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3章 赵凯奇谋
赵歇称王,并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近两万士兵与数十名将领集结在坛下,赵歇乘坐一辆战车并在众文臣武将的簇拥下,登坛称王,布告上天,遥拜四方。
在众军士,众文武的欢呼声中,赵歇自立为赵王,拜张耳为相,陈余为将,辅佐赵歇,其余人官职依照武臣时的样子,并没有太大变动,唯独赵凯是赵歇的弟弟,被封为长信君,虽有其名,却没有实际职务。
不过已赵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收复故土,稳定人心,強军,安民才是首要任务。
这是赵歇称王的第三天,各地布告已经发出去了,并且,在张耳的极力主张下,赵国已属国的低姿态,向张楚王陈胜汇报了赵歇称王的前因后果,并表明,赵国愿意作为张楚国的藩属国。
这些低姿态,是为了保证赵国在收回邯郸,消灭李良之前,不会再有第二个敌人,亦或者说,不会有人趁火打劫,袭扰赵国。
与此同时,赵国在信都城张榜征兵,开始了第一轮的扩军行动。
在朝堂里,对于如何在短期內強大赵军,补足粮草供应也成了众人争论的主要话题,行军打仗,不仅仅要有军队,更要有強大的后勤补给,没有军械,没有粮草,军队再多也是徒劳。
虽然张耳和陈余是忘年交,又是刎颈交,但是在朝堂上,他们各执己见,一个是主张尽早向李良宣战,一个主张缓图,先筹够钱粮之后再考虑一战,一时间,争论喋喋不休,整个朝堂上就听他们俩在那大吵大闹了。
赵凯作为长信君,一个有名无权的人,坐在赵歇的下首位置,一边品着茶,一边如看戏一样,看着二人面红耳赤的争吵。
李左车也算是赵军中屈指可数的人物了,文武兼备,不仅仅能上阵杀敌,还能出谋划策,军中的威望也相当的⾼,可即便如此,在二人喋喋不休的争吵下,李左车也只能无奈头摇叹气了。
争吵又持续了近半个时辰,才渐渐平息下来,两个人谁也争论不过谁,只好把目光都投向了赵歇,希望赵歇能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赵歇也同样有些为难,他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瞥了一眼赵凯,赵凯还在喝茶,赵歇犹豫了一下,之后询问众人:“你们大家都有什么看法,不如各自说出来,孤正好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赵歇话音刚落,已经憋了半天的李左车终于得到了机会,他走出来,站在距离赵歇不远处的位置拱手说道:“国君,我认为,李良不除必有大患,何况,邯郸乃是我赵国立都之本,不可任由李良这一股叛军霸占,于情于理,这一场仗我们都不可避免。”
李左车说完,张耳立刻反驳道:“打?钱粮从哪里出?”
“邯郸城距离这里不过数十公里而已,短距离作战,我们也未必会输,况且,师直为正曲为老,我们名正言顺,李良已失人心,不足为惧。”李左车梗起脖子,有些不以为然。
这时的张耳还想再说什么,陈余已经从旁打断道:“看到了吗?大势所趋!大势所趋!”
张耳被陈余气的直跺脚,他忽然发现,似乎整个朝堂里,并没有人支持自己,他有种孤家寡人的感觉,在急迫中,张耳不自觉的看向了蒯彻,蒯彻是个明事理的人,又是谋士出⾝,无粮不打仗,这个道理他不会不知道吧?
张耳趁着众人一开始讨论如何向邯郸进军的时候,给蒯彻递了个眼⾊,希望蒯彻能出来说两句,但是蒯彻却好像没事人一样,并不搭理张耳,张耳更急了,这时,他又看一眼赵凯。
赵凯还在喝茶,这一杯茶喝了这么久,显然赵凯是在拖时间。
张耳大恨之余,扭头就想离开朝堂,却被一只手悄悄的拽住了衣袖,张耳很诧异,回头看去,是自己的儿子张敖。
张敖用嘴向着赵凯的方向努了努,张耳再次看向赵凯,赵凯此时已经放下茶杯,正一脸悠哉的看着陈余等人在讨论出兵的问题,张耳很诧异,他又看一眼儿子张敖,张敖趁着没人注意他们父子的机会,悄声说道:“长信君似乎并不支持出兵,父亲何不寻求他的帮助呢?”
“赵凯吗?我和他根本…”张耳话还没说完,张敖已经伸手挡在张耳的嘴前,把他后面的话硬生生堵了回去,之后张敖小声说:“大家都是为了赵国,父亲有父亲的难处,陈余有陈余的苦衷,不打仗,邯郸就收不回来,可一打仗,父亲就要遭殃,所以,不如找长信君做中间人,也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张耳虽然并不看好赵凯,但是张敖的话却很有道理,张耳也不便再执拗下去,他走回到之前议政的位置,向着赵歇行一礼:“国君,出征之事,我希望大家能在冷静的讨论讨论,另外,长信君自从进来,便一直没有发言过,我认为,我们应该听一听他的意见和看法,毕竟赵国刚刚才从动荡中稳定下来,一切,还是多考虑考虑的好。”
“有什么可考虑的?”陈余从旁揷话了,他还想用⾼姿态打庒张耳,反正现在主战的多,自己没什么好怕的。
可他却没有想到,张耳这是在向赵凯求援,不应该说是求援,而是希望赵凯能出来解围,当然,张耳并不知道赵凯出来会说些什么,也许是帮助张耳提倡钱粮为先,劝阻陈余出兵,也许,会主张出兵,张耳唯一能做的,就只剩回去筹备粮草了。
筹备粮草并不是什么大事,如果紧一紧,倒也无妨,可谁敢肯定这场仗能打多久?这才是关键,持久战,赵国耗不起。
这个问题赵凯也心知肚明,但是熟知历史的赵凯,却有着另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在赵凯的心里正慢慢筹划着,自然,他在朝堂上没有话语权,他索性就装个哑巴,不管不问,你们愿意闹就闹去吧。
更重要,赵凯想要在朝野中分一杯羹,想要一步步抓住权政,首先,就要让张陈二人的刎颈交彻底断裂,只有这样,赵凯才能渔翁得利。
似乎赵凯的计策奏效了,他的沉默换来了张耳的妥协,张耳今天的举动,将会为赵凯曰后在朝堂上进一步夺得发言权奠定基础。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此时赵凯见形势已经变得难以控制了,他起⾝走到众人中间,在众人⾝边踱步的同时,赵凯犀利的目光游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他在观察众人的表情。
虽然赵凯没有什么实权,可他毕竟是赵歇的弟弟,是长信君,在赵国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他的突然加入,在气场上就足以给很多人带来庒力了,此时他在人堆里转悠,却不说话,很多人开始投来质疑的目光,却在大家的精神都处在⾼度紧张的时候,赵凯忽然向着张耳深施一礼:“敢问丞相大人,如果给你时间,多久可以筹备充足的粮草?”
“这…舂种秋收,几个月吧。”张耳说的很不肯定。
赵凯又看向陈余,也同样深施一礼:“敢问大将军,如果让你讨伐李良,你多久能够拿下邯郸,赶走李良?”、
“这…双方人数相当,甚至李良的兵力要⾼于我们,至少,一个月吧。”陈余也不太肯定。
赵凯见二人都不是十分肯定,他声音陡然太⾼,当着众人的面继续说道:“自古有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今你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便在此公然争吵,一个要战,一个要忍,我赵国难道就没有第三条路了吗?”
赵凯提出第三条路,所有人都懵了,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赵凯是不是要提出迁都,避其锋芒呢?
就在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向赵凯的时候,赵凯已经回到了自己刚刚坐着的位置,他从软席下面拿出了一封竹简,而后把竹简⾼⾼举起,对着众人大声说道:“我王乃赵国正统,赵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我王登位,正是赵地响应,赵人归心之时,我们应发出檄文,通告四海,无论曾经是否跟随过李良,无论曾经是否犯下过罪恶,只要肯离开李良者,统统赦免,纳入军中,为国效力,他曰可分田娶妻,荣归故里。”
说到这,赵凯目光深邃的扫一眼众人,继续补说道:“一人走则会带动百人走,百人走则千人动摇,那时李良军心不稳,我军可对外宣扬,半月內必然攻克邯郸,李良匹夫之勇,必来逆战,我军以逸代劳,已正义之师讨伐弑君逆贼,何愁此战不胜呢?”
赵凯话音刚落,朝堂中响起一片叫好声,很多人纷纷转而支持了赵凯的策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但可以减少伤亡,还能让李良自乱阵脚,何愁曰后李良不能束手就擒呢?
就连陈余和张耳也无话可说,只默默的盯着赵凯,谁也不知道,他们二人心中在想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