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初进泉州
泉州历史悠久,西周秦汉时期属闽越地,古越族人很早就使用石制工具生产,掌握种植水稻和制作陶器技术。先民就“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掌握海上航行技能。
两晋时期,中原战火不休,大批士族晋民避乱入闽,辗转来此,沿江而居,晋江便因此而得名。他们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促进了本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繁荣。东晋至南朝期间,泉州社会相对定安,滨海先民“以网罟为耕耘”在发展渔盐业生产的同时,为扩大农桑生产,与江海争地,在晋江下游围垦冲积滩涂,改造为农田;山区先民则开劈山丘造梯田。生产有较大发展,此时海上交通也悄然兴起。
唐景云二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此时泉州造船技术⾼超,所造海船抗风力強,航行平稳,适于远航。
北宋时期,泉州经济更加繁荣。是国全丝织中心之一,与杭州并称一时之盛!大量泉州生产的东西都是出口外销商品。造船技术更加精良,已能造出远洋大海舶。
后来,朝廷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推动刺桐港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到北宋后期,泉州的对外通商贸易已涉足31个家国和地区。
南宋时期,宋朝偏安,泉州距杭州较近,所造海舶船⾝大巨,设备齐全,乘航平稳,加上舟师水手善于识天象,辨水道,并用指南针导航,所以海舶一直称雄于海上,成为南宋府政海上交通要地和重要的经济补给来源。当时泉州其时已与海外58个家国和地区有通商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使刺桐港入进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有很多外籍商贾巨富与皇族绅贵择居泉州,繁衍生息。
吕家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在泉州落地生根,并且不断繁殖势力,到了宋末,仗着中原战火不断,朝廷无暇顾及,已喧宾夺主,完全不把汉人放在眼里。
眼看着泉州城楼已经在望,王竞尧对⾝边李天正说道:“看到泉州,我倒想起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和泉州隔海相望的湾台。”
“湾台?”李天正迷惑地道:“那是什么地方?”
王竞尧这才知道自己失口,这个时代还没有“湾台”这个说法,可又不知道宋朝管湾台叫什么,支吾着说道:“在我家乡管那叫‘湾台’,不知道你们叫什么,就是三国时东吴孙权服征的夷洲。”
李天正恍然大悟:“大人说的是流求吧。那里原本住的都是些未开化的蛮人,隋大业六年汉民人开始移居澎湖。到本朝汉人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流求发展,带去了中原的生产技术。其后朝廷将澎湖划归泉州晋江管辖,并派兵戍守。大人怎么会对那感趣兴?”
流求?王竞尧有些迷茫,不知道这个“流求”和后来的“硫球”有没有什么关系。他遮掩了几句,心思却全在湾台上,这地方可是个战略要地,只叹自己现在手中没有海军,要不要一定要进军湾台,把它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也算有了一个可靠的后方。
想到湾台,王竞尧忽然又想到了另一个他所痛恨的地方,曰本。那地方现在应该还是个弹丸小国,等自己腾出手来,第一个就要解决了这个家国,为国中永久性的免除一大害。
心思才动,腰间的铁血宝刀就象感应到了他的想法一样,王竞尧按在刀柄上的手微热,竟让他有了热血沸腾的感觉,当时就想指挥着千军万马杀奔曰本,杀它个⼲⼲净净,寸草不留。
随即苦笑了下,这个想法未免有些太早了,自己当务之急是先把泉州的事情给处理了,然后还得对付蒙古人的进犯。那些事情真的要办,也得等自己有命活到那一天再说。
“老爷,泉州到了。”李天正换了称呼,对王竞尧说道。
王竞尧把刀交给了坐在轿子之中的姚楚菲,笑道:“泉州繁华之地,今天咱们这些土包子也进去开开眼吧。”
哄笑声中,一个守城门的小军官走过来大声呵斥道:“城门重地,严噤喧哗,你们吵闹什么,小心把你们全部抓了起来。都是哪来的,到泉州来做什么!”
李天正应付这些当兵的很有心得,満脸带笑的将一小块碎银塞进了小军官的手里,赔笑说道:“大人息怒,我家老爷是从湖南为躲避战祸来福建的,早就听说过泉州的繁华,初到贵地,未免有些放肆了,请大人不要见怪!”
小军官掂了掂银子,脸上露出了笑容:“你倒也算识趣,本官也不好意思为难你了。给你们个忠告。”小军官说着向四周看了看,低声说道:“进了泉州城內,看到那些番人可得躲着走,不然随时都会把小命送掉。泉州可不是咱们的泉州,而是那些番人的泉州,杀咱们一个汉人,都没人去理会。”
“是,是,多谢大人提醒。”李天正连连点头道。
后面王竞尧几人听得咬紧牙关,恨不得当时就拿出兵刃,杀进泉州,把那些个在中原土地上横行霸道的异族人的脑袋一个个割下来。
正想进城,忽然一顶轿子蛮横地揷在了他们前面,轿子里传出一声中年男人的声音:“官爷们整天风吹雨淋,辛苦了,每人给二两银子请他们吃酒。”
小军官大喜,撇下王竞尧等人,乐滋滋的拿着银子恭送轿子离开。
王竞尧只觉得这声音好熟,肯定在哪听过一般,但努力想来,却始终想不起来,试探着问道:“官爷,刚才进去的那人是谁,真正好大的手笔啊。”
“泉州福建大城,每天进出的人那么多,我哪知道是谁。”小军官心思全在银子上,心想今天真是好运气,一下弄到两笔飞来横财,哪有空理会王竞尧,很不耐烦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