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灵异 > 妘鹤事务所 > 第六章 绝望的告白

第六章 绝望的告白

目录

  虽然只是短暂的相识,但李明昔感觉自己好像很久之前就认识谭倚寻。她的一颦一笑似乎都在自己的梦中出现过,她的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看起来都很美妙。李明昔感觉自己像是被梦魇了,迷恋在自己的梦里,怎么醒也醒不过来,为此,他必须做出行动。

  晚饭后,李明昔看到谭倚寻从自己的家中出来,手里拎着一袋垃圾走向街对面的垃圾箱。李明昔追着她过去,拉住她的手,张皇地看着她,急切地说:“我,喜欢你!”

  很显然,谭倚寻被吓住了。她知道李明昔的⾝份,就是凭着女人的直觉,她能感受出来冯言对李明昔的感情。可以看出来,冯言一直很爱他!因为这样的原因,谭倚寻认为自己横刀夺爱是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还一直接受着冯家经济上的帮助,再说她也谈不上喜欢这个男人。

  “可是,你是冯言的未婚夫!你们马上就要结婚了。”

  “不,那只是双方父⺟的意思。现在姑妈已经不再了,我们没有维持下去的必要,所以,我们分手了。”

  “哦,冯言同意了?”

  “是的,她同意了。我现在是自由的单⾝,没什么好顾忌的。我们开始吧,从见到你的第一面开始,我就喜欢你。”

  谭倚寻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的传说。那让她感觉爱情很轻浮,即使她能接受一见钟情的传说,她也不想以这种方式来报答婶婶对自己的恩情。她不能那样做!

  “不,我不会和你开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什么?”李明昔看起来真的很受伤。当自己鼓足勇气的时候得到却是这么坚决的否定,太崩溃了。

  “因为你是冯言的前男友!”谭倚寻很坚决地说:“就算我喜欢你,我也绝对不会选择你。”

  这个回答让李明昔彻底崩溃了。他放开谭倚寻的手,无力地向姑妈的院子走去。有意思的是,在门口他碰见了冯言,这个一向善于察言观⾊的女人一眼就看出了李明昔的落寞。

  “你向她告白了?”

  “是的,不过她拒绝了。”

  此时的李明昔不想再多说什么,他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感情,把自己这沉重的感情放在哪里才好。

  冯言温暖地张开双臂抱住李明昔,用双手轻拍他的后背,像个大孩子一样哄他说:“找个一直想去的地方旅行吧,旅行会让你忘却一切。”

  李明昔现在就想离开。如果继续看着谭倚寻而什么也不能做的话,那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可是姑妈的丧事还没有办完,现在就要走可以吗?

  冯言知道他犹豫什么,她最了解他了。更多时候,明昔还没有张嘴,冯言都知道他想说什么:“当然,你现在就可以离开,这里有我呢。”

  如果这世界上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李明昔很明白,这个人只能是冯言,她真的很好,很温暖。可她越是这样,自己越感觉愧疚,是自己亏欠她。这个时候,他只能內疚地说:“如果谭倚寻不出现,我们会幸福地结婚~~~”

  如果生命中不出现谭倚寻,自己会和明昔幸福地结婚!这句话让冯言很心痛。

  把明昔送回自己的房间。下楼的时候,她遇见了田莉莉,田莉莉正在收拾姑妈的遗物。一些衣物要烧掉,除了‮服衣‬,她的手里还拿着一些老照片。看到照片,冯言想起来,在姑妈去世的前一天,她曾提起,要将她的几张照片和她的尸骨一起装进棺材里。这是姑妈的遗愿,她必须无条件服从,她从田莉莉手中接过照片。实际上,姑妈的照片并没有多少,有两张是姑妈二十岁左右的照片,梳着大辫子,很青舂的照片,还有一张是前几年的一张单⾝照,照片的背景是一处老宅子,可这个老宅子是哪里呢?冯言一点也不知道。最后一张是一个年轻男人的照片,这个年轻男人,冯言也不认识,但有意思的是,这个男人的照片背景也是那座老宅子。不过,现在追究这些有什么意义?如果姑妈想要这些照片,那么就给她吧,希望她在那个世界依旧生活的很好。

  中年妇女都很喜欢八卦。看冯言一门心思整理遗物,田莉莉有些气闷,她没话找话地想打破这种沉寂:“你知道吗?谭倚寻写遗书了?要把自己的遗产留给她的姨妈。”

  冯言抬起头,突然想大笑,这实在太好笑了:“你说什么?遗书?她还很年轻呢。”

  对于这件事情,田莉莉感觉一点也不好笑。就像自己劝谭倚寻时说的一样,她劝诫冯言说:“你是健康年轻的姑娘,但你还是会在交通事故中撞的粉碎;还有一场暴雨,会淹死在汽车上;也可能会被楼上突然掉下来的砖头砸中脑袋,这样的事情很多。”

  一转念,冯言竟然产生一个很奇怪的想法:是不是应该让谭倚寻的遗书有点作用呢?但这种想法转瞬即逝,她感觉田莉莉的说法有道理。如果天灾*来了,谁也挡不住,那么早点准备遗书是明智的做法。但如果自己要写遗书,应该把遗产留给谁呢?毫无疑问,这个人只能是李明昔。她愿意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毫无保留地全给他!

  田莉莉依旧喋喋不休地说:“就像你姑妈,她一直相信自己会好起来。所以一直到最后的时候也没有把她想做的事情交代清楚。如果有遗书的话,这些就不用担心了。”

  这时,冯言已经下定决心:“那么我也写遗书吧,我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给李明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