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锦衣为王 > 第三百七十九章 呈册

第三百七十九章 呈册

目录

  第四卷锦衣都督第三百七十九章呈册

  锡恩的话张佳木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略微点头就是。他对属下极严,算得上是赐爵赐金时也大方,但约束起来,处罚的时候也从不留情。平时不谈公务的时候,能和属下谈笑风生,就是打马吊输了在脸上贴纸也无所谓,但如果在公务上,则向来冷峻而不留情,一件事办不好不要紧,但要设法弥补,如果全无办法,就会影响此人在他心里的评定等级…所有的锦衣卫都知道大人心里有一本账,不管是谁,都不会忽略这一点的。

  既然孙锡恩打了包票,张佳木也不会过问他具体的流程,再给他时间去努力就是。

  他这个脾气,孙锡恩心里也清楚,当下只是将陈怀忠的事耝略说了,接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油布小包来,眉开眼笑的道:“瞧,这是属下给大人找来的,属下昨夜可是挑灯夜,看了整整一宿,嗯,写的真不错。”

  “有男有女,有才子佳人,再有床弟之事,再弄点家务纷争,怪力乱神,就是这么一套,偏人都爱看。”张佳木也是笑,手到不慢,已经从孙锡恩手中把小册子全接了过去,略翻一翻,便是笑道:“果然不坏,这个人文笔不差,写的也是精采,怪不得发了财。”

  “我之前可是怎么也想不到,写书还能发财。”

  两人正说的热闹,一群翰林过来,因说的热闹,也没注意到是张佳木在这里,只是一边走一边说道:“诸兄,最近润笔又涨了,真是奇怪,‘事变’过后,原本是二三钱便可请翰林送行文,现在非五钱一两不敢请,哈哈,真是太好了”

  “呸,一群穷酸。”孙锡恩听的大笑,笑过又呸了一声,道:“穷疯了都是,五钱一两的就乐成这样。”

  张佳木注意到翰林群中有崔浩在,他对这个翰林庶吉士向来欣赏,聪明,机智,也不太拘泥,如果当初拉拢成功的话,现在就会是一个好臂助,可惜,和孙锡恩说的一样,不成功。

  又想起李贤,也是一般的优秀,可惜,现在俨然政敌,大家想在一起共事,真的是难了。

  凭什么就不能和衷共处呢?

  张佳木闲时也很闷,也总在想。人追求权势大底也没有错,但他和李贤崔浩诸辈的争执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文臣试图凌驾于武臣之上,在洪武到永乐,再仁宣,至土木后一变,如果现在不是有石亨和他,还有內官的势力在,究竟如何,自然已经是见分晓了。

  只是他现在遇到的是一群操守还过的去的文官,再过几十年,大家就纯粹争的是意气和权势,而不是治国的方针和理念了。

  不管如何,我会坚持下去的。

  “你打算怎么做?”张佳木心念一动,问孙锡恩。

  “我打算,”孙锡恩想了想,便笑答道:“请君入瓮好了。”

  “嗯,好法子,做的要缜密一些,不要叫人看出来。我们的人不要掺和在里头,一点形迹也不能露。”

  这么一点小事,张佳木却淳淳嘱咐,简直不象他平素的为人。孙锡恩不知道,适才张佳木心中感慨,只觉得力的人才太少,也不愿太摧折文官的士气,如果能早点解决他和几个权臣之间的争斗,使得大明重新走上正轨,然后他把精力用在击破残胡上,那该有多好。

  如果大家还是走着老路,将来“华夏”还是要变成“我大清”就算是张佳木历史不強,学术不深,但好歹也知道,胡风凌虐华夏三百年,催折了多少事物,毁掉了多少次机遇,如果不是汉人自強不息,恐怕已经沉沦不起,再难恢复祖宗之雄风了。

  怀着这种想法,他自然对收服陈怀忠的事极为热切,毕竟,这关系到下一步的安排了。

  “是的,我一定好好办。”这件事能有张佳木这样吩咐,显然也就是一件紧要的差事,孙锡恩当即便欣然答应下来。

  “鼓声响了。”张佳木神情淡然,鼓声一响,他便是肃容而立,脸上也是一无表情。现在他已经位比侯伯,位⾼权重,而且新留了短须,很难叫人相信他只是个二十左右的青年。⾝上也是红袍玉带,头戴梁冠,大明朝服之威仪深厚,远非公服朝服可比,在张佳木的⾝上,更是尽显威仪,在他的感召之上,所有在他⾝边的‮员官‬都是威仪俱备,令人一见而感受到所谓的汉官之威仪。

  …

  皇帝疲惫了。

  早朝已经结束了。早朝只是一种形式,只是天子勤政的象征,没有早朝,天子就是懈怠而不勤政,会有大臣非议。

  虽然历经洪武和永乐两朝的酷烈,但‮员官‬们的胆子反而是越来越大了,令人惊奇。皇帝似乎记得,在他的⾼祖父,也就是大明太祖皇帝治下时,所有的‮员官‬在上朝的前夜都会和家人决别,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早朝,会不会遇到什么大案,当时的用法之严,简直直宗秦汉,动不动就是族诛,而且一查就是无数公侯伯,多少开国功臣,不管在当初是有怎么样的血汗功劳,辛苦数十年,往往就因为小过而丧命,甚至连家族也不能保全。

  至于文臣,更是因太祖法令森严而丧命的不知凡已。大明俸禄低微,‮员官‬贪污者也是前仆后继,根本杀之不绝,至于所谓的“空印案”更是杀绝了天下长吏,多少清正廉洁的大臣也死于此案,天下骚然,几乎到了愤怒而反的边缘。

  后来洪武皇帝知道众心不服,于是焚锦衣卫刑具,以宽简待下,大臣们总算是过了几年好曰子。但再到永乐,诛戮之惨,比起洪武年间也不遑多让。对文官,永乐皇帝亦无好感,方孝孺之辈,不知道被诛戮了多少。

  但此辈真的是越杀越多,简直就是杀之不绝,令人无比的头痛。

  从李时勉开始,到得现在,文官们非议帝王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动辄就是弹劾大臣,非议朝政,对皇帝也颇有非议。

  老实说,皇帝虽然脾气忠厚,但是对这一类的事,已经接近忍无可忍了。

  当然,皇帝并不知道,比起他的子孙,他运气已经算是甚好。到得后来,所有的恶事都归咎于皇帝已经成为风尚,凡是奉迎皇帝的都是无聇,指着大明皇帝鼻子大骂的才是忠义之辈,当某人因骂皇帝被廷杖时,大家反而为其弹冠相庆,因为不管皇帝的观感如何,此人升官是已经升定了。一国之君被折辱若此,真的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了。

  皇帝今天的不快,不过是一个叫杨继宗的小官上书言事的事。

  其实皇帝已经足够勤政,但杨继宗之流却仍然鸡蛋里挑骨头。最近因为入夏没有什么公事,边关无警,游牧民族要等入秋之后才会入侵,而农田水利和修路、治河等大工也还没有开始,况且,大明在这种事上也是向来没有什么计划性可言,都是向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里出事了就修哪里。

  至于一国的大事,不外乎是祭祀和征伐,征伐无事,大型的祭祀也还早,至于‮员官‬的考核到要年末才进行,还有刑杀之事,也是过了夏天再说。所以六部无事,皇帝也落得清闲,最近,取消了几次午朝,也没有进行过晚朝,结果杨继宗这个都察院新任的御史就上书皇帝,指出皇帝怠政,并且洋洋洒洒数千言,从先秦两汉到太祖太宗,说了好大一通。

  这么一大通奏书听下来,就是铁人也累了。况且,皇帝虽然现在退朝下来,只在奉天门的云台阴凉地方召见近臣说话,而且大发脾气,但心里无论如何也是明白,杨继宗之流是没有办法惩治,甚至,天子越是惩罚他们,他们的声名就越⾼,受到的崇敬就越深。

  “有时候,朕恨不得穷治乃辈。”皇帝对着近臣,大发牢骚道:“简直是受不了了,大事说,小事也说,苍蝇一般的啰嗦个不停。”

  “是的,”张佳木忍住气,向着发脾气的皇帝赞同道:“臣的意思,文臣有好的地方,但遇事喜欢夸张,也实在是要不得。”

  “嗯,”皇帝很敏锐,向他道:“你是有所指吧?”

  “山西并辽东两巡抚的事,文臣们肯定会说的很严重,臣的意思是…皇上到时候听就是了。”

  “一会朕会见內阁,”皇帝声音颇为冷峻的道:“诸位先生肯定会谏争,但朕心里亦有成见。卿办事要一直这么果决,不要因循守旧,不要害怕得罪人,要为朕彻查奷徒,不管是谁”

  “是,臣知道了。”张佳木很轻快的道:“如果皇上有定论的话,臣意是早派缇骑出京,拿此二人入诏狱治其罪。”

  “可以,就这么办吧。”

  “对了,”张佳木道:“大同总兵官本月的情形,臣已经汇集成册,请皇上御览。”

  每月把石彪的行止汇集成册,然后递呈给皇帝御览,这也是张佳木的妙法。皇帝对石家叔侄的恶感,至少相当一大部分就来自于手中的这么一本小册子。

  “他又做了什么?”果然,朱祈镇一听说,眼神就变的凌厉起来,四周无人,只有张佳木一人并几个心腹內侍,皇帝的语气变的冷峭之极:“朕容他多时矣,今秋看其动静再说,你,暂且也不要惊动他”

  “是”张佳木伏首下去,问道:“臣意是,要不要加強对忠国公的监视?”

  “要,当然要”朱祈镇大声道:“凡有一举一动,都要呈报上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