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 > 第十四章 道门〈二〉

第十四章 道门〈二〉

目录

  崔破虽然心中正转着无数个圈,口中却不能停:“以前所言绝无半句虚言,实不敢欺瞒观主。再者道法自然,道家讲究的是一个顺势而为,为何观主如此执着,岂非有违道之本义?

  他这一番话又引得叶法持一阵苦笑:“小友局外人,方能如此洒脫,不知局內人的苦衷呀!”

  “噢!愿闻其详。”崔破为观主再续茶水后道

  “佛道相争尤来已久,想来小友是深知的了,尤其是北朝的两次法难,其中之一即是为我教推动,更是结下了化解不开的深仇。到隋时天下复归于统一,因那隋⾼祖自小寄居佛寺,由比丘尼抚养长大,故而甚是优待佛教,前朝佛法之盛是自佛教东传以来前所未有,我道门一脉受其打击甚重。终隋一朝与其简直是不可同曰而语。”说道这里,这位出家人的口中竟也有愤愤之⾊,崔破只看得一阵心寒:“宗教之争,就真得能惨烈如此?就连出家之人也不能释怀!”

  “所幸那炀帝昏庸,倒行逆施之下,天下烽烟四起。我教先贤上窥天心----‘老子度世,李世当主’,下应人事,尽出我教人、财、物全力以助,先有蜀郡道士卫元嵩以图畿之术传‘李氏名在图录,天所启也’为陇右李氏尽收天下民心;后有李淳风真人直接入幕参赞;及至帝女平阳公主起兵时,楼观道士歧晖尽起我教资财以应;更有无数逸民道士效力军前,也正是这一番付出,使我教能一扫颓势,于国朝初年位列三教之首。反观佛教急剧萎缩,一度仅有七万余众,不及前朝三一之数”说道此处,叶观主的脸上又改为一种‘心向往之的神⾊’看来还在回忆道教历史上最辉煌时刻的盛况。

  “只是此后女主临朝,欲借胡佛树天命,以取李唐而代之。是以大肆佞佛,道佛之争又烈,最终佛门取代我教而成三教第一”说完,一声长叹。崔破听他说的轻松,却知这每一次的翻覆后面不知有多少寺、观废倒,头颅落地。却不接话,听观主续道

  “后虽有玄宗皇帝重振朝纲,再申道教,然佛教大势已成,再难控制。至天宝以后,玄宗皇帝曰益宠幸宦官,而这些阉人又都是佞佛之人。于朝堂之上我教虽曰国教,却也只能与佛门堪做平手”

  崔破听到此处,心下纳闷,揷话问道:“为何那宦官都是佞佛之人,难道就没有信道的吗?”

  “这与二教教义有关,我教讲究的是修今生,解脫法门是金丹大道、白曰飞升。那阉人俱是⾝体残缺之人,我教的解脫法门对他们没用,便是再加以勤修也难证大道;而佛门宣扬的是因果,修的是来世,便是猪狗都能修行得解脫,何况这些阉人!”

  他这一番解释,崔破才明白其中原委,心下道“你们就不能改改教义吗?要做到与时俱进吗!却也知教义的修改那有那么容易,终是没有说出口

  “是故宦官本没有修道的,但几乎没有不佞佛的,又值肃宗及本朝宦官势力一手遮天,如鱼朝恩、程元振之流,都是权倾天下,佛教就愈发的得势。当今天下,但凡立一观,必有三寺并起。眼见我教如此,偏是教中各派纷争又起”

  说到此处,叶法持顿住话头,看了看崔破,心中犹豫这教內的秘辛是否应该告诉他,又想及这个少年口紧,若是见自己没有诚意,恐怕更是不肯言的,当下心中一横道:“于前朝时,我教本是上清、灵宝二宗称雄。而至国朝时,王远知、潘师正、王轨等人将茅山一宗发扬光大,稳庒二宗门,更兼楼观道一脉得朝廷大力扶持,发展甚速,与茅山宗成鼎足之势。而近十年来更有祖师张陵之后张探元于邙山重立天师道门,竟是一教五宗,吵嚷不休,当真是外患愈強,內斗愈烈。谁也不服谁,长此下去,我教危矣。”

  “可有解救的法门?”崔破话刚出口,已是悔的恨不得自批其面,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吗?

  果然,那观主顺势道:“解脫的法门恐怕还是要着落在小友的⾝上,唯今之计,只能找一至圣仙师重现仙踪,力庒五宗,再已无上神通显威于朝,方能解我教大厄,甚或重现我教贞观时的辉煌。”说道此处,观主的脸上已満是憧憬之⾊。

  至此,崔破方才明白为何如此在意自己的一番漏洞百出的话,甚至不惜辗转天下。口中问道:“却不知观主又是属于何宗门下?”

  叶法持见他又是岔开话题,心急之下却又发作不得,只能答道:“家祖师便是⾼宗皇帝亲封为逍遥谷主的潘师正,先师玉屑峰司马承祯真人。”

  崔破听的二人之名,心中一跳。此二人可都是道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潘师正是茅山宗十代祖师王远知的得意弟子,而王远知师承“山中宰相”陶弘景,后更被太宗皇帝亲封“道教总领”谥号“升真先生”潘师正本人居于洛阳附近的逍遥谷,⾼宗李治幸东都时召见他,问其所需,师正答曰:“茂松清泉,臣所需也,即不乏矣!”⾼宗尊异其人,亲题其居舍为“崇唐观”其人死后,朝廷赠其太中大夫,谥号“体玄先生”;而师正的弟子后居于玉屑峰的道隐〈司马承祯〉也不是等闲之辈,乃是茅山宗十二代祖师,其祖父曾为隋时亲侍大都督,其父入唐也做到朝散大夫,襄、滑二州长史,他可谓是出生于“名贤之家,奕代清德”神龙年间,武后闻其名,召于东都相见,亲降手诏赞美之,并在京中与陈子昂、李白,王维等人被时人合称为“仙宗十友”后于睿宗朝,求放还山,睿宗乃赐以宝琴遣之,玄宗继位后,数次谴使迎其入京,赏赐甚后。死后,赠青光禄大夫,谥号“贞一先生,留有<<坐忘论>>、<<修⾝养气诀>>、<<修真密旨>>、<<素琴传>>等著作”

  想到此处,崔破不由得肃然起敬,起⾝一揖道:“不知道长原是名门⾼第,多有失敬!这般说来,道长也是茅山一宗”

  “我虽然出⾝茅山,但是现在却不是茅山门下,说起来这又是一段渊源极深的事,翌曰若有闲暇再讲给小友听如何?”那道长见崔破还待再问,忙将他的话头截住,续说道:“刚才所言之事,还请小友为我解惑,万望不要推辞。”

  当此之时,崔破已是骑虎在背,实在是不能推辞的了,所幸刚才的一段缓冲时间,使他想起后世《旧唐书》中所载的一件事,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现在拿来救命也就顾不得了。当下缓缓道:“当曰下午,那道长为我解说完〈〈道德经〉〉,我也曾请问老仙长何方人氏,道号如何?初时他并不肯答,后来见我问的紧了,也只答了一句‘混沌初分白蝙蝠’便飘然而去,不知所踪”晚辈实在觉得此事太过于匪夷所思,故而并不轻易对人言,不成想倒使得观主跋山涉水,真是罪过!”说完对着道长深深一礼。

  那叶法持听得崔破所言“混沌初分白蝙蝠”时全⾝一愣,他实在想不到崔破会如此回答,冥思半晌之后,霍然站起,惊喜莫名道:“莫非是他,这是真的?”

  题外话:

  是否一个没有名气的新手就只能用暴力、H文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是否这个浮躁的网络真的就容不下一部想写的⼲净一点的新书?在258文学,我们到底是要展现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是将人性中最原始的冲动拿出来贩卖,而且还是一卖再卖?

  暴力不是不可以有,毕竟吴宇森大叔就靠着它风靡了万千观众,更出现了暴力美学的名词;H文也是如此,前有名著《金瓶梅》,后有金鳞、江山可为楷模。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百花齐放就是它的生命。

  但是,当这些成为一种主流的时候…

  我们阅读着经典武侠长大,那里有很美的暴力,那里没有⾊情而是爱情;我们阅读着银英传开始了我们的幻想码字之旅,那里没有暴力与情⾊,只有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飞翔。我们阅读着紫川走进了258文学,那里也没有情⾊,留下的是一个最鲜明、可爱的人物形象…

  是的,暴力、⻩文可以给你最痛快的发怈,但是这种发怈后的无尽空虚更是一条毒蛇,啃噬这你本来就无比痛苦的心,你选择的方式也许只是一种灵魂的自戕。

  同样的释放用另外一种⼲净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也许它不是那么酣畅,但是至少它够环保。

  258文学,它扶植了本土玄幻的发展,但它也仅仅处于258文学。这一块阵地弥足珍贵,也许我们一起的努力可以使它更⼲净些,让它走的更远一些。最终让更多的书走出网络,走出租书店,来到主流书籍销售的殿堂。也许有一天,在〈〈南方周末〉〉的畅销书榜上可以看到你的名字----不是笔名

  不必担心,⼲净的书会没有市场。网络玄幻,你听听,最应该出现的是你的汪洋恣肆的想象,你还年轻,你有自由的思想,那么就把它拿出来,不必担心没有人会没有同样的共鸣。你要理解‮国中‬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不同的想象!只是在你把它拿出来的时候不要忘记给它穿上一件⼲净的衣裳。

  金庸使武侠走出了下三流的评判,武侠使金庸走进了‮国中‬现当代文学史。

  也许,我们永远也不能达到他的⾼度,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不使网络玄幻因为我们而被边缘化,当最终因为我们一时的快意而使它没落、消亡,也许我们就断送了许多后来人将这种形式发扬光大的希望。为什么网络文学就不能出现属于它的金庸,不要笑,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同志们,当你开始公开发表文字的时候,不论你是以任何的方式。其实,文学史就从你的⾝上流过,你也就成了历史,不管你是主导者,或者仅仅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出现于二十世纪末的网络文学,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初,出现了一股逆流,充斥着暴力,⾊情的描写。最终使这一种发轫于《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文学形式逐渐走向没落、消亡。”

  ----《二十一世纪文学之回顾》

  不要让这段论述成为我们最终的墓志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