员。

  朝震惊,反对的奏章象雪片一般飞向晋。过去孝武皇帝的时候,匈奴休屠王之子金磾曾是托孤四大臣之一,但他也不过是个光禄大大。今天刘冥何德何才高居九卿之位?难道就是为了讨好外族?

  长公主远在晋,大臣们没有圣旨也不敢擅自出京,谁都无法当面劝谏,所以这反对弹劾的奏章也就石沉大海,毫无消息。

  太傅杨彪实在无法接受,改制可以,但也不能这么改。这算什么?这也叫治国之策?我看这是卖国之策。他连续上奏长公主,长公主置之不理,杨彪愤而请辞。他不干了。这次长公主马上回书了,好言安慰了一番,然后同意了。

  宗室刘和出任太傅一职。

  光禄勋卿袁耀也不干了。当年袁术在北军做长水校尉的时候,刘冥是长水营的军司马,是袁术的部下。袁术在信都城差点被大将军杀了,而原因就是因为刘冥的背叛。和一个背信弃义之徒同殿为臣,而且还是一个匈奴人,他觉得非常羞。他上表请辞,要到州郡去任职,主动要求外放,京城待不下去了。

  朝廷给了袁耀一个惊喜,拜袁耀为平南将军,督领豫州兵事。

  朝廷为何做出这种任命,长安有很多猜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现在袁耀到豫州更好,而钟繇有些待不下去了。

  刘表中了钟繇的反间计,杀了袁熙,后来明白了,在襄痛骂钟繇,荆襄、江淮两地人所皆知。袁阀的势力遍及荆、豫两州,门生故吏们一边骂刘表,一边骂钟繇。袁绍都死了,为什么还不能放过他两个儿子?即使要杀,也要堂堂正正地杀,何苦用这种卑鄙手段?豫州很多袁阀的门生弟子一气之下,卷铺盖走人,不跟钟繇混了。

  袁耀本是文武兼备之才,又是朝廷正式认可的袁阀家主,他现在到豫州坐镇,当然很快能收拢人心,全力对付荆州刘表。至于为什么让钟繇督领青兖两州兵事,估计还是考虑到寇将军雷重的那七万大军。和吕布比起来,钟繇指挥雷重,岳父指挥女婿,当然更加得心应手了。

  刘冥到了朝廷,度辽将军谁干?谁统率度辽铁骑?河南尹徐晃出任度辽将军。

  袁耀走了,新任光禄勋是谁?张郃,镇护大将军、青州刺史张郃。青州刺史是谁?少府卿许靖。许靖给外放了。

  少府卿又是谁?原京兆尹余鹏,李玮的同窗。

  京兆尹又是谁?原大司农丞朱穆,李玮的大舅子。

  新任河南尹是谁?原尚书左仆司马朗。

  新任尚书左仆是谁?丁立,李玮的同窗。

  执金吾玉石将军一直统兵在外作战,执金吾一职过去由颜良代领,现在改由陈好代领。朱穆的弟弟朱魭出任治书御史。

  长安人恍然大悟,丞相李玮借着这个机会,把同窗刘冥、余鹏、陈好、丁立,把至亲朱穆、朱魭全部拉上位了,权势更大了。

  当然了,长公主也有收获,宗室大臣刘和总算又回来了,而且隶尚书事参予决策。

  大司马徐荣和太尉张燕也可以接受,毕竟杨凤做了车骑将军,颜良和张郃也上位了,而吕布和赵云都是功勋显赫的战将,无人可以憾动他们的地位。

  李玮打着实施新制的旗号,明目张胆地任人唯亲,而长公主和大司马竟然置若罔闻,此事立即刺痛了朝中大臣,于是朝堂上出现了一股辞职热

  出乎意外,丞相李玮毫不在意,一概批准。只要你愿意走,打个招呼就行。

  四月上,朝廷诏告天下,按照新制,以试经选拔人才,三年一次。但大汉中兴之期,急需贤能之士,故第一次选拔直接征召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等各类人才齐聚京师,试经(考试)入仕。

  一时间,朝野震动,各地儒生贤良蜂拥而至,长安太学竟然人为患。

  试经选拔在本朝一直是辅助选拔制度,主要是考儒家经文,考试方法有策和对策两种。策就是签考试,内容侧重于对经义的解释,主要用于太学内部的考试,目的是督促诸生认真读经,明了经义。对策则是根据皇帝或学官提出的重大国政、理论等问题,撰文以对,主要用于朝廷举荐的士人,皇帝和学官考验合格后,就可以授官了。

  选拔新制规定,试经考试分三种,分别是行策、试经和律论。这三种考试方法按照难易程度分甲乙丙三科。每科有规定的职官名额。

  本朝最初的策考试根据难易程度,分甲乙两科。王莽时,将两科改为三科,并增加了各科的取官人数。这种考试在王莽篡国之前是一年一试,光武皇帝中兴后恢复甲乙两科,两年一试。不过随着太学规模扩大,儒生增多,考试制度随即开始改动,渐渐也就于形式,以察举荐士为主了。

  五月上,试经考试开始。丞相李玮等公卿大臣,许劭、王剪、杨彪等大儒名士齐聚太学,论卷取士。

  五月中,第一次考试选拔结束。因为贤能之士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取官人数,朝廷急奏长公主,请求增加名额。长公主回旨,不限定人数,有多少取多少,一个不要漏掉。

  朝廷取贤良五百四十七人,全部授官。朝廷的人才危机立时得到极大改善。

  天下士人闻讯,无不欣鼓舞,准备三年后规模更大的试经选拔。

  李玮的试经选拔制度成功了,为朝廷征募了大量优秀的各类型急需人才,但同时也遭到了门阀世家的仇恨。

  现在他们明白了,为什么长公主、大司马和太尉大人都在背后支持李玮,因为李玮早就说服了他们,他保证试经考试可以为朝廷征募一批极其出色的人才,他做到了,给了门阀世家们重重一击,也给危难中的大汉走向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门阀世家和朝中遭到排挤的文武大臣们走到了一起,他们正准备联手打击李玮的时候,南大战爆发了。这场战争来得非常及时,以致于李玮在丞相府振臂欢呼。去年长安的朝堂危机四伏,今年长安朝堂上的危机更是一触即发,而长安的大汉天子远征外,长安的长公主殿下远避晋,长安朝廷的擎天柱石大将军李弘更是在西北两疆誓死鏖战,长安朝廷就象一棵倾覆在即的大树,又像一叶惊涛骇中的浮萍,虽然依旧在风雨中苦苦支撑,但这时只要有一点外力,它就会倒下,就会被风噬。

  襄人忍不住了,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刘表忍不住了,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曹忍不住了,居心叵测意图坐收渔人之利的孙权和周瑜忍不住了,时刻想打进长安的刘备也忍不住了,一艘艘特使的快船在长江上往来飞驶,一张张慷慨昂的面孔在襄城里进进出出,进攻,北伐,一统社稷…激动的叫喊声响彻了江淮、荆襄和巴蜀,各方势力都在厉兵秣马,北伐的洪已不可阻挡。

  五月上,襄的刘表出兵了,蔡瑁、蒯良、文聘、徐庶、马良等荆州大将率六万大军杀向了鲁,杀向了颖川。

  五月上,益州的刘磐、刘备出兵了,两人在平关下会合,集结了五万大军向陇南发起了攻击。

  五月上,孙权、周瑜亲自统率江东大军北上,和曹会师于九江郡寿,三人集结了八万大军,沿着涡口(涡水入淮处,在安徽怀远东北方向)北上,直杀豫州。

  三年光,对长安来说,弹指一瞬间,什么事都没做好,时间就没了,但对南方各州郡来说,却是漫长的三年,他们在这三年中竭尽所能,想方设法恢复元气,扩军备战,时时刻刻提防着北疆军呼啸而下。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终于找到了机会,他们向强大的敌人发起了反攻。

  然而,正如李玮在麒麟殿军议上所说,自袁绍死后,天下再无雄主,刘表、曹、刘备、孙权、周瑜之辈威望不足,谁都无法驾驭各路诸侯,败亡不过是迟早之事。

  五月中,寇将军雷重起七万大军南下,于蒙乡(今蒙城)一战击败孙权、周瑜的江东大军,斩首八千级。孙权、周瑜急速撤过淮河,再不敢前进半步。

  征南大将军钟繇指挥高顺、臧霸、魏续三路大军戍守徐兖边境,曹不敢越雷池半步。

  五月中,右卫将军赵云、武卫将军陈好、中垒将军于毒率北军四营赶到陇南,会合了华雄、司马懿、魏延,集结四万大军与叛军决战于河池城外。

  武卫将军陈好、厉锋校尉郝昭率前锋营三千悍卒奋勇突进,撕开蜀军中阵,斩十二将,砍倒蜀军大纛,重创刘磐。

  赵云、司马懿挥军掩杀,一战而胜。

  刘备率军撤至西亭死守。当夜,刘磐重伤不治而死,军心涣散,刘备无奈撤军而还。张任、张松、黄权、黄忠、诸葛亮、庞统等巴蜀、荆州文武劝说刘备坐镇成都,稳定军心,免得被北疆军乘势而下,拱手丢掉整个益州。

  五月下,刘备留下张飞、张任、庞统、刘琰、李休等文武大吏镇守汉中,自己统率大军南下成都。

  平南将军袁耀率军三万大军戍守广关、鲁和昆一线。本来他指望雷重击败江东大军后,能急速回援,谁知江东大军待在淮河一线,曹屯兵于徐兖边境,一个都不撤,把北疆军十几万大军拖住了。

  蒯良指挥大军猛攻鲁,豫州告急。

  车骑将军杨凤领三万大军出武关,直杀南宛城,实施围魏救赵之计,迫使荆州军回撤。

  荆州军回撤了,但杨凤却拒绝撤军,三番两次上奏朝廷,要求率军攻打宛城,收复南。平南将军袁耀随后也上奏,说现在孙权、周瑜的大军被拖在淮河一线,他们想撤但又担心汉军顺势渡河而下,所以进退两难。荆州失去了江东的支援,根本无力抵挡我大军的攻击,请朝廷慎重考虑,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此刻北疆叛未定,朝廷的策略就是防御,大司马徐荣和太尉张燕坚决拒绝了杨凤、袁耀的恳求,但李玮在这个关键时刻说了一句话“朝廷有足够的财赋支撑车骑将军收复南。”

  丞相大人既然支持打,那这一仗肯定打得起,所以太傅刘和、御史大夫荀攸和朝中众多公卿大臣随即纷纷上奏,要求大军继续南下攻击,但徐荣和张燕的态度非常坚决,撤,立即撤回关中。

  大臣们上书长公主。

  在兵事上,长公主不敢随便做主,现在大将军不在,当然要听徐荣和张燕的,所以长公主打算下旨命令杨凤和袁耀撤军。这时,丞相府长史贾逵夜兼程赶到了晋宫,向长公主递了李玮的一封密信。

  李玮在信中说,距离陛下主政的时间还有三年,三年内,大军如果不能平定南方叛逆,大将军会离开朝堂吗?三年后,天子只有十三岁,按照惯例,殿下还要继续执掌权柄,要一步步移权柄。这个时候天下未定,大将军他敢离开天子走吗?就算他愿意离开,但军心怎么办?谁敢保征军心不?谁敢保证军中没有像董卓、李傕、郭汜那样十恶不赦的佞?

  朝廷的财赋的确很紧张,但大将军在大漠上的威望太大了,自从他到了北疆后,到目前为止才打了几仗?北疆的形势按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鲜卑人自己就会把问题解决了。大将军陪同陛下巡视辽东,正是为了给鲜卑人时间,所以朝廷的财赋完全可以支撑南大战。如果今年打下南,明年大军一定可以横渡长江。

  长公主怦然心动,下旨攻打南

  这仗一打就是三个月。北疆军无法攻克宛城,也就无法收复南

  八月下,天子和大将军平定北疆,骠骑将军鲜于辅病逝,大将军病重,长公主执意要亲赴幽州看望大将军的消息先后传到了各军统帅手上。

  此时征南大将军钟繇接到了外甥郭援的一封书信。郭援是袁耀帐下的校尉,现正在南攻打宛城。他在书信中稍稍说了一下长安形势,然后问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今大将军病危,而朝中佞擅权祸国,社稷摇摇坠,我拯救大汉,但路在何方?”

  钟繇脸色大变,奋笔疾书。打南,需要整个南方战场的配合,独自一路攻击宛城,胜算甚少,极耗财赋。此时正值朝廷改制的关键时刻,以丞相大人的行事风格,绝不会同意车骑将军攻打南。但此次丞相大人一反常态,积极支持,其中必有深意,你切切不可听信馋言,误入歧途,祸害九族。

  此信送出之后,郭援再无消息。钟繇焦虑不安,书告雷重,密切注意南,必要时秘密调一部军队回屯许昌,以防万一。

  钟繇没有细说原因,而雷重竟然想都不想,急调三万大军回屯许昌。

  “大人,我们到了…”

  贾逵的声音惊醒了陷入半梦半醒之间的李玮,他猛地睁开眼睛,望着车窗外漆黑的夜空,眼里出了一丝狰狞杀气。

  第二卷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二节

  屋内的烛光很昏暗。

  大司马徐荣坐在角落里,两眼盯着刚刚走进来的李玮,脸色阴沉得可怕。

  太尉张燕背负双手,正在屋内走动,看到李玮后,猛然直身形,一股杀气涌而出。

  尚书令田畴神情悲愤,悄悄递给李玮一个无奈的眼神,转身走出了书房,轻轻掩上了房门。

  “如你所愿…”张燕俯身拿起案几上的急奏,冷声说道“该死的都死了,该叛的也都叛了,该杀的现在也要杀了。”

  李玮狂喜,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站在原地也没动,极力抑制着内心的兴奋。成功了,南战场终于出事了。

  他看看张燕,又看看徐荣,然后接过了急报。

  车骑将军杨凤在新野中伏,其本人身受重伤,丁波、林捷、薛兰等十几员大将全部战死,两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武猛将军梁百武、骁骑将军寥磊率军强行突围,于穰城再度被围。

  龙骧大将军王当率一万大军急速支援,突破湍水河,救出了杨凤、梁百武和寥磊,但本部一万大军折损过半,仅带三千人马逃出了重围,于顺又一次被围。

  平南将军袁耀放弃回撤鲁,率三万大军东进支援。双方在丹水河大战,武牙将军李云等四员大将和六千多将士血战而死。后荆州军主动撤退,袁耀顺利救出杨凤、王当等人,后撤到武关。

  到了武关后,黄猗、荀正、陆勉、子率、郑宝、刘询、郭援等人突然叛,挟持了杨凤、王当和袁耀等人,举起了“除佞,清君侧”的大旗,率军直杀长安。

  “这就是改制的代价,是吗?”张燕看到李玮泰然自若,不由得大为愤怒,厉声质问道“我说过,这一仗不能打,不能打,你为什么不听?难道修改刑律,出钱赎罪就能平息他们的仇恨?三万多将士,二十几员战将,就这样死了。这都是你的罪过,你的罪过。”

  “如果不改刑律,恐怕豫州早就了,那时死去的不是三万多将士,二十几员战将,有可能是整个豫州,甚至包括洛都有可能丢失。”李玮慢慢卷起竹简,平静地说道“历朝历代的改制,哪有不死人的?这很正常。有人因改制而受益,有人因改制而受损,利益受损的一方做些极端的举动很正常,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过…”他看看坐在黑暗中的徐荣,脸上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如今天子和长公主都不在长安,大将军又在幽州病重生死未卜,这么好的机会,恐怕不仅仅是黄猗和陆勉一般人举兵叛,应该还有更多人要跳出来…关中热闹了,血雨腥风啊…”李玮的嚣张态度顿时怒了张燕“只要把你砍了,什么事都能解决。”

  李玮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太尉大人,过去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的死亡,对你来说都不屑一视,今天怎么为了区区三万人失去了理智?把我砍了,能解决什么问题?社稷能中兴?新政能实施?百姓能温?叛逆能授首?另外,话又说回来了,难道你们不想杀人?如果你们不愿意看到今天的局面,凭两位大人的实力,难道还不能劝阻长公主?不能阻止杨凤攻打南?既然我们目的相同,今天应当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而不是互相埋怨和指责。”

  张燕被李玮这番话气得火冒三丈“是你要杀人。你秘密派贾逵到晋干什么?你以为我们不知道?贾逵到了晋,长公主马上下旨,你让我们怎么阻止?虽然朝中有人要杀你,但形势还在控制之内,完全没有必要非要推波助澜,把对手都给出来。如今黄猗在前,袁耀在后,公开举兵反叛,形势随时可能失控,你想过后果吗?”

  “哈哈…”李玮笑着连连摇头“殿下为什么离开晋?还不是你们怂恿的,否则以朝中大臣们的劝谏,她怎么会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晋?殿下远赴幽州,风云铁骑随即出。风云铁骑为什么出?北疆的叛已经平定了,风云铁骑还要出吗?我想问问太尉大人,如今风云铁骑在哪?是不是已经秘密进入了萧关,正在顺着泾水河南下?还有,凉州镇西将军姜舞的铁骑是不是也已经秘密进驻上邽?”

  “这都是给你出来的下下之策。我们就怕发生叛,谁知越怕什么,它就来什么,罪魁祸首就是你。”张燕恼怒不已“你为什么非要这么干?难道大汉将士的性命在你眼里一文不值吗?你能有今天,都是谁给你铺的路?你还有人吗?你的良心在哪?”

  “南大败的责任难道应该由我承担吗?南为什么大败?杨凤将军为什么新野中伏?为什么接着又在穰城、顺两次被围?背叛,有人已经背叛了。这次我们即使不打南,但下次呢?下次打南,也许我们损失的不是三万人,而是六万人,十万人,甚至可能丢掉洛,丢掉长安,丢掉社稷。”李玮反驳道“叛逆们要杀我,要毁掉改制,要南北分裂彻底倾覆大汉,而襄人巴不得我们内讧,巴不得南北分裂,以便给自己赢得反攻的时间和机会。难道我们小心翼翼地避过这次叛,朝廷就稳了?叛逆们就改归正了?”

  “代价太大了。”徐荣说话了,嗓音低沉而悲恸“当年他们借着诛杀董卓的名义,背叛了大汉,攻杀洛,导致社稷败亡,今天他们又来了,他们再一次背叛了大汉。我真不明白,朝廷已经最大程度地足了他们的要求,为什么还不知足?难道他们个人利益当真比社稷利益更重要?没有了社稷,个人的财富和权势从何而来?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如果他们懂得这个道理,大汉怎会有倾覆之灾?”李玮嗤之以鼻。

  “董卓之祸,距今不过十七年而已,至今犹历历在目。”徐荣仰天长叹“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可惜…可惜…”

  张燕怒气冲天,指着李玮还想痛骂,徐荣轻轻拍了拍案几。“飞燕,算了…人死不能复生,或许早点把他们出来也不是坏事,大汉中兴,总有人要付出代价。当年董卓进京,本意也是除阉,清君侧,重振社稷,但结果呢?结果是谁把他上了绝路?董卓之祸就是前车之鉴,今天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河南尹立即换人。”张燕长叹“命令右将军文丑领河南尹,原河南尹司马朗即刻回朝。叫文丑即刻起程,夜兼程赶往洛,驻守八关。”

  “命令武锐将军张绣领弘农太守,拱卫京畿。”

  “命令威虏将军臧霸领青州刺史,原青州刺史许靖即刻回朝。”

  “命令镇东将军高顺领青兖两州兵事,征南大将军钟繇即刻回朝。如果发现钟繇有谋叛之举,无需禀奏朝廷,即刻诛杀。”

  “拜雷重为镇南将军,领豫州兵事,如果豫州郡县有人叛,无需禀奏,立即予以诛杀,绝不姑息。”

  “命镇军大将军燕无畏,镇西将军姜舞各率铁骑急速赶到长安,戍守京师。”

  “慢…”李玮突然打断了张燕“以我看,这两支援军不要急着赶到长安,再等一等…”

  徐荣脸色微变,心中不一阵战栗。张燕瞪大眼睛,几乎要吃了李玮“你还想干什么?”

  “还有人没出来…”李玮笑道“不要急,千万不要急…两位大人态度硬一点,给我强有力的支持,这时肯定还有人要背叛…既然杀开了头,那就不要留下后患,一次杀个干净。”

  “仲渊…”徐荣摇摇手“适可而止吧。”

  “如果大将军听到这个噩耗,坚持不住,一命归天了呢?两位大人是不是有绝对把握控制全局?”李玮突然激动地冲到徐荣面前,大声叫道“要杀就杀干净,不要象董卓一样自取死路。当年董卓如果狠狠心,把该杀的都杀了,何至于有败亡社稷之祸?他最多不过象梁翼一样做个骄横跋扈的权臣而已,但现在呢?现在倾覆社稷的罪责都是他的,而真正应该承担倾覆社稷之责的袁绍、曹、刘表之却成了挽救社稷的英雄?告诉你,这个世道没有公理,只有战刀,谁的刀锋利,谁赢了,谁就是公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杀!”屋内霎时静寂,只有三位大臣急促的息声。

  南大败,黄猗、陆勉举兵叛,挥军攻杀长安,一时间朝野震惊。

  叛军势如破竹,连克商城、上洛、蓝田三城,直杜陵,距离长安只剩下一百二十里了。

  黄猗以袁耀的名义传檄天下,列举了李玮十八条罪状,号召各地州郡共同起兵,讨伐丞相李玮。

  大司马徐荣、太傅刘和、太尉张燕、丞相李玮惊慌失措,一面命令左将军、卫尉卿颜良领一万南军进驻杜陵,阻击叛军,一面派御史大夫荀攸招抚叛军。

  公卿大臣们在朝议上争吵不休。有的上奏弹劾李玮,叫他立即滚蛋,免得引发内,败亡社稷;有的振臂高呼,要捕杀李玮,砍下他的人头以平息叛;吕布、赵云、张郃、刘冥等大臣却夷然不惧,要求征调各地兵马进京,平定叛,戍卫京师。

  大司马徐荣犹豫不决,太尉张燕茫然无措,两个人一改往日的沉稳,迟迟没有做出任何决定,甚至都没有报奏远在幽州的天子。

  大司马徐荣的解释是,如果强行镇,肯定会祸关中。这可能危及社稷的安全,所以倾向于安抚,但安抚就要罢免丞相李玮“我无权罢免丞相,只能奏请天子和殿下做出决定,因此这事不能急,要慢慢来,先劝劝黄猗、陆勉等人,一切以稳定为上策。”

  朝廷的不作为怒了主战派大臣,吕布在朝堂之上怒斥徐荣,睚眦裂。主抚派大臣却兴高采烈,一次次联名上奏,要求即刻罢免丞相李玮。

  叛军看到朝廷惶恐不安,气焰非常嚣张,开始向杜陵展开攻击。

  镇南将军雷重急奏朝廷,叛军卷土重来,再攻豫州。

  许昌三万大军在徐岩、赵玄的指挥下,死守鲁、昆一线,几乎与此同时,孙权、周瑜再次率军渡河,雷重亲自指挥大军阻敌于淮水一线,战况非常烈。

  雷重求援,希望朝廷能从洛调兵南下,先把士气高涨的荆州军打退。

  大司马徐荣征求李玮的意见,是不是适可而止,但李玮一口否决“告诉雷重,豫州土地一寸也不能丢,即使七万人全部拼光了也在所不惜。这一仗打完了,我给他钱粮,让他再征兵十万。”

  太尉张燕失声惊呼“仲渊,长公主一旦下旨罢免了你的官职,那就什么都晚了。不要玩火**了,还是即刻调兵平叛吧。”

  李玮淡然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以这颗人头做赌,输了,我认了,赢了,社稷则振。”

  徐荣无奈,回书雷重,社稷安危尽在将军一人之手,请将军不惜代价,击退叛逆,守住豫州。再书燕无畏、姜舞,平叛时机未到,等待攻击命令。

  九月下,天子、长公主和大将军到达中山国郡治卢奴城。

  突闻长安大,大将军急怒攻心,病情再度加重。长公主怒不可遏,对李玮切齿痛恨,下旨罢免李玮,以求迅速稳定京畿。

  小天子断然拒绝“对待叛逆,只有一个字,杀,一杀到底,决不姑息。”

  “现在国事我说了算。”长公主厉声叫道“你才多大?你懂什么?”

  “朕年纪是不大,但朕知道什么叫养虎为患。”小天子挥舞着双臂,扯着嗓子叫道“向叛逆低头,朕的威严在哪?朝廷的威严在哪?丞相大人改制,有什么错?这些叛逆竟敢要挟朕,要挟朝廷,死有余辜。”

  长公主气得泪如雨下,抬手就要打他“你就知道杀,杀,杀能解决什么问题?”

  小天子一把抓住了长公主的手,瞪着眼睛叫道“你今天下旨杀丞相,三年后,我就把所有叛逆全部杀了,九族皆灭,一个不留。”

  长公主骇然心惊,浑身冰凉。大将军成功了,五年的戎马生涯,终于把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杀气腾腾的悍将。长公主一把推开小天子,怒气冲天地冲进了大将军的卧房。她恨大将军,她恨大将军把小天子从自己身边抢走了,恨他把小天子变成了一个残忍血腥的武人。

  大将军躺在榻上,形神枯槁,眼里充了歉疚“我知道这对你非常不公平,但我没有办法,我会死的,你也一样,如果我们都死了,他怎么办?”

  长公主心如刀绞,抱着大将军号淘大哭。她何尝不知道大将军的心思,但大将军是人,不是神,这几年为了精心培养小天子,他放弃了一切,甚至连朝堂政事都放弃了,他盲目地信任自己的兄弟和部下,他哪里知道大汉已经面目全非了。

  大将军轻轻抱住她单薄的身躯,凑在她耳边低声说道:“我们去晋吧。在大漠上,像陛下这样强壮的孩子,十岁就要上战场,十三岁就可以指挥大军攻城拔寨了。当年你到北疆的时候,也只有十岁,你开府主事,指挥我和北疆十几万将士征伐天下,名震天下。你能做的事,陛下为什么不能做?让他去吧,天下是他的了。”

  “不,我要去长安。”长公主泪水涟涟,深情吻了一下李弘,坚决摇头“我要去长安,我不能丢下社稷不管。陛下太小,他什么都不懂…”

  “跟我去晋吧。”李弘突然用力抱紧了长公主“我也许活不长了。如果老天有眼,让我再站起来,我就娶你…”长公主惊呆了,她难以置信地望着李弘,她怀疑自己听错了。

  “跟我去晋。”李弘郑重地说道“这是我今生最后一个愿望,我要娶你。”

  长公主突然死死抱住李弘,放声痛哭,哭得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九月二十九,夜,中山国国相府大堂。

  烛火通明。

  长公主两眼红肿,端坐于案几之后。案几上,左边摆着天子印玺,右边摆着一个锦盒。

  小天子站在长公主对面,神情紧张。

  前将军玉石、中军大将军贾诩、护军将军何风、冀州刺史杨明、胡骑将军祭锋、长水将军穆斯塔法、武猛将军吴雄、厉武将军彭烈、左中郎将段炫、右中郎将张萧、虎贲中郎将张震、尚书右仆王凌、中书监刘放、侍中孙资、长公主府长史黄岳、大将军府长史傅干、司马蒋济等五十多位文武大臣跪坐于两侧。

  “还记得这个锦盒吗?”长公主问道。

  小天子摇摇头。

  “打开它。”

  小天子疑惑地看看长公主,上前打开了锦盒,拿出了里面的白绢,白绢上有六个歪歪扭扭的字。“赐豹子于姑姑。”小天子马上明白了,但他就是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会写下这六个字,而且姑姑突然拿出这个东西用意何在?

  “这是谁写的?”长公主问道。

  “是朕写的。”小天子不好意思地笑笑“姑姑,这句话写得不对,嘿嘿…”“那你就重新写。”长公主站了起来“你长大了,天下是你的了,但姑姑什么都没有,只有这道圣旨…”

  “圣旨?”小天子吃惊地望着长公主。这是圣旨?姑姑今夜兴师动众,把一帮文武大臣都叫来,就是为了让自己把这六个字变成圣旨?但这圣旨能写吗?距离自己主政还有三年,姑姑还要主掌权柄三年,如果这圣旨一写,那天下就变了。

  “姑姑,你怎么了?”小天子吓得声音都变了“姑姑,这道圣旨不能写,即使要写,那也要等到三年之后。”

  “他还能活多久?”长公主声音很平静,平静地让小天子有点骨悚然。

  “姑姑…”小天子哀求道“姑姑,请你以社稷为重…”

  “你也知道要以社稷为重?”长公主苦笑“你今天说了什么?”

  “姑姑,朕错了,朕一时胡言语…”

  “算了,我刚才说了,这天下是你的了…”长公主走到小天子身边,把他搂进怀里,亲昵地摸了摸他的脸“我把天下给你,我走了…”

  小天子目瞪口呆。文武大臣们也震骇不已。大堂上的气氛骤然紧张。

  “姑姑,你要去哪?”小天子可怜兮兮地要哭了。

  “你把圣旨给我,我去晋,他活一天,我就活一天…”长公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潸然而下。

  大臣们齐齐跪下,谁都不知如何劝阻。长公主深爱大将军,她为了大汉,她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今天大将军命在旦夕,她毅然要离开朝堂,谁又能忍心阻止,残忍地击碎她心中最后的希望。

  长公主转身面对大臣们,哽咽说道:“诸位爱卿,陛下就托付给你们了。循旧例,陛下主政还要三年,但我们的陛下…”她低头看看神情黯然的小天子,不悲楚万分,再一次把他搂进了怀里,紧紧地抱着“他长大了,他懂事了,他可以纵横天下了…”

  “姑姑…”小天子哭了“姑姑,你不要走…”

  长公主蹲下来,轻轻抹去小天子脸上的眼泪“坐上案几后面去,让姑姑给你行大礼,然后我就走了…”

  “姑姑…”小天子一时惊恐至极,泪如雨下,死死拉住了长公主的手“姑姑,你不要走…”

  前将军玉石泪面,猛然直上身,纵声狂呼:“请陛下上座…”

  长公主猛地挣脱小天子的手,连退三步,跪倒在地。

  “姑姑…”小天子悲号一声,扑上去就要抓长公主的手。傅干突然站起来,挡在了小天子面前,一把抱起他,三两步冲到案几后面,将他紧紧按坐在席上。

  “跪…”玉石仰首高呼,声震大堂。

  “跪…”

  长公主跪伏于地,想起十七年来的风风雨雨,想起自己承载了十七年的重担,想起死去的父母兄弟,再也忍不住心中的万般苦楚,失声痛哭。

  大汉元平四年(公元206年)九月二十九,长公主还政于天子,天子主政。

  大汉元平四年(公元206年)九月三十,天子下旨赐婚,长公主嫁于大将军李弘。

  同,大将军李弘在长公主、小雨和风雪三人的陪伴下,奔赴晋

  第二卷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三节

  小天子拿着圣旨看了又看,迟迟没有说话。

  贾诩微微一笑“陛下,臣拟写的这道圣旨,是不是有问题?”

  小天子局促不安地摇摇头,言又止。

  “陛下,有什么疑问吗?”傅干笑道“陛下有话请说出来,这样臣等也好给陛下做出解释。”

  小天子抬头看看他,抓了抓脑袋,迟疑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地问道:“朕有些不解,大将军为什么要把吕布将军即刻调到晋?如果大将军万一出了什么事,能代替大将军坐镇北疆的也只有赵云将军,或者…燕无畏将军。朕不明白,大将军征调吕布将军是什么意思?”

  贾诩、傅干、蒋济、王凌、刘放、孙资六人互相看看,脸上都不由自主地出了赞赏之。小天子果然聪慧,一眼就看出了这道圣旨的要害之处。

  征调吕布将军,是大将军临走前的嘱咐,大将军用意何在,几位大臣或多或少都能猜出一点,但这话谁都不敢说。贾诩等人的目光望向了傅干和蒋济,等待大将军的两位亲信做出解释。

  “陛下认为,大将军还能支撑多久?”傅干问了一个大臣们最害怕的问题。这个时候大将军一旦病逝,后果不堪设想。

  小天子神情一黯,低声说道:“朕问过太医令黄大人了,他很沮丧,没什么信心。”

  “大将军在中原大战的时候,曾病倒过一次。那次很危险,幸好华陀大师及时赶到了。”傅干说道“华陀大师离开的时候对大将军说,不要再上战场厮杀了,否则很危险,但大将军从来没有离开过战场。三年前西海大战的时候,他身负重伤,身体尚未恢复,就带着大军远征北疆,然后又到辽东。他根本没有休养的时间,身体状况非常差,而麴义将军和鲜于辅将军的先后离世更让他痛不生…”傅干连连摇头,痛心疾首“大将军终于倒下了,他能站起来的机会很小,除非出现奇迹…”

  “大将军倒下去了,鲜于辅将军和麴义将军也离开了人世,当今天下,还有谁能威慑大漠?没有了,无论是赵云将军,还是燕无畏将军,都不行。没有了大将军,西北两疆和大漠上的胡族诸部马上就会叛,尤其现在长安大,南方战场形势紧张,大漠动不安,我大军根本无力北顾的情况下,胡族诸部只要有一个人率先挥军寇边,那么西北两疆和大漠随即失控,这就是大将军不顾一切,不顾生死,急速奔赴晋的原因。”

  “但大将军随时都有性命之忧,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长时间。如果他在长安和南方形势没有稳定之前病逝,谁来威慑大漠?所以他只有求助于长公主殿下。”

  “姑姑?”小天子惊讶地睁大眼晴“朕的姑姑能威慑大漠?”

  “今大汉,主掌权柄的是长公主殿下。当年中原大战的时候,长公主殿下曾亲自到北疆征调胡族大军,胡族诸部无不唯命是从,其原因就是长公主殿下的背后是大将军和强悍的北疆大军。如今长公主殿下成了大将军夫人,事实上等于掌控了北疆武力,就算大将军不在了,北疆大将和那些曾追随大将军征伐天下的胡族首领们也会尊奉长公主殿下,唯其马首是瞻。”傅干脸上的表情很复杂,说话的声音微微颤抖“今天下,长公主殿下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巅峰,对胡族诸部的威慑力甚至超过了大将军。”

  小天子霍然大悟,一拳砸到了案几上,非常激动地叫了起来“姑姑…朕的姑姑最厉害…朕知道了,朕知道大将军为什么要征调吕布将军急赴晋了。吕布将军忠诚勇猛,有他护卫姑姑,姑姑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姑姑安全了,天下也就稳若磐石了。”

  小天子兴高采烈,但他随即发现几位大臣神情严肃,眉宇间忧重重,脸上没有半点喜

  “怎么了?朕说错了?”小天子不好意思地抓抓头,笑嘻嘻地问道。

  “陛下,刚才傅大人说的话,你没有听见吗?”贾诩问道。

  “听见了…”小天子奇怪地指指自己的耳朵“朕听得一清二楚,没有漏掉什么。”

  “当今天下,主掌权柄的是长公主殿下。”刘放一字一句,郑重其事地问道“陛下听清楚了吗?”

  “啊?”小天子这次听清了,两眼顿时瞪大,一脸的惊愣“姑姑不是把印玺还给朕了吗?朕现在不是主政吗?”

  贾诩摇头苦叹。傅干和蒋济垂首不语。刘放脸显怒,狠狠骂了一句“这都是丞相大人做的好事。改制改制,结果把长安改得混乱不堪,形势急转直下,得大将军不得不行此下策。”

  孙资冲着小天子拱了拱手,低声说道:“陛下,回头看看本朝历史,后宫还政可不是还印玺这么简单。吕后时期,孝惠皇帝为何忧郁而死?难道他没有主政?太子刘盈继位八年后被废,吕后遂改立常山王刘弘为帝,吕后病逝后,太尉周等大臣随即又找了个借口把这位皇帝给废了,改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孝文皇帝。从这一连串的废黜、改立事件中,陛下难道不能看出什么?”

  小天子有点明白了,感觉身上寒意层生,不缩了缩脖子,刚才的兴奋和激动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道圣旨传到长安后,会给长安传递三个讯息,会造成三种后果。”

  傅干继续说道:“第一,大将军危在旦夕,不得不把北疆武力交给长公主,给长公主最大的实力,让长公主坐镇晋威慑大漠。也就是说,北疆形势极其严峻。长安不能,长安如果了,社稷可能有倾覆之祸。在社稷岌岌可危之际,长安各方为了自身利益,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迅速平息长安之,恢复长安的稳定。”

  “第二,长公主实力骤增,皇权空前膨,不管长安势力哪一方胜出,最后都要面对一个无情的现实,那就是相权彻底失去了支撑。将来无论谁来执掌相权,相权都要遭到灭顶之灾。这是长安各方势力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为了维持朝堂权力的平衡,他们只有联合起来,携手对抗。”

  “第三,如果大将军的病好了,在长公主殿下已经嫁给大将军的情况下,大将军等于实际控制了皇权,他拥有了天下最大的实力,他可以为所为。这对于长安大臣们来说,是个噩耗,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保住陛下,给陛下最大的支持,让陛下迅速拿回所有的权柄。现在长公主殿下名义上已经还政于陛下,这对他们来说是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只要他们愿意帮助陛下建立功勋,稳定社稷,他们就有机会保住大汉社稷。”

  “不过,这个消息对于南方叛逆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他们可以据此指证大将军有篡僭之心,可以借此机会稳定士气,以便上下齐心共抗长安。”傅干轻轻叹了一口气“将来的仗恐怕很难打了。”

  屋内寂静无声,气氛压抑。

  “现在怎么办?”小天子无打采地问道“什么时候回长安?”

  “不能回长安。”贾诩说道“如果我们回长安,长安的形势会更加危急,极有可能演变成混战之局。到时不但关中被毁,社稷都有可能崩溃。”

  小天子傻了眼。本来他以为姑姑嫁给大将军是件天喜地的好事,谁知大错特错。

  “长安的局说到底是权力之争,利益之争,当权力消失了,当利益受到巨大威胁的时候,哪里还有局?”贾诩鄙夷地冷笑了一声“当年他们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不惜背叛大汉,倾覆社稷,如今他们还不取教训,还要自相残杀。如果不是大将军顾全大局,非要以命相护,当真应该让丞相大人把他们全部诛杀,以免贻祸后世。”

  “不回长安,我们去哪?”小天子沮丧地问道。

  “陛下说去哪,我们就去哪。”贾诩捻须笑道。

  小天子惊喜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又看看傅干等人“真的?”

  “当然。”傅干笑道。

  “我们去南。”小天子一跃而起,兴奋地叫喊道“朕要去南打仗。”

  **

  十月上,长安。

  丞相府。

  李玮呆坐良久,神色惨然。大将军临危之际竟然做出这种匪夷所思的举措,自己的一番心血算是白费了。

  “仲渊,快点收手吧,不要再杀人了。”朱穆苦笑道“大将军如果病逝,大汉随即失去了支撑,长安的血雨腥风可能摧毁社稷。你不要再坚持了,还是听从大司马和太尉大人的建议,尽快出兵平叛吧。”

  “功亏一篑,功亏一篑…”李玮然大怒,猛地推开案几上的文卷,厉声叫道“你看看,你看看,河东太守袁霸和楼船将军杨华马上就要出兵了,水师战船已经云集蒲坂津。弘农太守张绣在杨懿的唆使下,也要出兵了。还有荀攸、崔琰、张范、邢颙、卫固、韩铭、徐陵、董昭、崔林、张承、刘馥、辛评…一大帮,一大帮人都要在京城起事,准备和叛军里应外合,杀进长安…这些都是叛逆,都是十恶不赦的叛逆,岂能不杀?”

  “杀了他们,我们又能活多久?”朱穆的声音也大了“你以为长公主会放过我们?你做梦去吧。也许他们的人头还没掉,我们的人头先掉了。”

  朱魭不声不响地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竹简,转身就往外跑。

  “你干什么?给我回来…”李玮怒吼一声,抬脚就要去追。朱穆一把抱住他,冲着朱魭的背影大声喊道:“烧了,都给我烧了。”

  筱岚出现在书房门口,冷冷地望着李玮,神情异常冷峻。

  李玮挣脱了朱穆,上下打量了筱岚一眼,看她一身官服,不由奇怪地问道:“你要出门吗?”

  “吕布将军到晋去了,你知道吗?”

  李玮吃了一惊,头脑霎时冷静下来“谁下令征调的?”

  筱岚慢慢走进书房,转身关上了门“大将军不行了,但他还在竭尽全力救你,你呢?你都干了什么?你对得起大将军吗?你现在权势倾天,无人可以制约,骄恣妄为,甚至蓄意制造叛去杀人。你完全疯了,你被没有制约的权力失了心智,你现在是臣贼子,你知道吗?”

  “你说什么?”李玮脸色铁青,两眼瞪得多大,一巴掌就打了下去。

  朱穆眼明手快,一把护住了自己的妹妹“仲渊,你冷静一点,这种时候还吵什么嘴…”

  “你知道你还能活几天?”筱岚气得浑身颤抖“南大战是你蓄意发动的,长安叛也是你处心积虑发的,这些内情大司马和太尉大人一清二楚,但他们为什么不阻止?难道他们也想杀人吗?不是,他们是想渔翁得利,是想找个借口杀你。南大战死了三万多将士,二十多员战将,就凭这一点,杀你全家,灭你九族也是绰绰有余。”

  李玮和朱穆同时想到了什么,脸色顿时大变。杨华的水师和张绣的西凉大军可以一面打着“除佞,清君侧”的大旗,一面打着平叛的大旗从水陆两道呼啸而来,那时就是徐荣和张燕杀人的时候了。胜利者不是李玮,而是他的对手,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将军危在旦夕,徐荣和张燕为了确保社稷的稳定,只能放弃权臣李玮,转而和门阀世族联手,迫长公主立即出权柄,全力拱卫小天子。

  长安之所以出现今局,长公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在李玮推行改制的关键时刻离开了长安,抛弃了门阀世家,以致于李玮肆无忌惮,为所为。李玮是臣贼子,要杀;长公主主政不利,让社稷陷入危亡深渊,必须还政于天子;徐荣、张燕、刘和、荀攸等大臣因为平息了叛,拱卫了小天子,成为大汉功臣,共事权柄。

  从长公主离开长安那一刻起,这个陷阱就已经挖好了,就等着李玮往里跳了。

  “今朝堂上的武人已经不是当年的北疆悍将了,他们有官爵,有封邑,有财产,他们正在成为新一代的门阀世家,你的改制之策对他们的打击同样沉重,但你视而不见,步步紧,对我的劝阻更是置若罔闻,终于酿成了今之祸。”筱岚走到门边,回头凄然一笑“大将军下令征调吕布将军北上晋,是在警告大司马和太尉大人,不要出手杀你,否则长公主会摧毁一切。将来即使没有大将军为长公主征伐天下,还有吕布将军为她浴血奋战,大汉一样能中兴。”

  “你去哪?”朱穆问道。

  “我去麒麟殿,拜见大司马。”筱岚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第二卷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四节

  马车驶进了杨府。

  杨彪在家人的搀扶下,亲自了出来。筱岚远远跪拜“伯父大人礼重了,后辈承受不起…”

  “孩子,快起来,快起来…”杨彪急行几步,笑呵呵地把她扶了起来“你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我?”

  筱岚站起来,亲热地挽住了杨彪的胳膊“听说伯父大人要回关西老家,我特意来送送。”

  杨彪微微一怔,若有所思地皱皱眉,冲着四周的家人、门客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去。

  长安这场风暴牵扯到各方势力,大家蓄谋已久,就等着最后决战一刻。南大战本身是一场朝堂博弈,三万多将士的性命最终换取的是朝堂权力的重新分配,但要到达这个目的,需要绝佳的机遇和精心的筹划。北疆形势的稳定和大将军的病重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时朝堂上的武人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做出选择。选择哪一方才能获取最大利益?主掌大汉权柄的是长公主,在大将军可能倒下的情况下,支持长公主是唯一的选择。长公主和丞相大人已经水火不相容,皇权和相权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朝堂上的武人都要放弃丞相李玮。

  门阀世家们稳胜券。只要长公主回到长安,河东、关西两地的军队就可以出动。此刻风云铁骑和西凉铁骑已经蓄势待发,大战随时可能爆发,关中面临生灵涂炭的危险。为了社稷的稳定,为了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长公主也罢,武人也罢,门阀世家也罢,只有互相妥协,而妥协的代价就是诛杀丞相李玮。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事情突然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病重中的大将军竟然说服了长公主,让长公主提前还政于小天子,并且让小天子下旨赐婚,把长公主娶进了家门。

  大将军这么做,首先考虑的是社稷的稳定,而要想稳定社稷,首先要稳定西北两疆。在他病重可能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他只能做出这种无奈的选择,把北疆武力全部交给长公主,让长公主代替他镇制大漠。

  长公主还政于小天子去了晋,小天子则不顾长安危机支援南战场,长公主和小天子都把稳定社稷做为第一要务。此时此刻,只要北疆稳了,南方战场稳了,长安就算毁于一旦,也无法摧毁社稷。长安没有了,还有洛,长安朝廷毁了,还能在洛重建。面对急转直下的形势,大司马徐荣和太尉张燕被到了绝境,他们只能毫不犹豫地平叛,以最快的速度平叛。否则,他们两个就算杀了所有的人,等待他们的也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徐荣和张燕要杀谁?真的会杀死所有的人吗?

  他们不得不杀。如今西北两疆叛刚刚平定,南方叛逆还在陈兵以待,大汉的形势极度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大将军竟然娶长公主,根本不考虑自己会戴上篡僭的罪名继而引发更大的叛,显然是意识到自己不行了。大将军死了,朝堂上的武人立足未稳,中兴大业还遥遥无期,他们还有什么选择?只有杀。董卓失败的教训对武人们来说太深刻了,上至大将军,下至普通将领,无时无刻不在反思董卓的失败。大将军一直希望武人入朝主掌朝政,这是他制定的避免重蹈董卓之祸的对策。但他死了,武人失去了支撑,这个政策还能得到执行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么武人们只好采取最血腥的方式,杀,把威胁到自己生存的门阀官僚士人全部杀了。

  门阀世家们不敢动了。杨彪、荀攸、陈群、袁涣、张范、崔琰、卫彻等人得到消息后,不约而同地派人飞驰各地,十万火急地取消了一切行动,销毁了一切证据,但有一个证据他们销毁不掉,那就是正在攻打杜陵的叛军。目前的形势下只能牺牲叛军,但叛军将领们会答应?他们愿意牺牲自己和家族的性命,保全其它人?徐荣和张燕会答应?他们愿意放过屠杀对手的机会?

  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和李玮握手言和。李玮也有性命之忧,但李玮心狠手辣,狡猾诈,再加上他本来就是北疆系的中坚,他肯定有办法身,他绝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打击对手。就算他保不住自己,他也要拉上所有人为他陪葬。

  正当杨彪一筹莫展的时候,筱岚来了。杨彪喜出望外,亲自出门相。当今天下,能解决长安危机这个死局的,只有朱筱岚大人了。果然,筱岚第一句话就点明了她拜访杨彪的目的。

  “孩子,我老了,不行了,早就想回到关西老家,但是…”杨彪在筱岚的搀扶下,一边缓步而行,一边一语双关地说道“这里有我的宗族亲人,有我的门生故吏,还有我的很多老朋友,我舍不得他们啊。”

  筱岚抿嘴轻笑“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小天子主政了,朝堂上应该旧貌换新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勇退也是一件好事嘛。”

  杨彪哈哈大笑,笑声里有些苦涩,也有些悲凉。盘皆输,盘皆输啊。

  “长安形势危急,大将军又不在,长公主也出嫁了,陛下应该及时回京主持大局,不应该这个时候南下…”杨彪停下脚步“你说呢?”

  “长安形势危急?”筱岚抬头看看湛蓝的天空,娇声欢笑“伯父大人开什么玩笑?长安很平静嘛,有什么危机?如今大将军不在,陛下应该义无反顾地挑起中兴大任,率军南下作战。”筱岚亲昵地拍了拍杨彪的手臂“伯父,你放心地回去吧,长安不会有事。”

  杨彪心里一松,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长安可就拜托你了。”

  筱岚笑着点点头“伯父是天子的老师,回到关西后,可不要忘了天子的学业,如果身体许可,还要经常回来。”

  杨彪摇摇头。“我这一走,就不会再回来了。”他转头望向北方,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有生之年,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看到大将军?”

  “大将军不会再回来了。”筱岚的眼里突然涌出了泪花“他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

  “殿下呢?我还能看到殿下吗?”

  “也不可能了。”筱岚的泪水滚了下来“当大将军把风云铁骑从大漠调回晋,一切都已经决定了,谁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杨彪呆立良久,默默地望着天际间的白云。一股莫名的悲哀忽然从心底出,慢慢浸浴了全身。风云铁骑,只要有风云铁骑,只要有风云铁骑的忠诚和勇猛,天下永远都是大汉的天下。

  他缓缓闭上眼睛,一滴老泪悄然坠落。

  **

  未央宫,麒麟殿。

  徐荣坐在案几后面,左手托着腮帮子,右手放在案几上,食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或快,或慢,没有任何节奏。张燕抱着双臂站在窗边,凝神望着花园内随风摇曳的树枝,一动不动,就象一尊雕塑。筱岚坐在锦席上,周围是一捆捆堆得象小山一样的竹简、绢书、木牍,她饶有兴趣地四下打量着,神色平静,脸上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

  田畴突然哭了,掩面痛哭“当年袁术对我说,朝廷就是门面,国政就是欺诈,我以为我懂了,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不懂,我一直都不懂。袁术这后面还有一句话,我们都是卑鄙无的小人,我们都是小人…”他抡起巴掌,狠狠打在了自己的脸上“无,无,无…”

  田畴猛地站起来,一脚踹开房门,悲号而去。

  筱岚转头望着田畴的背影,羞愧至极。徐荣没有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食指敲击的速度越来越快。张燕慢走到门边,掩上了房门。

  “那就这么办吧。”张燕低声说道“大将军既然把吕布将军调走,显然也是想给我们一个台阶下,希望我们把事情圆解决了。”

  “颜良将军呢?”筱岚问道“他会同意吗?”

  “栖之(杨凤)、黑子(王当)等人都在袁耀手上,子善(颜良)不会不考虑后果。”张燕说道“朝中除了奉先(吕布)坚决要求诛杀叛逆外,其他人都不想血染长安。大将军的意思很明了,我们也没有必要犹豫了。”

  “大司马的意思呢?”筱岚望着徐荣问道。

  徐荣仰天长叹,双手紧紧蒙住了脸“大将军病情加重,都是给我们气的。三万多将士,就这样白白死了,他恨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筱岚苦叹“正因为三万将士的死,提前化了朝堂上的矛盾,造成长安大,迫使大将军不得不把长公主留在晋威慑大漠。如此一来,长公主就不得不提前还政。长公主退到了幕后,又做了大将军夫人,实力霎时跃上巅峰,从而迫使朝堂各方不得不互相妥协,以便应对因为大将军的死而导致的各种可怕后果。朝堂各方妥协了,齐心协力拱卫小天子,社稷才能稳定,大汉才能继续走向中兴,这是好事嘛。”

  “不管怎么说,三万将士都没有白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化解了长安的种种危机,给大汉的中兴奠定了最后一块基石,他们居功至伟。”

  张燕笑了,笑得很悲苦,很凄凉“筱岚,算了,算了…”他连连摇手“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你还有什么要求?”

  “大将军病重,不能理事,必须有人代替大将军主掌兵权。”筱岚正说道“现在吕布将军走了,杨凤将军败于南,有资格代替大将军主掌兵权的只剩下玉石将军、赵云将军和颜良将军三人。过去大将军有意让赵云将军出任大将军一职,所以…”

  “现在时机不合适,暂时还是等一等。”张燕想了一下,摇摇头“不管让谁出来代替大将军,都会动摇军心。”

  筱岚望向徐荣。徐荣低着头,没有任何反应。

  “兵权的事至关重要,关系社稷安危,怎能耽搁延误?”筱岚郑重说道“大将军不再是个官职,它是大汉的荣耀,是大汉的传奇,大汉从此再也没有大将军这个官职了。”

  张燕明白了,徐荣也明白了。

  “奏请陛下,拜赵云将军为骠骑大将军,领大将军事。”徐荣仰天悲叹“再奏陛下,本朝不再设置大将军官职,大将军是个人,是我大汉的英雄。”

  **

  十月上,关中,杜陵。

  崔安把绢书递到烛火上烧了“诸位大人还有什么疑问吗?”

  袁耀、黄猗、陆勉、子率、郑宝、刘询、郭援等人尚未从极度的震惊中醒悟过来,一个个呆若木

  “袁耀大人虽然名义上被你们挟持着,但长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崔安笑道“不过没关系,谁都没有证据证明袁耀大人参予了叛,所以你们不用担心他的安全。另外,你们的家眷也很安全。丞相大人修改了刑律,废除了连坐,即使犯了重罪十条,也不会连坐,因此你们的家人也不会有事,你们完全可以放心南下,和我一起投靠襄。”

  “你也去?”黄猗惊讶地问道。

  “当然…”崔安大笑“我公然反叛,就是想让你们放心,如果朝廷诛杀你们的家人,那么我的兄长崔琰、崔林也跑不掉,是不是?”

  “我和徐庶、石韬是挚,有我这层关系,再加上你们在南大战中给予荆州人的帮助,襄一定会收留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就有机会夺取南和襄,将功折罪,将来我们还是大汉的功臣,我们还能像过去一样享受荣华富贵,是不是?”

  郑宝恨恨地骂了一句“一帮无的小人,老子如果还能回长安,一定杀了他们。”

  “那是将来的事了…”崔安笑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立即撤退,撤出关中,出武关,投奔襄。”

  第二卷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五节

  杨凤、王当、梁百武、寥磊、袁耀等人安全回到长安。

  杨凤由于耽误了治疗,伤势比较严重,大司马徐荣、太尉张燕匆忙赶到府上探望。杨凤怒气冲天,咬牙切齿,痛骂李玮“非我北疆之人,不能统率大军,但李仲渊为了一己之私,竟置社稷于不顾,执意要让袁耀出任豫州军统帅,结果酿成南惨败之祸。”

  徐荣和张燕沉默不语。

  “你们两个也有责任,面对李仲渊的进,一味纵容忍让。”杨凤气得头撞病榻“我恨啦…你们为什么要忍让?为什么?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回到长安…”

  “大将军不行了…”张燕连连摇头,无奈之致“我们能怎么办?目前形势下,除了退让和妥协,还能怎么办?”

  “大将军不行了…”杨凤惊骇地睁大眼睛“谁说的?他不是病重吗?他怎么会不行了?”

  “大将军太累了。他常年征战沙场,为国事殚竭虑,夙夜不寐,终于积劳成疾,得了胃脘痛的毛病。中原大战的时候,他曾倒下过一次,但那次华陀大师及时赶到,挽救了他的生命。”张燕悲痛绝“胃脘痛其实毛病不大,就是脾胃虚弱,是因为常年劳累,忧思过度引起的。所以当年华陀大师一再说,要静养,不要再上战场了,但大将军根本不听。此次出征西北两疆,大军从西杀到东,长途跋涉一万多里,非常艰苦,他和将士们一样,只能吃生冷食物,只能茹饮血,只能踏雪而行。西海大战,北风凛冽,风雪呼啸,他竟然不听劝阻亲自冲上战场厮杀,结果身负重伤。他太倔强了,他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旧病怎能不复发?现在好了,他倒下了,中兴大业也完了。”

  “真的不行了?”杨凤绝望地问道。

  “九月二十九,长公主在中山国还政于小天子,小天子下旨赐婚。然后长公主陪着大将军去了晋,小天子则率军急赴南战场救援。”徐荣慢慢说道“到今天为止,我们尚未接到晋的消息,也就是说,大将军的病情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长安的形势因此急转直下,陷入极度危机。”

  “天啦…”杨凤失声痛呼“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啊…我为什么要打南大战?我为什么非要打这一战?”

  “南大战打不打,不是你能决定的。”徐荣苦笑“丞相非要打,而且还派贾逵秘密赶到晋劝说长公主。我无力阻止,只能抱着一丝侥幸,希望你能带着大军安全返回,谁知道…”徐荣眼里涌出了泪花“我的心太软了,太软了…当年羽行(鲜于辅)说,他无法待在朝堂上,我有些不理解,以为他性格太过耿直,现在我才理解,是他的心太软了,他下不了手啊…我也一样。我悔啊,我对不起死去的三万将士…”

  张燕伸手拍了拍徐荣的肩膀,想安慰他两句,但心里太过悲苦,一时间哽咽不能语。

  “大将军倒下了,我们怎么办?”杨凤闭上眼睛,痛苦地呻着。

  突然,他猛地睁开眼睛,双手一用力,从病榻上坐了起来“谁出面的?这次是谁出面解决危机的?是不是筱岚?”

  徐荣和张燕相视苦笑。

  “子龙呢?筱岚是不是建议把子龙调回长安?”杨凤浑身颤抖,两眼蓦然睁大,厉声再问。

  两人点了点头。

  杨凤睚眦裂“她是不是建议朝廷废弃大将军一职?”

  张燕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徐荣眼钦佩之,再度点了点头。

  “李仲渊,你这个臣贼子,臣贼子…”杨凤仰天悲呼,双手再也无力支撑身体,重重摔倒榻上。

  杨凤就是杨凤,这只九头鸟心思缜密,果然厉害。当初两人之所以没有坚决阻止攻打南,就是寄希望于杨凤能化险为夷,但两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门阀世族们竟然心狠手辣到如此地步,公然勾结叛逆,把三万多将士送上了绝路。狠啦,太狠了,又恨又悔的李玮失去了理智,非要把所有的对手全部出来,一次全杀了,但人算不如天算,这个时候大将军倒下去了,形势大变,李玮自陷绝境,进退两难。

  这个时候只有筱岚出面了,筱岚是长公主府的第一客卿,是长公主留在长安的全权代表,只有她才能周旋于长安各势力之间,把一触即发的危机迅速化解了。但此刻危机的化解,此刻长安的宁静,仅仅是一种假象,一场更大的暴风雨正在酝酿之中,长安正在来一场足以摧毁社稷的血雨腥风。

  大将军死了,大汉风云将如何涌动?

  长安各方势力都在迅速调整策略,都在以最快的速度调整部署,他们首先要保住自己,其次是在未来的朝廷格局中赢得最大利益。

  大将军确实不行了吗?

  长公主苦恋大将军十几年了,不出意外的话,她还要一直苦恋下去,因为她无法嫁给大将军,她嫁给大将军,就是社稷的灾难,除非…除非大将军要死了,她在大将军死去之前嫁给大将军,这样她既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大将军的武力,稳定社稷,又能得偿夙愿,在大将军弥留之际陪伴在他的身边。

  现在长公主嫁给了大将军,虽然没有举行亲大礼,但凭天子那道圣旨足够了,而病重的大将军接下了圣旨,接受了这桩婚姻。由此可以判断,大将军的确不行了,病入膏肓了,死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大将军死了,大汉怎么办?

  长公主继承了大将军的北疆武力,实力骤然大增,但她分身乏术,她必须代替大将军镇制大漠,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要坐镇晋,以便彻底稳定西北两疆和大漠。在这种情况下,她只能还政于小天子,只能让小天子亲政坐镇长安。

  凭长公主现在的实力,凭她手中的武力,她完全可以在晋遥控千里之外的长安,但小天子能镇制长安吗?

  如果小天子能镇制长安,如果长安各方势力都尊奉小天子,对小天子言听计从,那么过几年后,等到小天子十三岁或者十六岁的时候,长公主就可以把权柄全部出来。

  然而,今的大汉是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大汉,今的大汉是在北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汉,今的大汉还存在分裂的事实,距离统一四海还遥遥无期。更重要的是,今大汉朝堂上的矛盾正处于一个爆发的边缘,完全靠大将军的威力强行震慑和压制。如果大将军死了,镇制没有了,矛盾必然爆发,而首当其冲遭到打击的就是脆弱的皇权。

  想想当年的长安兵变,当董卓被杀后,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李傕和郭汜的大军杀进了长安,朝中大臣们的鲜血染红了大道,天子和朝廷成为武人们涂炭生灵的工具,社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败亡。

  今的长安和十四年前的长安何其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大将军尚在弥留之际,而朝廷各方都有了十四年前长安大的教训,都在迅速制定和实施对策。

  大将军把吕布紧急调离长安,显然是担心吕布将军再像当年一样成为士人的武器,再次走上不归路,而大将军这种举措,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无力镇制长安,说明他对长公主遥控长安没有信心,说明他因为南惨败这件事对长安的武人和士人失望到了极点,他不再信任长安朝廷和长安的文武大臣。

  大将军对朝廷和大臣们的不信任使他断然做出了决定,把北疆武力交给长公主,让长公主拥有北疆铁骑,同时让小天子南下洛,在傅干、贾诩等人帮助下,控制冀青兖豫四州和吴雄、高顺、雷重、臧霸等人的十几万大军。这样一来,即使在他死后,长安各方为争权夺利大开杀戒,甚至长安被毁,荆州和益州两支大军杀进关中,长公主和小天子也依旧有实力拱卫大汉社稷。

  长安没有了,还有洛,长安朝廷没有了,还可以在洛重建。只要长公主还在,只要大汉天子还在,只要北疆铁骑和河北河南的军队还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长安呢?长安对大将军竭尽全力拱卫社稷的举措有什么反应?

  恐惧,不是恐惧社稷的败亡,而是恐惧自身的毁灭。他们曾经背叛了大汉,出卖了社稷,结果遭到了董卓和西凉军疯狂的报复,遭到了毁灭的打击。今天,他们再次背叛了大汉,出卖了社稷,侥幸的是,大将军不行了,马上就要离开人世了,他无法肃清叛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强悍的北疆军留给长公主和小天子。

  长公主要报复他们,小天子长大了,也要报复他们。他们还有机会吗?有。

  大将军死了,长公主和强悍的北疆铁骑被西北两疆和大漠牵制住了,短期内对长安形成不了实质威胁。而大将军死后,长公主实际上操控着大汉权柄,小天子的权威不足,虽然亲政了但无法真正主政。在这种不利情况下,他的臣僚们为了帮助小天子,一方面要和南方叛逆作战,让小天子建立功勋以此增加权威,一方面利用长安局势掣肘晋,迫使长公主随着小天子权威的增加逐步出全部权柄。

  长安是什么局势?武人和士人之争,十四年前的悲剧再次上演。

  南惨败,说到底是权力之争,是武人和士人的权力之争,是武人和士人联手操纵的结果,三万多将士成了权力争斗的牺牲品。虽然起因是改制,是以李玮为代表的官僚士人和以杨彪袁耀为代表的门阀世族之间的争斗,但武人坐山观虎斗,意图渔翁得利的心思也一览无遗。

  士人现在有实力和武人对抗吗?有。在李玮的进下,在徐荣和张燕有意无意地退让下,陈好拜武卫将军,以执金吾的身份统领北军。右卫将军赵云离开陇南战场后,陇南战场上的军队就由陈好统率。北军四营、司马懿的虎威营和魏延的虎牙营都听陈好的,如果长安有变,这支军队完全可以以拱卫京畿的名义迅速回到关中。筱岚建议把赵云调回长安,正是为了方便陈好迅速控制军队。陈好过去是员悍将,曾在六盘山大战建功,后来一直担任北疆的监御史,在北疆文武大臣中也是赫赫有名之辈,以他的声望虽然驾驭于毒不足,但指挥司马懿、魏延等人还是绰绰有余。

  门阀世族们控制的豫州叛军逃到襄去,但他们手里还有楼船将军杨华的水师,还有武锐将军领弘农太守张绣的军队。杨华是杨阀的人,当然毫无异议地支持自己的家族。张绣是老西凉军的人,部下都是西凉老将,虽然他有徐荣的照顾,但在北疆系和黄巾系的排挤打击下,一直很郁闷。尤其前年他在南战败后,差点被革职赶出了军队,后来他的部下联名上奏求情,徐荣又极力维护,这才降职留用,率军驻守洛,彻底失去了在南方战场建功的机会。张绣和杨阀有姻亲关系,他在军中的处境迫使他不得不投向杨阀以求保护。

  大将军倒下去了,武人失去了支撑,再想在朝堂上站住脚,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了。而大将军的死去,却给了士人把武人赶出朝堂的机会。

  长安的武人为了重新得到长公主和天子的信任,只有一个办法,把该杀的都杀了,然后帮助长公主守住边疆,帮助小天子平定天下,继续享有荣华富贵。

  长安的门阀世家们已经忍无可忍了,他们屡遭新政的重创,损失惨重,现在正是翻身的机会。历朝历代,都要士人治理天下,只要把武人赶出朝堂,长公主和小天子当然不会再杀他们。而且现在武人势力太强,杀掉一批,非常有利于长公主和小天子控制军队,稳定社稷。

  不过,他们的力量不够强大,要想击败武人,还需要得到李玮的帮助。李玮正在进退两难之境,能够和门阀世家取得谅解,利用大将军病逝的机会重新分配朝堂权力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

  门阀世家是想利用李玮杀了武人后,再杀李玮,而李玮则想利用门阀世家摆目前的困境,让武人和门阀世家先打起来,然后自己以戡为借口,和武人联手杀门阀世家。在他看来,社稷要想振兴就要改制,要想改制就要杀人。长安大,不但可以诛杀和自己作对的门阀世家,还能利用他们削弱武人的实力,一举两得。李玮念念不忘要杀人,如果不是大将军突然病重,该杀的早被杀了。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即使老天不帮忙也没关系。这年头杀人关键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智慧。

  “大将军,大将军…”杨凤痛声悲呼“你走得不是时候啊。你现在走了,大汉也就彻底分裂了,再也没有可能统一了。”

  “栖之…”张燕担心他急怒攻心坏了身体,急忙劝道“你不要急,大将军现在还没死,我们还有时间。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想办法阻止李玮和门阀世家们联手。”

  “杀了筱岚,派人刺杀筱岚。”杨凤一拳砸在病榻上“筱岚死了,他们就没办法联手了,李玮势必发疯,问题也就刃而解。不就是杀人吗?当年董卓能杀,李傕能杀,为什么我们不能杀?”

  “栖之,冷静一点…”徐荣狠狠瞪了他一眼“现在当务之急是稳定,稳定,长安不能,长安一旦了,叛军会从武关和大散关方向两路攻击关中,门阀世家如果整体倒戈,我们十几年的努力就算白费了,几十万将士就算白死了。”

  “子烈兄,筱岚建议取消大将军的官职,目的是分裂军队,削弱我们武人的力量,给他们控制朝政提供机会,这么简单的事你难道看不出来?”

  “不,不是这样的。你理解错了。”徐荣摇手道“取消大将军的官职,目地是为了长公主最大程度地得到军队的拥护。大将军的官职没有了,隶属于大将军的兵事权就要转移到天子和长公主手上。筱岚这是想方设法阻止军队的分裂。”

  “但我们呢?长公主是有军队了,我们呢?我的大军葬送在南战场上,我们手里只剩下虎头的两万南军。靠这么点人马,如何确保长安的稳定?”杨凤长叹“燕无畏和姜舞的军队还在吗?”

  “燕无畏已经急速返回晋了。”徐荣说道“姜舞的军队在陈仓,我打算和他一起回西疆。”

  “你去西疆?”杨凤剑眉紧皱,呆了片刻,然后仰天大笑,笑声里充了悲哀和痛苦“你去西疆?你就靠这种办法稳定长安?好,好办法啊…大将军死了,晋有长公主,中原有小天子,西疆有你大司马大人,而长安呢?长安任其自生自灭?或者把它拱手送给襄叛逆?”

  “飞燕,我们要走了,也要走了…”杨凤指着张燕黯然说道“太行山我们去不了,我们翻过六盘山,到北地去,到河套去。”

  “栖之,你说什么胡话?”张燕不地说道“子烈去西疆,等于控制了数万铁骑,这对关中是个巨大的威胁,谁敢动?陈好和司马懿的大军只要越过大散关,西凉铁骑一天之内就能杀进扶风郡,谅他李玮胆子再大,也不敢征调北军回京。失去了陈好这支军队,杨华的水师和张绣的西凉军还能有什么作为?难道凭他们还敢打长安?”

  “如果他们打呢?”杨凤嗤之以鼻“当年王允杀董卓的时候,手上有多少人?这些亡命之徒有什么事不敢做?荆州军如果一面打颖川拖住洛和豫州军队,一面以主力攻打武关,我们怎么办?如果这时益州军北上再拖住陇南的军队,长安的南军是不是要出动?南军主力到了武关,你还拿什么戍守长安抵挡杨华和张绣的军队?难道你到现在还以为这些门阀世家的心里只有大汉,只有社稷,只有天子吗?”

  “你不要说了。”张燕恼怒地一挥手“还是那句话,大将军还没死,现在大司马到西疆,正好与晋的长公主、洛的小天子对关中形成了包围和钳制,这足够镇制长安了。”

  “那大将军如果死了呢?”杨凤厉声问道。

  张燕和徐荣互相看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长公主要镇制北疆和大漠,不敢离开晋半步。小天子威信不足,南方各路大军未必遵从号令,一旦有人叛逆挟持了小天子,中原势必大。中原一,关中一,南方叛军呼啸而上,大司马你就成了第二个韩遂,你在西疆等着饿死吧。”杨凤冷森森怒视徐荣,咬牙切齿地说道“听我的,杀了筱岚,怒李玮,让他出头诛杀门阀世家,让他们先打起来,然后我们从西疆调兵,把他们一锅端了。”

  徐荣想了片刻,坚决摇头。张燕踌躇不决。

  “当断不断,必受其。”杨凤猛地掀开身上的薄被,摇摇晃晃坐了起来“子烈,你立即离开长安,这里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和你无关。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天下可怜的百姓因为我们的愚蠢而流离失所,饿莩遍野,甚至重上太行山。你走,杀人的事我来干。”

  “你给我几天时间。”徐荣拦住了杨凤“我要求巡视西疆的奏章刚刚送出去,如果天子过了黄河,我很快就能接到圣旨。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丞相大人代理国事。这件事丞相大人知道,筱岚也知道,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肯定很清楚,如果丞相大人执意要和我们作对…”

  “不杀人行吗?”杨凤气得眼晴都红了“如果不杀人,大将军死了后,我们就等着掉脑袋吧。”

  “长公主目前还不敢这样对我们。”徐荣说道“我们还有时间。”

  “子烈兄,当初是谁发动兵变威长公主的?是我们,是我们…”杨凤声音都嘶哑了“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控制朝堂,等到大将军死了,那就晚了,什么都晚了…”

  徐荣沉默不语,他实在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听从杨凤的建议一杀了之。如果杀了,和当年董卓的暴行有什么区别?各地门阀世家、商贾富豪们势必会因为恐惧而叛,到时烽烟四起,南方叛逆乘势反攻,社稷还能保全吗?社稷都保不住了,还能保得住可怜的百姓吗?

  “再等等,再给我几天时间,我要知道晋的确切消息。”徐荣望着杨凤郑重说道“如果大将军真的不行了,我们就动手。”

  **

  朱穆望着得意洋洋的崔琰,恨不得给他一个巴掌。

  “大司马以为自己很聪明,要到西疆去,要拿西疆的铁骑威胁我们,要拿社稷的分裂恐吓我们,笑话…”崔琰鄙夷地摇摇头“这些武人懂得什么朝政?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长公主手里的军队。大将军死后,她凭什么掌控军队?所以我的意思是先杀黄巾贼,利用当年长安兵谏的事把黄巾贼杀了,这样矛盾就转移了,变成徐荣、赵云、张郃等人和长公主之间的矛盾。这些人都是北疆武力的中坚,他们联手夺取长公主手里的兵权,长公主也抵御不住。小天子拿到了兵权,等于我们拿到了兵权,然后就可以慢慢把徐荣等人赶出朝廷,该戍边的戍边去,该杀的杀了。”

  “尤其是那个匈奴人…”张承指着朱穆的鼻子说道“你回去告诉丞相大人,叫他立即奏请天子让他滚蛋,不要再让这种蛮胡站在朝堂上,丢我们大汉人的脸。”

  朱穆气得肺都要炸了,但他忍了,他倒要看看这些人还能猖狂几时。

  荀攸轻轻咳嗽了一声。他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大家坐在一起本是协商联手合作的事,现在变成“讨伐”李玮了。

  “该说的我都说了。”朱穆站起来掸了掸衣服“南军不是铁板一块,大司马和太尉大人都把南军当作自己的精锐,这是他们失误的地方,所以我们肯定能成功。现在你们都祈祷吧,祈祷大将军早点死,这样你们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

  十月中,豫州,龙亢,寇将军营。

  雷重愁眉不展,在大帐内走来走去。从大将军病倒开始,天子的圣旨就从幽州接二连三地送了过来。天子不是催他击败叛军,而是命令他想办法寻找华陀大师。这个时候,大将军可不能倒啊,大将军倒下了,社稷也就摇摇坠了。

  帐帘掀开,一个斥候飞一般冲了进来“大人,我们找到了,找到华陀大师了。”

  雷重狂喜,冲上去一把抓住斥候“在哪,在哪?”

  “在曹营。”

  “你耍我啊?”雷重不然大怒。

  

  

  

  上一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