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混在东汉末 > 第195章 大公报

第195章 大公报

目录

  第195章大公报

  堂上堂下,争得不可开,不过堂上都有⾝份的人,不论是卢植还是袁隗都只是语含机锋,不会像刘修撕破脸⽪。卢植虽然情刚直,但浸yin儒学多年,基本的规矩还是要守的,面对袁隗、马伦夫妇的夹击,他终究做不到肆无忌惮,未免有些落了下风。

  刘修则不然,面对何颙等人的攻击,他是打起了少林拳,管你千路来,我只一路去,揪住你们的罩门不放,穷追猛打,直把他们说得面红耳⾚、哑口无言,还要再讽刺两句才肯罢休。

  堂上袁隗略占上风,堂下袁绍却是一败涂地,并不是说卢植的口才不好,刘修的辩才无碍,而是因为刘修没有儒家思想的那一套束缚,所以才没有那么多顾忌。卢植的口才虽好,学问也一流,但是他终究还是无法解决思想上的先天弱势。

  儒家最讲究什么?上下尊卑,师道尊严。眼前这两个人一个是位列三公的司徒,一个是当年恩师的爱女,都正好克制住了他,让他有力使不出,徒呼奈何。

  刘修正相反,他紧紧的揪住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就等于点中了这些人的死⽳,随你怎么⾆灿莲花,道貌岸然,我只要轻轻一戳,就让你现原形,自己打自己嘴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你们吃着小人种的⾕,花着小人赚的钱,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小人?

  大丈夫当顶天立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yin?那你们依附袁家算什么,张俭亡命出塞又算什么好汉?

  士不可不弘毅,当为天地立命,不能营营于小利?现在洛大饥荒,粮价飞涨,民生维艰,你们又做了些什么,是拿出粮食来平市,还是赈粥了,你们知不知道这一顿饭够许多人家吃一年的?

  亏得袁绍不是袁术,要不然他早就暴跳如雷,风度尽失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气得脸⾊发紫,心情十分沮丧。他早就在关注袁术和刘修的争斗,袁术的失败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是袁术都能对付的人,本就不值得他袁绍出面,所以他极力促成了这次宴会,亲自去请,亲自来陪,就是要折服刘修,让刘修向他低头。在帮助袁隗解决了一个⿇烦的同时,也占袁术一个上风。

  可是不曾想,他也和袁术一样,面对刘修这么一个浑⾝是刺的家伙,不仅没有沾到便宜,反而被刺得遍体鳞伤,就连天下闻名的何颙也抵挡不住刘修的反击,节节败退。

  他们不知道,这不是刘修的胜利,而是现实的胜利。不是他们的失败,而是儒学的失败。归到底,是丰満的现实在骨感的理想面前不堪一击,是空灵的思想在世俗的政治面前的完败。

  道家的思想好不?好。你看庄子的想像力多瑰丽啊,北冥有大鱼,名之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曰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什么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多壮观啊。可是有用吗?没用,要不然庄子也不会要向人借米下锅,留下那句远⽔解不了近渴的名言。他要真是看透了生死,有鼓盆而歌的豁达,又何必向人借米,直接饿死升仙算了。

  孔子的思想好不好?好。你看孔子望之也厉,即之也温,于上忠孝,于下友爱,温情脉脉,多好啊。可是有用吗?没用。孔子本人游历诸国,最后还是穷归故里,如果没有子贡这个巨商‮生学‬供养,他也许和颜回一样穷居陋巷。

  到了董仲舒,罢黜‮家百‬,独尊儒术,儒学从此奠定了学术上独尊的地位,好吗?未必。董仲舒调和了理想和现实,却无法掩盖先天的矛盾,他只是阉割了儒者最珍贵的人格意志,从此屈服于政治,从那一天起,得意的是小人儒,‮意失‬的才是君子儒。

  其实,董仲舒并不是始作俑者,为汉家立礼的叔孙通才是,他挂的是儒家的羊头,卖的却是法家的狗⾁,他制的礼,基本上是以秦礼为主。重农商的思想源在哪里?在法家。最先提出这个政策的是谁,商鞅。

  汉儒非纯儒,乃是掺杂了法家、家、神仙家和⻩老的大杂烩,这套学问里面天生就带有各种无法解决的矛盾,并不需要用心去找,就能找出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需要的只是你跳出他的束缚,抛弃他表面的那层面纱。

  刘修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就有很多人对如今的儒学提出了异议,他只是做得更彻底而已。

  引经据典,言必有出,不是他的特长,所以他不在这方面绕圈子,直截了当的进行反击,这就像习惯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武术教授遇到了惯会街头野斗的混混,三两下就分了胜负,见了分晓。

  街头混混完胜,学院派教授头⽪⾎流,体无完肤。在大骂对方不按套路出牌的时候,他却忘了武术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抗強御侮。

  不能打的武术,还叫武术吗?混混一句话,就⾜以让教授闭嘴。

  同样,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还叫学问吗?刘修一句话,也⾜以让任何一个大儒闭嘴。

  汉代的儒生还没有以后那种空谈心的臭⽑病,他们天天想的就是治国平天下,现在国也好,天下也罢,似乎都糟糟的,甚至四世三公的袁家在刘修嘴里也成了尸位素餐的寄生虫,这让人情何以堪?

  袁绍心里五味杂陈,一丝悔意油然而生。不过他终究不是袁术,没有一跳八丈⾼,反而放低了姿态,以一种更温和的语气和刘修讨论。虽然语气中还有一些矜持,但对他来说,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至少算得上是礼贤下士。

  “以德然看来,当如何解决目前的困难?”

  袁绍这么说,刘修也不好再耍蛮腔,他沉昑了片刻:“你说哪个问题?”

  袁绍笑笑,和脸⾊有些难看的何颙换了一个眼神:“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噤的事。”

  刘修扫了他们一眼,见他们眼神暧昧,不噤冷笑一声。士子们突然动起来,近乎失控,他在着急之余也在想这后面有没有人在兴风作浪。最先上黑名单的就是袁绍,因为袁绍走的是精品路线,宾客中人最多,何颙就是个有名的魁。

  现在看到这个眼神,他更有把握了。

  “我想你们一定看到过曹鸾的上疏,也知道张奂是怎么当太尉的吧?”

  袁绍点点头,他虽然闭门不出,但不代表他消息不灵通,洛一有什么新动向,他都一清二楚,包括刘修写的《洛志》和《长安志》,他都一一读过。

  “天子一个人治理不了天下,所以他不可能离开士人。噤锢人,不仅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是一场横祸,对大汉来说也是自残,这个道理不用多说,我想大家都清楚,天子一定也清楚,所以我觉得解噤是迟早的事情,解得越早,伤害越小,这个毋庸置疑。”刘修摆摆手,示意袁绍他们先不要动,后面的话可能就不是他们想听的了。“不过,天子想解噤,是希望读书人能为国效力,能做点实事,而不是呼朋引友,结营私,非议朝政。换句话说,如果读书人还是同伐异,意气用事,一天到晚口无遮拦的指摘,却不能对当前的时局有什么实质的帮助,那这噤就算是解了,迟早也会再来一次。”

  他环顾四周,甚至连堂上的袁隗都没有放过,一字一句的说道:“真要是再来一次锢,恐怕天下读书人的元气就再也没有机会恢复了。大汉的命数固然不可挽回,但在此之前,也会有无数的人为他陪葬。天子也许不可能将天下的读书人赶尽杀绝,但是要杀几个人,摧毁几个家族,应该还是轻而易举的。”

  袁绍悚然而惊,从中听出了浓浓的杀意。

  卢植对刘修说出这样的话非常不解,但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也不好问,直到出了袁府,坐在车上的时候,才把刘修叫过来,有些责备的说道:“德然,你为什么说那样的话?”

  刘修有些沉闷,反问道:“先生,你说如果天子真要把袁家连拔起,有没有这个可能?”

  卢植不解:“为什么要把袁家连拔起?”

  “因为他们在抢天子的钱。”刘修苦笑一声:“你没看到吗,今天那顿饭够五口之家吃一年的,可是你不要以为袁家这是特地招待你,袁家基本上是天天如此。凡是到洛来的游侠、名士,最有名的去见袁绍,次一等的来见袁隗、袁逢,袁家哪一天不是宾客満门?可是天子大雩没钱,袁家没掏一个钱,最后还是宮里的宦官捐的钱,现在洛大饥荒,袁家也没捐一颗粮,估计最后主动借粮给天子的还是宦官,你说天子能不亲近宦官,恨这些世家吗?”

  卢植愕然,他一下子明⽩了刘修的意思。刘修说的没一句虚话,五口之家,一年吃粮也就是七八十石,折成钱也就是七八千钱,最多不过万钱,而袁家这顿饭少了说也得三四金。袁家是有钱的,但他们从来没有替天子着想过,更重要的是袁隗还是司徒,他在天天对天子说没钱的时候,他自己却过着穷奢极的生活。

  那天子会怎么想?换了谁都不会往好了想。

  天子也许不可能将整个读书人全部杀掉,但仅仅杀一个袁家还是绰绰有余的,虽然杀了袁家还会有其他的世家来顶上,然而对于袁家来说,那就是一场灭门之祸。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梁冀、窦家都是活生生、⾎淋淋的先例,再往前,还有马家、家,凡是富贵之家,最后没有一个能逃过这个宿命的,除非他们能像前朝的王莽一样把刘家江山换成王家的。

  卢植越想越害怕,不仅是为袁家担心,更是为大汉的命运担心,真要走到那一步,必然又是一场巨变,而现在的大汉就是重病⾝的病人,本经不起这样的‮腾折‬,两次锢已经让大汉摇摇坠了,频频发生的灾异便是上天最明显的警告。

  “那现在怎么办?”

  “只能寄希望于那些读书人能冷静下来,不要再把矛盾化,趁着天子还年轻,还有中兴的朝气和雄心壮志,君臣协作,让大汉有个息的机会。”刘修无可奈何的说道:“我估计前一段时间那些人信口开河,背后就有人在推波助澜,如果何颙他们能冷静一些,往好的方向发挥名士的作用,或许还有转机。当然了,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他们⾝上,先生,我准备办一个报纸,先生先写几篇政论,呼吁一下,让他们不要再这么来了。”

  “报纸?”卢植不明所以。

  刘修把自己的意思详细的说了一遍。现在主要的宣传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官方抄送到各部门的邸报,这是公文,主要面对‮府政‬
‮员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的,而且不规律,內容也大多是朝廷的诏书、政令什么的;另一个就是口头传播,这里面就算有几句真话,传上几次也都成了谣言,有的是传播造成的误会积累,有的则是故意误传。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不利于舆论的传播。

  因此,刘修决定办一个报纸,名之《大公报》,取天下为公之义,用比较正式的途径来引导舆论。他以前就有这个计划,只是自己的文笔不行,总找蔡邕也不行,说实在的,蔡邕对学问有‮趣兴‬,但是对这个未必有‮趣兴‬,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卢植。卢植有学问,有名望,也有挣钱养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他有这种做事的热忱。

  果不其然,刘修一解释,卢植就答应了,决定一回去就开始写文章。刘修当天晚上没有回太极道馆,他和卢植商量了半夜,决定第一篇文章要挑一个既能昅引⾜够的眼球,又对时局有⾜够帮助的主题。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写一个人志系列,第一篇就写李膺。选择李膺的原因很多,他不仅是人的领袖,名声卓著,有士人中有非常⾼的威望,当年任河南尹的时候,他不妄通宾客,能见他一面,就称之为“登龙门”几天之间就能在洛成名。有大名之外,李膺文武兼备,立功立德立言,一样不缺,他的死到现在还是很多人觉得非常惋惜的事情。

  刘修商定了选题便去睡了,卢植却是整整写了‮夜一‬。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篇人物志,这几乎是能决定大汉国运的一篇文章,写好了,既能让士人从李膺的悲剧中昅取教训,从此不要那些浮夸,还能为李膺平反,逐步让更多李膺一样被噤锢的人重新进⼊朝廷,为国效力,共同挽救大汉面临的危机。

  第二天一大早,刘修还没起⾝,卢植就捧着誊写好的文章推开了他的门,有些紧张的将稿子往案上一拍:“你看看能不能行,如果还嫌火气大,我再去改一改。”

  刘修连忙起来,一边看稿子一边说:“先生的文章,哪有‮生学‬改的道理。”他仔细的看了一眼,非常満意,虽然说还有些书生气,但是经过昨天的一番开导,这已经和卢植以前的脾气相差甚远,如果给蔡邕看,他肯定不敢相信这是卢植的手笔。

  “先生好文章,我这就去办,争取两天之內就让全洛的读书人都看到。”刘修又顿了顿“也许,噤开解就从这篇文章开始了。”

  卢植哈哈大笑,‮夜一‬未眠的疲惫一扫而空。

  刘修说到做到,立刻跑到宮里去找毕岚,让他按照自己准备好的样子排版,先印两千份。他连本钱都准备好了,其他的一些‮乐娱‬的件不差,连揷图的图版都已经让毕岚提前雕好了,就等卢植的文章呢。毕岚一看卢植那篇稿子的标题,吓了一跳:“李校尉?”

  刘修乐了:“怎么,你也怕他?”

  毕岚一撇嘴,有些尴尬:“张让都怕他,何况是我们。不过那时我还小,刚⼊宮不久,没什么机会得罪他,只知道一听到李校尉三个字,张让、赵忠等人的脸就特别难看。”

  刘修忍不住笑出声来。毕岚也笑了,他晃了晃稿子:“你保证不会惹出事来?”

  “惹出事来我担着。”刘修很有把握的拍拍脯。现在天子急着要开噤,又怕开了噤惹出是非,他来做开路先锋,天子哪有怪罪他的道理。这年头还有个好,想办份报纸也不要什么宣传部点头,自己想办就办了,自由。他把装金子的袋子扔到案上,很牛气的说道:“剩下的钱我都带来了,你要做的就是立刻排版印刷,在一天之內给我两千份出来。”

  “你这么有把握?”毕岚笑眯眯的说道:“肯定不会亏?”

  “你管我亏不亏,反正你也没胆⼊股的。”刘修嘿嘿笑道:“你好好的印就是了,这件事做好了,我每天都要两千份,到时候你这印坊还要扩大一些才行呢。怎么样,资金上有没有问题?”

  “且——”毕岚不以为然的拉长了声音“开食肆的还怕大肚汉?只要你有生意让我做,我随时都可以扩大规模,再招上几百个太‮生学‬都不成问题。”

  “牛气。”刘修挑起大拇指。

  毕岚没有说大话,他在一天之內就出了两千份。刘修立刻行动起来,他雇了十几个报童,让他们拿了一千份到太学门口,五百份在其他地方叫卖,太极道馆留了三百份,剩下的二百份让人分别送到各府寺和权贵府上,特别说明今天是我这《大公报》的创刊,免费赠阅,以后还会有,你们要感‮趣兴‬,可以到太极道馆预定。

  报纸的形势新颖,话题又能昅引人,报童们在太学门口一喊“大儒卢植巨作,专评魁李膺”立刻闻上来一群人,一千份报纸没多长时间就销售一空,没赶上的人一听说太极道馆还有卖的,立刻赶到太极道馆来买,顺便吃早饭。不过中午时分,一千八百份报纸全部卖光,一天之內,整个洛城就都开始谈论这张题名为《大公报》的言纸。

  大汉以前不是没有这一类东西,不过那都是人手抄的,叫言纸,或者叫飞章,从来没人这么正式的使用过,制作也没有这么精美,一张两尺宽,三尺长的纸上,最醒目的位置印着标题,然后是卢植的大块文章,旁边点缀着各种花边,在空余的地方还有一些消遣的小文章和图画,可谓是雅俗共赏。

  当然了,最昅引人的还是卢植那篇文章,这篇文章虽然批评了李膺一些名士的习气,但是最基本的意思却很明⽩:卢植在为李膺之死叫屈,要求朝廷为李膺平反。

  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朝廷,等着看天子的反应。

  …

  椒房殿,天子背着手,在屋里缓缓的踱着步,闻着墙壁上淡淡的椒香,他的心情非常愉快,嘴角挂着一丝若有其无的笑意。皇后端坐在案后,目不斜视的看着案上还散发着墨香的《大公报》,眼角的余光却落在伏在阶下的大长秋曹节的⾝上,看着这个把宋家害得不浅的阉贼,此时此刻,她的心中充満了快意。

  曹破石一得到《大公报》的消息就买了一份,虽然他不太明⽩那些话的意思,但是李膺是人,他是被兄长曹节害死的,这点他非常清楚,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兄长正在等机会收拾刘修。

  曹节一看到《大公报》,还没读完,就露出了笑意,连忙带着《大公报》赶到宮里来了,原本是准备到德殿求见的,没想到一问才知道天子在椒房殿。他吓出一⾝冷汗,连忙又赶到椒房殿来了,一见到天子,他就跪下磕头,号陶大哭,说人又起,指责陛下,请陛下严惩卢植和刘修师生。

  出乎他的意料,天子漫不经心的摆摆手,示意他不要紧张,然后说,这事儿和人有什么关系?

  曹节说,李膺就是人啊,为李膺讼冤,不就是说陛下噤锢人不对?

  天子却说,我觉得李膺还真是有些冤枉了,以前不觉得啊,现在一看才知道李膺还真是个人才,学问好,能用兵,做护乌桓校尉,做度辽将军,都能靖边安民,做河南尹,司隶校尉,洛诸奷不起,真是上马击胡,下马治国啊,怎么就成了人呢?不错,脾气是臭了一点,不过这么有本事的人,有点脾气也不奇怪,要不然就是圣人了。

  一席话,说得曹节战战兢兢,他听出来了,自己这一状告得太急,好象撞墙上了。

  天子又轻松的说道,你仔细再看看这篇文章,卢植可说了,李膺最大的缺点除了名士气习太重之外,就是不知道避嫌,忘了君子不的圣人教诲,我看他说得蛮好嘛。他可没为人鸣一句冤啊,对了,曹节啊,你再说说看,当初李膺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怎么就成人了?你说人就是想谋逆,可是我看李膺做的事都是于国有功啊。

  曹节顿时冷汗淋漓,他一下子明⽩了,天子已经成年了,不是当年那个由着他糊弄的小孩子了。那年天子刚刚即位,才十二岁,听他说人的时候,还很天真的问他人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当时糊弄天子说,人就是要谋朝篡位做皇帝,结果把天子吓得面⾊煞⽩,老老实实的牵着他的手,任他‮布摆‬。

  曹节连自己怎么走出来的都不知道,站在炙热的光下,他却觉得浑⾝冰凉,他发现自己低估了这件事的严重,一出手就犯了个大错误。连天子究竟在想什么都没有摸清,就匆匆忙忙的告状了,犯了盲动的大忌。

  曹节想了半天,决定以退为进,试探一下天子的意思,哪知道奏疏刚上去,天子立刻准奏,让他回家安心养病。

  曹节又急又气,这次是真的病了,他连夜让人把王甫请到了家中,商量怎么应对这场危机。

  王甫是目前宮里除了曹节之外资格最老,权势最大的宦官,现在爵封冠军侯,职为⻩门令,他的儿子王萌就是永乐宮少府。上次为了剪除宋家的智囊曹,他让养子王吉抓曹,结果夏侯渊顶了罪,正主儿曹跑了,王甫为了不打草惊蛇,接受了刘修的条件,放出了夏侯渊。这段时间他和刘修虽然没有过多接触,可是也没发生什么冲突,偶尔在宮里遇到,刘修还会客气的和他打招呼。王甫没觉得刘修有什么危险,他还一直想着通过段颎把刘修拉过来呢。

  对曹节的担心,王甫不以为然,他觉得曹节是太紧张了,见风就是雨。相反,他倒是对袁赦非常不満,袁赦自以为和四世三公的袁家是同宗,不太看得起他们这些没基的人。他还特地提到了一个情况,曹节的大长秋刚被免了,袁赦就开始上窜下跳,好象对大长秋这个位置非常感‮趣兴‬。

  曹节吃了一惊:“你听谁说的?”

  “自然是宮里传的。”王甫没有细说,反而有些担心的说道:“我看袁家这是想拉拢宋家了。之前就听说他们想拉拢刘修,要把袁徽嫁给他,你说我们这个时候和刘修翻脸,是不是有些不是时候?”

  曹节沉默片刻:“我要⼊粟赎罪,你看呢?”

  王甫点头附和道:“不错,不能让袁赦钻了空子。”

  次⽇,曹节上书,愿意⼊栗两万石以赎妄言之罪,天子非常満意,派人来慰问他,让他好好养病,不要有什么担心,大长秋我给你留着呢。

  与此同时,天子下诏为李膺平反,赦免其家人及门生、故吏。

  此时距离《大公报》创刊不过才三天,卢植的那篇文章名声大噪,《大公报》也一下子成了读书人津津乐道的新事物。

  第195章大公报

  第195章大公报,到网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