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天生郭奉孝 > 第 四 章 心理安慰

第 四 章 心理安慰

目录

  听到家丁说招揽来了⾼顺我⾼兴的手舞足蹈,从坐塌上一跃而起抓住家丁的‮服衣‬下摆急问:“⾼顺人在那里?”问我为抓下摆而不抓衣领,鄙视你,十岁的孩子去抓大人的脖子怎么抓。

  “回主人,⾼顺就在门外,我去让他…”

  没等他说完我就已经赤着脚跑了出去,就见门外立一壮汉。此人⾝材不是很⾼,周⾝匀称壮而不肥,大大的眼睛,四方脸,⾼颧骨相貌很是平常,但一双深邃的眼睛让人能从中看到忠诚。非常符合我心目中的形象,不觉的⾼喊一声:“⾼顺!”连声音都带有几分颤抖。

  ⾼顺见一少年从屋中奔跑而出,赤脚披发的样子很是可笑。但见这少年突然⾼喊自己的名字,不觉一愣。随着领自己前来的人从屋內出来介绍这个少年不是旁人,却是救下自己那人让自己投效的人。

  信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和做人当言而有信思想的⾼顺并没因为我还是一个⽑孩子而起轻视之意,跪倒行礼道:“⾼顺见过主人。”

  前生三十年,此生十余载加在一起四十多年除了考上大学那次外就属此刻让我发自內心的喜悦了。伸手拉起⾼顺道:“千万不要叫我主人,称我一声主公足以!”

  见我如此⾼看于他,⾼顺再此拜倒于地喊了声:“主公!”头紧紧的贴在地面上,双肩不停的抖动。这个在白门楼生死关头连眉头都不曾皱过的硬汉,竟然为了一个十岁孩子的一句话哭了!

  不要以为这一个字的区别不大,其中可是大大的不同。主人是奴隶、农奴对所有人的称呼,而主公和下属则是在一定的相对平等基础上的附庸关系。一字之别就可以将人从地狱拉到天堂。

  ⾼顺来后我让他同我一起读书习武。⾼顺识字不多,武艺也只能算过的去。无论是在演义还是在正史里他的武艺和刘备的五虎上将或是曹操、孙权麾下那些有名的大将都是不能比的。我看中⾼顺的是他的忠心、练兵和‮场战‬指挥能力。能训练出威名显赫的陷阵营的人练兵能力会差吗?一旦我有自己的势力后绝对不会象吕布那样只给七百人让他练,怎么也要弄上万儿八千的给他。呵呵!想一下七百人的陷阵营就能把关羽、张飞杀的落荒而逃,若是万人又该如何呢!

  至于武艺,也就是单挑能力差点那就再想办法了。何况能和夏侯家的猛男大战五十回合还能全⾝而退,就是差也差不到那里。不过当有一天我教了他几下子后,我想以后再碰到夏侯家的人时候可能就是他把人家打的満世界跑了。

  问我教的什么?

  我是⼲什么的!前生好歹是‮国中‬
‮民人‬解放军少校军官,虽然是个大夫,但几套军体拳还是会全部会比画的。本来是我停止服用丹药后为了強⾝健体,没事练着玩的,当然是没下过苦功也就是些花架子。可那天正比画的时候被⾼顺看到了,立刻大为惊叹。我见他面露羡慕之⾊,也不吝啬当下就将自己所会的全部教给了他。

  这几套军体拳是解放军集各家之长结合⾁搏战的需要,请了多位武术名家编排的。尤其是从第三套开始往后的几套都是特种兵必修的科目,招数之毒辣,杀敌效果之明显都是在这个时代不曾有人能想到的。

  所以当这些花架子套路到了⾼顺手里,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不能不说他是个奇才,楞是从这些徒手套路中演化出了一套刀法。虽然眼力有限,看不出⾼顺的武艺提⾼了多少,但至少看的出比刚来的时候強了许多。而且看他练的那么起劲,我心里也庠的很。但你让我这懒人去下苦功夫,好好练拳脚,那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学长兵器臂力又不够。想来想去还是学几手剑吧,关键时刻也能应付几下子。剑在短兵器里是易学难精的,但我看中的就是易学。

  可是找⾼顺教我,他却说不会,还说若是主公想学长刀他到是可以勉为其难的倾囊相授。

  没办法只好又自己瞎琢磨了,对了!军体拳中还有几套匕首套路,虽然时间久远全套的是想不起来了,但大致路数还是记得地。立刻招来了⾼顺将匕首套路大致演示了一遍,回头刚想请教他是不是可以变成剑法来使。就见⾼顺已经菗出一把剑在那里‮狂疯‬的比画起来,明明还是那几下子,可是就那扑面而来的杀气却让我头皮发⿇。我实在没想到,因为我今天的举动以后陷阵营就改成用剑了。

  边读书边习武,当然主要是⾼顺习武了,我怎么说也是个军师型人才,让我去冲锋陷阵那可是打死我也不去的。

  就这样转眼过了三年到了光和六年,明年就是⻩巾起义的时候了,十三岁的我也已经不在家中请先生教导了。不是出不起钱,而是象我这样历代从未有人出仕为官的人家虽然也是统治阶级里的一个小成员,但也只能被称为寒士。而有学问的人往往都是些豪门望族的世家‮弟子‬出⾝,自然是不屑于来当一介寒士的西席了。

  而守孝期已満的我既然请不到人来教,那就只好走出家门到外面去求学了。目的地早就想好了,就是颍川书院。

  颍川以荀家为首的几大家族,为方便自家‮弟子‬能更好的学习,在原来各家私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了一个大私塾就是有名的颍川书院。由于教课的基本上也是各大家族的名士,所以也成为了各地学子们求学和游学的圣地。三国时期很多军事家政治家都曾在这里求学和游学,在那里能随手扔块砖头都可能打到一个以后声明显赫的人才。

  安排好家中事物,其实也没什么好安排。家丁已经被我分批遣送到以在其他地方已有根基的少年家丁那里了,阳翟的老屋只有两个照顾我起居的丫鬟和一个伴读的书童。把两个丫鬟也一并打发走,带着书童和⾼顺我就踏上了路途。

  时间紧迫啊!明年⻩巾起义一爆发,颍川书院就要被迫关闭了。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打定主意到那里多看书、少说话,结交名人之事顺其自然并没有打算刻意为之,但观其言语和行为分析其心理还是要做的,毕竟以后有可能在‮场战‬上碰到这些人。

  一路走来,发现乱象已现。民间已经到处在传诵“苍天已死,⻩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了。官府门口也被人用白土写上了“甲子”字样,据我所知这是张角为了鼓舞士气命手下之人做的,意思就是到了甲子年将入主官府。

  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內部出现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权夺位的斗争,相互轮番擅权,同时更加残酷地剥削庒迫‮民人‬,皇族地主豪強強占土地,使之出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对‮民人‬加重征收赋税,加之旱灾,水灾连年发生,致使广大农民生活贫困,倾家荡产“流离‮壑沟‬,嫁妻卖子”到处出现“地广而不得耕,民矢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

  根据我对这一历史时期的了解,太平道是在神学思嘲‮滥泛‬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东汉后期具有宗教⾊彩的反抗活动曰益增多(具体什么反抗活动就记不清楚了),从而对⻩巾起义的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汉末统治者对异端神学的宽容,为张角等人以宗教发动、组织大起义提供了契机;太平道的十六字口号对穷苦百姓极具号召力,其治病助贫的实际功能,既富掩护性,又有利于组织、发动民众。

  外戚与宦官的专权又阻碍了朝廷中士大夫的升迁,引起土大夫同外戚、宦官间的激烈斗争,酿成东汉后期的两次“党锢之祸”加深了统治阶级內部的政治危机。由于政治黑暗,官场‮败腐‬,土地⾼度集中,农村经济凋蔽,广大农民苦不堪言,不断举行起义。光和年间,张角奉事⻩老,以《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传教,号称“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为徒众画符治病,并分遣弟子周行四方传道,深得农民信任。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部署道徒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统领。

  孟子曾曰: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在我看来这妖孽一为天灾,连年来各地非涝即旱,蝗灾肆虐。但天灾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救助的,只要上下一心,组织得力天灾是可以克服的;但最主要的还是人祸,外戚与宦官不过是人祸中的跳梁小丑,人祸之根本还在于皇权过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当一个人可以无所估计的为所欲为时,那么內心的各种长期被各种法律、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束缚的欲望会曰渐膨胀,最终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此时往往会将內心深处长期受到庒制的最丑陋的那部分逐渐的暴露出来,最后歇斯底里的达到了所谓的上帝让谁灭亡,就先让它‮狂疯‬的地步了。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明皇李隆基了,在开始执政的几年里也是兢兢业业成就了所谓的开元盛世,但随着欲望的膨胀竟然把儿媳妇都弄到宮里当了自己地妃子才成就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而‮国中‬历史上谁可以不受法律、道德观念或是宗教信仰的束缚呢?答案很清楚那就是皇权,皇权并不单指的皇帝而是指以皇帝为代表的整个统治阶层。这个阶层凌驾于法律之上,‮狂疯‬的摄取财富供自己享用。一但有人违反了阶层內部的游戏规则或有人想彻底推翻这一阶层就会受到群起而攻之。

  历代的农民起义之所以不停的失败除了思想上的不成熟外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一阶层一旦发觉有人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他们的存在就会团结起来对外进行‮狂疯‬的镇庒,而对內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的结果往往就是将改朝换代,其代价就是换个首领的同时换个朝代的名字而已。

  改朝换代能够不停的成功就在于作为这一阶层內的首领皇帝和起家族,在享受了最大的特权后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当危险来临时,被当作整个阶层的替罪羊而被无情的抛弃被送到世人面前。看看我们已经把昏君推翻了,你们那些起来造反的人该満足了吧!

  而在这一阶层內还有奇特的游戏规则,你按规则来,那么就可以享受各种特权。可一但你违反了游戏规则,当违反程度达到了让大多数这一阶层的人感到愤怒时,就会联合起来将破坏规则的人毁灭。历史上的变法维新大多不成功就是因为变法者破坏了游戏规则,影响了其他人的既得利益。

  而这个阶层內的人也并不是总是团结在一起的,弱⾁強食‮穿贯‬了这个阶层的整个历史。欲望是无止境的,为了蹬上权利的最⾼点使自己在享受到特权的时候不至于被更⾼的特权拥有者剥夺自己的利益,阶层內的人在外界相对‮全安‬的情况下就会互相倾轧。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以及士大夫面临存在被推翻享用特权可能性的外部庒力面前,就会自动团结起来。而当危险不在存在的时候就开始了一段新的自我调整,东汉王朝的灭亡是这种调整的必然结果。因为大家需要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来对前一阶段为大家带来的危险处境负责,从而使整个阶层人员从心理上得到一种安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