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第二重运粮保险
郑芝龙弟弟郑芝虎也随钟进卫南下,就在市舶司衙门內。现在双方达成一致,钟进卫便马上传来了郑芝虎,任命他为⽔师守备。并要求他连夜赶回福建,率领三艏西式战舰南下。
一番忙碌之后,钟进卫和郑芝龙重新坐定。其中钟进卫继续对郑芝龙说道:“在酒楼时,你也听到蔡琳为和黎遂球所答应的事。但这种从民间自发的筹钱粮事情,从联系各地士绅到书信去南洋,再互相联系运粮回来,需要耗时较长时间。”
“末将明⽩,末将在南洋也有不少人认识,可以放出风声,让他们筹集粮食前来大明。”郑芝龙是个人精,闻弦而知雅意,当即向钟进卫抱拳说道。
“好,你可以告诉他们,大明现在的市舶司制度。目前除粮食等少数几种物资免关税之外,其余都会收取重税。另外如果今年运粮来大明的商船,可以凭借运粮凭证,从大明出口物资时免收部分税收。过了今年,明年很可能就没有这种优惠了。”钟进卫先是赞了一句,接着马上又说道。
“末将明⽩。”郑芝龙立刻答应一声。
钟进卫用手敲了敲茶几桌面,接着又微笑着提醒道:“飞⻩不妨可以告诉他们,以后大明的缉私力度将会非常严厉。任何妄想通过走私而逃避关税的行为,都将受到朝廷的严厉处罚。至于严厉的程度,过些天,你就能看到,可以如实向他们描绘。”
“末将明⽩,末将必然会提醒他们,来大明必须遵守大明的规矩。”郑芝龙一听,马上义正言辞地表态道。
钟进卫看看窗外,发现天⾊已经不早。自己要说得事情,也已经说得差不多了。
于是,他就对郑芝龙说道:“飞⻩,粮食一事的紧迫需求你是知道的,你看看有什么想法需要补充,能促使南洋那边尽可能多的运粮来大明?”
钟进卫也就是这么一说,没想着还有什么建议。但没想到郑芝龙还真有建议,只听他回答钟进卫道:“国公,末将确实是有一条建议,可以大大提⾼南洋那边运粮来大明的积极。可这条建议如果说出来恐怕不是很妥当,因此末将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有何当说不当说的,有什么想法,哪怕你认为是馊主意,也可以道来。采不采纳,我自会判断。”钟进卫一听,眉⽑一扬,当即看着郑芝龙,提⾼声音说道。
郑芝龙其实已经是衡量过的,自己想到的这个主意,有很大可能会被国公采纳,因此才会这么说。如果主意真得很不妥当,会影响很多事情的话,以他为人处世的风格,肯定不会把他想到的任何主意都跟钟进卫说起。
现在钟进卫已经做了肯定的回答,他也就不显得犹豫了,直接向钟进卫说道:“国公,南洋现在是个局。西夷、土著、华夏人为三大势力,其中这三大势力中又有各自不同的小势力。可以说,南洋现在其实是个世。”
钟进卫同意这种说法,因此听到这里就微微颌首。
郑芝龙见国公在点头,赞同自己的话,就说得就更顺畅了:“俗话说,世之中武力为王。只要手中有兵有权,就有一切。因此对于末将认识的那些人来说,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其实是好的武器,以便他们能在世之中立⾜。”
听到这里,钟进卫就明⽩了。郑芝龙认识的那些南洋人估计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都是称王称霸一方的人物。
就如同郑芝龙所说,这些人在南洋的局之中,兵力不会愁,愁得是没有好兵器。
而这所谓的好兵器,其实是指火器。现在最先进的火器,就是大明的燧发。
别人可能不知道,但郑芝龙是见识过的。因此他能评估出来,这燧发对于南洋那些人的昅引力有多大。
但燧发现在还是一个稀罕物,大明也只有少部分军队配置了而已。而郑芝龙事先并不清楚朝廷已经有打算售卖燧发一事,因此这主意说出来,还是带了一点风险。因为如果遇到有些不安好心地主官,直接扣大帽子都有可能。
钟进卫原本就有打算燧发售卖给趾,让趾目前南北两方势力杀起对方来更利索。那么既然能卖给趾,也就无所谓卖给南洋其他势力了。
因此他稍微一沉昑,便点头同意道:“如果南洋那边能早⽇运粮过来,用来换朝廷的燧发,也没有问题。”
钟进卫说到这里,见郑芝龙面露喜意,就又加了一个砝码道:“另外,我这里可以做主,今年运粮过来最多的三方,不但可以换朝廷的燧发,甚至可以换朝廷的火炮。”
郑芝龙一听,却是面⾊一变。他是海贼出⾝,因此对于他的认识来说,火炮比起燧发更重要得多。他一听说连火炮都要卖出去,这还了得?
“国公,这火炮…”郑芝龙提醒钟进卫道。
“只要能运来粮食,火炮也不是问题。至于火炮卖出去后,会不会威胁到我大明安危,这个其实不是问题,我和皇上也有说明过,你放心好了。”钟进卫安慰郑芝龙道。
其实不管是燧发,还是火炮,卖出去都对大明没有多大影响。
比如燧发,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就算大明不卖,别的家国听到或者搞到一支之后,也能仿造出来。因此还不如趁着现在燧发新奇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还有火炮,就更应该卖出去为大明赚取所需钱粮了。因此大明的火炮,用的是铁范铸炮法。这方法目前只有大明兵仗局这么一个地方所掌握,属于技术垄断。
又因为铸造出来的火炮比起泥模铸造法来说,质量要好很多,成本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火炮卖出去后,又不用担心别的家国仿制。而不管什么火炮,放炮次数都是有其额定上限的。用得时间长了,必然要更换。那个时候,就只有又向大明来购买。
当然了,这些具体的分析,钟进卫只向崇祯皇帝说过。对于郑芝龙,却无须细说。
郑芝龙得到兴国公的明确说法之后,当即拍脯说道:“国公放心,末将敢保证,大明一定不会有粮食危机。”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