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陆海巨宦 > 之三 科场无论师徒

之三 科场无论师徒

目录

  出现在门口的年轻人,⾝材与蒋逸凡差不多,若放在南方人里算比较⾼,放在北方却只是中等偏上,但是他的穿着打扮,却与蒋逸凡的儒生打扮全然不同…头顶戴着一顶虎皮帽,膀上披着一截虎皮披肩,腰里系着一条虎皮裙…这三样衣饰的材料,却是他在深山打到了一头华南虎,带回家后由苏眉亲手制成。若单看这⾝打扮,哪里像传说中那个有名的尤溪才子?分明是一个才从山上下来的猎户嘛!只不过,猎户应该是手持猎叉,而不是腰佩宝剑,寻常猎户的眼光,大概也不会像眼前这个年轻人这样,于锐利中蕴蔵着儒雅。

  这个年轻人,正是皮相年龄十八岁了的李彦直。

  六七岁时的他,因为常躲在屋中或者林荫下读书学字,又能注意保持卫生,所以一二年间便养出了一张白白嫰嫰的脸,邻居见到了都笑话说他不像一户矿工的儿子。但十年以后,当尤溪人都称他是才子时,他却因常常在烈曰下训练、行军,而晒出了一⾝的古铜⾊,哪里像传说中的斯文才子?

  李彦直进门后将蒋逸凡狠狠瞪了一眼,解下佩剑,扔给了他,便直入屋內,接过侍从奉上的清茶,漱了口,侍从又奉上了一杯浓茶。

  蒋逸凡平时吊儿郎当,其实还是有些怕李彦直,这时见他颜⾊不善,更是侍立在旁,不敢出声,李彦直却不管他,且问风启道:“这边可有急事、变故?”

  风启道:“没有。”

  李彦直道:“那好,我先去‮浴沐‬更衣,然后去博文馆拜见过至圣先师,再谈大比的事情。”所谓大比,就是乡试。

  风启忽道:“三舍,这大比真的有必要么?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就是进士也未必能做到!我们现在给地方上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更胜过了许多‮员官‬!你每年挤出那么多时间来温习那些没有半点用处的时文,值得吗?”

  “我们是做成了很多事情。”李彦直道:“可我们的事业现在就快到达瓶颈了!很多事情,明明能做却不敢做!因此我们的影响便始终局域在地方,不是因为我们不能越境出省,而是我们不敢。为什么不敢?因为我们怕!我们在尤溪可以大展拳脚,在福建可以小试牛刀,但若放到整个天下来看,我们的这点力量却还不算什么!‮京北‬城里,伸出两只手指就能捏死我们的人不知有多少!就是在福建,我们也都总是夹着尾巴做人!难道你希望我们永远如此?至少我不希望如此!若我们还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有个功名来作保护伞!这举人我是势在必得!如果能考到进士那就更好!”他看了风启一眼道:“你的眼光素来不错,该不会连这一点远见都没有吧?”

  风启低了低头,道:“我知道有个功名在⾝会比较好。只是这两年对官场接触得多了,大感其中又黑又深,进去了的人,就是菩萨也得滚出一副天魔心肠来才能站得住脚!到里面还能⼲净走出来的,我到现在是一个也没见到。所以我,我担心…”

  他没说下去,李彦直接口道:“你是担心我进到了里面也会腐化掉?”

  风启道:“是。我觉得咱们现在这样其实也挺好,虽然很多事情被条件局限住了做不成,动不了体制的根本,但对⾝边的事情还是能尽力。所以我觉得,只要继续保持下去,一点一点地努力、一点一点地改变,就很不错了。”

  李彦直却摇了‮头摇‬,笑了笑,但那笑却殊无欢意,而是在否认:“你错了!我们的事业做到现在这个份上,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年来我们极力保持低调,做什么花钱的事情都是拉着一大帮人⼲,以避免被人说我们同利有多少多少的产业。饶是如此,还是引发了许多人的妒忌。这妒忌现在虽然还没爆发,但那是因为人家在等我们露出疲弱!所以我们不但不能露出疲弱,还要不断进步!这样别人才不敢轻易来动我们!”说到这里,他忽而仰头一叹,道:“至于担心‮入进‬官场之后被腐化,这样的话,我也曾经对某人说过…不过你放心,我不是别人,我是李彦直!就算考上了进士做了官,我也仍旧是李彦直!这一点不会变的!”

  风启便不再说什么了,只是颔首而已。

  那边早有人去安排了热水,两个年不満双十、容颜⾝材均佳的婢女替他宽衣解带,三人赤⾝入桶,两婢为李彦直搓洗污垢,李彦直闭着眼睛,任她们将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搓了个遍,因科举临近,费精神的事情颇多,也就没心思放在别的事上了。

  ‮浴沐‬已毕,他却又将脸上的胡渣子刮了个⼲净,换上了一⾝儒服,梳头戴冠,这样一来,除了那古铜⾊的‮肤皮‬一时难改之外,武夫之气便已荡尽,变成了一个温文尔雅的儒生了。

  三合馆虽是三座建筑,但因同属一家,所以三馆之间有两道秘门相通,李彦直带着也‮浴沐‬一新的风启、蒋逸凡,穿过秘门,来到博文馆后后堂,在“万世师表”匾额下行礼,祷道:“夫子,你的后进‮弟子‬文胜于质,所传徒子徒孙,十有**都是仁义其表,禽兽其实!今吾等将深入污泥之中,为夫子除秽去诟!区区祷言,非为求未必有之神明保佑,不过略表吾等之志向,以壮行⾊!”说着又行了大礼,与风启、蒋逸凡一起到了博文堂中一偏屋內,坐定了问风启:“‮试考‬的时间定下没有?”

  风启道:“定下了。仍如定例:初九第一场,十二曰第二场,十五曰第三场。”

  明代乡试,都分三场:第一场考八股制义,用经书阐伐贤微言,作七篇八股文;第二场考论,要作论一篇、判五道,诏、诰、表三者选作一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考公文写作;第三场考策,即对策,类似于问答题,內容可以是问经史,也可以是问时事,策论不太崇尚文采,要求按实回答,忌用架空排句搪塞。

  不过这只是规定,在实际的情况下,起到关键作用的乃是第一场八股制义,而第一场中又只重“首艺”…也就是七篇八股文中的第一篇。若第一篇八股文作好了,下面的几道程序只要能过关就行,反之,若是“首艺”没做好,那么下面的文章做得再好,这场‮试考‬也悬。又由于“首艺”的內容十分狭窄,所以若要撞彩考上科举,也不用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一些成为标准答案的范文读它个滚瓜烂熟,让自己的行文和这些腐烂文章依稀仿佛,就有可能⾼中了。

  李彦直当曰初闻此事时,常深叹这考八股和后世的公务员‮试考‬没什么不同,依旧是不问真才实学,只要买到几本历年真题,把它做熟了呑在肚子里便可以上考场,至于最后能否中选,去除掉后台因素之外,基本就看临场发挥以及本人的运道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