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258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258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目录

  昌文君没有马上答复武烈侯。

  老太后随时可能辞世,咸阳形势对熊氏来说并不好,树欲静而风不止,狂风暴雨说来就来,他哪有心思留在南阳?

  昌文君考虑良久,决定还是先与昌平君熊启商议一下,至于熊启是否征询太后或者王夫人的意见,那就是熊启的事了。此议由武烈侯郑重提出,可见武烈侯也曾深思熟虑,他在这个关键时刻恳请自己滞留南阳,其背后肯定有某种说不出口的原因。

  难道太后大限将至?太后不在了,自己和昌平君等熊氏贵胄都在咸阳,武烈侯又在中原,南阳和南郡形同虚设,假如秦王政乘势拿下两郡的控制权,那无论对熊氏还是对武烈侯来说,都是沉重一击。当初熊氏为什么没有被昭襄王彻底击倒?就是因为熊氏牢牢控制了南阳和南郡这两块根基之地。今年武烈侯为什么在中原建下显赫战功?就是因为26308445得到了南阳和南郡的倾力支持。武烈侯恳请自己留在南阳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两郡的控制权,从而确保两郡万无一失。

  昌文君的心情愈发恶劣。或许是因为心情的原因,他在给咸阳的奏章中详细叙说了武烈侯对未来大秦土地和人口问题的担忧,丝毫不加掩饰地暗示咸阳,武烈侯有強烈的操控未来国策走向的倾向。

  武烈侯希望统一后的国策是与民休养,全力发展农耕,以一种缓慢但有效的手段稳定中土。这当然是最好的国策,咸阳也希望看到这一天,但问题的实质是,武烈侯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国策?他和他的利益集团试图从这种国策中获得什么?而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君王和咸阳中枢的利益。无疑,这两者之间的利益有直接冲突,武烈侯所希望得到的,肯定是君王和中枢不愿放弃的,所以,国策是否利国利民并不重要,重要的,国策要符合君王和中枢的利益需要,凡是有利于君王和中枢利益的国策,那就是正确的国策。

  武烈侯明确拒绝熊氏在王统一事上向秦王政施庒,昌文君忿然之余,利用这份奏章狠狠地“捅”了武烈侯一刀。

  秦王政和中枢对武烈侯最近一年来所取得的战绩钦佩不已,但对武烈侯肆无忌惮地⼲涉朝政却是越来越不満,尤其武烈侯凭借他对局势的精确预测和过人的天赋一次次地自行其事,甚至故意以隐瞒、胁迫、欺骗咸阳的手段来达到他个人目的,已经让中枢忍无可忍了。

  当王翦和公孙豹突然在一个风雪之夜发动突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注句要塞,三万骑军如狂飙一般杀进雁门之后,咸阳这才意识到他们被武烈侯欺骗了,入代作战事实上是武烈侯和李牧联手操控的结果,而这一举措直接把秦军推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咸阳因此变得极度被动。

  秦王政勃然大怒,当即就想急书南阳,怒斥武烈侯竟然在这种关系到王国安危的大事上自作主张,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中枢可以忍受的底线。

  尉缭、蒙嘉和冯劫等近侍大臣也是非常恼怒。中枢为什么答应武烈侯的恳请救助代北灾民?为什么不愿意趁火打劫杀进代北?原因就是担心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此刻中原尚未稳定,假如秦军在代北‮场战‬与匈奴人久战不下,甚至陷入匈奴人和赵人前后夹击之中,那么赵齐楚燕四国极有可能合纵攻打中原,中原十有得而复失。

  尉缭等人一致认为这是李牧设下的陷阱,而武烈侯胆子更大,竟然将计就计,要打破常规,把秦军直接推向两线作战的险境。现在再回头看看过去几个月发生的事,不难发现,武烈侯在代北大地震之后,一边积极推进中原常备军的建设,一边却以救灾的名义把中原钱粮大量运送太原,目的无非是示敌以弱,成心要把合纵军诱进中原。

  武烈侯太‮狂疯‬了,他的‮狂疯‬已经危害到了王国的安危。

  熊启、隗状、公子腾和公子豹却在此事上⾼度一致,四位大臣不遗余力地为武烈侯的举措进行辩解,同时对尉缭等人的担心嗤之以鼻。公子豹甚至不屑一顾地说“合纵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以武烈侯天纵之才,对付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

  公子腾不像公子豹那般骄狂,他倒是表现得极为谨慎“王翦和公孙豹以三万骑军入代作战,胜算虽然不大,但最起码可以阻止匈奴人乘机占据代北,给我北方军集结和入代支援赢得足够时间。假如此仗我们稍有迟疑,那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必将失去进军代北的机会。让匈奴人占据代北,对中土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都清楚。两害相权取其轻,这种情况下,我们宁愿两线作战,也要阻止匈奴人占据代北,威胁中土。”

  公子腾这话一说,秦王政心里的怒气才稍稍小了一些。

  在代北大地震发生后,中枢曾为是否乘势占据代北有过争论,但考虑到中原刚刚拿下,中原形势紧张,这个争论的结果不言而喻。现在看来,不是中枢太谨慎,而是武烈侯和王翦等人太‮狂疯‬了。他们之所以‮狂疯‬,就是因为手里的权力太大了。前线统率一般都有“临机处置、便宜行事”之权,武烈侯就是凭借这个权力打韩国,而王翦则以此权打代北,事前都没有向咸阳透漏分毫,导致战事开启后,咸阳十分被动。

  既然代北已经开战,咸阳现在只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场战‬上,目标很简单,拿下代北,确保中原。咸阳被动定策,又正值新年,诸事都显得非常仓促,而这给了赵燕齐楚四国足够的反应时间,他们可以马上对付中原秦军。

  秦王政強迫自己冷静下来,急书武烈侯,请他尽快返回大梁,协调中原诸军,统筹中原军政,确保中原‮全安‬。最后,他还是忍不住,在信中大发雷霆,警告武烈侯不要恃功自傲,更不要⼲涉朝政。你的任务是呑并诸侯,一统中土,至于统一前后的国策走向那是咸阳要考虑的事,与你无关。

  这份措辞严厉的书信送达蓼园的时侯,武烈侯正在考虑甘罗的事。

  他无法确定昌文君是否滞留南阳,假如昌文君执意要返回咸阳,那他只能指望甘罗了,但甘罗值得信任吗?在过去的一年里,宝鼎给予了甘罗最大的信任,甘罗也的确做得不错,但从各种消息渠道汇总来看,甘罗正在脚踩三条船,不但与熊氏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与蒙氏也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这给人一种在政治上骑墙,试图左右逢源的恶劣印象。

  政治上从来就没有骑墙,不是站在左边,就是站在右边。至于哪边是对的,哪边是错的,其标准不是真理,而是博弈的胜负。宗越在向武烈侯禀报甘罗一系列不正常举动的时侯,曾对其做出判断,认为甘罗对未来做出了错误的预测,导致他看不到目标,无所适从。

  宝鼎一笑置之。他和甘罗从见面那一刻开始就有默契,甘罗始终保持着这份默契,但现在宝鼎不需要这份默契了,他需要甘罗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复。回到南阳后,宝鼎给了甘罗几次暗示,但甘罗都没有回应,这让宝鼎犹豫了,打算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把章邯留下。既然认定老太后在世的时间不长了,那在离开南阳之前,他必须做好所有的准备,以免让咸阳乘乱得手。

  宝鼎看完秦王的书信,暗自冷笑。昌文君这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朝堂上的这帮熊氏贵胄肯定要随着老太后一起变为历史。熊氏越是急切地想保住现有的权势,越是倾覆得快,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且秦王越是与自己的矛盾激烈,熊氏受到的打击也就越大,可惜熊氏看不到未来,像老太后这样深谋远虑的人更少,这导致熊氏现在正在走上一条错误的路。

  熊氏倾覆太快对蓼园非常不利,宝鼎不得不想方设法予以挽救。咸阳宮里的王夫人只能靠隗清从中周旋,而朝堂上的熊氏贵胄宝鼎就没有太多的办法了,只能寄希望于隗氏大兄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另外就是必须保住东南这两个郡,这可是熊氏东山再起的本钱,也是蓼园目前的“老底”了。

  =

  傍晚时分,宝鼎和赵仪相偎着漫步于白水河畔。赵仪最近忙着帮助章邯一家准备婚事,抛头露面的时侯多了一些,眼里的忧郁之⾊似乎也淡了不少。

  “昨天琴氏兄妹到了宛城。”赵仪低声说道“他们想见你一面。”

  “琴家姐姐可有书信?”

  “不曾听说。”赵仪浅浅笑道“琴家姐姐曾答应熊闵,要帮她准备婚事,但因为太后⾝体不好,把她叫回咸阳了,所以琴氏兄妹只好在年前就赶过来帮忙。”

  “婚礼可以办得节俭一些,没必要那么豪华奢侈。”宝鼎笑道“章邯没有多少家当,这场婚礼恐怕要让他倾家荡产。”

  “封君女儿出嫁,当然要隆重了。”赵仪说道“我听琴玥说,老太后非常关心这事,有可能请大王的哪位嫔妃代她亲自赶来南阳祝贺。”

  宝鼎吃了一惊,顿时停下脚步“消息可靠?”

  “琴玥说消锨从宮里传出来的,应该错不了。”赵仪说道“以咸阳宮和熊氏的关系,昌平君嫁女,太后和大王不出面也就算了,但后宮嫔妃或者王公子总要到场恭贺,否则就太失礼了。”

  宝鼎略略皱眉,预感到王夫人和公子扶苏极有可能趁此机会来南阳。希望隗清能够说服王夫人,否则自己只有提前赶赴中原,不参加这场婚礼了。

  “章邯估计也知道这事。”宝鼎说道“明天你带着中府跑一趟。既然咸阳宮要来人,那该奢侈的地方还是要奢侈,不要丢了蓼园的脸。章邯那个人死要面子活受罪,他哪来这么多钱装点门面?”

  赵仪笑了起来“昨天我已经带着中府去过了。你放心,这点小事我会办好的,不劳你费心。”

  “辛苦你了。”宝鼎感激地说道“我常年在外,顾不上这个家,也没办法照顾⺟亲和妹妹,蓼园里里外外就全靠你了。”

  赵仪抱着宝鼎的胳膊,轻轻说道“谢谢你给我一个家,如果没有你,我早就…”

  宝鼎伸手将赵仪抱进怀里“你想报答我,就答应我一件事,这辈子都不要离开我,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离开我。”

  赵仪情难自噤,泪水忍不住悄然滚落。她知道宝鼎的意思,她也知道自己无法背弃故国。每当夜深人静的时侯,她常常问自己,当故国不在了,自己该何去何从?

  “我不会离开你,永远都不会。”

  赵仪说出这句话之后,心结突然打开,长期困扰她的难题顿时不复存在。一生一世就和这个男人在一起,这就是自己活在人世的唯一理由。

  两人相拥而回,到⺟亲的房间请了安,正打算离开的时侯,白氏忽然对赵仪说道“听说琴家的孩子到了南阳,你明天派人请他们来一趟。我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他们了,心里总是惦记着。”

  溥溥在一旁也叫道“我也想玥姐姐,非常想她。”

  白氏亲昵地打了她一下“不要乱叫,她的辈份比你小,你怎能喊她姐姐?”

  宝鼎看到溥溥一脸窘迫的样子,不噤笑了起来。

  “⺟亲,今天我见过琴珪和琴玥兄妹了,他们说明天上午就来拜望⺟亲。”赵仪恭敬地说道。

  “那就好。”白氏说道“明天,把守相也请来,让他和琴氏兄妹见个面,彼此也认识一下。对了,他这几天都在忙什么?我怎么没有看到他?”

  宝鼎略感吃惊。从⺟亲的口气里听得出来,她很喜欢甘罗,似乎视之如子侄。什么时侯⺟亲和甘罗的关系亲密到如此地步?

  “守相到舞阳去了,⺟亲忘记了?”

  “哦,对,对,瞧我这记性。”白氏遗憾地摇‮头摇‬“他何时回来?我打算让守相与琴玥见一面,如果守相満意的话,我就代他向琴氏提亲。”

  宝鼎惊讶地望着白氏,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王离不是喜欢琴玥吗?”宝鼎脫口而出。

  “小孩子的事,当不得真。”白氏笑道“再说,王离喜欢琴玥,那琴玥是否喜欢他?王离过去在咸阳就是个纨袴,沾花惹草的事⼲了不少,所以你不要把他说的那些玩笑话当真。还有,即使王离喜欢琴玥,你认为上将军会答应这门亲事?”

  王翦当然不会答应这门亲事。与隗氏结亲他还可以考虑,但与琴氏这种巨贾结亲那是绝无可能。

  宝鼎笑着摇摇手,示意自己无心说错了话“⺟亲怎么想到要为守相说媒?”

  “你有时间过问自己这份家业吗?”白氏说道“这么长时间以来,蓼园多亏了守相的操持才越来越兴旺。那孩子非常聪明,为人也谨慎,我相信他,我想把他留在蓼园。”

  宝鼎微微皱眉,不知道⺟亲怎么看穿了自己的心思。

  “我本来不想过问你的事,但你长期在外,的确不了解他。他有他的难处,如果你设⾝处地为他想想,想想他甘氏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你或许就能理解他的行事风格。”白氏指指赵仪“你可以问问她,详细了解一下守相,然后再做决断。我不想看到他成为第二个甘茂。甘茂不是自己要背叛秦国,而是被逼出逃,最后走投无路,竟然活活气死了。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大秦始终欠了甘氏,我们要给甘氏一个正名的机会。”

  宝鼎躬⾝受教“孩儿谨尊⺟亲的教诲。”

  甘罗从舞阳回来后,宝鼎马上把他请到了书房,直接向他详述了未来一年各方局势可能发生的变化。

  代北战事估计要拖很长一段时间,而中原內忧外患肯定要一起爆发,秦军已经无法避免两线作战,但秦军在两个‮场战‬上都有一定的优势,攻击不足但防御足矣,不足为虑,唯一担心的是咸阳局势。

  “老太后的时间不久了。”宝鼎正⾊说道“你可以想像得到,老太后一旦薨亡,咸阳政局将要发生多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我们都不利,所以我们要竭尽所能延缓或者阻止这些变化的发生。”

  甘罗骇然变⾊。宝鼎选择继续信任他,这让他很激动,但他绝没有想到宝鼎会告诉他这些机密要事。事实上,从这一刻开始,他已经得到了宝鼎的承认,‮入进‬了蓼园的核心圈子。

  “代北和中原两个‮场战‬可以有效牵制咸阳宮,但这种牵制毕竟有限,假如大王一定要以雷霆击熊氏,以我们目前的力量无法阻止。”宝鼎说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保存楚系的力量,尤其要牢牢控制南阳和南郡两地。”

  宝鼎把自己的计策一一告之“如果昌文君一定要返回咸阳,你的担子就太重了,必要的时侯,你不得不撕下伪装,与咸阳直接对峙。”

  甘罗神⾊沉重,良久问了一句“王统的事怎么办?”

  “重生。”

  重生?甘罗暗自骇然,武烈侯好狠的手段,竟然要置熊氏于死地。熊氏死了,还能再活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