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变徵(2)
迁都,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能动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家国的核心力量,自然都在都城附近,而将统治机构迁到其他地方,则等于很大程度的放弃了原有的积累,而选择了新的地方,在新的地方,旧有的势力,关系,山川,民风将完全不同,可以说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历朝历代,迁都多半是因为军事威胁之下万不得已之举,可以说,一个王朝一旦迈出了迁都之举,恐怕大多数人都认为国祚将尽了。
和宋朝有⾎海深仇的金国就是这样,原本蒙古人南下,虽然势如破竹野战不可挡,可是,汉化很深的金国死守燕京,铁木真多次猛攻皆不能下,而由于蒙古人烧杀掠,让燕云一代的汉人暂时放下了和女真人的矛盾,团结起来共御外侮,而守城军民也是士气⾼涨,加上燕京城⾼池深,粮草充裕,形式并非不可挽救。
可是,完颜永济却被吓破了胆,居然不顾众人反对迁往汴京,此议一出,众人心气顿丧,不到二十年,金国灭亡。
当然,迁都也有成为善治的,比如远有盘庚,萧统还知道后来有朱棣,可是归到底,此时迁都,并不符合宋廷的本利益。毕竟宋廷海上力量強而陆上稍弱,主要经济来源是海外贸易而不是地租,统治力量核心在江南而不是关中,就是任用员官也是主要以淮泗和苏杭人为主,可以说前往关中,宋廷没有任何基础。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明知不可行的动议,一向乖巧。善于揣摩上意的马南宝,不但提了,还不是一个人,奏章的后面。是密密⿇⿇的名字,陈明文,苏起,王炳辉,等等,不单马南宝主湾台府时的班底,基本上萧统大量擢拔地原住民官僚,也全部在册。可以说,马南宝及他周边的大小员官。这一次都联署了。
更让萧统感到很震惊的,是司徒不群的大名也赫然在列!
在祥兴初年,刚刚迁台地那段⽇子,司徒不群一度很是活跃,对很多新政也多有不満。不过等到东印度公司把源源不断的金银运回来,又从各地运来了花鸟鱼虫字画典籍等等奢侈品以后,司徒不群也就闭嘴了,事实永远比道理更有说服力,因此嗣后的军制改⾰,土地重分等等措施,司徒不群也都没有唱反调。
不过,由于萧统重新开科取士,这下子也让司徒不群找到了新的着力点。毕竟他侄子司徒致远是昔⽇榜眼,如今已经官拜⾼雄令,乃是如今湾台政坛新一代中的佼佼者,而盐茶司如今则被昔⽇探花,台南大族⻩家家主⻩主文把持,可以说位卑利厚,加上萧统为了遴选人才。特地将科举试考次数加多而每次录取人数减小。因此目前台岛之上,是三年四次大比。当然每年只选十个人,从人数上来看其实没什么变化,不过由于次数多了,广大的士子们看见了机会,自然都是奋力读书,以求一逞,把持着礼部的司徒不群又多次被任命为主考,因此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萧统思虑再三,这次迁都动议,也只能解释为湾台官僚集团对自己的一个试探了,虽然说当⽇誓师北伐之时,所有人都信心満満,可是一年之间,能夺回大半个江南,这样地战果还是让众人,尤其是还在湾台岛上只能通过塘报获取消息的人感到意外,而多年来,丰沛地贸易收⼊和湾台良好的气候,以及百万军民的奋斗,已经把湾台建设成为物富民丰,⽝相闻,道路四通八达,社会治安良好的美丽岛,在这里,生活富⾜而轻松,舒适而定安,虽然说他们不反对光复陆大,可是真的到了光复在望地一天,问题也就来了。
台南毕竟是行在,宋廷的,在陆大,在江南,真正完成驱逐鞑虏的那一天,断然不可能还把都城留在台南,到那时候,湾台的人怎么办?
当然,这只是大多数普通人的考量,萧统很清楚,某些人,可就没有这么单纯了。
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踱了几十圈,萧统终于下定了决心。
走进密室,摇动了门口处的铃铛,两长一短三声响,一个⾼大拔的汉子进来了。
“属下参见陛下。”来人一丝不苟的行礼。
“灵甫。”萧统还是略微迟疑了一下,才接着说道:“朕说过,朕该完全的,彻底地信任你,如今,到了朕委你重任的时候了。”
“属下当粉⾝碎骨,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张钟麟有些动的看着萧统,脸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只是,这次萧统却没有和以往一样说上一大堆鼓励的话,然后派活,毕竟,这次的任务实在太过艰巨,可以说自从山海战后,萧统从来没有这么犹豫过,这一次,他在赌,赌的就是自己的江山!
思虑了下,萧统淡淡问道:“灵甫,若是朕让你为了朕去死,而且会让你⾝败名裂,但是朕保证让你地家人生活地富⾜安乐,你说怎么样?”
张仲凌震惊了,他有些不敢置信的抬起头来,可是那个被自己视若神明地少年天子,却冷冷地看着自己,那双锐利的眼睛里不带任何感**彩。
“陛下…”张钟麟还是有些不死心的问了一句,却被萧统径自打断。
“回答朕,你会怎么办!”萧统几乎是用吼的。
张钟麟顿时觉得,浑⾝都塌陷了一番,再也没有任何力气,不过,君命不可违,他深深昅了口气,勉強稳定住情绪,徐徐说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陛下有诏,臣不敢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