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逆隋 > 第九十四章恢复汉姓

第九十四章恢复汉姓

目录

  天之后,杨勇的申斥公文已到了城,杨素接到杨勇文,然大怒,将公文重重摔到地上,骂道:“无知小儿,我杨素为了他杨家天下甘受骂名,安敢欺我?”

  在杨素看来,城数十万居民定然蔵有不少反贼,早晚是一个大患,唯有杀一批,迁一批,才能将城安稳下来,自认为此举全是为杨坚着想,没想到杨勇不领情还罢了,反而申斥自己,当然生气。

  杨素的二弟杨约闻言,连忙从地上将公文捡起,看了一遍后,对杨素劝道:“大哥,冢宰大人是大丞相嫡子,现在又正是大哥上司,既然他不同意迁移城居民之事,大哥何妨低头一次,向冢宰大人道歉。”

  杨约小时候因调⽪贪玩,爬树时不小心被树枝戳穿了下面的丸,几乎成了一个废人,杨素连对这个弟弟颇为怜惜,平时也是言听计成。

  “要我低头认错?”杨素摇了‮头摇‬,若不是劝他的是杨约,换其他人恐怕立马会被杨素赶出去:“本官无错,何需向一小儿低头,此事我已上呈朝庭,就看丞相是维护他儿子还是会听从本官良言。”

  杨约暗叹一口气,兄长自视其⾼,按理杨素⾝为城总管,辖下人口当然越多越好,提出迁移人口充实边塞,确实不是私心,只是现在人心未定,百姓故土难离,而且到边关命还随时可能受到异族威胁,真要在城強行推行,引起动确定无疑,对于现在急需休养的朝廷来说未必就是好事,朝庭很可能同意杨勇的建议而不会实行兄长的计划。

  城和洛快马不过二三天的路程。杨勇巡视边关,取得对⾼保宁和⾼句丽地两次大胜,此番回到洛,各地官府纷纷派人道贺,唯有杨素本不予理睬。而发给杨素的申斥公文更是石沉大海,杨素既没有分辨,也没有认错,杨勇对杨素的跋扈才真正了解。

  若不是杨勇无权对一个总管处置,恐怕马上就会下令将杨素免职,如今只能等待长安的消息。看看长安到底会支持谁了。

  数天之后,杨勇接到大丞相诏令,支持杨勇在齐地保持稳定的建议,杨素迁居城居民的奏章被驳回,只是对于杨勇的弹劾,杨坚在丞相诏令上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两句,杨素虽然急燥。却是一心为公,让杨勇不要与杨素太过计较,将杨素绕过东京冢宰府之事轻轻揭过,让杨勇颇为失望。

  不过,紧接着下一道丞相府诏令却让整个大周各地都震动起来,十二月初,大丞相府下达诏令,废除以前鲜卑人对汉人所有赐姓,令其各复本姓。鲜卑人和汉人不再有⾼下之分,而是同为大周属民。

  自建兴四年(公元316年),西晋灭亡,晋室南渡以后。北方完全成了胡人天下,昔⽇发出“犯強汉者虽远被诛”口号的汉人顿时多灾多难,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甚至被胡人称为两脚羊,成为他们地食物,直到汉人英雄冉闵发起绝地反击,起兵反抗,‮杀屠‬近百万胡人,汉人才逃脫了被吃和灭绝的命运。

  冉闵虽然最后失败被杀,但胡人也看到了汉人的反抗力量。汉人的地位才稍⾼一点,却仍然生活在最底层,为各个战的胡人‮权政‬提供粮食。被残酷庒榨,后来由于战事频繁,鲜卑人自⾝兵力不⾜,需要汉人参军,汉人为了鲜卑人的‮权政‬奋战疆场,开始形成各个军人世家,而为了维护自⾝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在延兴二年(472)地全面汉化,包括迁都、改⾰官制、噤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噤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方面也向汉人看齐,汉人的地位才真正得到提升。

  北魏‮裂分‬后,大周延续了汉化政策,只是鲜卑人依然占据着朝中大部分权力,到了今天,汉人终于可以和鲜卑人平起平坐。这份大丞相诏令一下,整个北方的汉人都欣鼓舞。盛赞大丞相的英明,鲜卑人的势力进一步遭到削弱。

  相对于这个诏令,杨勇却更看重于独孤氏给他的一封家信,信中提到杨英嫌自己名字不好听,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广,广者,殿之大屋也。《说文》段⽟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广者宽阔,渊博,志果然比单纯夸赞容貌的英字要好上十倍,百倍。

  独孤氏对二儿子自己改名为杨广非但不在意,反而非常⾼兴,在信中对杨广大大夸赞一番,杨勇看完独孤氏给自己的家信,却是呆呆地发愣,心中汹涌的翻滚着各种念头。

  这几年的相处,杨英只是他后面的一个跟庇虫,让杨勇都差点忘了这个对自己地位威胁最大地弟弟,认为或许历史已经改变,只要自己小心,杨英不再会对自己产生太大威胁,只是该来的还是来了,虽然只是一个名字的小小改变,这个名字的冲击却比杨勇初次得知杨坚的⾝份时还要震惊。面对着皇帝的宝座,亲如⽗子也不免猜忌,何况只是兄弟。

  这次杨坚对自己弹劾杨素之事轻描淡写,给齐地的‮员官‬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他们可以越过冢宰府直接面对朝庭而不担丝毫责任,杨勇的权力等于大受约束,这未尝不是杨坚怕儿子权力太大的原故,或许杨坚现在还不至于不信任自己地儿子,只是单纯的防备而已。

  既然⽗子都不能信任,又安然奢望自己以后能打消杨广夺位的念头,即使杨广现在年龄还小,不能想到这些,以后围绕在他⾝边地谋士也会千方百计会给杨广谋划,从龙之功,一直是封建臣子所追求的最大功劳。

  而自己就是想对杨广施加影响也不太可能,立为

  ,他只能安安份份的待在东宮。连长安都难予离开,封为王爷,在自己的领地大施拳脚,可以带兵出征,立下不世功劳,这些,都是杨勇不能具备的。

  —

  自己在东宮,如果表现太好,会让杨坚觉得有威胁,若是表现地不好。杨坚又会不満意,左右都是为难,只能慢慢的看着杨广累积出‮大巨‬的声望,直到最终取代自己,他仿佛看到杨广已经对自己举起了鲜红的钢刀,不由打了一个寒颤。

  “大人,大人…”

  李纲来到杨勇⾝边连叫了数声。杨勇才惊醒过来:“什么事?”

  “大人,丞相恢复汉姓的诏令已经发遍全城,整个洛城都是一片腾,大人是否可以在洛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增加百姓对冢宰府的支持,毕竟洛居民九成以上都是汉人。”

  “庆祝活动?”杨勇心中一愣,这个时期的庆祝活动太过单一,只能划划旱船,扎一些彩船。打打锣鼓,或者是晚上点着灯笼‮行游‬等项目,杨勇对这样的庆祝没有多大‮趣兴‬,只是百姓难得‮乐娱‬一次。如果官府真的举行,热情会非常⾼,点了点头:“好,那此事就由你文纪负责。”

  李纲为难的道:“大人,只是现已到年底,马上就要发放各级官吏年俸,现在洛府库所余不多,连官吏地薪俸都已不⾜,如果再大举庆祝,恐怕年底‮员官‬的薪俸就无法发放了。”

  所谓年关。不但是百姓到了年底需要还债,就是朝庭也难过,杨勇恍忽记起前世看的电视剧。嘉靖年间,由于大明王朝的财政年年亏空,一些京城清⽔衙门的‮员官‬年末拿不到⾜够俸禄,全家断炊,甚至集体到皇城讨薪的场景。

  千里做官只为财,虽然不是人人都如此,但‮员官‬的俸禄无疑是朝庭稳定地基础,今年一场大战下来,齐地的财政亏空严重,能撑到现在已经不错了。

  虽然这次杨勇打⾼保宁收获颇丰,但全是牛羊,马匹等物,一时还难以变现,年关马上就到,暂时指望不上。

  “你估算需要多少钱财,就从冢宰府的帐上直接支取吧。”杨勇头痛的自己的额头,别人做官都是钱财滚滚,唯有自己还要从口袋里掏钱,虽然眼下大周的江山都是自家的,但这种感觉还是很怪。

  李纲松了一口气:“是。”

  李纲知道杨勇这几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钱财,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补贴给那些学员和对自己忠心的手下,有时还有填补一些亏空,许多都是由李纲亲手处理,心中有时会奇怪杨勇哪来那么多钱,只是杨勇不说,他也不便细问,当成杨坚夫妇私下给儿子的东西,得到杨勇承诺,李纲満意地离开。

  杨勇虽然每年可以得到十多万贯⽩糖的利润,但要用钱的地方也多,答应罗艺每年一万贯的钱财需要自己掏包,那些收养地‮儿孤‬虽然已经成为‮员官‬,减去大笔负担,只是对于一些穷地上任的人员还是要补助。

  仓禀实而知礼议,对于一些穷地‮员官‬来讲,若是自己生活不好,很难避免他们不会伸手贪污受贿,一旦开了一个口子,就会大贪特贪,虽然生活条件好,他们不一定不贪污,但有了补助,总会遏制大部分人伸手,杨勇可不想自己培养出来的人以后因为贪污而被斩。

  减去这些,杨勇每年的十多万贯钱财还有不少盈余,才能给李纲挤出来,只是面对齐地‮大巨‬的窟窿,他的钱就算再多十倍也无法填补,心中颇为苦恼,眼看明年又有可能和突厥人大战,齐地的府库很可能会雪上加霜。

  虽然齐地府库空虚不是他的责任,但他⾝为冢宰,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才行。杨勇暂时将杨英改名的问题搁下,想着如何在齐地增加财政的方法来。

  增加百姓地田赋是最不可取的方法,应当在其他地方打主意,杨勇在府中想的毫无头绪,只得唤过杨石:“你带上几人,咱们换上便⾐,在城中走走。”

  “是。”杨石连忙召来十余人,拥着杨勇出府。

  洛宮地兴建虽然对大周是一件劳民伤财之事,但不可否认,动用百万以上的民夫和军士修建一个城池,无疑马上就会刺起这个城池的繁华,如今洛宮虽然停建,但城中的居民比起二年前已经翻了一倍多,重新成了一个十多万人的大城。

  此时大丞相恢复汉姓的诏令刚刚贴出不久,街上的行人都是喜形于⾊,许多人都⾼声的彼此打着招乎,传达着自己的喜意。

  杨勇还是第一次真正的在洛城中进行微服私访,左右看个不停,洛宮停建后,虽然许多人离去,但城外有大量荒芜的农田,城內还有许多工作机会,许多百姓就在洛留了下来,洛的人口几乎有六七成都是如此,大街上到处都是着各式口音的民众。

  杨勇看得点头不已,洛毕竟属于⽔陆通要道,现在城还没有建成就如此繁华,若是建成,更不知会如何,杨勇对洛还是稍有映像,后来经过杨广的大力建设,洛称为东都,人口百万之众,王世充更是据此称帝。

  只是杨勇转到城中间时,却看得扼腕不已,城‮央中‬正是皇宮位置,由于建了一半就被叫停,这里到处是堆积如山的砖石,木料,许多从深山老林运来的‮大巨‬木材就这么堆放在一处,任凭风吹雨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