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大明官途 > 第七十四章 太子力荐

第七十四章 太子力荐

目录

  “⽗皇息怒......”朱标跪倒在地,剧烈的咳嗽使他后面的话说不出来了,忽然,他猛地用手帕捂住嘴,飞快地擦⼲净嘴角,又将手帕掖进袖中。

  “快给朕看看!”朱元璋一步上前抓住了儿子的手臂,要从他袖中抢过手帕。

  “⽗皇不要看了,只是一点点⾎丝。”

  朱标腹间的翻腾已经停止了,他气吁吁道:“儿臣这吐⾎的宿疾已经多年,是儿臣严令御医不准告诉⽗皇,与他们无关,求⽗皇饶他们一命!”

  朱元璋抢不到手帕,心中的焦急和愤怒已经难以抑制,他气地浑⾝发抖,指着朱标怒斥道:“你为何要瞒住朕,难道你怕朕因此废了你的太子之位吗?”

  话说出口,他便有些后悔了,颓然地坐了下来,他万万没想到,儿子的病竟如此严重了,他痛苦地用手指摁住额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房间里变得死一般的寂静。

  良久,朱标低声答道:“⽗皇每⽇劳国事,年事渐⾼,须发已经⽩了一半,儿臣不能为⽗皇分忧,但也不能给⽗皇增添烦恼,所以严令东宮御医不准告诉⽗皇。”

  朱元璋默默地看着长子,这是他最疼爱的长子,从他出生到吴王世子再到大明太子,寄托了自己多少心⾎和期望,虽然他政见时时与自己相左,但这也是他所期望的,他也深知严刑峻法只能适于建国之初,只有当他杀尽一切威胁朱明天下的掌权新贵,才能放心地让儿子施行仁术,用他制定的严法和仁君结合,以宽严相济治理大明,方才是长久之道。

  可是长子的病体......

  朱元璋暗暗长叹一声,又对侍卫道:“既然太子求情,可免东宮御医死罪,发配岭南充军。”

  他又看了看跪在地上、⾝体⽇渐瘦弱的长子,心中一阵酸楚,便上前将他扶了起来“皇儿,适才⽗皇心中焦急,一时说话不慎,你不要怪⽗皇。”

  朱标已经渐渐平静下来,⽗皇为了平息自己的动,竟罕有地饶了御医一命,令他心中十分感,他亦惭愧地说道:“儿臣怎么敢怪⽗皇,其实儿臣的⾝体确实也事关大明国运,确实不该瞒住⽗皇,这是儿臣之错。”

  “你坐下说话吧!”朱元璋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关切地对他说道:“你的病不能动,先平静下来。”

  ⽗子二人面对着坐下了,朱元璋这才想起他来东宮的目的,太子的病体已经微妙地让他改变了想法,不过事情还是要问清楚的,他沉昑一下便问道:“朕前段时间听说你的一封信引发了一场风波,还牵涉到了蓝⽟,那信中你写了什么?”

  朱标一共给蓝⽟写过三封信,其中最严重的一封信是回复蓝⽟请他及早即位的內容,丢的偏偏就是这封信,好在信已经烧了,他不敢说实话,便借用了另一封信的內容道:“蓝⽟曾求我替他在⽗皇面前美言,他愿意领军去征讨北元,但⽗皇已经任命四弟为主帅,我就回信劝他,去征讨西番叛蛮同样也是为陛下效忠,就是这封信不小心遗失了,引起了一场风波。”

  尽管太子说得轻描淡写,但朱元璋心中仍然有些疑惑,只是太子病重,他不好再追问,便点了点头道:“皇儿说得不错,西番叛蛮涉及湖广钱粮重地,其意义并不比北征蒙古差弱,朕也是思量了很久,才让他去平叛,至于你四弟征北元,有傅友德协助,朕也可以放心。”

  朱元璋其实也担心事情闹大,引出不必要的子,他已经决定暂时此事按下,以免影响到太子的声誉。

  他沉昑一下又问道:“这封信现在在哪里?”

  在⽗皇面前说谎是件极其危险之事,不到迫不得已朱标也绝不会欺骗⽗亲,他不敢再说谎,便呑呑吐吐说道:“⽗皇,儿臣怕有心人拿这封信去做文章,便派人出去追查,这封信已经被儿臣的手下追到,因怕引出事端,儿臣令他得信后就把此信烧毁,儿臣不敢隐瞒⽗皇。”

  “那你派了谁去追查这封信?”朱元璋的话渐渐问到了他所关注的焦点。

  朱标不敢隐瞒,便道:“儿臣是派侍卫长俞平前往,可又担心他能力不⾜,后来儿臣又派了另一名心腹前往暗中行事,就是他夺得了此信。”

  “他叫做李维正,是吧!锦⾐卫百户。”朱元璋似笑非笑地望着儿子。

  尽管知道这件事瞒不过⽗皇,但⽗皇突然说出来,还是令他心惊胆颤,他慌忙跪下道:“儿臣有罪,擅自将他编⼊锦⾐卫,请⽗皇责罚。”

  朱元璋之所以关注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虽然小,但它却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他就可以知道哪些儿子在窥视太子之位,从锦⾐卫的调查报告上看,次子秦王、三子晋王、六子楚王和七子齐王都参与了,他一直想知道四子燕王有没有参与?

  现在他已经确认这个锦⾐卫百户就是长子派去追信,而此人最后是出现在燕地,也就是说燕王也可能参与了这封信的争夺,这是他不愿看到的事情,当然,只是可能,锦⾐卫并没有查出有燕王参与的迹象。

  这件事朱元璋悄悄放进了心中,他暂时放下此事,又接着问太子道:“那你觉得此人如何?”

  虽然俗语是‘知子莫若⽗’,但有时候也可以反过来说,‘知⽗莫若子’,朱标明⽩了,⽗皇既然这样问自己,那就是表示⽗皇同意李维正跟随自己,他心中欣喜,连忙趁机道:“此人虽然年轻,但思路慎密,且胆大心细,最重要是他对儿臣忠心耿耿,儿臣信得过他,儿臣恳请⽗皇任命他为儿臣的新侍卫长。”

  朱元璋却淡淡一笑,不再提此事,他换了一个话题又道:“有一件事情朕已经想了很久,一直想找个机会给你说说,那就是我大明王朝是否该考虑迁都,朕即位之时,蒙元尚占据北平未退,⻩河以北的大半领土都在他们控制之下,所以定都金陵,又有富庶的苏杭做后应,这个决策在当时看是明智且正确的,可时易事移,我大明的疆土已扩至北方长城、辽东,西至云南甘肃,再以偏居一隅的金陵为都就显得有些不妥了,而且前年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元气大伤,已不再像从前那般威胁中原。”

  说到这里,朱元章顿了一下,小心地看一眼儿子的气⾊,见没有什么异常,他又继续道:“大明国都位于金陵,治理天下总有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朕其实从洪武三年便开始考虑迁都,因为当时要修中都,唯恐国力不⾜,而且北元势大,所以迟迟不动,这几年我大明‮家国‬⽇益強盛,国库也有了盈余,朕又开始考虑迁都之事,朕比较中意汉唐故都长安,皇儿以为如何?”

  朱标见⽗皇换了话题,他也不好再求李维正之事,思绪也转到迁都上来,迁都之事⽗皇并不是今天才提,以前也多次提及,不少大臣也提出金陵自古就不是长治久安之都,不宜做大明国都,但当时财政拮据,朝廷没有能力迁都,后来随着⽗皇把自己的陵寝选在神烈山,此事也渐渐不再提了,不料今天⽗皇又突然提及此事,而且已经明确指出新都为长安,这让朱标一时难以回答。

  朱元璋似乎也知道让儿子立刻回答不现实,但他需要儿子的态度,他站起⾝负手走了两步,又回头微微一笑道:“朕考虑迁都已有二十年,这两年才终于下了决心,但这又是一件举国大事,要先考察民情、要探风⽔、要修建宮殿,要做大量的迁都准备,还要考虑财政的承受,所以就算从今天开始进行,没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完成,朕年事已经⾼,恐怕在朕的手上是看不到这一天了,迁都之事就由你来完成。”

  在⽗皇目光炯炯的注视下,朱标知道自己须要做出一个明确的表态,他毫不犹豫地说道:“儿臣愿秉承⽗志!”

  “好!”朱元璋満意地点了点头“本来朕打算让你今年去长安考察,但你⾝体不好,今年就作罢了,你好好调养,明年再去长安考察,现在时辰已经晚,你休息吧,朕还要批阅奏折,就回宮了。”

  “儿臣恭送⽗皇回宮。”

  朱标将⽗皇送出东宮,他站在台阶上躬⾝道:“恳请⽗皇保重龙体,早一点休息。”

  朱元璋点点头,便命龙辇起步,在数百侍卫太监的簇拥下,龙辇很快便离开了东宮,龙辇中,半明半暗的光线不停在朱元璋冷的脸庞上变换,他还在想那封信之事,他可以不追究太子写信给蓝⽟,也想不追究太子最后毁了这封信,但是他却不能容忍丢信后所引发的争夺,一是几个儿子竟闻风夺信,他也要施以惩戒;二是蓝⽟儿子大意丢信,也必须要严惩。

  朱元璋慢慢将⽟带向肚子下按了按,冷冷地自言自语道:“蓝⽟,怎么又是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