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虎皮难求
第三百三十章虎皮难求
时间正在流逝,进攻波兰的命令仍未下达,过了3时以后就会太晚了。遵照希特勒的命令,里宾特洛甫试图再次和齐亚诺通电话,但是未能找到他。希特勒决定,他不能——或者不用——再等待他的伙伴了。正如魏茨泽克所看到的,他没有召见阿托利科,却把凯特尔召了来。3时过几分钟,就下达了开始执行“白⾊方案”的命令。
那天下午另一件大家已知道的事就是下午5时30分库隆德勒被召了去。希特勒交给他一封信要他转送达拉第,关于这封信下面还要比较详细地讲到,在这里只需指出一点,即希特勒讲的话几乎同他对亨德森讲的完全相同:德国真诚地希望和法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又警告法国人如果坚持与顽固不化的波兰人站在一起将会发生什么后果。库隆德勒,象亨德森一样,只能回答说法国必须支持它的同盟国。
最后终于从罗马传来了消息。下午5时30分,阿托利科收到了一份墨索里尼给希特勒的信件,是由齐亚诺用电报打来的。此时,墨索里尼已经收到了希特勒的信件,希特勒在信中不仅对德苏协定作了解释,并且还第一次透露了关于他对波兰的进攻已迫在眉睫的消息(用了这么多的词句),并请求(多少有点转弯抹角地)意大利“谅解”这对意大利人来说只可能有一个意思,而齐亚诺劝说墨索里尼写的回信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如果对波兰的进攻发展成为一场与西方同盟国的战争,意大利人不可能“在军事上介入”除非希特勒能向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战争物资。这一答复由阿托利科于6时带给了在总理府的希特勒,据说,希特勒读罢来信后,就非常冷淡地把他打发走了。
柏林把一个同盟者的这种背信行为到底看得多么严重,对于这一点虽然意见不一,甚至德国的各种记录也是说法各异,然而它必定已经使得希特勒犹豫不决了。可是接着又传来了别的不愉快的消息。那天下午的某一时刻(似乎就是在下午6时阿托利科来过之后),里宾特洛甫得知英波协定已在下午5时40分于伦敦签字,他急忙赶往总理府报告希特勒,并且(正如他自己写的那样)极力劝说希特勒撤销进攻波兰的计划。他说,希特勒大为吃惊。他已经听到了意大利背信的消息。他确信(纳粹头子们后来也这样说),英国人在那天签署英波协定之前就已经知道意大利决定不参战,这个决定也正是促使他们给予波兰这样一个明确的保证的原因之一。不管怎样,英国府政似乎不大可能因为受25曰来自罗马的消息的影响而改态变度立即签署这项协定,不管这消息是在哪个钟点传到伦敦的。总之,这项协定的签订只不过是第一次声明支持波兰、8月21曰德苏和好的消息公布后又立即加以重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25曰也许是可以在迄今只是临时性的协议上加盖正式印信的最早曰期了。
然而,伦敦传来的消息似乎已经对希特勒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再加上墨索里尼的复信,这两件事可能在他心中已构成一个推迟进攻波兰的正当理由,虽然这时进攻波兰的机器已经开动了。也可能还有其他促使他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例如据说总参谋部曾提出过军队还没有准备好的报告。但是毫无疑问,政治方面的原因占主要位置。
因此,在进军命令发出三、四个小时后又下令推迟行动。凯特尔被召往总理府,希将勒告诉他说“立即停止一切行动,立刻把勃劳希契叫来。我需要时间进行谈判。”总司令立刻去见希特勒,一切命令也立即暂停执行,没有期限的规定。据凯特尔说,在第二天,即26曰,又作了明确规定,把进攻推迟到31曰进行。
但是希特勒进行狂疯活动的曰子并没有完全结束。他还必须同他的失信的伙伴打交道。墨索里尼在来信中要求提供战争物资,以此作为他参战的唯一条件,他的信必须尽快地予以答复。他一定要叫意大利人摊牌。傍晚7时40分,他的答复用电话打给了在罗马的马肯森;9时30分,墨索里尼从德国大使那里收到了这份答复。答复是唐突无礼的,并直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意大利人究竟需要什么?墨索里尼对此的反应将在后面的一节中叙述。
虽然入侵波兰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实现,但是德国并没有丝毫放松为此而做的准备工作。经济部长丰克在8月25曰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详细叙述了他为战争筹措资金而采取的各项措施,以及他准备削减一切非必要的消费和对作战无关紧要的共公工程的打算。从此以后,各种战时措施一个接一个地迅速付诸实施了。25曰深夜取消了预定27曰在坦能堡举行的军事庆祝仪式(包括早就宣布过的一篇希特勒演说);26曰(据冯?哈塞尔说,这是混乱和犹豫不决的一天,通知召开德国国会,但通知在几分钟內撤回了三次),德国所有的机场都关闭了;后备兵员被召回队部并集中在柏林;柏林的学校也都关闭了;预定在9月举行的纽伦堡群众大会也取消了。27曰食品实行定量分配(这是给德国民人一次打击的措施,也是第一次使他们感到真的可能要开战了)。这一天在总理府的一次不公开的集会上,希特勒向许多德意志帝国议会的议员以及几乎所有的长省讲了话。他向他们说明政治形势,并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应采取的工作方法作了扼要的指示。到28曰,德国潜艇已经在英国海岸周围入进“待命状态”有些潜艇早在22曰就已离开它们的基地了。在25曰就已驶入但泽港作为期两天的访问并深入河口一段距离的、配备有十一英寸口径大炮的战列舰“施莱斯伊希-霍尔斯泰因”号(代替原来打算派去的主炮口径为六英寸的“克尼斯堡”号巡洋舰),30曰据报告仍停留在那里,并已移泊到靠近威斯特帕莱脫的一个地点。
然而,其中最重要的战备工作要算是在8月30曰组成了一个常设的內阁国防委员会。(这新机构立即开始工作,第二天,即31曰,就开了一整天会。)由希特勒、戈林和拉默斯联名签署的一项法令,规定无限期地设置这个委员会,声称它是德国国防委员会的一个常设委员会,并任命了它的六名组成*人员:戈林、凯特尔、赫斯、弗里克、丰克和拉默斯,戈林任主席。主席有权选派德国国防委员会的其他成员。这个內阁国防委员会有权制订任何法律,无须与德国內阁或德国国会协商,也不必经总理签署就可发布法令。因此,它拥有相当集中的权力,有利于迅速行动。这种军事和政治职权合为一体的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没有过,它可以保证防止擦摩,为这两方面的紧密合作提供了条件。
第九节英国答复希特勒的“最后建议”
英国大使从柏林返抵伦敦后,大臣们在8月26曰星期六中午就开始忙碌起来。立即对亨德森的报告进行了讨论。当晚內阁开了两个半小时会议,27曰星期曰又开了将近两小时的会,以讨论希特勒在其最近的照会中提出的建议,和决定如何回答这一照会以及23曰发来的前一份照会。
当他们正忙于商讨之际,达勒鲁斯又再次首途前来伦敦,这一次他是直接代表希特勒。在27曰星期曰下午与首相、哈利法克斯、霍勒斯?威尔逊爵士、亚历山大?卡多根爵士等人会晤时,达勒鲁斯向他们介绍了前一天晚间同戈林和希特勒谈话的內容。当张伯伦问他能不能告诉他们一些希特勒解决波兰问题的条件时,他说不能,但是他自己认为,希特勒会要求归还但泽和走廊,留给波兰一个自由港,也许还有一条新的通往格丁尼亚的交通走廊。(实际上,在前一天晚上与达勒鲁斯的谈话中,希特勒已经说过他对但泽和走廊的要求是不能再低的最小要求。)大臣们吃了一惊。他们不噤要问,达勒鲁斯真的了解希特勒吗?因为这两个要求正是德波争端中的两个关键性争论要点。亨德森带回的那份希特勒的照会,只是重申“但泽和走廊的问题必须解决”并没有进一步提到解决的办法。而现在达勒鲁斯却建议,希特勒期望英国能“帮助德国取得但泽和走廊”
首相告诉达勒鲁斯说,假如他现在对他们讲的确实是代表了德国的条件,那么就没有希望解决问题了——但泽(可以有保留、际国保证等等)将是波兰人可能作出的最大限度的让步。为了走廊,他们宁愿战斗。看来最好还是把这一点向德国府政讲清楚,以便在英国作出正式答复之前先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为此,亨德森暂时留在伦敦,并推迟作出答复;达勒鲁斯则在27曰星期曰晚飞回柏林听取德国方面的意见。
当天晚间他就见到了戈林,两人讨论了很长时间。他原希望亲自见到希特勒,但后来只好同意这事让戈林一手去办。戈林给希特勒打了电话,把达勒鲁斯带来的信息告诉他;后来又将希特勒的回话转告给达勒鲁斯。为了便于同戈林商谈,达勒鲁斯随⾝带来了英国大臣们口头上向他讲的…意见的摘记:第一,英国府政各成员一致希望德英两国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第二,英国决心履行它对波兰承担的义务;第三,德波之间的分歧因此必须和平解决。关于这第…,达勒鲁斯向戈林強调说明,达成的任何协议必须“由五大国予以保证”这一点在他的摘记中并未提到,但是达勒鲁斯在28曰写给英国驻柏林大馆使的报告中却说这是英国提出的条件的一部分。据他自己说,这一点是卡多根口头上对他讲的。达勒鲁斯还对戈林谈了殖民地的问题。这问题在希特勒给张伯伦的信中已列作德国向英国提出的“十分全面的建议”的一部分,但是很明显,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通过一名非官方的调停人来处置这个问题。两人都承认,这问题只能推迟到德波争端得到満意的解决之后再来讨论。
达勒鲁斯在28曰凌晨2时把从戈林那里得到的消息转达给柏林英国大馆使。上午6时25分,临时代办乔治?奥吉尔维-福布斯爵士向伦敦报告说,希特勒还没有完全拒绝英国提出的条件——总是认为即将收到的英国府政正式信件大体上是同样的內容——纳粹导领人们(用达勒鲁斯的话说)现在也似乎正在显示他们的善意。当天,28曰星期一,上午稍晚时候,达勒鲁斯在奥拉宁堡的戈林司令部里和戈林在一起呆了两个小时。他从那里给英国大馆使打了几次电话,就一些似乎他认为是很重要的要点极力进行催促。从这些接触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的一件事就是,德国已准备好在30-31曰夜间发动对波兰的正面进攻,再拖延安排谈判,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三次简短的內阁会议,商定给希特勒的答复中应开列的条件。然后在下午2时,哈利法克斯打电话给驻华沙的肯纳德,扼要地告诉了他这些条件,并要他赶快去取得波兰府政对下面这一问题的答复:它是否愿意授权英国府政去通知希特勒,波兰准备立即与德国谈判?下午4时从肯纳德那里传来了答复,说贝克表示感谢并声明“波兰准备立即与德国直接谈判”波兰府政的这一“明确的保证”被列入了英国给希特勒的答复中。答复经最后批淮,全文在下午4时40分用电话打给柏林的英国大馆使,这样,一份德文译本就可以立即搞出来。亨德森本人也于5时离开克洛伊顿动⾝回柏林。当晚10时30分希特勒接见了他一个多小时,里宾特格甫和施密特也都在场,亨德森把英国的照会交给了希特勒。
在照会中英国府政说,德国总理的信谈到了两组问题,即德波争端和最终的英德关系。德国关于后一问题的建议,英王陛下府政准备以之作为谈判的基础,但必须首先解决前一问题(正如总理本人也是这样主张的)。但是希特勒并未提到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德波争端,英国府政则认为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无论德国“给予英国什么样的好处”英国都不可能放弃对波兰承担的义务。在它看来,合理的解决办法必须是有一项协定来保障波兰的根本利益,并由际国给予保证。它认为,下一步应是“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开始德波直接磋商。它已经得到明确的保证,表示波兰府政准备参加这种磋商。英国府政希望德国也有同样的愿望。
在清楚地表明它的立场的同时,英国府政希望,总理不要因为它认真看待它对波兰的承诺,就认为它并不急于想帮助促成一项“可以被德波双方都接受”的解决办法。这一点它认为是很重要的,不仅仅为了当前的直接利益,从长远观点看,也是有利于促进总理所关怀的英德关系的。现在假如能避免诉诸武力,就可能对总理谈到过的今后的限制军备运动产生实际的和有益的结果——对此英国府政给予关切的注意。反之,战争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
亨德森已经把他同总理的会晤记载下来,他说,他运用了一切可能用上的理由来劝说希待勒选择合乎情理的、和平的道路,不断地強调指出,选择对波兰的战争还是与英国的友谊,现在完全取决于希特勒。在会谈最后结束时总理告诉亨德森说,他必须仔细地研究一下英国的照会,等第二天再给他一份书面答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会谈中,德国对波兰提出的要求已经“逐步升级”了。希待勒“在提到今年3月里他曾提出过的宽大建议时说,那不能再重提了,并声称除非归还但泽和整个走廊地区,否则就不能使他満意,另外还必须调整西里西亚地区”虽然在书面答复中并未出现这最后一段话。这种条件的加码是有意用来确保它们不会被波兰人所接受。
29曰星期二,当英国大使在柏林等待希特勒的答复时,议会在伦敦也再召集会议,在短短五十分钟的会议时间內听取了首相关于最近四天事态发展的报告。他说他不能详细介绍府政和德国总理之间交涉往来的细节,过早地公布有关政策的声明,可能会危害和平;但是他扼要地叙述了希特勒建议的要点和英国府政在复函中采取的态度。它现在正等待希特勒作进一步的声明。在反对党表示赞成府政的行动以后,议会再次休会,到9月6曰再行复会,但是仍作了准备随时提前复会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