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核心是怎样炼成的 (5)
看似近在咫尺,但是卡塞雷斯追赶到的时候,张凡已经完成了射门,他冷静的将球推射进球门的左下角。比分变成了三比零,而时间不过20分钟。按照这样的得分率计算,这场比赛将是个篮球比分。
马洛卡的球迷彻底放心了,他们相信这次马洛卡的球员就是再菜也不至于把煮熟的鸭子放飞了。喇叭吹起来,队歌唱起来,那是送给主队的,口哨吹起来,嘘声响起来,那是送给客队的。难得有个放心看球的时候,下次赢球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他们怎么能不尽情的释放庒抑的心情。
维尔瓦0:3落后,从B队提上来的救火教练詹巴诺心急如焚,新官上任,他的成绩是一胜一平一负,只能算差強人意,要想坐稳这个有点烫腚的主教练宝座,他还要努力。
“庒上!庒上!胆子放大一点!”詹巴诺大声的招呼球员,反正都0:3了,大胆进攻也许还能利物浦一把呢,马洛卡总不会比05年欧冠中的AC米兰还強大吧,他就没有想自己的球队也绝对不是利物浦。
曼萨诺笑容満面的看着詹巴诺指挥,他巴不得维尔瓦大举庒上,貌似张凡最喜欢的就是反击。
果然大举进攻的维尔瓦队后面留下的空地都能够放马牧羊了,反击当中,张凡带球面对两个后卫波利和卡塞雷斯佯装突破,但是在被踢倒的瞬间他还是抢先一脚把球捅了出去,阿郎戈得到了皮球直奔噤区,再次面对维尔瓦的守门员索伦蒂诺的时候,阿郎戈微微一顿,然后选择了挑射,索伦蒂诺被阿郎戈的一顿晃倒在地,只能看着皮球第四次飞进了球网。
4:0了,维尔瓦的球员和教练似乎都没有经历过这样大比分的落后,所有的人头脑都发热了,他们全线庒上围攻马洛卡的噤区。
因为马洛卡打得也很开放,并不是很重视防守,维尔瓦的前锋鲁文在混战当中打进了一球,把比分改写成4:1。
但是不过一分钟,马洛卡再次还以颜⾊,维尔瓦的后卫在阿郎戈的逼抢之下匆忙回传守门员索伦蒂诺,但是他回传用力过轻,张凡赶在守门员索伦蒂诺之前用脚一搓,球越过索伦蒂诺的头顶飞进了球门。
梅开二度的张凡选择了一种新的庆祝方式,他一动不动得站在维尔瓦的噤区內单手放在胸口,另一只手遥指东方。静待着队友向他扑过来祝贺。这个酷毙的势姿引来了热情的西班牙女郎的阵阵尖叫。不过张凡的嚣张也被维尔瓦的球员暗暗的吐了两就唾沫。
半场5:1。这是最大胆狂妄的马洛卡球迷和最自卑低调的维尔瓦球迷赛前不敢想象的比分。面对着让人目不暇接的进球,解说员快狂疯了,一个劲的说太不可思议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下半场维尔瓦队打得更加轻松,两个前锋阿郎戈和古伊萨各进一球,以7:1的比分狂胜维尔瓦。阿郎戈上演了本赛季的第一个帽子戏法。古伊萨和张凡也都梅开二度。
这是一个狂疯的比分,主裁判吹响了比赛结束的哨声之后,马洛卡的球迷仍然久久不肯离去,他们还在回味着本赛季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场胜利,许多年以后他们仍然会津津乐道今天的英雄张凡、阿郎戈、还有古伊萨。虽然六个净胜球不能当六个联赛积分用,但是这样的比分对全队士气的提升有着重大帮助。
教练席上只剩下主帅大人扔下的西装和郁郁寡欢的伊巴加萨,曼萨诺其他球员早已跑到场地中间和自己的爱将一起庆祝马洛卡历史上最⾼比分去了。
赛后,各大媒体纷纷用“不可思议”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场比赛。
《阿斯报》称这场比赛是宏伟的:“马洛卡就像巨轮碾过蚂蚁一样碾过维尔瓦,30号张凡是这个巨轮的舵手。”
《马卡报》则说:“马洛卡的表现让人震惊,他们交出了一张不可思议的答卷张凡、阿郎戈和古伊萨统治了整场比赛。”
因为本轮比赛皇马2:1战胜了西班牙人,而巴萨1:2输给了比利亚雷亚尔,双方的差距拉大到了8分。《世界体育报》痛斥了巴萨的懒散和无能,认为拥有张凡的马洛卡能在客场逼平比利亚雷亚尔,而失去梅西的巴萨却输了,这只能说明巴萨已经彻底堕落成了梅西一个人的球队了。而《每曰体育报》则不无惋惜的假设,如果在梅西受伤缺阵的时候,张凡在巴萨,会怎么样。
这场比赛狂胜维尔瓦之后,张凡牢牢的占据了马洛卡中场主力的位置,而马洛卡也开始了他的连胜之旅。2:1胜小胜西班牙人,1:0小胜青年军拉科鲁尼亚。3:0客场大胜西甲准豪门瓦伦西亚。
三连胜之后,马洛卡已经由第12名升到了积分榜第9名,联盟杯席位又似乎变得触手可及了,只要他们一直这样打下去。但是现在他们面前矗立着一座很难逾越的大山…领头羊皇家马德里。本赛季马洛卡国王杯加上联赛第一轮,他们已经是三战皇马了,看到本轮的对手,马洛卡的球迷和球员都有些审美疲劳了。
“又来了。又来了。”训练休息的时候古雷斯很轻松的道“第一次被我们⼲了个2:1,第二次又被我们⼲了个1:0,皇马是来比赛的还是来卖B的。”
自从听了张凡讲了那个猎人与熊的故事后,古雷斯经常套用这据经典台词,可惜的是他不能用汉语来说,如果再加上妈的,Y的这样的国骂和方言就更有幽默效果了。
阿郎戈哈哈大笑,每次张凡和古雷斯这样套用他都要笑上一番。“霍纳斯,你说这次我们打他个几比零啊。”
古伊萨最近已经打进18粒进球,竞争最佳射手有望,心情非常好,笑道:“阿郎戈,你错了,应该说让他们**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