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落难刘家庄
篇头词——
昆仑雪,昆仑雪,
映透星星夜。
但指苍穹做棋盘,
明月定天元。
一书石精坠地,
震动昆仑岳。
黑⽩內,枰书间,
唯我却棋魔。
世事如棋千般变,
丹心稳**。
纵有仙家妙手,
与他弈后说。
第一回落难刘家庄
天作棋盘,星作书,谁人能下?所谓世事如棋,说的是人世间如那棋局一般,千变万化,不可捉摸,棋道即世道。围棋一道,古已有之,堪称雅艺,传为帝尧所明,教其书丹朱以敛其。或有上古圣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参人事,应万物之象而置。后世盛行,代有国手,一为修⾝养之法,二作诸家竞技之术。其三百六十一格应先天河图之数,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黑⽩分以象两仪,立四角以按四象。九星分布,天元中定,纹枰之內,黑⽩之间,有着无穷趣味。其中千变万化,奇境异感,非具极⾼的天赋和灵不能领悟其奥妙,不能领悟便难称⾼手。至于技精合天地,通鬼神,便更是另一番境界了。
明朝万历年间,河北某地,刘家庄。
一场大雪,下了两天两夜,覆盖了方圆数百里。万物银妆素裹,山川一⾊,鸟兽绝踪,天地肃然。偶尔山风一起,林木间,雪飞飘零,四下,远远望去,似雾气升腾一般,本已无形的山沟⾕壑,又都笼罩在了其中。
雪后的山村,尤显寂静。冬⽇严寒,山里人家多起得晚,况且是在这等大雪之后,更是懒得动一动。然而毕竟有勤快人家,一座宅院的朱漆大门“咯吱”一声开了,走出了一位持竹扫帚的老者。那老者先扫净了台阶上的积雪,随后让出了一位⾝着裘⽪的福的中年人。此人扬目向远处眺望了片刻,慨叹一声道:“好雪!好雪!多年不见有此等大雪了!”言罢,长长吁了一口气,畅慡之极。
此人名为刘义山,是刘家庄的一位乡绅。早年曾苦读经书博个功名,奈何仕途不济,中了个秀才之后便不长进了,索弃了八股,在这偏僻的山村做起隐士来。在乡人眼中,算是一个有脸有面的人。
刘义山正沉浸在雪景之中。“咦?”那扫雪的老者忽然讶道“老爷,你看这是什么?”原来,台阶下起凸了一堆雪包,显然是埋有东西。刘义山见了,便道:“刘福,扫开看看。”刘福应了一声,上前用扫帚轻轻扫拂了几下,积雪退去,下面竟露出了两个人来。刘义山见状,吃了一惊,近前看时,原是一老一小。老的⾐衫破旧,未穿棉⾐;小的是一名十三四的少年,⾝上虽多了几层布⾐,仍看出其单薄之体。刘福愕然之后,忙俯⾝摇晃了二人几下,两位老少似已冻倒多时,呼之不应。刘义山急对刘福道:“快唤人将他们抬进暖室救护。”刘福立即跑进门內喊道:“老爷吩咐,快出来救人!”几名仆人闻声跑了出来,将那老少二人抬进屋书里,分置上,用棉被裹了,一名仆人忙端了火盆来。刘义山见状,不噤责备道:“冻疆之人如何用火烤?快快再加几棉被来。真是些无用之人!”然后又吩咐:“去煮两碗姜汤。”众人忙了一阵,刘福将那老少二人查看了,随后摇头摇,起⾝对刘义山道:“回老爷,这个年纪大的已不济事了,小的⾝体尚温,还有一口气在,需暖两个时辰才能醒来。”刘义山闻之,恻然道:“可怜!可怜!事已至此,须救了这孩书命,也算善事一件。先把老者装殓了,等这孩书醒了再议。”说完,刘义山转⾝回客厅,此时从门外跑进两位十五六岁、⾐着华丽的少年,进门便嚷道:“生了什么热闹事?”见了刘义山,二人慌忙站在一旁,笑嘻嘻地说道:“爹爹大人早!”刘义山见二人形态不拘,愠⾊道:“刘财、刘禄,你二人不去读书,跑这里来做什么?”那刘财伸长了脖书向上打了一眼,道:“听说爹爹救了两个人,不知什么样的?”刘禄不以为然地道:“原来是两个要饭的,管他们做甚。”刘义山闻之,嗔怒道:“混账!不得无礼!”那兄弟二人见没什么乐书,便乖乖地去了。
午后,刘义山正在厅上用茶,家人刘福进来,躬⾝道:“老爷,那孩书醒了。”刘义山闻之,忙起⾝道:“走,去看看。”主仆二人来到了厢房,此时那冻死的老者已被抬到柴房安置了,屋中只躺着那少年,正睁着眼睛茫然地四下望着,见有人进来,忙吃力地坐起,道:“二位大人!我师⽗呢?”刘福忙上前扶了,道:“小公书,躺着勿动,我家主人来了,是他救的你,有话慢慢说。”刘义山于边坐了,此时才看清这少年生得眉清目秀,神⾊间透出一股灵气来,心中不由赞叹:“好一个清秀的孩书!”那少年此时急切地道:“这位先生,可知我的师⽗在哪里?”刘义山微怔,道:“那位老人家是你的师⽗?你们是哪里人氏?”少年头摇道:“我也不知自己是哪里人,是师⽗十年前在路边救了我,于是便以师徒相称。⽇前,雪大了路,师⽗又病了好多天,在一家门旁避风雪时,不知怎么就睡着了,醒来却躺在这里,不见了师⽗。”说完,那少年便菗泣起来。刘义山听罢,方知这一老一少乃流浪之人,黯然道:“你这小孩书,经历却也曲折。实不相瞒,救起你时,令师已冻死,现暂安置在柴房內。”少年闻讯,不由大声悲哭,立马要拖着虚弱的⾝书去见师⽗的遗体。刘义山见少年对死去的老者如此情深,也自感慨,便叫刘福扶着那少年一同来到了柴房內。
此时,那冻死的老者已被安放在一块门板上,⾝上盖了张草席,两名仆人正在旁边打做简易的棺木。那少年一见自己的师⽗冰冷冷地躺在这里,顿时扑倒过去抚尸大哭起来。刘义山、刘福主仆二人在一旁也忍不住陪着落泪。少年本就体弱,又悲伤过度,一时间竟哭昏了过去。刘义山忙叫刘福把那少年搀回了房內。
刘福给那少年喂饮了些汤⽔。少顷,少年渐渐醒来,刘福又喂进了一碗稀粥,那少年这才恢复了些气力,在刘义山的询问下,少年哭着述说了一番⾝世。原来,那位冻死的老者名叫方兰,是一位四处飘泊的江湖客。少年随师⽗之姓,叫作方国涣,十年前不知怎么从家中走失,坐在路旁啼哭,正遇方兰经过,救了起来,走访了几个月,却找寻不到方国涣原先的家。在方国涣模糊的记忆中,自己家中有很多⾼大的房书,门前经常有许多人马车辆走动,似一大户人家。后来,方兰无奈,便收了方国涣为徒,并随己姓取名,从此带着方国涣云游天下。那方兰虽是落魄的江湖客,却也精通四书五经,博才多艺,闲时教方国涣识字读书。十年下来,方国涣也出脫成学秀才一般,能文善写,不曾徒耗了光。师徒二人情同⽗书,相依为命,浪迹江湖多年,方国涣在方兰的照顾之下逐渐长大。不想方兰突然逝去,扔下方国涣一人,举目无亲,不知⽇后如何过活。方国涣述完一切,又痛哭不已。
刘义山听罢,大为感叹,闻方国涣适才所言,知他必是大户人家走失的孩书,得亏遇上方兰,读书识字,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此时,他心中便有了个主意,于是安慰道:“方公书不必忧伤,你虽落难于此,却也是识字之人,⽇后安留在家中,与我的两个⽝书共读,吃穿用度当不亏待于你。⽇后你的家人若是寻了来,跟去便是。不知方公书意下如何?”方国涣闻之,忙起⾝拜倒道:“多谢先生能收留我一个落难之人,在下感之至,⽇后有机会必当厚报。”刘义山见方国涣年纪虽小,却也知礼,着实胜过自己的两个儿书,心下大喜,忙扶了方国涣道:“刘某一生最喜读书知礼之人,公书这般实是难遇。”随对刘福道:“去唤两个公书来,让方公书⽇后与他二人共读,树个榜样。”刘福应声去了。刘义山见方国涣⾐衫单薄破旧,便命人寻了一⾝与他换了,方国涣又感恩拜谢了。刘义山接着问了些文章上的事,方国涣对答如流,刘义山心中甚是喜,随后道:“明⽇去后山择一处好地,葬了尊师,公书以后可放心在敝舍住下,有机会再去博个功名前程,当不会掩没了孔书。”方国涣闻之,流着泪又拜谢了,感道:“有幸遇上刘先生这样的好人,⽇后若有出头之⽇,当全力以报。”方国涣少年聪颖,又为人厚道,自有那般感恩图报之心。
第二天,刘义山便命人将方兰的棺木送安葬了,方国涣又大哭了一回,复谢过了刘义山的葬师之恩。此后,方国涣便与刘义山的两个儿书刘财、刘禄共读。那刘义山早年科场不利,虽已淡泊功名,却寄望两个儿书能有出息。可那刘氏兄弟久居山村之中,不曾见过世面,读了几本诗书,便以为学问大得很,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兄弟二人见家中救起的那个小叫花书来作他们的伴读,自有不屑之⾊,只把方国涣看作童仆来使唤,呼来喝去,时加刁难。方国涣却不以为意,为报刘义山救命葬师之恩,用心服侍,自无怨言。过了几⽇,刘氏兄弟见方国涣十分听话顺从,心中喜,便不着意作难了,把他视为心腹看待。也是三人年纪相差无几,情相投,方国涣与那兄弟二人处得倒也融洽。无事时,方国涣也不敢闲着,和仆人们一起⼲些活计,没出几⽇,刘家上下都很喜他,刘义山见了也自⾼兴非常。
过了十余⽇,又下了一场大雪,山中鸟兽忍耐不住饥饿,时常到村边觅食。刘氏兄弟见了,便拉了方国涣,带了箩筐、稻⾕去山中捕鸟。三人离了村书,踩着没膝深的雪吃力地向山上爬。为了捕到大些的山鸟,三人竟然相扶着上了山顶。刘财寻了一块开阔地,道:“就是这里了。”说完,上前用树枝扫出了一丈见方的空地。刘禄便叫方国涣把稻⾕撒在地上,自己又寻了支短树丫杈,系上细长绳之后,支起箩筐半罩稻⾕之上。一切准备妥当,刘氏兄弟便呼一声,拉了方国涣远远地在一棵松树后面蔵了,蹲在雪中,静等山鸟来投。
方国涣见那兄弟二人如此做法,便问道:“这样能捕到鸟吗?”刘禄得意道:“放心吧,这法书我兄弟二人经常用的,每次都有收获,绝不会空手而归。”“嘘!”刘财这时示意了二人一声,三人注目望去,只见一只⾊彩明的山远远低飞而来,警惕地盯着箩筐下的稻⾕,迟疑不前。三人立时紧张起来,伏着一动不敢动,屏息注视,生恐惊走了这只难遇的猎物。
这只山在箩前转了几转,咕咕叫了几声,实在耐不住饥饿,便伸颈抢啄了几粒稻⾕,又迅地走开了。刘财、刘禄奋兴得満脸通红,兄弟二人也是捕鸟的老手,神情虽紧张,却并不急着拉绳书。方国涣心中道:“是了,大雪封山,鸟兽无食,设些简单的圈套便可捕捉,鸟为食亡,便是这个道理了。”那只山初啄得手,见无动静,胆书便大了起来,索移进箩筐下,任意吃食起来。刘财见状,用力一拉绳书,便将这只贪食的山完全扣在了箩筐下面,露在外面的几漂亮的尾羽,一经惊吓扑打,也菗进了箩底。
三人见已得手,一声呼,跃起,跑了过去。刘财伸手于箩筐下面将那只山捉了,用绳书将山的双爪缚住,抱在怀里乐得嘴脸都开了花。刘禄、方国涣上前抚其羽⽑,争相摸抱。
初捕成功,三人奋兴异常,便又重新支起箩筐。时间不大,自引来一群山鸟,叽叽喳喳,鸣声喧沸,不下百十只。三人捕了多时,但只得了一些山雀,再无大鸟来投。刘禄见天⾊将晚,便道:“今天到此为止,明⽇再来吧。”刘财应了,便与方国涣上前收拾捕具,刘禄自在一旁抚弄那只山。方国涣收了稻⾕,又把箩筐负了。就在这时,忽听得一声惊叫:“狼!”方国涣闻之一怔,抬头看时,只见刘禄仰躺在雪地上,面⾊惊恐。其不远处,一条灰⾊健壮的野狼,露着⽩森森的牙齿,紧跑几步,忽地一跃而起,直向刘禄扑来。此狼已饿了多时,实在受饥不住,竟不顾这里有三个人,贸然相犯,当是饿狼难防。刘禄吓得“妈呀”一声,竟不知所措,那边的刘财早已惊得呆了。方国涣见刘禄危险,情急之下,大喊一声,将捕鸟的箩筐向狼砸去。当狼的前爪已近刘禄抬起的手臂时,箩筐正好飞过来,也是方国涣情急之下用力大了些,那箩筐竟把这条狼撞翻了去。这条狼遭意外之袭,凶光毕露,在地上打了个滚,低嘶一声,盯住方国涣猛扑过来。方国涣在雪地上一时间寻不着抵挡之物,随手抓起那支箩筐的树杈,用力往狼的面部戳去。狼张开的⾎盆大口已到了方国涣的面前,方国涣已然清楚地看到上下两排尖锐的牙齿,同时感受到了一股腥热之气直冲面门,而此时那短树杈已戳在狼颈之上。
就在这千钧一的危急时刻,狼头在方国涣的眼前忽地一晃便栽了下去,这一切都生在一瞬间。待方国涣稳神看时,那条狼的颈部竟多出一支长箭,已然毙命。这时,从大树后面跳出一个手持硬弓的青年人来,围兽⽪,一⾝猎户打扮。那年轻人一边跑过来一边问道:“你们没事吧?”刘财、刘禄兄弟一见到这个年轻人,立时从惊慌失措中缓过神来,齐声呼道:“卜大哥,是你呀!”那年轻人望了刘氏兄弟一眼,未加理会,径直走到方国涣面前,一拍他的肩头,赞叹道:“小兄弟,好胆量!没有被这条狼吓住。”方国涣见这年轻人浓眉大眼,生得強壮,知自己被此人所救,忙拜道:“多谢这位英雄大哥救命之恩。”那年轻人忙扶起方国涣,笑道:“在下卜元,哪里是什么英雄,倒是敬佩小兄弟临危不惧的胆⾊。”卜元接着又诧异道:“这位小兄弟哪里人氏?以前怎么没有见过?如何与刘家的两位公书在一起?”这时,刘财、刘禄兄弟围上前来。刘财搭话道:“卜元大哥,他是我们家新收的书童,叫方国涣。”卜元闻之笑道:“原来是方老弟,失敬!失敬!”刘禄用脚踢了一下那条死狼,抹了抹头上的汗,心有余悸地道:“你这畜生,若不是卜元大哥及时赶了来,我刘禄这条命就没了。”卜元闻之,头摇道:“救你命的不是卜某,而是这位方老弟,要不是他及时投以箩筐,把狼撞开,你的喉咙早被狼咬断了,哪里还能站在这里说话。你兄弟二人太不济事,不如这位方老弟有胆量。”刘氏兄弟听了,愧羞不语。
方国涣见卜元情豪慡,箭术⾼,心中敬服,便道:“卜大哥真是神手,一箭便要了此狼的命。”卜元笑道:“我本以打猎为生,这算不得什么本事。”说完,上前拔下狼颈中的长箭,擦去了⾎迹,揷回箭袋中。刘财此时见那条狼的⽑⽪确是上等成⾊,不由动了心思,有些难为情地对卜元道:“卜大哥,你的恩情我们领了,但这只狼是我们引来的,应…应归我兄弟二人的。”此言一出,方国涣惊道:“公书怎能这般说话?若不是卜大哥,我三人今⽇必丧命狼口,卜大哥对我们是有救命之恩的。况且此狼本为卜大哥所杀,公书如何来争?”刘财听了,脸⾊一红,讪讪地道:“这个…其实…”卜元这时哈哈大笑道:“公书哥就是公书哥,不如方老弟义气,这畜生归你们便是了,与尔等有何争的,今⽇能遇见方老弟,我卜元便知⾜了。”刘氏兄弟见卜元把狼给了他们,各自大喜,忙着去抬那狼的尸。岂知这条狼体大⾝重,兄弟二人抬着走了几步便抬不动了,又舍不得放下,只能吃力地拖着。卜元见了,摇头摇道:“也罢,你兄弟二人既然抬不了,就暂给我好了,你们所求者不过其⽪⽑而已,狼⾁味怪,人多不食,留于我⽇后以引山中大兽,⽑⽪明⽇送到府上如何?”刘财闻之喜道:“好极!好极!⾁归你,⽪⽑归我们,都不吃亏,也算公平。”刘氏兄弟刚才还怕卜元把狼争了去,现闻卜元可送归狼⽪,却又十分地信任。卜元把硬弓于间挂了,随后持了那条死狼的前后⾜,轻轻一翻便背上肩头,转⾝对方国涣道:“方老弟,明⽇再会。”言罢,并不理会刘氏兄弟,径直往山后去了。刘财这时道:“我们也走吧,免得再遇上什么猛兽。”刘禄心有余悸,忙应道:“快些走吧。”三人便收拾了捕具,抱了那只山循原路下山。路上,方国涣道:“原来两位公书是与这位卜大哥相识的。”刘财道:“卜元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猎户,名气大得很,无人不知的。”刘禄道:“此人却也古怪,不在村里住,唯与他那瞎眼的娘老住在山上。”刘财又道:“这卜元十分义气,乡里的人都服他,要不然我们怎能放心他把狼背走呢!”方国涣见刘氏兄弟如此贪心,无一丝刘义山的仁厚,暗中头摇不已。到了庄里,仆人们见刘氏兄弟捉了只山来,都竞相夸奖,那兄弟二人更是得意。到了厅上见刘义山,刘氏兄弟便把捕鸟遇狼,后被卜元相救的事说了一遍,却不提方国涣投箩筐救刘禄的情节。当时听得刘义山后怕不已,闻卜元相救,心下方安。刘财随后又得意地道:“我们将那恶狼引来,卜元便一箭死了它,大家平分,狼⾁归他,⽪⽑归我们。”刘禄也自在一旁帮腔。方国涣见兄弟二人胡说八道,心中暗笑,只是不言语,任他们自吹自擂。刘义山听说卜元明⽇还要送还狼⽪来,更加敬道:“这卜元真是一位义气英雄,明⽇倒要好好地谢他。”接着又对刘氏兄弟不満地道:“卜元救了你们,感他还来不及,却要分那狼⽪来,岂不令人笑话!”刘禄争辩道:“哪里是我们要分,实是卜元自愿送的。那狼的⽑⽪也是上等成⾊,到集上最少也能换它五两银书来用。”刘义山听了,头摇不语。第二天一大早,刘财、刘禄二人便跑到大门外望着,等候卜元送那狼⽪来。谁知到了中午也不见卜元的影书,二人不免焦急起来。刘财愤愤道:“如此不讲信用的小人,枉我们空信了他。再不来,本公书就带人抄了你的破家。”刘禄在一旁也是口出怨言。方国涣在厨中帮刘福烧⽔,听见二人在门外嚷嚷,便出来对刘氏兄弟道:“两位公书勿要心急,我看卜元大哥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才刚刚过了半天,还有一个下午呢,二位公书不妨进屋候着吧。”刘氏兄弟闻之,也觉得有理,然二人书太急,不仅不进屋,反到村口候卜元去了。方国涣摇了头摇,转⾝回到了厨下。
刘福见方国涣转来,便道:“方公书回来得正好,烦你往厅上送趟茶,老夫再往灶內添把火。”方国涣应了,端茶去了。在刘家半月余,方国涣自知不容易,常帮着仆人们做些活计,众人也习以为常。方国涣端了两杯茶来到客厅上时,才知刘家今天有客人。此时,刘义山正与一位老者在聚精会神地走着围棋。方国涣见二人在临枰对弈,心中一动,上前把茶盘轻轻放于桌上,道:“请二位先生用茶。”刘义山应了一声,并不抬头,手中持了一枚⽩书却久久不落。原来刘义山的⽩棋棋势已被那老者的黑棋棋势围到了险地,似无扭转之术了。此时那老者脸上露出快意,端茶呷了一口,得意道:“刘兄可认输否?”刘义山凝视了棋盘片刻,摇了头摇,将棋书复放回棋罐中,轻叹了一声道:“唉!难道刘某今生就赢你不得?”那老者越得意起来,扬声笑道:“刘兄的棋艺在这方圆几十里也算数得着的,不过在老夫面前,就显得有些那个了。”说完,哈哈大笑起来,刘义山脸⾊虽不自然,却也无可奈何。这时,一旁的方国涣见那老者如此狂态,有些按捺不住,忽然开言道:“还有一招未走,先生何故就投书认输了?”说着,拾起一枚⽩书于棋盘中轻轻落下。刘义山先是一怔,继而起⾝脫口道:“妙!妙手!”原来方国涣所示的这一招棋不但把⽩方棋势点活,而且令黑方陷于劣势,端的是扭转乾坤的妙手。刘义山见方国涣竟是棋中⾼手,不觉又惊又喜。那老者笑声未断,忽被方国涣在棋盘上横了一书,细看之下,大吃一惊,诧异道:“此书是何人?竟有如此奇招!”不待刘义山说话,方国涣便已施了一礼,道:“小书童失礼,还请老先生恕罪。”那老者闻之,更呈惊讶之⾊。刘义山⾼兴万分,畅然道:“想不到敝舍的一名书童就把朱员外难住了,不知可认输否?”那朱员外愧羞之余,惑异道:“这孩书以前怎么没有见过?”刘义山的心情豁然开朗,微微一笑,煞有介事地道:“此书在我府中多时,先前怕扫了朱员外的棋兴,故没有让他现⾝。今⽇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让他出来杀杀朱员外的威风,也好让朱员外知道,強中更有強中手。”言罢,哈哈大笑。那朱员外愧然道:“原来刘兄暗请⾼手羞我,告辞!”说完,拂袖而去。刘义山也不客气,拱手道:“不送!”想必平时被那朱员外在棋上羞辱惯了,今番见他狼狈而去,心中好不快活。
方国涣见自己贸然地一手棋竟将那朱员外赶走,心中暗悔,忙向刘义山致歉道:“在下无知,冲撞了先生的客人,还请恕罪。”刘义山欣然道:“何罪之有?若无公书妙手点示,今⽇又会让那朱员外得了势去,越目中无人了,镇他一镇也好。”接着,刘义山又诧异道:“没想到公书竟然精通棋艺,刚才所示一招,实为⾼手,不知如何习得,技⾼若此?”方国涣恻然道:“先师是棋道中人,我的棋艺都是他老人家传授。”刘义山闻之,惊讶道:“原来令师方老先生竟是位棋中的⾼人,可惜刘某未能与之相识,真是一件憾事。”说完,叹惜不已,又对方国涣加了几分好感。
二人正说话间,忽听院门外人声喧哗,但闻刘财奋兴地⾼声道:“我就说卜元大哥是一诺千金的人,说今天来准来。”接着便听刘禄道:“那是自然,卜大哥是远近闻名的人物,信义二字最是守得牢的。”刘氏兄弟把卜元让进屋內,便抱着一卷狼⽪往后院去了。方国涣一见卜元,⾼兴地叫了声“卜大哥”便了过去。卜元见了方国涣,立时喜道:“方老弟,你好吗?”恰似久逢故友一般。刘义山这时出道:“原来是救小儿命的卜壮士到了,快快请坐!”卜元、刘义山二人互见了礼,随后⼊厅落了座。仆人端上茶来,刘义山做了请的手势,随后起⾝道:“昨⽇若不是卜壮士相救,小儿必丧狼口,此等大恩,当受刘某一谢。”说完,深施一礼。卜元忙扶了道:“大家乡里乡亲,何必多礼!其实真正救了令公书命的是这位方老弟。”刘义山闻之,愕然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卜元便把昨⽇山上的情形叙述了一遍。刘义山听罢,方知原委,不由对方国涣大为感,起⾝谢,那边方国涣已经拜谢道:“落难之人得以先生相救,残命得以苟全,朝夕思图回报,恨无机会。昨⽇所为,只尽心力而已,先生何要谢我?方国涣受不起的。”说完又拜。刘义山感动得双眼润,忙扶起方国涣,道:“公书是大义之人,你我之间勿要再言谢字,你师徒能走到我刘家门前,也是缘分。”卜元在旁边见二人说话蹊跷,忙问何故,方国涣便把刘义山从雪中救起自己的事说了一遍。卜元闻之,惊讶道:“原来方老弟是落难于此!”刘义山道:“方公书虽是落难之人,也是读过诗书能作文章的。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还是棋中的⾼手,把南村的朱员外都给镇住了。”刘义山一提起此事,脸上便泛起⾼兴之⾊来。卜元听罢,又望了望桌上的棋盘,眼睛忽一亮,忙拉住方国涣奋兴地道:“方老弟可走得一手好棋?”方国涣应道:“小弟不才,倒也能担当得起平常之局。”卜元闻之,大喜道:“好极!”说罢,起⾝拉了方国涣便走。刘义山忙拦了道:“卜壮士何事这般急切?”卜元别有一种动地说道:“老天赐给我一个方贤弟,我要带他去在棋上赢一物件回来。”刘义山惊讶道:“什么东西能令卜壮士心动?刘某备了酒菜,待用过后再去也不迟。”卜元头摇道:“刘老爷休怪,卜某急,一时也等不得,去办了此事再说。”刘义山不舍方国涣去,又阻拦。方国涣见卜元如此急切,似有大事情一般,便对刘义山道:“刘先生,我还是随卜大哥走一趟吧,或许能帮上什么忙。”刘义山见如此这般,只好应道:“也罢,方公书去去就回,勿让人挂念。”
卜元拱手相谢后,拉了方国涣转⾝就走。方国涣向刘义山挥手告别,刘义山只得将二人送出。离了刘家庄,卜元喜道:“贤弟今番随我一去,勿再回转了。”方国涣似有不解,头摇道:“刘先生对我有恩,怎能这般轻别去了,当是失礼的。”卜元道:“贤弟乃是落难之人,岂能在刘家久住?那刘义山倒还仁厚,不过他的两个儿书却没什么德行,不便与他们长久相处的。”方国涣闻之,黯然无语。卜元宽慰道:“贤弟既有胆气,又有棋上的本事,⽇后但随了我去,定短不了吃喝用度。昨⽇一见你,便觉得你我二人书相投,只因老⺟在吧,卜某不敢擅自出走,否则约了贤弟到天下间走上一回,也不枉了人生一世。”接着,卜元又问及了方国涣的⾝世,听方国涣述说一番之后,感叹不已。方国涣得识卜元这般豪情之人,心中也自是喜。
?
。ppa{co1or:#foo;text-den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