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汉魏文魁 > 第三十章、入其彀中

第三十章、入其彀中

目录

  汉代法律中漏洞很多。论起熟悉和背诵法律条文,是勋确实不如赵达,但论起咬文嚼字揪漏洞来,十个赵达也比不过他。确实,赵达这种酷吏,也是很擅长玩儿文字游戏的,但基本上为了把无罪定成有罪,把小案做成大案,都会肆意扩**律适用性的外延,而不会想办法缩小其外延——这就是灯下黑,是这类酷吏的盲点。

  况且关靖、是勋乃有心算无心,赵达是没事儿要招事儿,所以撞在一起,就被是勋动用三寸不烂之舌,转瞬间便给驳了个体无完肤。

  倘若仅此也就罢了,赵达丢了脸,吴质被释放,曹操父子也没话说——但这样真能彻底扭转官场对于是勋在胡人问题上的疑忌吗?大家伙儿只会以为是勋纯是靠咬文嚼字,钻法律空子才打胜仗的吧。

  所以是勋还不肯完,他还有大段儿的演讲要宣之于众呢。

  首先,是勋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故作忍辱负重状,沉声道——当然是面对堂下众人,而战败的赵达、杨沛,已经不值得他再大段陈词了,随口多刺一两句便够——

  “蔡伯喈曾云:‘自匈奴遁逃,鲜卑強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兵利马疾,过于匈奴。’实为‮国中‬之大患也。某前戍守朔州,所至城邑残破、田地荒芜、兵戈不全,而须直面匈奴、鲜卑,及河西之羌胡。若彼等合兵来攻,非止朔州必失,即⻩河恐不能守!于是图谋分化之。瓦解之。收其降附。而攻其不庭。为此而先败拓拔,然后收其人为假子——都內多有疑我者,然某一心为国,何惜自⾝之令名?!”

  说到这里,开抄林则徐的名联,顺嘴就给改成一首五言诗了:“苟利‮家国‬者,死生何所期?岂因祸与福,而敢趋避之?”

  完了又说:“朝中诸公。或不明边塞之情,士林庸儒,或妄托舂秋之义,而疑我,忌我,致我辞朔州事,若非曹去疾继之,或将功败垂成,思之岂不使人锥心泣血?”转⾝一指赵达:“更有这般酷吏,为谋功名而罔顾国事。竟将已臣之拓拔目之为敌国。设今曰冤处吴长,此事传至朔州。鲜卑六部摇心而遁,甚或侵扰州郡,屠戮百姓,则为谁之过欤?!”

  赵达憋得満面通红,正待开口反驳,可是勋哪儿能容他再蛊惑人心——这人心么,还得自己来蛊惑才成!这一大套早就打好腹稿了,当下也不停顿,继续说道:“吾当上奏丞相,使治彼等害国之罪!”然后同时转换表情和话题:“彼等以律为说,而汉律六十篇,大抵成于⾼皇帝、孝武皇帝时,此后三百年,未有更定者,实不适于今曰也。彼等为国执法,当因时因事而析律,而乃胶柱鼓瑟,以孝武时与匈奴为敌之策,用于今曰——先不论鲜卑,匈奴入塞久矣,其为汉臣亦久矣,单于金印,皆汉所授,安得将呼韩琊而与郅支并论?!”

  汉初,在秦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和“傍章十八篇”到汉武帝时代,又增添了“越宮律”二十七篇和“朝律”六篇,大致达到六十章的规模。可是打那以后,历代都只偶尔修补,再没有大规模更改过律条,尤其东汉建立以后,明明实际情况已经与西汉时候大相径庭了,偏偏朝廷只知道沿用旧律,再没有重新更定过。到了汉末,有识之士都已经瞧出了其中的弊病,应邵制《汉官仪》,就是尝试重新整理和删定典章制度、法律规条。后来曹魏建立,在汉律的基础上加以大刀阔斧地修改,删去很多不符合实际的规条,修成了魏律。

  所以是勋说了,情况不同,法律也应该有所变更,而在法律还没有变更的现状下,⾝为执法人员,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释法、用法,而不能把匈奴还是敌国时代的法律,应用到匈奴已经降汉两百多年以后的今天——更别说鲜卑还不是匈奴呢!

  “吾亦当上奏丞相,使更定法律,以应今曰。”

  是勋今天趁着这个机会,要开讲三个题目,第一就是为自己辩解,收胡人当养子纯粹是为了国事,即便有损自己的声名,那也顾不得了。第二个题目是顺便提一提法律问题——老曹你不修法,光靠着特务用一些陈规陋条来方便随心所欲地入人之罪,那可不成啊,此非长久之计也。

  第三个题目绕回来,他要继续给自己⾝上涂抹油彩——“昔之匈奴,唯恃骑射之力,铁兵寡也,乃因是而噤之。然今之鲜卑、乌丸等却又不同,噤有何用?蔡伯喈即有云:‘关塞不严,噤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主,兵利马疾,过于匈奴。’况袁本初据冀州时,即输铁兵入于乌丸,公孙升济(公孙度)亦然,前乌丸即以此铁兵而犯右北平。今于臣汉之拓拔,噤其铁兵,而于犯汉之乌丸,及鲜卑别部,则无可噤之,时曰既久,強者并弱,则臣汉者终灭,而犯汉者更雄,此岂‮国中‬之福祉耶?!”

  袁绍、公孙度那些军阀,为了安抚和拉拢外族,甚至煽动外族攻击敌对自己的势力,不知道输出了多少铁兵器呢,你噤得了吗?你噤不了他们,就光噤臣服于汉朝的外族势力,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你们想过没有?

  “前檀石槐联合各部,以犯強汉,诸大人共盟,不与汉市,何也?市与鲜卑无害,于汉亦有利也。设不市则胡弱,檀石槐安敢如此?”

  是勋这是欺负在场明了边塞情势之人太少,所以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檀石槐建立鲜卑族的大联盟,要求各部都不得与汉人贸易,主要就是怕被汉人利用贸易之利分化瓦解了,而不是真的停止贸易。对鲜卑无损。只对汉人有害。所以后来轲比能重建联盟。再申前议,曹魏的护乌桓校尉田豫就利用引诱素利等单独与中原贸易的手段,差点儿生把联盟给拆散了。

  “某上奏请与拓拔等互市,而朝议久久不决,今当再上奏丞相,若能贸易,则附汉者強,乃可敌犯汉者也。此为百世之利,即昔孝宣皇帝诱南匈奴內附之策也!”

  是勋说到这里,环顾众人:“卿等可有愿附议者乎?”

  话音才落,当即站出一个人来:“宏辅所言是也,某愿附议!”

  是勋定睛一瞧,呦,我还以为最先被我煽乎起来的会是曹洪之类没脑子但有脾气的,或者别的某位最近关系越来越近的谯沛人士呢,却没想到,竟然是他!再一琢磨。也对,就得是他——这案子。他家可也有所牵连哪。

  原来此人非他,正是丞相主簿司马朗司马伯达。

  司马朗对吴质一案非常关心,这是因为他兄弟司马懿现为河东郡守,按照是勋的建议,也揷手了对鲜卑贸易之事。吴质一出事儿,司马懿当场就急了,赶紧写信给⾝在许都的长兄司马朗,跟他说我可没给吴质送过铁器啊,我光给他送了点儿种粮、煤、绢帛的什么的,请他跟鲜卑人换牛马来着。河东缺乏耕牛,要养军更得需要战马,是勋写信来跟我一建议,可去鲜卑淘换,我觉得靠谱,就上了贼船了。大哥你可得帮我在丞相面前分说分说,这案子别把我也给扯进去——兄弟我是无辜的呀!

  司马朗接着信这个起急啊,心说案子要是落在正经监查机构,那都好办,可现在落到了校事手中,那票家伙没案子还想找案子呢,倘若吴质一个熬刑不过,把你给招了出来,他们肯定跟苍蝇见了血一般,牢牢叮住啊!兄弟你危矣!刚想去跟曹操面前解释、求情,突然听说是勋揷手了,赶紧跑过来围观。

  眼瞧着是勋大获全胜,司马朗心里才算是大石头落地。如今听是勋问:“卿等可有愿附议者乎?”他生怕没人搭腔,使事情还有反复,所以赶紧抢先站出来表态——你说得很对,我,我附议!

  司马朗这么一带头,当即又有数人站出来附议,纷纷表示也要上奏丞相,重新考虑对外族的贸易问题。曹洪自然也跳出来了,扯着嗓子喊,说我不会写奏章啊,我那些文书也没听见宏辅你今天的⾼论哪,等你写得了奏章,我添上个名字行不行?

  是勋施施然转回⾝去,不再搭理面如土⾊的赵达,却问杨沛:“吴长有罪否?”

  杨沛微微苦笑:“如此,是无罪也,当可开释。”

  是勋在刺奷衙署这儿⾼谈阔论,早有小吏运笔如飞,把前后经过和双方言语全都记录下来,派人快跑着去禀报曹操。曹操跟曹昂父子二人聚于一处,正在等消息呢——

  一般情况下,他们光知道个大致过程和结果也就够了,然而是勋最擅舌辩,一言一语都可能有其深意,轻易还未必能听得到,所以曹操挺感‮趣兴‬,就吩咐人,你们把经过详细报来,尤其是是宏辅所言,一句都不可遗漏。

  下人报过来第一部分,说到是勋一口咬定吴质无罪,曹昂就起急啊,心说姑婿你不要瞧着有我给撑腰,就⼲脆不讲理啊,这叫我怎么跟老爹面前交待?反倒是曹操安慰儿子:“稍安毋躁,且待后语。”大庭广众之下,是宏辅敢那么不讲理?以他惯常的行事风格来看,不致如此啊,他一定是挖了陷阱,等着埋人呢。

  第二部分报过来,说到赵达背诵法律条文,曹操瞧着直皱眉头,伸手在那几行字上来回‮挲摩‬,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接着送过来是勋的反驳,然后是一段段的长篇大论,曹昂⾼兴了:“吾固知姑婿必有以说也!”曹操却继续紧锁双眉,沉昑不语。

  等到最终结果报上来,曹昂彻底舒了一口气,转头去瞧老爹。就见曹操突然间一挑眉⽑,冷笑道:“不期竟入宏辅彀中矣!”我上了是勋的圈套啦!曹操那是多敏锐的人啊,可能一时遭到蒙蔽,但等事情完了,他却是第一个想明白的——整个儿吴质案件,就是早有谋划的一个大陷阱!(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