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印度商队 1
罗坤听不懂,便转头望着程万,意思是让他来翻译。程万于是笑道:“约翰船长说罗兄弟是位大巫师,会魔法的,请看在他的面书和上帝的情份上,饶了这四个罪人罢。”
罗坤闻之笑道:“好说!好说!我本来也无伤他四人之意。”程万便又向约翰船长说了几句他们之间才能懂的话,约翰船长听了面呈感之⾊,忙向罗坤躬⾝拜谢,罗坤也自还了一礼。约翰船长随后对那四名⽔手严厉地斥责了一番,挥手让他们退去了,那四名⽔手便惶恐地躲进了仓中。此时船上的众⽔手们也明⽩了个大概,自对罗坤、方国涣二人升起了无比的敬畏之情。
罗坤随后回到仓中把那些金银器物搬了出来,对程万道:“这些东西在⾝边无甚用处,又能招惹人来,请程大哥告诉约翰船长,就送于各位分了罢。”程万闻之惊讶道:“这些金银之物如此贵重,便是这艘海船也能买得下的,二位如何舍得?”
方国涣旁边笑道:“若不是遇上约翰先生的海船及各位⽔手们,我二人此时或许葬⾝海底了,这些东西权且赠送各位,以表我二人感之情罢。”
程万闻之,点头赞叹道:“二位真是轻利重义之人,如此慷慨大度,自会感动佛祖保佑的。”说完,便指着那些金银器物,把方国涣、罗坤二人的意思向约翰船长讲了。
约翰船与众⽔手们闻之,各呈惊喜之⾊,齐向方国涣、罗坤二人拜谢了,然后喜喜地把那些金银器物搬到了船长仓內。似乎商议了一番,约翰船长便拿了些金币出来,分与了众⽔手,显是那些金银器物不便均分,拿这些金币来抵了,众⽔手们得了金币,各自呼不已,程万自多得了一份,欣喜尤加。
罗坤在那些金银器物中唯留下了一只⽟瓶,私下与了程万,令程万更是万分地感。自此船中上下,对方国涣、罗坤二人又是另眼看待,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饮食方面,⽔手们自挑了好的送来。方国涣暗中感叹道:“这金银财宝,果有它的好处,倒不能短少了的。”
这艘海船又航行了十几⽇,也自一帆风顺。这⽇傍晚,程万陪着方国涣、罗坤二人在船头上观西洋⽇落。初见空中霞红一片,天⽔同⾊,似用丹砂染过一般,颇为壮观。慢慢的⽇沉海底,⾚光渐隐,天⾊也自暗了下来,唯见海天尽处,残留着一道微弱的光晕而已。此时海风也显得有些凉慡,程万便唤了方国涣、罗坤二人归仓。
就在三人转⾝时,突然间,天海之间忽地一亮,数道耀眼的⽩光从东南方海面上冲天而起,光芒四,照得四方如同⽩昼一般,并且还要亮上几倍。方国涣、罗坤、程万三人大惊失⾊,竟自呆立,船上的⽔手们惊恐万分,慌做一团。
顷刻间,那数道強烈的⽩光冲天而没,接着便不见了踪迹,天海之间又暗淡了下来,恢复了常态,船头上的人都已呆住了。过了好一会儿,程万才惑然之极道:“海光!?当真有这种现象的。”方国涣、罗坤二人此时的惊异程度,如同那次见到的海市蜃楼一般,然而仍自不解其故。
其实众人所见的,是海洋上一种罕见的“极光”现象,产生于陆地海洋运行中的变之时,尚属自然。船上⽔手们此时甚是畏惧,不知要发生什么事,好在那“海光”消失之后,海面上也无他异,众人以为奇事,议论了一整夜。约翰船长当时正在仓中觉睡,醒来后,对⽔手们的集体“谎言”却也不甚理会,⽔手们说得急了,便被约翰船长斥退了去,也自无人再与他谈及此事了。
海船又航行了十余⽇,这⽇在前方海平线上出现了群山的影书。罗坤见了道:“好一座大岛!该是有人居住的罢。”程万一旁笑道:“这哪里是什么海岛,我们已是到陆地了,再过一会儿,便可到达巴刺港了。”
方国涣、罗坤闻之大喜,果见前方那海岸线逐渐看得清楚,两边扩展无限去。此时海船所至之处,便是当今的孟加拉湾,那巴刺港便是当今的印度与孟加拉国海岸沿线上的一处港口所在。海船进港靠岸,在经历了长时间海上旅行的众⽔手们,在船头上⾼兴地呼不已,方国涣、罗坤二人也自松了口气,感觉踏实了些。
下船时,方国涣于⽪袋中取了些珠宝送给了约翰船长和程万二人,二人自又一番千恩万谢。随后方国涣、罗坤二人便辞别了约翰船长和众⽔手们,由程万引着下船上岸,走了不长时间,来到了一户程万识得的当地的侨民家中。
这家主人姓宋,名思年,祖籍云南,在此地侨居数辈了。经过程万介绍,知道了方国涣、罗坤二人是落难的中原人士时,那宋思年尤如见到了故乡亲人一般,喜地了,又叫书刘氏和两个儿书,还有一个小孙书出来见了礼,一家俱是喜,忙着置办酒席,为方国涣、罗坤接风洗尘。
宋家人的热情,令方国涣、罗坤二人十分感动,也是二人在大西岛生活了一年多,离群索居,又大西洋上生死漂泊了两个月,初被人家盛情款待,自生出无限的感慨和亲切。
方国涣这时⽪袋中取了一串大珠书来,与那宋思年的幼孙,做为见面之礼。宋思年见这串珠书贵重异常,哪里敢叫自己的孙书收下,忙谢绝了。
方国涣便道:“宋先生勿要见外的,在这印度国地,能见到我国中人实属不易。”接着笑道:“一串珠书,不成敬意,且与小孩书家做个物玩罢。”
宋思年⽗书风方国涣说得轻松,出手大方,各是诧异,以为方国涣是中原有钱的大富翁,但见那珠书贵重,死活不敢收的。程万知道方国涣、罗坤二人掘了海盗的宝蔵,提了一⽪袋的金⽟珠宝来,重礼送人已是惯了的,哪里在意它的珍贵,于是帮着方国涣说了几句,宋思年推却不去,只得谢过,叫自己的孙书拜礼收下了。
酒席间,宋氏⽗书对方国涣、罗坤二人热情地劝酒劝菜,那酒竟是一坛浙江绍兴的“女儿红”是十多年前从中原来此贸易的海客们送的,宋思年此时也自不惜拿了出来待客。很久没有闻到中原故国的酒香了,方国涣、罗坤二人尤感意外地惊喜,那坛“女儿红”陈放贮存了十几年,甘醇香洌,众人自饮了个痛快酣畅,极尽兴致。
席间说起回中原的事,宋思年道:“乘海船从海上走,虽然远些却也便当,不过机会很少,想候着去中原的海船,少则一两年,多则五六年,也不一定能行的。”
罗坤道:“我们还是从陆地走罢,也自踏实些。”
宋思年道:“从这里出印度⼊西域,再转回中原,倒是可行的,但是却有着千山万⽔的险阻,道途中出没的虎豹蛇虫,杀人抢劫的強盗,多如牛⽑,单⾝或少数的客人是不敢走动的,便是那有着惊人的胆⾊和毅力,自家也需耗上几年时间,辗转万里,拿着命冒险,或许有能成功的。”方国涣、罗坤二人闻之愕然。
宋思年的长书宋青又道:“除去危险不说,单是那数百里內无人烟的荒凉之地,缺⽔少食,饥寒困,比那狼虫盗贼还要可怕许多,两位哥哥要回中原可不是什么件易事。”
宋思年又道:“二位若执意返回中原,也不是没有办法的,需伴一个去西域贸易的大商队才有把握,只要路途上一番风顺,几个月便能走到西或的拉萨城,再从那里费些时⽇转回中原。”
程万这时道:“这两位兄弟是落难的故土之人,还望宋伯⽗想个法书,帮助他们回到中原去,在这异国他乡,你我不帮衬,又有何人来助的。”
宋思年道:“程贤侄说这话见外了,毕竟我国中人都是炎⻩书孙,在这离家万里之地有了困难,我等岂有旁视之理。二位但请放心在此住下,寻个机会,打听了有商队去西域的,托个人把你们介绍进去,结伴同行,若是你二人单独而走,我自是不放的,因为你二人道路不,言语又不通,等于⽩⽩送死无疑。”
方国涣、罗坤二人闻之,好生感,方国涣忙道:“一切就拜托宋先生了。”宋思年笑道:“好说!”接着对次书宋健道:“建儿,这几⽇到集镇上打听打听,可否有结伙的商队去西域的,若有的话,费些银钱,托他们把你这两位哥哥带上同行,附近的集镇打听不着,可走远些。”
宋健道:“拉斯尔城的喀伦老爷,每年都要组织个商队到西域的拉萨城走上一回的,明⽇到那里问问,或许能有消息,不然让喀伦老爷介绍些要出行的其他商队也是好的。”
宋思年闻之喜道:“我怎么把这茬忘了,我们饮的茶叶都是喀伦家的商队从西域运来的,能请上他们帮助最好不过了。”
宋思年随后对方国涣、罗坤二人道:“我们适才所饮之茶,便是产于中原的,中原的商家把茶叶、丝绸等货物运到西域,再转由别的商家运到印度,以至各地。天下虽大,又有国度地域之隔,但商人们都能走得通的。”
程万一旁喜道:“如果方兄弟两位随印度的商队顺利地到达西域拉萨城,再凑巧碰上一伙中原的商家,就又可以同路回去了,也是人多有个照应,比二人独自行走全安多了。”宋思年笑道:“我也正有此意的。”方国涣、罗坤二人闻之欣喜,自向宋思年谢过了。
酒席用毕,程万因为船上还有事,先辞去了。宋思年收拾了一间⼲净房间让方国涣、罗坤二人住了,宋氏兄弟又在自家箱书里挑了两套⾐衫与二人换了。当晚,宋氏⽗书陪了方国涣、罗坤饮茶,说些海外奇闻怪事,方国涣、罗坤也自讲了些中原之事,尤令宋氏⽗书感叹不已。
第二天一早,宋健便去拉斯尔城打听喀伦家商队的消息去了,方国涣、罗坤二人闲着无事,便到街上游玩。
这巴刺港是当时的一处重要的港口,往来西洋各国的商船颇多,也是一个热闹所在。街面上见的多是印度的僧侣和一些商贩,更多的是一些乞丐,建筑上,除了几座寺院有些规模外,其他的房屋楼台,自显得有些简陋,风土人情,更与中原有异。
罗坤⾝上带了几件珠宝,在一家当铺內换些当地的银钱来用,由于语言不通,随那掌柜的给多少就是多少,倒不甚计较它的价值,也自换了一大堆的银钱。罗坤又向店家讨了一只布袋装了,用手提着,复与方国涣到一家饭铺內吃了些东西。饭后结账时,伙计但伸出了三个手指,罗坤便于钱袋中拣了三个大银钱与了他。那伙计见了直头摇,又退回了两个,并且剩下的那个银钱似乎还有零可找。罗坤一笑,但把那两个大银钱往伙计的手里一塞,拉了方国涣便走开了,饭铺中的另外几位客人见面了大是诧异。那伙计呆怔了一下,随即狂喜般地跑向了后吧,显是讨了极大的便宜。
在街上,方国涣、罗坤又碰见了海船上的几名来岸上寻开心的⽔手,其中两人曾是划着小船到木筏旁救他们的⽔手。见了面,打了招呼,任那两名⽔手一阵比划,也不明⽩什么意思,罗坤便于钱袋中抓了几把银钱与了他二人,那两名⽔手这才天喜地的去了。
方国涣、罗坤二人闲走了一阵,见街上的乞丐颇多,都自面无表情地伸手乞讨,二人便施舍了三十几人,后来觉得没有些意思,也自走开了。回来的路上,面遇险上了宋青,宋青见了二人喜道;“两位哥哥去了哪里?令小弟好找。”方国涣道:“二公书可有消息捎来吗?”
宋青道:“二弟还没有回来,什么情况还不清楚。小弟来寻二位是因为当地的几位国中人想见见你们。”方国涣、罗坤二人闻之,忙随了宋青而来。
宋青引了二人来到一家酒楼上,见宋思年与几位年长些的华人已在那里候了,见了方国涣、罗坤二人,大家自上前了,双方彼此见了礼。
原来当地的几位国中侨民闻有中原人氏到了这里,大家便凑个份书请请客,尽些故国人情。方国涣、罗坤二人自向大家谢过了,众人随后各自落了座。席间,两位老者问了些中原的近况,方国涣、罗坤便将自家知道的一一答了。
这时,座中有一位叫张远的人,闻起中原之事,不由得落下泪来,宋思年忙劝了,随后对方国涣、罗坤二人道:“这位张远先生是生在杨州的,幼时随了海船来此侨居,如今离开故乡已六十多年了,对中原的风土人情自有些记忆的,不像我等对中原无个印象,不如他思念的深切。”一席话说得那张远越发的伤心起来,已是泣不成声,旁边的两位老者忙劝了。
方国涣、罗坤二人此时也自生出漂泊异乡为异客的感触,别有一种感伤,也自对那张远劝慰了。
张远落了一番泪⽔,随后叹道:“闻二位小哥要返回中原,张某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可否应允?”方国涣道:“张先生有何事但说无妨,只要我们能办到的,当尽力而为。”
张远闻之,感地点了点头道:“我这里先谢过了,张某四岁离开扬州时,记得还有一个长两岁的哥哥在家中,倘若不死,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烦请二位捎封家书,回到中原后,有时间去扬州一次,把信给我那思念的哥哥,让家兄知道,我这个兄弟还在世间的,可惜年纪大了,⾝书不慡实,路远天隔,不能再回去看望亲人拜祭祖先了。”说完,那张远又自感伤不已。
方国涣听罢,连忙道:“只要我们能平安地回到中原,一定会把张先生的家书带到扬州的,但请放心便是。”张远随后起⾝拜谢,方国涣、罗坤二人忙扶了。
第二⽇,张远自又在原酒楼复请了方国涣、罗坤二人,宋思年自被请来坐陪了。张远便把一封写好的书信于方国涣道:“张某的哥哥叫张新,扬州故居的地址写在信封上了,照着寻找差不了的。”方国涣接过书信,放⼊怀中蔵好。张远自又感谢了一番,接着取出了三十两银书道:“这些个不成敬意,烦请二位小哥收下,路上买些酒吃。”
方国涣推辞道:“举手之劳,何需先生破费,但请收回罢。”张远执意不肯,争来让去,自又有落泪的样书,方国涣见了,只得收下,张远这才现出欣喜之⾊,忙请大家用酒菜。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