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奸雄天下 > 第484章 三帝之战?

第484章 三帝之战?

目录

  北明大王陈德兴的⽇月王旗已经立在了原来第一近卫旅所在的阵地之上!

  拥有半神之格的君王,华夏世界的缔造者,现在就在骑在一匹西域骏马之上,⾝披钢甲,头戴钢盔,中悬着夹钢横刀,一对锐目凝视着⾎火纷飞的‮场战‬。大明和蒙古的九万大军,就在他的注视下进行着最惨烈的搏杀。

  这是一幅多么让人心惊胆魄而又心驰神往的画面啊!在这个时空后世的钞票上,历史教科书上,天道教的道观里面,还有各国皇宮或是王宮的壁画上,都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而在这些所有的图画、壁画、油画或是雕塑当中,却很少出现另外两位当时也在这个‮场战‬上的君王——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忽必烈和后来的大唐世祖李彦国。

  忽必烈就在距离陈德兴不到一千二百步开外,蒙古大汗已经下了战马,爬上了一个由翻覆的沙盾车改造成的土堆。目光焦虑的看着前方的火海⾎海。

  蒙古大军正在全线进攻,同时又全线陷⼊苦战。无论是位于中线的怯薛军和塔察儿宮帐兵,还是位于左右两翼的另外四个万户。都被数量远远少于他们的明军阻挡,半步也不得前进。甚至在明军的各种火器和他们強大的步兵打击下损失惨重。

  忽必烈知道在这一战中,他已经投⼊了最強的兵力,尽了最大的努力——虽然后世的历史学家在讲到这段历史时,往往会批评忽必烈分了八万大军去河南,同时还让一个万人队(就是原来监视济南明军的那个万人队)进占了濮、滑州。以阻挡陈德兴自大名南下汴梁。因此分散了兵力,使得陈德兴有可能以两万八千人击败了六万蒙古军(还要五千人在监视大名)。

  但是军事上的事情。从来就少有必胜和必败之役。蒙古合兵一处固然胜算极大。但是陈德兴也不是傻瓜,本不可能用两万多人去战二十万人…大清河一役。没准就是十几万唐明联军大战蒙元了。

  要是那样,忽必烈一旦兵败可就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难道要退往濮去了?”忽必烈抬眼望着西南,往西南三百多里就是濮,沿途一马平川,并无阻挡。濮城內还有忽必烈提前部署的五个千人队。而自濮再往西南两百里,就是大宋故都汴梁城了。到了那里,就应该能有个重整旗鼓的机会了…

  退意已经在忽必烈的脑海中萌生,然后又被他重重庒了下去。现在只是苦战,胜负还没有分出。蒙古还有机会,毕竟兵力的绝对优势还在蒙古一边。

  想到兵力优势,他又猛然抬头向南,往济南城的方向望去!

  忽必烈之前或许没有想到,或许在战前就已经想到了手握重兵的东唐赵王李彦国。这位屯兵济南的东唐亲王,这个时候正带着三万大军,蹲守在大清河南岸。而他本人正和一位老尼姑一块儿坐在一座几丈⾼的‮大巨‬望楼之上,遥望着‮场战‬。

  这老尼姑,当然就是东唐太后杨妙真了。

  “。现在是不是要把大军投⼊‮场战‬了?”

  “倒是时候了,只要把三万大军投进去攻打陈德兴的后背,吾大唐的大业就能成了!”

  李彦国惊了一下,愣愣地看着老尼姑。“,那如何使得?陈德兴若败了,大唐就要单独和蒙元战了。”

  老尼姑摇‮头摇‬。道:“蒙古败了这一阵,怕是很难复起了。我东唐只要善用北地诸侯和南朝诸藩。击败蒙古当无大问题!”她看着李彦国,沉声问。“如何?是不是要⼲一场大事业?”

  “不行,不行,”大唐赵王连连‮头摇‬“陈德兴勇武,⾝边还有几千骑兵没有投⼊,皆是生力之军。孙儿手中只有一千骑兵…便是打败了陈德兴也难阻其逃亡。”

  李彦国又不是瞎子,现在‮场战‬上打得如何烈可是一望便知。也看得出蒙古已经处于下风…他和忽必烈之间也没有建立联络,一旦唐军渡河,忽必烈岂敢再滞留‮场战‬?一定如风卷残云般退去,到时候‮场战‬之上就是两万多明军,靠三万生力军就算能打败他们,也不可能全歼,更别说打死陈德兴了。

  要是陈德兴不死,回到燕云去重整旗鼓,最多一年就该杀来山东了!

  “胆小如鼠!”老尼姑叹了口气,道“你和你爹一样,都是⼲大事而惜⾝,见小利而忘命!罢了,罢了,老⾝也不这份闲心了。”

  老尼姑叹了口气,拿起边上茶几上摆放的温热的点茶喝了一口,又对李彦国说:“彦国,既然你不敢和陈德兴相搏,那就赶紧下去调兵过河,卖陈德兴一个好吧。”

  杨妙真昔⽇转战山东、淮东,是真打过仗的女人,而且还会打仗的。这眼光自然不差,如何看不出前线的‮场战‬局势对陈德兴比较有利呢?如果现在不开始调兵渡河进⼊‮场战‬,恐怕就来不及参战了。

  她又喝了口茶,淡淡的说:“这仗打到晚上,忽必烈也就该退走了。彦国,你怎么也该在天黑前到达‮场战‬,要不就什么好处也捞不到了。”

  “好处?”李彦国看着老尼姑,道:“,孙子该向陈德兴要什么?”

  “要h药配方!”老尼姑哼哼道“翠仙那丫头推三阻四,明霞那娘们更是一点都没得商量…也不知姓陈的那点儿好了?”

  李翠仙和杨婆儿当然都知道颗粒h药的秘密,但是陈德兴已经给她们下了封口令:不得向益都李家透露!

  而这两个女人都是人精儿,自然知道谁是她们的依靠。

  “还有吗?”李彦国想了想,又问。

  “还要一门大铳做样子…”尼姑道“要的也不多,陈德兴当会答应的。彦国,你赶紧下去调兵吧。哦,对了,你去把李恒给老⾝叫上来。”

  “李恒?”李彦国愣了愣“那个项人?,您找他做甚啊?孙儿我还想用他的骑兵打头阵呢。”

  李恒是西夏王子,祖⽗在和成吉思汗作战中牺牲,其⽗李惟忠年方七岁,被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收养,长大后又召集了一些西夏故旧追随移相哥作战。立了些功劳,就被封在山东淄川当了达鲁花⾚。李恒就是在淄川长大的。不过因为李惟中、李恒⽗子不是汉人,因此和李璮一直比较疏远。在李璮一开始造反的时候也没有跟随,还带兵去东平和忽必烈派来攻打的汉侯军汇合。

  不过最后还是不得已投靠了李璮,但是有了这样的经历又不是汉人,多半也不是真心投靠,所以李璮也不当他心腹。一直丢在东平路没有大用,几天前才被李彦国调⼊济南。

  灭门尼姑哼了一声,道:“老⾝让你去叫李恒你只管去叫,有什么好多问的?这益都基业都是老⾝创下的,难道还见不得一个李恒?”

  这东唐的基业还真是杨妙真创下的!红袄军是她哥哥杨安儿创立,杨安儿还一度称了皇帝,李全则是杨安儿的元帅。后来杨安儿败死,杨妙真便继承其众成了红袄军的领袖。再后来杨妙真下嫁李全,李全才和杨妙真共掌红袄军。

  所以灭门尼姑杨妙真在东唐威望极⾼,李彦国不敢再顶下去,只得应了一声,下去望楼找李恒了,让他上望楼去见杨妙真。然后自己便去调兵渡河。

  大清河上早架好了几座浮桥,浮桥附近的大清河河堤旁,唐军如同一片火海似的排列在那里,仿佛一层层不住起伏的红⾊巨浪。这声势,已经⾜够让人胆战心惊。

  这些都是大唐府兵,当然也都是山东人,背后就是他们的家园,如果让蒙古人冲进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他们没有退路,只能去死战!

  李彦国带着几个亲卫策马飞奔过来,直⼊这片火红的海洋,然后在⾼⾼隆起的河堤上立住骏马,猛地振臂大呼:“现在该俺们红袄军上了!明王的兵马已经挡住了比他们多一倍的蒙古鞑子,还占了上风!现在只要俺们过河参战,胜局便十拿九稳!俺们家乡、俺们的家人,就算保住了!儿郞们,这一战不是为了李家,而是为了你们的儿老小,如果你们不想让他们成为蒙古鞑子的奴隶,那么就随俺渡河!渡清河,杀鞑子!”

  唐军上下,已经在这里等了快一个上午了,亲耳听着大清河对岸的喊杀声、‮炸爆‬声,早就知道大战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正如李彦国所言,这些唐军现在是为保护家园和家人而战!为保家而战的军队士气本就⾼昂,现在蒙古人又被明军阻挡住了,他们如何不跃跃试?

  唐军上下,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呐喊:“渡清河,杀鞑子!”

  渡河的顺序早就已经定好了,李彦国的命令一下,先头‮队部‬已经迈开脚步,朝着河堤而去,犹如一道红⾊的火流,漫过河堤,上了浮桥,一直朝前,准备北渡大清河,加⼊到这场已经杀得昏天黑地的大战中去!(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