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我意三国 > 第二十八章 新的一天

第二十八章 新的一天

目录

   此刻时已近冬,萧瑟的秋风将大地上的绿草吹成了和⻩土一般的颜⾊,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到了一丝丝悲凉的味道。深秋的天气很是⼲慡适意,却是一个游玩享乐的季节,然而在这样的季节里,关中乃至整个天下的大势都将因为这一场大战而决定,四十万的唐军对阵五十万的魏军,这确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了。如果除去诸如官渡、赤壁之类兵力对比极不相当的战役以外,似乎在历史上能和这样的战斗相比的也就是几百年前决定了战国两个‮家国‬大战的那场战役吧。

   “现在很多人都把这次战斗和以前的长平之战相比哦。”望着南边显得十分平静的渭水,李晟淡淡的提起了话头。“那也不赖嘛!至少我们应对了一个好兆头。”跟随在李晟⾝边的徐庶笑着应道。外头在将这场战斗视为“长平第二”的同时,也将唐为两方分以秦赵视之,李晟所建的唐被视为秦,而曹真所处的魏则被视为赵。且不说外界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区分,只就秦实际上长平之战的胜利者而言,众人似乎也认为李晟的唐在这一场战斗中会处于上风——徐庶所说的好兆头指得便是这个。“兆头是不错,不过还要能够打赢才行。”李晟随口应道,眼睛却不离河对岸片刻。⾝处于此地的他对于河南的那块地有着一种难以寓言的感觉,尽管他自己也明白那样的感觉纯粹是自己心底的一种妄想,但在实际上他却是无法控制住这种妄想的存在。因为对面那块地有这么一个名字:“五丈原。”“哎…那样的悲凉看来是绝对不会在我这儿出现了。”李晟长长的叹息了一口气,随之便把目光收回来,看到了自己的脚下。他们是沿着河边行来的,那你本来没有什么脚印,但随着他们一路行来的践踏,一个个清晰的浅坑在他们的脚下形成。这是全新的,似乎也正预示着他们的路是全新的。“…明天的战斗你打算怎么做?”李晟这样询问徐庶。

   “怎么做这是由陛下您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由我!”徐庶微笑的应对道,他看了看李晟那不解的模样,更进一步的解释道:“若是陛下求稳,则有求稳的办法。若是陛下求速,则有求速的办法。”

   “哦?这怎么说呢?求稳如何?求速又如何?”李晟笑着问徐庶,他让他把事情细细说一遍。

   “若是求稳,则陛下不需要去思考什么计谋之类的只需要专心针对自己的面前的敌人,一步一步的打下去便是了。若是求速,则陛下可以让一路人马装作大军的模样钉在这儿与敌人交战,而以另一路人马由小路直揷长安。长安虽是大城,但也需要人马防守方可。我观此刻之曹真已然将长安的魏军全部带出,此刻长‮定安‬然是空虚至极,正可以被我一战而下之。长安一下,曹真这儿的前线必然慌张,到时陛下便可以乘势击之,这关中一战可定了。”徐庶简单的将两个计谋列在了李晟的面前。从他所说计策的巨细可以看出,他显然是更倾向于那求速之策的。

   “哦?迂回攻击敌方空虚之所在?”李晟的眼睛一亮,迅速的了解了徐庶这战术的意图:“这样一来,我军确实很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內攻占关中。这若是成功的话,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个好计策;可要是失败了,只怕会把我们整个北伐的结果都给浪费了哦。”李晟沉昑起来,看模样他却是想反对这样的激进之谋。毕竟自家已经达到了这个地步,所取得的优势已是十分的明显了,似乎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求速,而冒如此大险。“…失败了嘛?看来陛下对冒险之策并不感‮趣兴‬啊。”徐庶看着李晟沉思的模样心中如此想着,他用手轻按自己的胸口,却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对不住那个有人的托付——这不是他徐庶自己的计策,而是某一个人请他向李晟做出的建言。从开战到现在,那人已是一直窝在那个地方不动了,眼看自己这边打得激烈,却也有些心底庠庠起来,于是便写了书信给徐庶,让他向李晟提出这样的意见。“成果和风险不成比例哦。元直,若这是一笔买卖的话,只怕你是要亏大了呢。”李晟微笑的对徐庶说道。他这么说显然已是否定了徐庶的建议。

   “这…”徐庶还想在争辩什么,却看见李晟亲亲的摆了摆手,让他不必再说下去:“这计谋虽然收益太小,风险太大,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若我们不当当将这眼光放在关中一地的话,那事情或许还大有可为。”说着李晟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递给徐庶:“这是士元从荆州发来的书信,其中明确的提出了另一份作战计划,我看倒是和你所说的很有些相似。只是他针对的不是区区的一个长安而是整个天下,手笔倒是大得很呢。我想你倒是可以看看,综合一下,从中总结一个最适合我们的方案来。我的胆子毕竟还太小了,实在没有那个胆量完全按照这其中的做哦。

   “啊…原来士元也给陛下您发来的书信啊?”徐庶对此颇有些错愕。要知道他刚刚自己所说的计策,其实也是庞统所教得呢。

  夜已静了,在闪烁的油灯之下徐庶细细的研究着庞统的那份计划。

   作为一名智者,他徐庶也是不轻易服人那种,然而在详细的看了看庞统的计划之后,他却不得不对庞统佩服起来。

   虽然他很早就知道庞统要比自己強些,但几年不见庞统,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却让他以为自己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可以赶上去了。

   “…我和士元应该差不多吧?”这样的想法偶尔也会在他的心底出现,尽管只是一闪而逝的,但却让他无法忘怀。

   “是差不多!”他渐渐的也这么觉得。

   但这只是以前的事情了,在看到了庞统的这计划之后,他便明白自己和对方终究还是有差距的,这不单单是能力方面,也有一些个性上的不同。

   他知道自己的个性是属于那种极不特别稳重,也不特别激进的普通个性,这样的个性让他既无法做到向孔明那样一步万思,也不会向士元那样一口气策划出这么庞大的冒险进攻计划。

   “…以水军舰队配合已经平定了倭国的司马懿突袭建业,昅引住江东的注意力,而后用荆州的‮队部‬突袭宛洛,直取曹魏的重心…这还真是大手笔啊。徐庶感叹着。

   对于这样的计划,他自认做不出,也无法狠下新来执行。

   当然,这不是他看不到这样做的好处,而是他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在看到了好处的同时更看到了这样做的坏处:“万一…要是真的有那么一个万一,知道危险就要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了。

   别的地方不好说,只怕荆州很有可能被东吴所夺取哦。“这怎么办呢…本書轉載拾陸文學網…?”徐庶琢磨着这个问题。

   他知道李晟将这件计划交给他来看的原因:“陛下并不是看不到这么做的好处,但他和我一样,怕是也看到了这样做的坏处。

   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庞大了,对各方的要求都十分的⾼,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手下这些将军们究竟冷不冷做到,却是一个问题。

   尽管一切就纸上谈兵而言,这个计划实在是有很大的成功性,但就实际来说又是如何呢?这却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成固然大挣,败也不免大亏,这其中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啊。

   陛下怕是知道这一点,才把计划交给我吧。

   他想让我对这计划进行一下修改,目标不需要定那么大,风险自然也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很快的,徐庶便把握到了李晟真正的用心:陛下満意这样的冒险,只是觉得这样的冒险太过宏大,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削减,而我则是被抓来当这个计划的削减工作。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徐庶便开始彻底的究其计划的实质了。

   他开始对计划中的每一个方面进行肖想,进行评估。

   至于自家的陛下为什么会找自己来处理这样的事情,究竟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还是因为自己的个性,徐庶并不想考虑那么许多。

   他知道自家陛下会如此的找上自己,肯定是会有他自己的考虑的,而以自己眼下的⾝份去度测一位君主的心里,这怎么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虽然他徐庶有九成九的把握肯定自家的陛下并不在乎这个。

   “算了吧。

   那件事情…可不是我能想象的。他淡淡的咕哝了这么一句,便把心思转到了一边。

   要研究计划,首先要从整个天下的大势研究起,尤其在这种将所有的敌国都牵扯到其中的时候更是如此。

   如今的情况是:大唐拥有正规‮队部‬四十万,五十万左右的预备兵。

   眼下动用了北方方面军正规军十万,西方方面军四十万,正规军二十万,预备兵二十万,东方方面军二十万,正规军十万,预备兵十万,至于这以外的兵马则是作为守备‮队部‬被分散在大唐內的各个要地进行防守的,他们几乎清一⾊的都是预备兵。

   虽说大唐的预备兵也是具有相当战斗力,但要说大唐眼下已经用尽了全力,完全是一副外強中⼲的模样,却也是一个事实。

   占据了上风的大唐都如此,那比大唐还有一些不如的吴魏更是不要说了:还没有加入战局的吴国拥有十万的正规军和二十万左右的预备兵,其主要驻扎的地区分别是建业方面(两万正规军,五万预备兵),江夏方面(五万正规军,五万预备兵),豫章方面(三万正规军,六万预备兵),冶城方面(四万预备兵)。

   这是在吴与魏签订了协议之后的情况,建业方面的‮队部‬主要是负责首都的治安和长江防线的防御。

   虽然吴魏结成了联盟,但两方对此都还是有一些防备的;而江夏方面则是针对荆州的战备,要知道东吴可是从来也没有掩饰自己对于荆州的野心,当然此刻他们对外的说法却是要以这样的兵力来防守庞统的东方方面军。

   至于豫章方面则是为了应付山越的变乱,这是东吴固有的⿇烦了,只可惜一直都没有解决,这其中固然有东吴的政策不对头的缘故,但自己这边不断的对山越进行支持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最后的冶城方面,则是纯粹为了服务江东的水军,要知道冶城离江东水军的最大的一个基地泉州基地倒是极近,故江东将这么一支兵马放于那儿其用意自是不言自明的。

   当然,在冶城的这一部分兵力众多,可在实际战力的计算过程中却完全可以将他们忽略不计——因为全天下都晓得,江东在冶城的这一路人马却是专职后勤而不曾训练的,他们是真正完全的后勤‮队部‬。

   “…江东没有加入战斗,战力丝毫未损,又因为其本⾝对局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且吴主孙权还是非同寻常之辈,故对于江东只可与之骚扰,却不可直接与之为敌。

   我看必须把士元那计划中有关江东的部分删却才是,尽管我们实力已是十分強大了,但似乎还没有同时和江东、曹魏作战的把握啊。徐庶很快的明了了这一点,他认为眼下直接去招惹江东这么一个还算是強悍的对手对自己这边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东吴的情况已经是这样了,那曹魏那边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三个‮家国‬当中曹魏拥有最为众多的人口,因此他的军队也是最为庞大的五十万的正规军,接近一百万的预备兵,以及无数怎么也无法统计地方武装,这让曹魏拥有所有人都无法企及的战争潜力。

   徐庶知道尽管眼下自己这边凭借着某种技术上的优势和战争的突然性取得了这场战斗的上风,但如果自己这边将战争拖延下去不尽快解决这一切的话,那一旦等曹魏那儿缓过气来,等待自己的将会是越来越渺茫的胜利和越来越贴近的失败。

   这是自己所不愿意见到的,所以战斗必须迅速的结束。

   “…眼下,曹魏那边的‮队部‬主要被分为这样几大块:北方的河北军团总兵力在四十万左右,其中正规军二十万,预备兵和地方武装二十万;然后是曹真的关中军团总兵力在五十万左右,其中正规军十五万,预备兵和地方‮队部‬三十五万;接下来是宛城的南阳军团,正规军五万;而后则是东边的徐州军团,正规军十万预备兵和地方武装无数——唔,曹魏和我们一样都是将‮队部‬集中在边境啊。

   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很好很合理的布局,但其中也不是没有弱点的存在。

   恩,正如庞统所说的那样要打败一举曹魏,其关键就在于宛城。

   如果我们能顺利的突破宛城,那么以我们的实力完全能在曹魏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拿下虎牢关。

   到时我们对曹魏的朝廷可就成了关门打狗之势了。徐庶仔细的琢磨着这个问题,眼睛慢慢的定在了地图上宛城的那个点上:“以我们的能力能够突袭宛城,并获得成功吗?”徐庶开始回忆有关宛城的种种了。

   现在宛城的守将乃是以故前将军张辽之子张虎,据说是一个刚猛的武将,在魏军的新一辈中也算是极为出⾊的了。

   不过徐庶确认为自己这边并不应该把他放在心上,因为有资料相似张虎这个人只学到了他父亲的武艺,但在个性上却是相当的鲁莽。

   徐庶觉得他并不能抵挡凤雏的进攻。

   “也就是说我们这边北上的话,宛城根本就无法阻挡我们…”徐庶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这个问题解决了,但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在他的眼前:“既然从宛城北上的话,对我们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又将用怎样的兵力来实现这样的进攻呢。 因为不能把东吴拖入战局,所以用驻守倭国的兵力进攻的建业的事情已然不成…既然这样,那我们只能再次动用那一招了…”徐庶犹豫了半天终于做出了决定:“用疑兵,用內乱,以此来拖住江东。“嗯…大概就这是这个样子吧。徐庶研究了半天,将计划重新增删修改了一番终于将笔放下,轻轻步出了营帐。

   此刻已是‮夜一‬过去,天⾊大亮,原本平静了‮夜一‬的营地又开始喧哗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

   徐庶竟是为了这么一个计划忙碌了一宿。

  

  

  

  上一章 我意三国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