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仅此而已
金马奖前夕,张毅成和从剧组中菗⾝的杨光和言元元,飞到了金马奖,对于这次的奖项,张毅成很看重,甚至比对金像奖还要看重的多了。
金像奖,说起来,张毅成不是觉得含金量不过,不过金像奖本⾝就是港香人自己关起门来玩过家家游戏的奖项,得不得到其实无所谓。
但是金马奖不一样,在內地实在没有什么太给力的电影奖项之前,金马奖就是张毅成以后要争夺的最主要的奖项之一了,当然,将来如果有一天能争夺个什么奥斯卡之类的额,那就更好不过了。
这次天蓝乐娱算的上是大获成功了,在金钟奖上横行之后,又轮到金马奖了,无数媒体都在惊呼,这张毅成简直了不得啊,居然如此厉害,金钟奖,金马奖任他横行啊。
对于这次的争夺,张毅成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金马奖偏向的都是文艺片,着重鼓励艺术性⾊彩浓厚之电影创作特⾊,导致部分电影工作者批评金马奖流于艺术化与菗象化,对鼓舞湾台商业电影的发展没有帮助。
著名导演蔡明亮金马奖举办颁奖典礼之前,公开宣布从此抵制参加,表达对金马奖执行委员会及评审委员的不満心态。
虽然《失恋三十三天》绝对是一部商业片,而且还是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商业片,但是本质上来说,就好像当初所宣传的那样,是一部治愈系的片子,也可以说和文艺也能擦的上边的,如果非要归类到文艺片也不是不行,唯一的问题就是这部文艺片的票房实在是太成功了,成功的很多人即便是想将他归类到文艺片都不太可能。
但是没想到竟然还入围了,所以张毅成还是有点信心的,金马奖多少还是有些改变了,起码也不是和以前那样了。
金马奖和金像奖完全就是两个极端,从商业氛围中诞生的金像奖就是商业电影的大本营,而金马奖则是完全不一样的,金马奖则是文艺范儿十足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搞文艺的通病,基本上搞文艺的人都会有种你们不懂我们,我们在搞世界上最⾼贵的艺术,那种孤傲的神情让别人无语。
搞文艺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的作品大红大紫的话,那就是自己实力的体现,如果不红的话,那就是你们这群戳货不识货!
搞文艺的一直是这样,这和搞商业片的就不一样,因为商业片的标准很简单,票房够,那就成功,但是文艺片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觉得,这是艺术,有些人就觉得,这是狗庇不通的东西。
所以金马奖虽然是影坛的大奖,但是就是有这股文艺青年的范儿,不过近年来,慢慢开始有了改变,更多的关注商业方面的电影了。
因为金像奖让金马奖看到了机会,金像奖这几年随着港香电影的疲软,而开始变的疲软起来,这让他看到了金马奖超过金像奖的机会,虽然相比起港香电影,湾台电影根本就没崛起过,但是相比起港香金像奖的封闭,他们无疑大度的多了,他们已经⼲脆放弃了要立足于湾台本土电影的打算了,那不靠谱,这笔港香电影集体复苏还要让人觉得不靠谱。
从广纳四海的电影这来看的话,金马奖的整体质量要比金像奖⾼一些,而且这种趋势也会慢慢增加。
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大获成功的有点文艺范儿的《失恋三十三天》的入围也就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情了。
这次《失恋三十三天》入围的奖项有最佳原著剧本奖,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最佳剧情片的奖项,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最佳造型设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八个大奖,成为了入围方面的大赢家。
从去年此时的同档期的竞争和票房双赢,《投名状》和《集结号》都是以战争为叙说故事的手段、刻画人性的背景、非正常的华语大片的格局出现,陈可辛的导演能力、《投名状》的整体把握、刘恒的剧本、张涵予的演技都是毫无疑问的胜者为王,确然如此的结果,只是事先张扬的落定,并无多少意外。再度回望《投名状》、《集结号》和《海角七号》三部电影,分明都是在讲人性,其中有复杂的乱世选择、和平年代的追溯实真历史真相、普通人在世俗生活中的追求,总而言之,正名才有可能谐和。
总的来说,还是带着点文艺范儿的才更受到金马奖的青睐,这从本届入围的几部电影就看的出来,包括《投名状》,《集结号》,《海角七号》都是这样子的。
而《海角七号》在全湾台刮起的“海角”旋风,让人从中看到湾台电影一股前所未有的希望。
所以张毅成觉的,虽然可能金马奖偏向《海角七号》到那时还是有竞争的余地的,虽然金马奖号称开放,但是那是在湾台电影实在是不给力到吐血的情况下。
但凡湾台电影给力一点,金马奖应该都不至于这样,反倒是相比起湾台金马奖而言,內地的诸多奖项,倒是显得非常的大方,允许港台的电影都过来,在普遍意义上都认为是国中电影,因而被允许参赛。
这就是各地之间的不同了,在內地,大部分人都认同,港台都包含在国中的大概念里,在港香,随着年青一代的成长,好歹也回归十一年了,也慢慢有了国中的概念,但是在湾台,基本上就没有这种概念,就好像一个內地的人怎么接受內地是属于华中民国的一份子这种事情呢。
虽然结果类似,但是本质上是不同的,內地的奖项是欢迎全国中的电影来,而金马奖是欢迎,华语电影,只要说华语就行,新加坡还说华语呢,接纳內地不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国中人只是因为,內地也说华语,仅此而已。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