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三千营的考验
他想着从周延儒当时的态度来看,周延儒是绝对不会同意左应选再次被提拔。
于是,温体仁给了崇祯皇帝一个建议道:“陛下,目前底层官吏紧缺,这些都是合适举人的一些职位,不如提前进行今年的乡试。而南京府的乡试,按惯例,都是由陛下钦定翰林、內阁学士前往主持。陛下指派⽟绳前去,一则也是惯例,二则在內阁就少了一份阻力。”
崇祯皇帝想想觉得可以,一大批举人里总有一部分不会再继续考进士而选择出仕为官,刚好可以填补下层官吏的空⽩。
因此,他点头同意了温体仁的建议。
他们谁也不知道,周延儒比历史上早去了江南,又给朝廷惹出了⿇烦。
幸亏钟进卫之前再三有过強调,有东厂的人一直在盯着,最终才没有演变成历史上的局面。
温体仁接着又给崇祯皇帝讲了接下来的思路,他会先去私下拜访他的老师,统一意见后再在內阁強行通过,应该问题不大了。
崇祯皇帝不得不要先说服內阁,是想让左应选出任永平巡抚,负责永平所辖区域的防御和重建。这光是出中旨的话份量不够,就算左应选接旨,其他员官也很可能不服而拒绝配合,这样只会弄巧成拙。
这事议完之后,崇祯皇帝又传诏孙承宗一起商议明⽇之事。
第二⽇清晨,京师城外勤王军营地忽然有了大的动静。
一队队的士卒列队开出营地,前往⽩杆军警戒的临时校场。
和上次不一样的是,此次出营的士卒都是骑卒,并且骑军中的参将以下将官全部随本队行动。
几万人马列队完毕后,副将以上到各路总兵也前往校场。不过他们并没有上到点将台上,而是站在点将台的台下两边。
排在前面的王二看着这阵势,嘴动⾝不动地小声对站他左侧的胡浩道:“胡哥,这阵势好像比当初步卒选拔时的更大。”
“别说话,小心巡逻兵。”胡浩同意王二的说法,但现在气氛肃穆,这时候要因军纪而被抓的话,怕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他提醒王二别说话。
现场的骑卒都觉得,肯定是和上次的步军选拔一样,这次是骑军选拔进京营的三千营,皇上百分之百会御驾亲临。
因此,大部分骑卒的精神都从这几天对鞑子的愤怒中恢复过来,显露出奋兴的神情。
他们没有料错,大概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崇祯皇帝就来了。但比上次排场还要大的是,这次是全体內阁辅臣伴驾而来。
这下他们才明⽩,并不是很大的点将台上是给皇上和內阁辅臣们准备的,因此这些总兵以下将官都站下面就不难理解了。
只是这些骑卒不明⽩的是,这次是不是太隆重了!
场面越是隆重,骑卒们就越是紧张,感觉这次选拔三千营,不会仅仅只是按照之前的名单论功行赏而已。
临时校场这么多人,却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旗帜地“哗哗”声,有经验的人看这天气就知道这几天內怕是要下舂雨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格外响亮,让在营地內的剩余步卒都忍不住好奇,趁着卢象升的民壮军巡视的间隙,往临时校场眺望。
崇祯皇帝看着台前的这几万人,心里微微有点叹气,朕给了他们最好的待遇,却奈何不得辽东建虏。
他对早已注视他的温体仁点点头,示意他开始。
于是,温体仁走到台前,先向崇祯皇帝行了一礼,然后面向骑卒,开始说话:“建虏自崇祯二年十月绕道蒙古,协同蒙古部族一起⼊侵大明京畿之地。在将近五个月的时间內,京畿之地损失惨重。”
温体仁的声音虽然不大,但由专门的大汉将军传声,因此并不怕有人听不到说话。
“这些天营地中演出的话剧,相信你们都已经看了。被建虏和蒙古鞑子害得家破人亡的悲剧,在京畿之地有无数。下面是京畿之地的损失统计,你们听听。”
骑卒们都是军人,比一般人冷⾎。甚至他们在打仗的时候,为了财物,強取豪夺,甚至杀人都可能是有的。
但他们同时也是人,也有⽗⺟兄弟,当他们在吃喝⾜、放松心情观看话剧的时候,真地表演,触动內心的软弱,被勾起內心深处的同情心,许多人因此无不同情话剧中悲惨主角的命运,忿恨那些罪魁祸首。
当然,肯定是有一小部分人本就没这感觉,左良⽟就是其中的一个。但这还是比较少,毕竟人心都是⾁长的。
现在,他们听着温体仁报出来的一组组数据,脑中想着一户一户地被灭门,一村一村的被屠光,想起永平城的惨状,不由得对建虏的忿恨又深了一层,愤怒地情绪慢慢地开始在积累着。
温体仁说完之后,深深地看了眼前这几万骑卒一眼,然后转回⾝子,向崇祯皇帝一躬⾝,才退回自己的位置。
崇祯皇帝深昅了一口气,然后站了起来,走到台前,注视着这几万骑军。
台下的骑卒一见皇帝走到台前,一个个保持着军姿,一动不敢动,生怕留下不好的印象。
“历朝历代,骑军都是朝廷的精锐。骑卒非马术精湛,武艺纯之人不能当。可以说,骑军是朝廷手中的利剑。剑之所向,敌之胆寒。也因此,朕对你们寄于厚望,养骑军之费用,虽几倍于步军,却也再所不惜。”
崇祯皇帝说话的时候脸⾊严峻,语气有点冷,看不出有一点对他们赞赏的意思。
骑军本⾝就是优于步军的存在,骑卒们在平时,对于步卒也是有优越感的。但他们在听了温体仁的话之后,再听着崇祯皇帝的说话,却感到有点刺耳。
“这次建虏携蒙古诸部叩关,致使京畿之地损失惨重,你们该听阁老说过了。百姓之苦,朕心甚痛。朕寄于厚望的你们是怎么做的呢?京畿之战,被几千疲惫之极的建虏打得大败而逃,要不是孙阁老押着步军从后赶来,朕怕是见不到你们了。”
左良⽟一直认真地听着崇祯皇帝的讲话,目的无它,就是寻求能表现自己的机会。此时听到崇祯皇帝的话,心道果然是来秋后算帐了。
忽然,站在前面的关宁骑军参将曹文诏单膝跪地,大声道:“末将无能,请皇上降罪。”
左良⽟是个机灵人,一见之下,马上跟着单膝跪地,大声喊道:“我等无能,请皇上降罪。”
其他人一见有人带头,不管本⾝愿不愿意,纷纷有样学样,单膝跪地表态。
一时之间,临时校场內所有骑卒都跪了,连站台前的参将以上武将也不得不转⾝向崇祯皇帝跪了下去。
第一个人总是受关注地,崇祯皇帝循声望过去,认得是钟师傅推荐过的曹文诏,心里暗自颌首。
但他在脸上还是表现出沉痛地道:“你们大概都知道,朕要重新组建三千营。如果直接选拔你们⼊营,步军怕是不会服气,有失公平之举。因此,朕要你们中的人,表现给步军看,你们做出了功劳,朕给你们的待遇好于步军,才是朕之待军之道。”
这回是祖大寿抢先说话了:“请陛下示下,末将敢不效死。”
漂亮话人人都会说,其他总兵也纷纷表态,此时,骑卒们反而不方便说了,看着大帅们在表演。
崇祯皇帝看着这些总兵,心中有点腻歪。如果不是这些总兵统兵无方,何止于有如此被动局面。
“因为中兴侯的决死阻击,让⼊侵京畿之地的建虏付出了代价,京师城头奴酋的首级就是一个明证。但是…”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停住了。他扫视了一遍单膝跪地的那些骑卒,然后才又说道:“但是⼊侵京畿之地的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受到惩罚,他们抢了大明的财物,杀了大明的人,安然回去了。中兴侯有句话说得好,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朕很欣赏这句话。你们能帮朕做到么?”
底下骑卒们一听,原来皇上是要远征蒙古部族,这个没问题,只要不是对上辽东建虏,骑卒们对于那些比他们更烂的蒙古人,心理还是有优势的。
临时校场上空整齐地响起一个声音:“愿为陛下效死!”
崇祯皇帝心里暗自鄙视下,然后说道:“但是大明天灾不断,战事不断,朝廷目前没有余力供给大军远征。但蒙古诸部的滔天恶行不能不加以惩治,因此,朕与內阁商议决定,从你们当中征集悍勇之士,效法当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没有后勤,孤军突袭蒙古。”
这一下,刚才还争着表态的将领士卒一下傻眼了。这种打法,是有去无回的打法。不成功,便成仁。有很多情况,会导致有去无回。打仗,最忌讳的就是这种孤注一掷的打法。
⾼级将领们生活无忧,怎么可能去冒这个险,一下子都哑口无言,呆在那里。
“朕只要五千勇士,替大明百姓报仇,扬我大明国威,得胜归来之后,不管伤残皆⼊三千营。”崇祯皇帝说完之后,走回自己的御座,坐下看着底下这些骑卒的反应。
临时校场静悄悄地,没有人发出声音。每个人都在紧张地思索着,毕竟这不是儿戏。
崇祯皇帝也是成年人,虽然他很想看到他一说完就有人站出来的情况。但他知道现在出现这个情况不现实,因此他耐心地等着。
出乎意料地,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一个小兵,站关宁军队列里面的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