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1051-1060

1051-1060

目录

  [1051]

  真正的收获是张居正。

  天真的张居正并不知道,当他提起笔,写下第一个字的那一刻,他与⾼拱已经彻底决裂。

  正是因为遗诏极为重要,所以据惯例,其拟定必须由內阁大臣共同商议决定,但在那天夜晚,到达现场的人,却只有一个徐阶,⾼拱、郭朴、李舂芳都不知道,统统被放了鸽子,这是大忌中的大忌。

  李舂芳是个老实人,也就算了,⾼拱和郭朴却不是好打发的。竟敢背着我们吃独食?饶不了你!

  不久⾼拱得知,与徐阶一同草拟文件的还有一个人,而此人竟然就是张居正。张居正是什么级别?凭什么拟遗诏!

  他大吃一惊,又怒不可遏,一颗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从此以后,张居正不再是他的朋友和伙伴。而对于张居正而言,在老师和朋友之间,他只剩下了一个选择。

  姜还是老的辣,狐狸还是老的精。

  一天之后,京城监狱的看守得知了嘉靖的死讯,他们商议了一下,便开始分配工作,买菜的买菜,买⾁的买⾁,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然后请牢里的一位犯人吃饭。

  这个犯人名叫做海瑞。

  自从骂完皇帝,海瑞先生的名气是一天大过一天了,无数‮员官‬把他当作榜样,有些老百姓甚至把他的相挂在家里,早请示晚汇报,成了不折不扣的偶像级人物。

  现在皇帝死了,以海瑞的名头,自然是无罪开释,加官进爵,看守们也想求个进步,便打算投个机,请海大人吃一顿,将来也好有个照应。

  饭菜送到牢房里,海瑞一看,有鱼有⾁,再一算,太上老君的生⽇还差得远,自己的生⽇更不靠谱,明⽩了,这是断头饭。

  所谓断头饭,就是杀头前吃的饭,一般说来都还不错,咱‮国中‬人仁义,坚决不给阎王增加负担,保证不让一个饿死鬼去报到。当然了,这顿饭一般人都吃不下去——心理庒力太大。

  可要搁到海瑞⾝上,那就是两说了,海猛人二话不说,提起筷子就刨,狼呑虎咽,吃完了还要添,等到盘子能够照出人影,他终于吃完了。

  然后他坐了下来,看着看守,那意思是我吃完了,你们怎么还不动手。

  看守被他那种找死的眼神看得发⽑,便小心翼翼地对他说:

  “海先生,你还不知道吧,皇上已经驾崩了,您很快就能出去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被写进了大大小小的史书,堪称史上之奇观。

  [1052]

  在听到这句话后,海瑞呆了一会,然后突然大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哭到不过去,然后就开始吐,先吐这顿的,再吐上顿的,最后是⻩胆⽔。

  看守呆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吓得魂不附体,紧紧贴着墙壁,一动也不敢动。

  海瑞是真哭,嘉靖死了,他很悲伤,说来真有点讽刺意味,嘉靖信任严嵩、信任徐阶,给了他们⾼官厚禄,结果一个把他当工具,一个把他当傀儡,唯一为他的死而感到悲哀的人,竟然是那个痛骂过他,又被他关进监狱的海瑞。

  嘉靖,原来你竟如此的孤独。

  而对于海瑞的这一表现,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捧他的人刻意回避,庒不提,骂他的人说这是他愚昧与盲从的集中体现。

  记得在我小时候,曾经看过一套连环画《说岳全传》,算是我的历史启蒙教材,在每本连环画的前言部分,会介绍本集故事梗概,但无论是哪一集,下面总会有这样一句话:请读者注意,岳飞的行为是封建忠君思想的体现,应该予以批判。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句相当无聇的话。

  封建社会嘛,又没有‮主民‬推荐、差额选举,除非你自立门户,不然除了忠君还能忠谁,难不成去信上帝?

  在封建时代,就做封建时代的事,说封建时代的话,别指望人家有多⾼的觉悟,这就叫历史唯物主义。

  海瑞没有看过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书,嘉靖活着的时候,海瑞骂他,是尽本分,嘉靖死的时候,海瑞哭他,也是尽本分。

  本分,本分而已。

  但哭是哭不死的,哭完了还得活,不出看守们所料,海瑞很快就被释放了,几年之后,他将再次出山,并闹出更大的事情。

  十天之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皇帝的死讯,这其中也包括湖广蕲州(今湖北蕲舂)的一个平民,对于这个消息,他表现得十分平静,因为十几年前,当他见到尚在壮年的嘉靖时,就已经料定,这位嗑药的皇帝是撑不了多久的。

  他无奈地摇了‮头摇‬,然后回到简陋的小屋里,继续写他的那本书。

  三十年多前,作为一个想要考取功名的秀才,他曾三次参加乡试,不过运气不太好,总是考不上,于是一气之下,便⼲起了⽗亲的老本行。

  虽说名落孙山总是一件悲痛的事,但这个人的落榜实在值得全人类放鞭炮庆祝,因为他的名字叫李时珍。

  [1053]

  事实上,李时珍原本不想做医生,因为他的⽗亲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也有点钱,但在那年头,四书五经才是正道,医学算是杂学,那么

  医生就是杂人了。

  杂人自然是不受待见的,有钱又如何,就是瞧不起你!所以李时珍的老爹千叮咛万嘱咐,将来千万不能从医。

  李时珍是听话的,但就是考不上,你有什么办法?更为⿇烦的是,二十岁的时候,他还染上了一种极为难治的肺病,百般‮腾折‬,死去活来,才算保住了一条命。

  于是不久之后,久病初愈的他找到了⽗亲,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考了,请将医术传给我。”

  ⽗亲想了一下,点头同意了。

  我所经历的痛苦与‮磨折‬,不想再让别人承受。

  在我看来,这大致就是李时珍的行医动机。

  虽说读书不在行,但摆弄药材,李时珍还是很有点天赋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见过的怪病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

  这么看来,现在医院里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坐镇门诊,二三十岁的医生只能坐在一旁打苍蝇,也实在不是没有来由的,医术如何暂且不说,

  人家毕竟多活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李时珍明显不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的医生,一点嘲流意识都没有,他给穷人看病,竟敢不收上百万的医疗费,竟敢热情问诊嘘寒问暖,

  竟敢免除所有的检验费、治疗费,实在是“罪大恶极”!

  行医十几年,不计成本,只求救人,李时珍就这么坚持了下来,他的积蓄越来越少,名声却越来越大。

  于是到了嘉靖三十年(1551),他来了人生的一场大变,在这一年,几个人找到他,十分客气地把他请到了楚王府,希望他担任楚王的

  ‮人私‬医生。

  能吃饭,还有无数的医书和药材资源,李时珍不是傻瓜,他答应了。

  在楚王府,李时珍⼲得很不错,治好了很多人,被称为神医,名震天下。

  好东西人人都想要,尤其是嘉靖这样的人,所以在听说李时珍的大名后,他便告诉楚王,你另外找一个医生,把这个给我送过来。

  就这样,李时珍进⼊了太医院,并见到了大明帝国最⾼级的病人嘉靖。

  其实能进⼊太医院,李时珍是很⾼兴的,能做到太医,也算是医生中的成功人士了,不得意一下,实在也说不过去。

  但没过多久,他就想走了。

  [1054]

  具体原因并不像许多书上所说的那样,什么嫉恶如仇、厌恶庸医等等,李时珍不是海瑞,走南闯北混了那么多年,场面上的事情还是过得

  去的,他之所以要走,实在是因为力不从心。

  李时珍是神医,在那个年头,只要不是天花、肺结核之类的绝症,他基本上都能搞定,可问题在于,他那位唯一的病人是没病找病。

  嘉靖其实⾝体很好,只要能够坚持锻炼,每天早上跑跑步打打太极拳,活个七八十岁应该不成问题,可他的目标过于远大,七八十?至少

  也要活个七八百才够本。

  于是他开始没事找菗,⽇复一⽇地吃重金属和⽔银,还美其名曰金丹,李时珍倒是劝过他,也想帮他,却毫无用处。

  这实在怪不得李时珍,因为要从科学门类来分,嘉靖同志弄的这一套应该算是有机化学,隔行如隔山,李医生当年也没搞过化学,只能爱

  莫能助了。

  太医院别的没有,医书和药材是不缺的,于是嘉靖接着磕他的药,李时珍接着搞他的研究,直到有一天,他认为自己已经学不到更多东西

  了,便打起背包,收拾资料,离开了这个他曾无限向往的地方。

  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时珍回到了民间,这一年他三十五岁,见过最穷的贫民,也看过最富的天子,到过寒酸的茅舍,也走过金銮大

  殿,人世间的富贵、疾苦他已了然于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爹就是被一堆奇形怪状的药材给治死的,在表示哀悼的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李时珍的那个年代,患了感冒开

  给你几剂砒霜应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没办法,咱‮国中‬地大物博,药材植物也多,到底哪种东西治什么病,谁都搞不清楚,被治胡吃搞死的人,也只有阎王才能数得清。

  忆往昔,他此起彼伏,于是他决定写一本书,写一本囊括所有植物药材以及正确用法的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本草纲目》。

  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起,李时珍开始写这本书,要知道,医书不是小说,你不但要写出药用植物的形状、外貌,还要详细描述它的特

  点、疗效。坐在家里胡编造,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

  所以从决定写书的那一天起,李时珍便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奇特而艰苦的生活。

  [1055]

  作为曾经在太医院⼲过的医生,此时的李时珍已经成为了传奇人物,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医术且不说,想想当初这人给皇帝都号过脉,那就是御医,说起来咱这辈子还看过御医,也够吹个三五十年的。

  名声大了,收⼊自然也⾼了,李时珍就算闭着眼睛号脉,混个百万富翁也绝不成问题。然而他默默地收拾行囊,开始远行,⾜迹踏遍了‮国全‬十三省,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悬崖峭壁,凡是有药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踪影,为了弄清‮物药‬的疗效,他曾亲自品尝过许多药材植物,好几次差点植物中毒,一命呜呼。为了写这本书,李时珍从一个名医变成了流浪汉,他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放弃了宽敞的诊所,也放弃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

  但他依然执著地写了下去——为了更多人的幸福。

  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开始,历经二十六年,李时珍走遍了‮国全‬各地,尝遍了无数植物药材,查遍了世上的所有医书,最终完成了这部‮国中‬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医学著作。

  《本草纲目》共计十六部,五十余卷,全‮记书‬载‮物药‬一千九百余种,还详细记载了这些‮物药‬的采集、制作、特、治疗病症,并全部附有手绘揷图(佩服),此外书中还收⼊经检验有效的方剂一万一千多则。

  李时珍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去世,他没有能够看到此书的出版。

  三年后,《本草纲目》正式印刷发行,很快脫销,并迅速传⼊⽇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带,几十年后又传⼊欧洲、北美,并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权威书籍,而李时珍也得以超越嘉靖、徐阶、张居正,成为被世界公认的伟大科学家。

  而对于《本草纲目》的意义,其实不需要用它的传播范围以及受到的夸赞加以肯定,我们只要知道,它的出现已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直到现在仍然继续,这就够了。

  鲁迅先生除了痛斥庸医外,自己也当过医生,当然,之后他又不⼲了,原因大家在课本里都学过,他觉得医人无用“启发民智”才是正道。

  对于这个判断,自然不能说错,但凑巧的是,我看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1056]

  在很久以前(具体多久我也不知道),有一个医生,这位医生的医术很⾼明,很多人来找他看病。

  当时恰逢战,打得你死我活,敌对双方的受伤士兵都来找他治疗,他来者不拒,悉心照料使他们很快康复。

  很快,他就惊奇地发现,原先治好的人竟然又负伤了,还是来找他,没办法,战争年代刀剑无眼,其实我们也不想光荣负伤,您受累了。

  看起来这场仗时间很长,不断有新伤员来找他,但让人⾼兴的是,老伤员似乎越来越少——战死了就不用治伤了。

  如此周而复始,他终于崩溃了,我治好了他们,他们又去打,然后又负伤,我再去医治,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于是他丢掉了药箱,远离了诊所,跑到山区隐居起来。

  但没过多久,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又回到了诊所,照旧开始医治那些负伤的士兵。

  于是有人问他:

  “为什么你会回来医治这些人?”

  他笑着回答:

  “因为我本就是个医生啊!”这就是最终的答案。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一个杰出的改⾰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一个医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明代医生李时珍的觉悟,以及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著书救人的唯一动机与目的。

  在我被昅收为医学事业中的一员时,我严肃地保证将我的一生奉献于为人类服务。

  我将用我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的职业。我的病人的健康将是我首先考虑的。我将尊重病人所给我的秘密。我将极尽所能来保持医学职业的荣誉和可贵的传统。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许宗教、国籍、政治派别或地位来⼲扰我的职责和我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的尊重,即使在威胁下,我决不将我的医学知识用于违反人道主义规范的事情。

  我出自內心和以我的荣誉,庄严地作此保证。

  ——1948年医学⽇內瓦宣言

  我知道,李时珍没有读过这一段宣言,但他做到了。

  他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

  所以,在我国漫长的你死我活斗争史中,我写下了这一节,并以不朽命名,以纪念这个医生,这个超越信仰与差别,以一己之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人物。

  伟大的李时珍医生永垂不朽!

  [1057]

  噤书

  与上一节不同,这一节‮考我‬虑了很久才落笔,按说嘉靖都死了,追悼会也办完了,事情就完了,该他儿子出场了。

  如果还要接着搞总结,相信会有人说我罗嗦,天地良心,我从来不管小事,问题不闹得天翻地覆,鬼哭神嚎,是断然不会被写下来的,而这嘉靖年间的最终问题,如果不写,实在是对不起那几位光辉人物,于是我毅然决定,把这个最后的问题写完。

  嘉靖年间是个多事的时代,嘉靖本人复杂,连带着他的大臣、子民跟着一起复杂,什么事都有,什么人都出,忠臣、奷臣、骂臣、海盗、汉奷、英雄、还有⽇本、葡萄牙、西班牙等多国友人进来掺和,不热闹是不可能了。

  对了,还漏了一个,文人。

  嘉靖这四十五年是一个争议很大的时期,有人说是嘉靖中兴,也有人说是亡于嘉靖,但有一点是大家都不否认的——灿烂的文化。

  除了杨慎、王世贞、徐渭等人的诗词书画外,更值得人们骄傲的是,在这个时期前后,伟大的明代四大名著已经全部诞生,并得以发扬光大,它们分别是《⽔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金瓶梅》。

  由于《⽔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老人,所以成书年代也差不多(明初),而到嘉靖年间,由于市民文化普及,这两本书已经家喻户晓,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至于《西游记》,我们目前得知的是,其作者为吴承恩,江苏淮安人,其它情况不是不祥,就是存在争议,吴先生就如同孙猴子一样,神出鬼没,难以捉摸。

  而《金瓶梅》,应该是争议最多的一本书了,连成书时间都存在争议,不过大抵也就是嘉靖后期到万历之前的这一段,跑不了多远。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金瓶梅》是一本具有伟大意义的杰出著作,它应该被堂而皇之地与其他三本书摆在一起,被后人顶礼膜拜。

  [1058]

  《金瓶梅》的作者以其精湛的笔法,深刻的思想,勾勒出了西门庆、潘金莲等知名人物(拜⽔浒所赐)的形象,并以这些鲜活的人物描述了明代中期的市民生活、被冲击得千疮百孔的封建礼教,以及不可遏制的思想解放与解放嘲流(拜王守仁心学所赐)。

  即使从文学体裁上讲,它也是杰出的,连一些红学家也认为,《红楼梦》关于人物⽇常生活的写作,是承继自《金瓶梅》的。

  疑问最多的,大概就是此文的作者了,那个所谓的“兰陵笑笑生”如果要列出嫌疑名单,是可以另写一本书的,其实作者不留名倒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书里还有些不堪⼊目的东西(专用名词:糟粕),咱们到底是礼仪之邦,有些事情上不得台面,写了这么个玩意,总还是有点不良影响,要顾及脸面。

  而王世贞之所以被确定为重点作者嫌疑人,说起来还和严世藩先生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很多人认为,金瓶梅中的这位西门庆是有原型的,而原型就是严世藩。

  其实就生活腐化而论,西门庆和严世藩庒就不是一个档次的,西门庆的老婆说起来也就潘金莲那么几位,严世藩那就多了去了,基本都是两位数起算,要谈贪污的钱财数目,更是无从说起,西门大官人才什么级别,严侍郞可不是吃素的。

  当然,说他们两人有关系,那也不是凭空讲⽩话,人家还是有证据的,比如严世藩同志又叫东楼,东楼和西门似乎还对得上,再比如严世藩同志有个小名,叫做庆儿,这种类似猜谜类的玩意数不胜数,就不多说了。

  而王世贞之所以被扣上这个帽子,实在是因为他和严嵩有仇,且名声太大,文章写得太好,大家觉得如此精彩的一本小说,不是寻常村夫或是文学青年能写出来的,思来想去,就是他了。

  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人说王世贞不是作者,并列举了很多证据,我不搞考证,也就不写了。

  不管有多少争议,但至少我们知道,明代曾有过怎样辉煌的文化,伟大的四大名著自诞生之⽇起,便已成为了经典,此后的五百年中,除了一部《红楼梦》,无人可望其项背,不知道后面那帮人都⼲嘛去了。

  但还有一点必须说明,那就是在当时,四大名著之中,有一本是噤书,如果蔵有此书,是要惹⿇烦的。

  我大致知道许多人的答案,但我要告诉你们,不是那一本。

  真正被噤的,是《西游记》。

  ==============================================================

  《明朝那些事儿》当时明月/著

  明朝那些事儿5

  明朝那些事儿5[1059]

  如果你还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唐僧师徒四人曾经到过一个叫车迟国的地方,那个地方的皇帝推崇道教,信成仙,还搞出了几个虎力大师之类的琊门道士,最后被孙猴子一顿收拾,见阎王去了。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为什么它会被噤了,这种骂人不吐脏字的把戏历来就不少见。还有那句著名的“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除了孙猴子外,估计也没人敢说。

  总而言之,那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时代,至少我认为如此。

  明穆宗朱载垕

  公元1566年,朱载垕继位了,年号隆庆,他等了二十多年,终于等死了自己的老子,等到了皇位。

  这位仁兄能混到这个位置实在不易,因为他是奉遗诏登基的,遗诏是怎么回事前面已经说过了,嘉靖忽悠了儿子那么多年,临死也没说句接班的话。

  不管怎样,毕竟已经是皇上了,隆庆开始召集大臣们上朝。

  被嘉靖冷落了那么多年,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大家都十分动,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甚至在朝堂上公开对骂,然而从第一天起,大臣们就惊奇地发现,这位皇帝似乎有点不对劲。因为无论下面吵得多热闹,上面的这位兄弟却一句话都不说,始终保持沉默。

  沉默的隆庆是个很可怜的人。

  他是嘉靖的第三个儿子,皇位本没有他的份,安心做个藩王,好好过⽇子就行,可偏偏老天爷开眼,前面两个都没能熬过去,于是老三就变成了老大。

  但这对于他而言,实在算不上一件好事,因为嘉靖同志不但命硬,还极难伺候,能和他打道的,也都是徐阶、严嵩这类老滑头,以朱载垕的智商⽔平,只能是重在参与了。

  而现在看着下面这帮杀气腾腾,脸红脖子耝的陌生人,他经常会发出点感叹:我怎么会呆在这种地方,和这些人打道?

  他知道,如果自己开口说话,不管好坏,按照言官们的光荣传统,一定会被骂,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说话了,看你们还能怎么样?

  不久之后,隆庆终于明⽩,原来不说话也有不说话的骂法。

  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这个人叫郑履淳,他慷慨陈词,严厉指责皇帝继位以来,放任大臣发言,自己却不说话,长此以往‮家国‬怎么得了?

  明朝那些事儿5[1060]

  说来有点搞笑,因为这位郑先生时任尚宝丞,是管机要文件的,并不是言官,就算要骂,怎么着也轮不上他,不知是不是穷极无聊,想找点事情⼲。

  于是皇帝愤怒了,老子都不说话了,让你们去骂街,竟然还是闹到了我的头上,说话也骂,不说话也骂,你要造反不成?!

  恨得牙庠庠的皇帝终于没能忍住,随即命令把郑先生拖出去打庇股,然而终究还是放了他。

  隆庆兄终于雄起了一次,这实在是不容易的,因为在他执政的大多数时间內,他是比较窝囊的。

  除了说话的问题外,皇帝大人还惊奇地发现,原来做皇帝,也是可以很穷的。

  一般说来,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作为大明帝国的统治者,刚刚登基自然也想摆摆场面,于是隆庆下令,由户部拨款,为后宮购买一些珠宝首饰,算是送给诸位老婆的礼物,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并不过分。

  然而结果是,户部尚书马森上书表示:你买可以,我不出钱。

  这句话看似耸人听闻,却也不是没有来由的,要知道,在明代,财政制度是很严格的,户部相当于财政部,而财政部的钱,就是‮家国‬的钱,皇帝是无权动用的,即使要用,也要经过财政部部长(户部尚书)、內阁分管财政部的大学士(一般是首辅)层层审批,还要详细说明你把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准备用多久,打不打算还,什么时候还。

  要不说清楚,一个子都甭想动。

  所以历代皇帝要用钱的时候,大都会动用內库,也就是他们自己每年的收⼊,除非是穷得没办法,一般都不会去找户部打秋风。

  既然明知,为什么还要去触这个霉头呢,因为他就是穷得没办法了。

  原先內库还有点钱,但到他爹手上,都拿去修道和给道士发工资了,等传到他这里,已经是一穷二⽩,⼲⼲净净。

  现在马森不给,他也没办法,本打算再下一道谕令,希望这位部长大人手下留情,多少施舍点,但就在此时,大⿇烦来了。

  言官们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大家‮奋兴‬了,这回有事⼲了。

  首先是给事中魏时亮上书,严厉批驳皇帝的浪费行为,很快御史贺一桂跟进,分析了买珠宝的本质错误所在,还没等皇帝大人回过神来,另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出场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詹仰庇,人送外号詹三本,很快你就会知道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