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世青赛 (3)
第一个比赛曰,世青赛爆出了一个不是冷门的冷门,雄心勃勃的东道主加拿大队被来自洲非刚果的穷弟兄们迎头夯了两记闷棍,晕头转向的败下阵来。智利和奥地利互相送给对方一个滚圆熟透的鸭蛋,握手言和。
第一天没有比赛的国中队集体在伯纳比大店酒观看了比赛直播,看到东道主被击败,主席大人很⾼兴:“东道主失利对咱们很有利,B组的大热门是西班牙队,咱们以小组第二出线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加拿大拿了小组第一,咱们又以小组第二出线,16強决战A1对B2,迎战东道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申相扑还是比较谨慎的,道:“目前还不宜太乐观,我们要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去拼对方。”
张凡听了申相扑的话一阵的好笑,什么叫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难道中青队不是弱队吗?还真自己当成強队了,比赛还没开始心态就不正。
第二天下午,加拿大时间下午五点钟,国中队和另外一位洲非兄弟赞比亚的比赛开始了,主力阵容仍然是媒体赛前就猜到的,前锋:段轩和朱凯,中场:崔鹏、王永珀’磊、⻩文、郝俊民,后卫:刘电,刘建,王林林。守门员王大磊。打三五二阵型。因为来得太晚,又没有和队伍合练过,张凡没有入进18人大名单。
昨天中青队的店酒不对记者开放,在这时张凡才发现跳槽到《足球报》的龙雨也来了。
洲非兄弟果然凶猛,一上来就利用娴熟的技术和国中队展开了对攻,国中队战术纪律较強,在前场又有段轩这样的力量技术俱佳的前锋,很快占据了上风。开场不过20分钟,段轩在前场接到石磊的传球靠住赞比亚后卫把球回作给石磊,石磊迎球就射,球打在门柱,又被后卫解围踢出了底线。
第二十五分钟,王永珀传中,段轩一记狮子甩头攻破了赞比亚的大门。
替补席、教练席都狂疯了,跳起来大声叫喊。主教练申相扑更是激动的泪流満面。来观看的加拿大华人球迷也大声的用汉语给中青队加油。
段轩跑到场边搂住张凡,道:“张凡这个球是送给你的。”
张凡既替他⾼兴,又是羡慕,心里百感交集,不过他还是大声的道:“段轩再进一个,打垮他们的斗志。”
但是进了球后,主教练申相扑和教练组又犯了想赢怕输的老⽑病,看到中青队仍然庒住赞比亚猛攻,申相扑站到场边大声的让中场的崔鹏和⻩文注意回防,其焦急之态仿佛中青队才是落后的一方。
中场休媳,申相扑再次強调了要抓好防守,再保证不失球的基础上,能进一个是一个,进两个就赚一个。
下半场因为中青队的保守,赞比亚渐渐掌握了中场的主动权,他们利用精湛的个人技术频繁的向中青队的腹地发动进攻,中青队后防的庒力剧增。我们的主教练申相扑再也站不住了,他马上果断得用一个防守型中场万荣换下王永珀,没有了中场的支援,段轩接不到几个球,接到皮球也被和他形影不离的两个中后卫破坏出去,段轩气得哇哇直叫,大骂教练打得太保守。
万荣上场不过十分钟,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他在中场拉倒赞比亚前锋卡鲁,赞比亚获得任意球,卡鲁自己操刀主罚,皮球正好打在万荣的⾝上改变了方向,已经扑出去的王大磊无法再改变⾝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皮球滚进了球门。
愤怒的王大磊跑过去指着万荣道:“你***夹着眼皮踢球的,不会躲!”
万荣当然不吃他这一套,道:“是你个⻳儿子反应痴呆。”
看两个人闹起了內讧,队员赶快上前把他们拉开。
比赛继续进行,急躁的国中队又开始大举进攻,可是落下去的士气不是一下子就能提上来的,而赞比亚进了球正处于奋兴期,球员在场上象是一批发情的公马,在赞比亚狂疯的逼抢之下,中青队的进攻徒有形式,而没有实质的威胁。
最后双方只能以1比1心不甘情不愿的握手言和。在接下来B组西班牙和乌拉圭的比赛中,西班牙在占尽优势的情况却被乌拉圭两个反击逼平了。
大好形势下放生了小组最弱的对手,主教练和队员都不満意,主席大人更是満腔怒火,回到店酒就大叫开会开会。开会的结果是对下一个小组对手,实力最強的西班牙要争取拿到一分。
接下来C组的比赛波澜不惊,但是D组却爆了一个大大的冷门,夺冠大热门巴西队被波兰一比零⼲掉了。这是三十四年来,波兰第一次打败巴西队。
观看了巴西对波兰比赛的国中队奋兴的象是他们参与了这场战斗,主席席亚龙大人红着眼睛发表了观后感:”看到没有,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敢想敢⼲,难道一次世界杯没有获得过的西班牙能強过五星巴西吗?我们要学、学习波兰,赶超欧美。“
经过主席大人的暗示和指示,教练组马上修改了原来的战略方案,把争取一分,换成了保平争胜。
可惜的是中青队不是波兰,西班牙也不是巴西。
国中对西班牙的比赛开始的第一分钟,国中队被主席大人吹起的那个保平争胜的气球就被博扬一脚踢破。那是克罗萨斯中场的一记直传球,博扬背对后卫和球门用脚尖搓起球来,半转⾝凌空菗射,打进了一个世界波。
如果不是打进自己队的大门,坐在替补席上的张凡真想跳起来给博扬鼓掌,但是现在他只能沉默。比起上一场,张凡进步了,他坐在了替补席上。
中青队被这么快的进球打懵了,在西班牙快速的传切配合面前找不到了球员,找不到了球门,也找不到了皮球。很快又被博扬连进两球。比赛进行三十分钟,博扬上演了帽子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