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邮轮
“由于当时首都地铁保护了一些人,这些人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按照所乘线路的不同,相继组合成1号线,2号线等几个线路幸存者小团体,并以该线路的名称为代号,分别占据了家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地为临时聚居地。这些聚居地的确不错,里面非常⼲净,空间又大,幸存者们从附近搜集了一些物资,就在里面较为舒适地生活起来。”
“此外,除了这些地铁一族外,首都的⾼层建筑底层里面幸存者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层派’。此外,还有许许多多幸存者,也是各自为政。这里面甚至还有一些军人,但他们隶书与不同的军兵种,又都是具体岗位上的,对我们的工作质不太了解。”
“首都实在是太大了,这些散布各处的幸存者们也想联合起来,但暂时找不到一个理想的聚集场所。后来我提议大家去家国体育场汇合,在那里商议一下灾后如何自救一事。经我们四处联系,在灾难发生的地七天,首都幸存者们在家国体育场集合,召开了第一次大会。”
“在那个类似鸟巢的体育场,我用⾼音喇叭通报了灾难的覆盖面积,提议大家都住在体育场,统一行动。可是大家都不同意,理由是这个体育场没有盖,无法这封避雨。而旁边的家国游泳中心虽然是个相对密闭的地方,但里面如果住上两三千人,也很容易造成瘟疫流行。”
“我一想,満城的尸体即将腐烂,这样分散居住也不失为选择之一。现在回忆起来,我这一妥协为⽇后的局留下隐患,当时应坚持一下,确保幸存者的团结。”
“灾后的首都虽然人口骤减,但通依然十分困难。満大街的死车停得七八糟,我们每次进城都要费一番周折。后来我索就离开指挥中心,领着一些同时去首都博物馆,住在展馆里面。”
“这时从陶家庄等地的幸存者开始陆续抵达首都,开始时我们对他们非常,认为是增強了自救力量。可是随着他们人数的增多,加之満城尸体开始大规模腐烂,我们自己的栖⾝之地也出现问题,无奈大家只好向郊外转移,来到一个没有启动的别墅区安⾝。”
“在那片别墅区,各派之间开始出现分歧,出现了迁都和留守两大主要派别。你们都知道,首都历来都是思想观念很解放的地方,大家都比较敢想,也喜坚持己见。结果我们在那片别墅区里面吵了起来,原来形成的派别不断进行着组合,分歧也越来越大。陶家庄等外地人想参与进来,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就提出了户籍门槛这一说法,结果将这些人都给气跑了。”
“当时,我们大部分人不以为过,反而沾沾自喜。没想到这些外地人离开首都后,我们內部的分歧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升级成为暴力冲突。”
听到这里,李志刚十分吃惊,他失声叫道:“什么?暴力冲突?”
“是的,就是这么悲哀,我们同为灾后的幸存者,却不知为什么竟走到同室戈的这一步。现在回忆起来,就好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一样。”那人叹道“我一直反思这一问题,发现咱们国人从骨子里面的奴实在太深了,几千年来封建统治文化所造成的影响仅靠一百年的变⾰是本很难彻底改变了。说破了,咱们都习惯于強权的管理,喜被统治,无法实现自治。”
李志刚也深有同感地说:“咱们老百姓遇到⿇烦,总喜说一句话‘这事怎么没有人管呢’,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大家的确奴十⾜。”
那人又接着说:“不仅奴⾜,而且权力**也很⾜。当时首都各派都想成为最大的帮派,以便将来家国复兴后好成为统治阶层。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各个帮派陆续离开别墅区,自寻一个据地定居起来,首都变成了一种群雄割据的状态。”
“我失望极了,领着指挥中心的同事以及几百名愿意跟着我们的幸存者又重新回到指挥中心。中心里面有充⾜的食物储备,⾜够我们这些人生活一阵子的。我本想在这里躲过那一阵子的混局面,等⼊冬后再回城內,这样一来尸体的腐臭问题基本能够解决,二来帮派的混战也可能会告一段落,那些普通幸存者可能会厌倦这种生活,从而自愿地加⼊我们这一群体。”
“可是,我的想法实在太幼稚了。灾难发生前,我们的指挥中心是⾼度保密的场所,灾后我将这些手续都简化了,对进⼊中心的人并没有严格管理。结果一些幸存者觉得这里不错,便陆续去找他们的朋友来这里。指挥中心的情况逐渐被其他帮派所知,特别是我们无意中发现,指挥中心里面的一些粮食储备可以当成种子使用,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样品的发芽试验,将来我们就可以用这些种子开展农业种植,解决灾后种子灭绝这一最大的困难。这一情况更是让他们垂涎三尺,开始密谋攻占这里。”
“这一密谋让一名军人得知,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便连夜赶到我们这里,将情况报告给我们,建议我一定要保护好那些农作物种子,为将来整个家国的幸存者留下希望。”
“指挥中心的同事们都很气氛,提议用中心里面的武器来保卫中心。我说一响,就意味着冲突的全面升级。咱们都是手⾜同胞,⼲嘛彼此互相残杀。我说咱们离开这里集体南迁,按照当时的设计,只要我按要求进行全面关闭,即便外面的敌对势力用重武器来攻击,他们也攻不进来。”
“这种设计对中心里面的保护是有前提的,全面封闭后里面的人可以生活一段时间,静静等待外面的同伴前来救援。可是我们当时本没有什么外援,如果固守在里面,只能是等待对方自行离去。因此,我说服大家,乘着对方还没有开始进攻的时候,集体撤离这里。而撤离后的去向,我们争论一阵子,都认为向南走是正确的,一来南方的气候比较适合居住,免去⼊冬后的取暖⿇烦,二来南方的地形复杂,幸存者也可能多一些。”
“思想统一后,我们将中心里面的秩序重新整理好,开始一道道地关门。当最后一道⽔泥门关闭后,我执行了自我掩埋指令。预先设置好的机关开始启动,大量的沙石将⽔泥门彻底掩埋。”
“做完这一切后,我领着当时聚拢起来的九百多人开始南迁。南迁之路是非常艰辛的,⾼速公路上的死车成了我们前行最大的障碍。我一看照这种方式走下去,走到南方不知道要什么岁月。另外,担心其他派别前来追赶,我们必须要立即离开首都,不能躲在附近,否则迟早会被发现。”
“这时我们的队伍当中有人提议走⽔路。提议者是一名轮船驾驶员和几名船员,他们说可以前行到离首都不远的青津市,在那里的密沽码头上船,经海路前往南方。”
“青津虽然离首都不算太远,但我们这一千来人也走了好几天。来到青津市,我们又意外地收容了两百多名当地的幸存者,将队伍进一步扩大。另外,我们还遇到了来自首都的另外一支南迁队伍,他们有四百多人,正集聚在密沽码头准备上船呢。”
“虽然那批南迁队伍此前与我们有些冲突,但既然都同意南迁后,也就变得同仇敌忾了。他们和我们一样,对城內一些有私心的帮派很有意见,也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的重要。可以说,我们这些首都的幸存者在走了这么一段弯路后,终于算取得一些共识了。”
“可是,当时我们已经没有重新回到首都的必要了。当时首都里面估计还应剩下一千多人,他们自己愿意在城內称王称霸,我们如果回去后肯定会和他们发生冲突。我们既然放弃了指挥中心,也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我们遇到的那伙南迁队伍里面也有懂得船舶驾驶的,两方面的技术力量汇集在一起,对航行的全安提⾼不少。我们在码头上选择了一条尸体相对较少的邮轮,花了一天时间对船內进行清理和检查,大家集体登船,开始向南方进发。”
“邮轮的生活还是比较舒适的,空气新鲜,社会功能又比较齐全。大家总算不再与尸体们为伴,都提议在船上生活一段时间后再重新登陆。我觉得这一想法也不错,于是就让船沿着海岸线慢慢地航行着,每天只向南航行也就几十海里,航行一段距离后,再到港口里面补充生活物资和燃料。我们都将这艘邮轮当成一个世外桃源,等待着尸体腐烂阶段的结束。”
“可是,在航行了一个多月后,在某一天,我们大部分人都在甲板上百无聊赖地闲逛时,意外地发现天空中竟然有一架战机飞过!而且机型竟然是J10!”
(我已经回到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