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宋风 > 第七十章 渐变

第七十章 渐变

目录

  在王弗病发的时候,王静辉就体验到这个时代郞中难做的地方了:受到传统道德的影响,王静辉最多是给王弗把脉,而救治工作却必须要依靠旁边的苏轼来帮忙,这让他感到很无奈。从防疫的时候组织“家属护理队”的时候,王静辉就想着来着手建立护士制度,让护士尤其是女护士来做一些郞中不太方便做的事情。当然,如果能够培养出女郞中,那对于王静辉来说就更完美了。

  其实王静辉也正在做这件事,不过没有提到台面上来罢了。他发明听诊器给女患者诊治的时候,都有一个女孩在布帘的那一端来配合郞中来移动听诊器的位置;至于女郞中则是在他收养的‮儿孤‬当中也有意识的培养,不过要是能顶上用,那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可以。不过他现在已经等不及了,女郞中可以先放放再说,但女护士则是迫在眉睫,至少苏轼的老婆就必须有一个,要不然迟早会出大⿇烦。

  在‮国中‬古代历史上女从事医疗工作的,也只有产婆这一行当了,王静辉要想扩大女从医人员,也少不得要在产婆这一古老职业上下功夫了,虽然宋朝的医学发展的很迅速,但这对于产婆的业务⽔平来说还是非常落后的,这个时代连皇帝老儿的孩子要想健康长大都是意见非常困难的事情,多数皇子出生率是很低的,也有很多死于幼年时期,钱乙便是这个时代的儿科大家。不过王静辉虽然听说过他的名头,知道钱乙还活着。但钱乙似乎不在汴都开封。王静辉地儿科⽔平最差劲,钱乙若是在附近地话。他早就去拜访这一代神医了。

  很快就传出平民医馆招收产婆的消息,这不仅让外界地人感到很疑惑,就连医馆內部的郞中都对此很是惊异,摸不准王静辉到底想⼲什么。不过在郞中的眼中,他们并不把产婆当做自己的同行,并且对其也是极为鄙视地。

  以平民医馆声望来招收产婆,这自然是件容易的事情,先后有十五个产婆到这里来,当王静辉告诉她们每个月将会有五贯钱被平民医馆所雇佣,不过要经过培训才可以给产妇接生的时候,让这些年过四十的产婆们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她们都是“业余选手”平时各有各地事情。给别人接生的时候也是通过人相互介绍才去的,接生也只能算她们的副业而已,当然如果专⼲接生,每个月还有五贯钱可拿,那是最美妙不过的事了。

  郞中们也对此很惊讶,因为这样的报酬快要顶上他们月薪的一半了:她们除了会接生以外,还能⼲什么?有必要给她们这么多地报酬吗?

  面对所有人的疑问,王静辉说道:“你们觉得现在有人生孩子。能有几个会平平安安的?能有几个孩子能够顺利的渡过幼儿阶段?很少!并且你们一个个大男人给女人看病实在是太⿇烦,想问清楚病人病情又太尴尬;要是问不明⽩,又怕出事。这些产婆现在主要是接生来用,以后慢慢的教会她们一些看病的手段,有什么你们不方便问的,就给她们来问。反正都是女人,双方也不会感到尴尬,这对于你们给病人确诊也有莫大的好处。免得出了问题砸了自己地名声!”

  这些大小郞中听后直点头,因为他们最怕接待的便是女病人了,这个时候郞中给女患者看病都是有一张女挂图,郞中指着挂图问:“是这里吗…”双方都感到十分尴尬,有时候问道一半,人家就受不了回去了;就算勉強问完也是两个大红脸,郞中也不敢问的太详细,急匆匆给病人开完药方了事,事后还担心万一出了问题该怎么办…总之郞中最不愿意接待的便是女患者,尤其是碰上女患者患上的是一些难以启齿的病症,更是两头都不敢随便询问,以后有了这些产婆,稍加训练一下虽然不敢指望她们也能够坐堂看病,但至少问清楚女患者地病情是方便多了,开药方的时候也更有把握点。众郞中想通这一关节后,都朝王静辉竖起大拇指:还是师傅主意多,连这个都能够想得到,⾼!实在是⾼!

  来到宋朝一年多,王静辉学到的这个时代做事的最重要的一条准则便是,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找到一个冠冕堂皇无懈可击的借口,打着这个旗号来做事,无往不利,这也让他感慨万分。这些产婆最小的都四十多岁,把她们召进平民医馆做事,外面自然没有什么“有伤风化”之类的闲言碎语来烦人。

  这些产婆今后的作用还大着呢,王静辉也不急着让她们投⼊到实际使用当中去,而是拿出他专门写出一本《产科》的医书的底稿,然后把这些产婆召集到一间房子里。由于这些产婆大多都没有上学识字,所以王静辉需要不厌其烦的读给她们听,然后需要她们把以前接生时候的一些实际经验说出来,王静辉好修订这本书。《产科》只是王静辉在学校的时候用自己所学写出来的,他可没有专门⼲过接生的活儿,又怕自己所写有误,正好为了给这些产婆写培训材料,有她们的实际经验来做补充,那这本书的正确要⾼的多。

  由于受到这个时代的医学⽔平所限,婴儿出生和抚养阶段死亡率奇⾼,王静辉这本《产科》对‮孕怀‬、分娩和产后全部过程详加论述,尤其是分娩过程和手法,在借鉴了这些产婆的实际经验后,更加完善。

  在王静辉的心中,这些产婆可是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的,她们在王静辉的布局当中异常重要。他虽然不是学历史的,但也知道历史上神宗赵顼的继承人哲宗赵煦在继位地时候可是个孩子,还是由太皇太后⾼氏来摄政,这对于‮家国‬地治理是极为不利的。也正是在哲宗时代。宋朝地政坛彻底进⼊寿终正寝的时代。

  王静辉来到这个时代后,虽然不是很有把握来只好英宗⽗子所患的病症。但延长其生命应该还是可以办到的,但为了‮险保‬起见,王静辉把目光投在了颍王赵顼地老婆,王妃向氏肚中已经有七个月的生孕。虽然不知道这一胎是男是女。但这几年盯紧点,总能碰上个男胎,要是把这个孩子的命给保住了,等到神宗完蛋的时候,这个孩子的年龄应该在二十岁左右,有一定的判断力,总好过让个十岁的孩子当皇帝要好的多。

  “神宗活着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二十年的培养,相信未来地大宋皇帝还会继承神宗強国梦想,那样的话历史可就真的要变得面目全非了…”王静辉在想到这个主意后,心中默默的说道。也许这个历史上原本早夭的孩子比哲宗赵煦更加不如。也许是一代明君,这谁也说不好,但如果能够选择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这条路,这样朝好的方面发展的机会还大点。

  王静辉也不知道自己影响历史进程地程度有多大,但这一竹杠揷下来,恐怕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学博士来到宋朝,也无法把握历史的走向了。王静辉已经决定追求蜀国公主。并且机会是非常大的,但他们的后代也是属于赵宋皇族的一支了,他可不想等到几十年后金兵杀⼊汴都城,自己地后代还要遭受柔福帝姬那样悲惨的命运,所以他要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让大宋开始強盛起来。这种強盛不是几十年的昙花一现。而是像汉唐那样力庒游牧民族数百年,让‮华中‬精神真正的流传下去,而不是要经历蒙古人那近一百年的‮杀屠‬。

  想到这里,王静辉浑⾝热⾎沸腾,但又冷汗透⾐:“看来还是要走上这条路啊!但该怎么走呢?王静辉又陷⼊了一阵沉思当中,不过他虽然知道用一些小故事引发策论来悄悄的影响颍王赵顼和他的老爹,但他不是个政治家;虽然他对今后二十年的历史比较悉,但自濮议结束后,历史的走向就很模糊了,摆在他眼前的便有枢密使富弼现在还没有离开京城,而苏轼很有可能随着他老爹苏洵病情的好转,明年就不用丁忧了,现在就是个历史学家到这里来坐镇,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虽然他是个军人,但只是个小军医,虽然对一些军事知识和一些军事装备比较悉,但他的出⾝既不是将军也不是军火发明家…

  “嗨,早知道来宋朝的话,那说什么也要好好学学其他知识,现在自己除了医学专精外,其他方面只是懂得⽪⽑而已,最多改善一下火药配方,大炮火是搞不出来的,况且后面不知道王安石那个老家伙和他的一票拥护者会不会如期蹦出来,迈⼊仕途的风险还是大的很啊!”王静辉有些懊恼的想到。

  不过很快王静辉便清醒了过来,这倒不是说他想出什么好法子来解决今后的困难,而是他医馆的作风:做好今天的事情再说。现在摆在他面前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要全力攻读那些书本,好考上制举科第三等,得了状元头衔把蜀国公主娶回来,这是第一等重要之事;至于赵顼儿子的问题也必须快点动手,培养出一批专业的接生婆,好让那个见鬼的哲宗赵煦做不成皇帝,老实的当他的郡王;苏洵、王弗的病情治疗,自己那批‮生学‬的培养,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制作,校正医书局的医学典籍修订,自己那⽇渐庞大的家产怎么来打理…

  王静辉一想起自己居然有这么多事情还需要做,脑袋都快要‮炸爆‬了,立刻终止了胡思想投⼊到自己现在手头上要急于处理的工作当中来。

  虽然靠制举科夺状元是头等大事,但王静辉的脑子现在是犹如神助,几乎拿过一本书,不出半个时辰便可以从头背到尾,背诵这个对于古代读书人最为头痛的事情对他来说犹如游戏一般。王静辉刚来汴都开封的时候,为了对付⽇后他诗词出名后而要面对的各种询问,大量背诵了许多著作和诗词类地书籍,给颍王赵顼写策论地时候。同时也翻阅了大量的典籍。从中搜寻论据和学着写古体文章,现在他已经能够用文言文写出一手漂亮地策论了。

  这种进步也在给赵顼的策论中逐渐体现出来。要不是观点有些偏并且涉及到很多关键地方要保密,这些策论拿出来向外流传的话,确实能够给他带来很⾼的声望,不至于到现在也被外人认为王静辉是个瘸腿地文人。只是诗词出⾊,而策论是一塌糊涂拿不出手来。赵顼正是处于王静辉写策论手法和⽔平的不断进步,才对他靠制举科‮试考‬毫不担心的。

  现在的‮试考‬还没有到王安石变法时候改⾰‮试考‬內容,现在的‮试考‬范围还是诗词、墨义和经帖。王静辉小的时候受爷爷的影响,酷爱诗词,到了宋朝后有着大量的诗词储备,所以自然不用担心在这方面栽跟头。而墨义经帖就看谁背的好了,其难度公认在写策论之下,这道坎在王静辉的“超级脑袋”面前如土瓦狗一般,没有丝毫问题。再说还住在平民医馆照顾老爹苏洵地苏轼。他就是仁宗时代最后一场制举科‮试考‬第三等状元出⾝,有这么一个好老师在自己的眼⽪底下住着不去请教,除非王静辉的大脑进⽔了。

  王静辉在这段瘟疫结束后的⽇子里面,生活难得这么有规律,整天就是学习看书,写医书,教导自己的‮生学‬,教授那些产婆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在听听刘账房对自己产业运转的汇报,也不用到处跑。

  不过王静辉平静的生活终于随着颍王地到来而告一段落了,这天早上,颍王赵顼又带着一⾝男装打扮的蜀国公主来到平民医馆王静辉的书房当中。现在王静辉对赵顼这种打着妹妹的旗号来到他这里索取策论的方式简直是忍无可忍了,但他也没有办法,因为宋朝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自由恋爱。大多数人在结婚地时候才能见到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伴侣,更何况他所心仪的人是蜀国公主这等尊贵无比的人,若不是有这等奇遇,王静辉和蜀国公主的生活是绝对不可能有任何集的。

  现在也就趁着颍王赵顼到他这里来的时候,王静辉才可以和蜀国公主匆匆见上一面以解两人相思之苦。不过还好颍王赵顼比较有良心,每次见面后总是留给他们两人一点时间,虽然中间要隔着颍王这个超级灯泡,但总能聊胜于无,和蜀国公主下上两局跳棋,是王静辉⽇思夜想的奢望了。

  王静辉从管家王福手中接过茶具后,王福便如同往常一般出去了,而他也给颍王赵顼兄妹倒好茶后,坐在他们旁边,等着赵顼抛出戏⾁来。

  颍王赵顼这次来拜访王静辉,一是有段时间没有到这里来了,大灾结束后朝廷各项工作都回归正轨,各地呈报上来的事情是千头万绪,就算王静辉的策论再昅引人,他也菗不出这个时间;二是他来之前又再次进宮面圣,由于前段⽇子西夏国主谅祚派使臣来贺正旦,而两天前又再次派使臣来贺寿圣节,这引起了朝中百官的议论,大多都是“威服四夷”之类的吹捧之言,但司马光此时却上了一道奏折和群臣唱反调,宰辅韩琦和枢密使富弼等人却支持司马光奏章上所持的观点,认为西夏没有安好心。英宗赵曙虽然非常欣赏王静辉对西夏和辽国这样的传统对手所采取的软对抗政策,但毕竟见效太慢,他希望颍王赵顼这次拜访王静辉,能够从这个才子的最里面再挖出点东西来,看看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双方寒暄后,颍王赵顼就撕下了客气的面具,直接就把西夏派使臣来贺的事情原委代了一遍,并且把司马光上书奏章的副本也拿出来给王静辉翻看。

  王静辉翻开司马光的奏章:“近年谅祚虽外遣使人称臣奉贡,而內蓄奷谋,窥伺边境…及朝廷遣使赍问,则谅祚拒而不纳;纵有所答,皆侮慢之辞…臣料谅祚所以依旧遣使称臣奉贡者,一则利于每岁所赐金帛二十馀万,二则利于⼊京贩易,三则朝廷不为之备。其所以不逞之人者,访‮国中‬虚实,平居用为谋主,⼊寇则用为乡导也…”

  王静辉看着司马光这洋洋数千言的奏章,心中也不断的盘算着他知道有关司马光的资料,他来到宋朝后,对司马光也只是在商议刊印《梅雪》的时候才见过一面,但他对司马光这个著名人物可是久仰已久。

  

  

  

  上一章 宋风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