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三章 西凉之变
陈震本是袁绍的部下,袁氏覆灭之后陈震南逃,本直接归⼊刘备帐下的,可想到那时刘备还客居新野,自己归⼊恐引得刘景升侧目,便⼊了荆州被刘表辟为从事。
刘琮降曹后其从襄脫⾝,后在江夏⼊了刘备帐下。那⽇廖立提议可北连马韩,西牵曹,这一计策被刘备、诸葛亮所认同,于是就有了陈震的这趟出使西凉。
联络马韩,联络马韩,马腾在先,可韩遂也不能少了。陈震觐见过马腾之后,又去了金城韩遂部,直到昨⽇才返回槐里城。
“什么寿成将军要去许都?”简直就是一晴天霹雳当头,陈震几乎就被砸昏了过去。这两家才联系上,怎么这马腾就要变卦去许都了?
“哈哈,孝起先生休要误会,非腾与国贼合污,实乃是曹遣人送来了天子诏书,腾不敢违命啊!”马腾一扯书案上的诏书,递给了陈震。
“宗庙败溃之际将军依旧愿从天子令,陈震狂妄,代天下忠汉之士民,拜谢将军。”陈震心中顿时大定,脑袋一转已经想出了一招。他这面⾊肃穆的对马腾伏地一拜,当即就引得马氏一族众将大为欣喜。
“先生快起,先生快起。”马腾受了这一礼后,心中就觉得一股难平,満面的红光离座拉起了陈震“腾乃汉臣,自当尊汉家天子,属分內之事岂能受先生大礼。”
“将军安坐,听震一言。”陈震扶着马腾坐回原位,自己走到下手,抱拳又向室內的马氏众人一鞠“诸位以为我主玄德公为何人?”
“汉室国柱,天下英雄。”马腾微愣之后立刻说道,如果是在之前,他也最多是敬刘备的⾝份和志向,可现在刘备半年之间拥兵二十万,据有荆襄七郡之地,这等善忍的雄才不是英雄又是什么?
“我主乃天子之叔,时刻不忘救天子于危难。然便是如此,那曹皆天子之命而下命,我主也盖不会想从。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贼名天下谁人不知,将军自然晓得。那心中也该知道,此诏乃之意而非天子之愿,系是假命将军何以想从。
且当年董车骑一事,⾐带诏已然事发,将军⾎诏书名,曹如何不知,今若去许都必会遭害。”陈震再一施礼“震,请将军三思。”
“叔⽗还请三思,许都实在是去不得。”马岱见陈震之意与自己相当,面⾊一喜当即也随之拜倒在地。
“⽗亲,儿觉得孝起先生说的在理,这许都还是不去为好。”马超本也有些犹豫,现在索就翻了过来“曹既然知道⽗亲在⾐带诏上留名,心头必然恨煞⽗亲。其此际招⽗亲前去,儿虽猜不出因由,却也知道曹不会妄做无用之机,⽗亲这一去必对曹有益,所以才生出此诏。
于敌有利,便是于我有弊,⽗亲断不可去。”
“孟起言之有理,于敌有利,便是于我有弊,曹相让老夫去,老夫就偏不去。”马腾听的怒眉一挑,就此下了定论。
转首再望向陈震“先生可否断得出,曹为何要诓老夫去许都?”
“曹所虑者,我家主公一方,江东孙权一方,再者便是西凉。曹要诓将军,那多半不是要对西凉用兵,而是要囚噤将军,好让少将军等投鼠忌器,消除己方西侧之患。如此怕就是要算计南面之敌了。”陈震低眉顿首,心中细细的盘算了一番“我主该不是。”
“我家主公占据荆州七郡,拥兵二十万,粮草充⾜且有二位军师以及刘关张赵⻩魏等一⼲文武辅佐,但毕竟时⽇尚浅,基不稳,当不会在此刻北伐。而曹⾚壁新败,手下兵马丧失了半数,数月间再筹措出一支三十万以上的大军南下荆州也不现实。如此来说应该就是江东孙氏了。
但江东应该无法再举大军围攻寿舂才是,他们没粮食了啊。⾚壁一战,我主以淮南换荆襄,是为偿江东之功,只是在割前迁徙了大批百姓西去。震北上西凉之前,江东已经在迁徙百姓前往淮南,这些⽇子下来应该早已经完备了,而柴桑的十万⽔路精锐也应该大半移往了淮南。
江东之地最近些年虽然风调雨顺并无灾害,但百姓委实稀少了些,加之要供养十余万大军,储存的粮草怕还比不得淮南一地。先是⾚壁之战后是大规模迁徙,储存的粮草便是不被消耗一空也该差不多了。”陈震并不是什么天下出名的智者,他的分析依靠的都是已经知道的事实,但好歹也是被诸葛亮所看重,位居蜀汉太尉之职的一代人才,老而益笃四字还是当得的。“寿成将军,如震所料不差,曹该是要举兵淮南了。”
“淮南之地,曹仅握寿舂一城,然寿舂城坚难下做北守依据倒也可以,只要有兵源钱粮源源输到,江东想拿下寿舂简直是痴心妄想。但难料的是寿舂与徐豫间隔得还有一条淮河,当年刘安西(刘宪,安西将军)便是靠远就临淮,于破釜塘营淮⽔之师,始才困寿舂于危难,掠徐豫于威下。
如今江东得了淮南,他们可以直接从大江起一支⽔师直通破釜塘,而就淮⽔。如此一来寿舂外援断绝,全城尽在江东⽔陆包围之下,其中便是屯了再多的兵粮,那也只能做瓮中鳖网中鱼。江东早晚可得寿舂,而之后便可北望徐豫,以进中原。”
“我若是曹,定不会容得江东放肆,必会先于他们无粮用兵之际调集大军,一举平合肥,甚至一鼓而下庐江。”马超眼睛盯着悬在大厅侧墙上的一副地域图,虽然马家位在西凉,可对天下地势他们却也在时刻关注。
“少将军所言不虚,震现在可以肯定,曹就是要准备对淮南用兵。而诏书将军去许,那是怕大军南征中原空虚,将军举兵抄他老巢。这才诓将军前去,以除后患。”
“曹老贼竟然敢如此算我,老夫必报之。”马腾两眼一翻,一锤砸在了书案上“孝起先生可有计策,以让老夫一扫心中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