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历史 > 旧唐书 > 卷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一十七

目录

  ○赵宗儒 窦易直 李逢吉 段文昌 子成式

  宋申锡 李程

  赵宗儒,字秉文。八代祖彤,仕后魏为征南将军。父骅,为秘书少监。宗儒举 进士,初授弘文馆校书郎。満岁,又以书判入⾼等,补陆浑主簿。数月,征拜右拾 遗,充翰林学士。时父骅秘书少监,与父并命,出于一曰,当时荣之。建中四年, 转屯田员外郎,內职如故。居父忧,免丧,授司门、司勋二员外郎。

  贞元六年,领考功事,定百吏考绩,黜陟公当,无所畏避。右司郎中独孤良器、 殿中侍御史杜伦,各以过黜之。尚书左丞裴郁、御名中丞卢绍,比皆考中上,宗儒 贬之中中。又秘书少监郑云逵考其同官孙昌裔入上下,宗儒复入中上。凡考之中上 者,不过五十人,余多减入中中。德宗闻而善之,迁考功郎中。

  丁夏忧,终丧,授吏部郎中。十一年,迁给事中。十二年,与谏议大夫崔损同 曰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俱赐紫金鱼袋。十四年,罢相,为右庶子。

  宗儒端居守道,勤奉朝请而已,德宗闻而嘉之。二十年,迁吏部侍郎,召见, 劳之曰:“知卿闭关六年,故有此拜。曩者与先臣并命,尚念之耶?”宗儒因俯伏 流涕。德宗崩,顺宗命为德宗哀册文,辞颇凄惋。

  元和初,检校礼部尚书,判东都尚书省事、兼御史大夫,充东都留守、畿汝都 防御使。入为礼部、户部二尚书,寻检校吏部尚书,守江陵尹、兼御史大夫、荆南 节度营田观察等使。散冗食之戍二千人。六年,又入为刑部尚书。八年,转检校吏 部尚书、兴元尹、兼御史大夫,充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九年,召拜御史大夫, 俄迁检校右仆射、河中尹、兼御史大夫、晋绛慈隰节度观察等使。赴镇后,擅用供 军钱八千余贯,坐罚一月俸。十一年七月,入为兵部尚书。九月,改太子少傅,权 知吏部尚书铨事。十四年九月,拜吏部尚书。

  穆宗即位,以初释服,令尚书省官试先朝所征集应制举人。宗儒奏曰:“准今 月十五曰敕:比者先朝征集应制人等,已及时限,恐皆来自远方,难于久住,酌宜 审事,遂委有司定曰就试。如闻所集之人多已分散,须知审的,然后裁定,宜令所 司商量闻奏者。伏以制科所设,本在亲临,南省试人,亦非旧典。今覃恩既毕,庶 政惟新。况山陵曰近,公务繁迫,待问之士,就试非多。臣等商量,恐须权罢。” 从之。复拜太子少傅,判太常卿事。

  长庆元年二月,检校右仆射,守太常卿。太常有《师子乐》,备五方之⾊,非 会朝聘享不作,幼君荒诞,伶官纵肆,中人掌教坊者移牒取之。宗儒不敢违,以状 白宰相。宰相以为事在有司执守,不合关白。以宗儒怯不任事,改太子少师。

  宝历元年,迁太子太保。昭肃晏驾,为大明宮留守。太和四年,拜检校司空、 兼太子太傅。文宗召见,谘以理道。对曰:“尧、舜之化,慈俭而已。愿陛下守而 勿失。”文宗嘉纳之。五年,宋申锡被诬,上召师保已下议其刑。上以宗儒⾼年, 宣令不拜。寻拜疏请老。六年,诏以司空致仕。是岁九月卒,年八十七,废朝,册 赠司徒。

  宗儒以文学进,前后三镇方任,八领选部,略于仪矩,切于治生,时论以此少 之。

  窦易直,字宗玄,京兆人。祖元昌,彭州九泷县令。父彧,庐州刺史。易直举 明经,为秘书省校书郎,再以判入等,授蓝田尉。累历右司、兵部、吏部三郎中。 元和六年,迁御史中丞。谢曰,赐绯鱼袋。八年,改给事中。九月,出为陕虢都防 御观察使,仍赐紫。入为京兆尹。万年尉韩晤奷赃事发,易直令曹官韦正晤讯之, 得赃三十万。上意其未尽,诏重鞫,坐赃三百万,贬易直金州刺史,正晤长流昭州。 十三年六月,迁宣州刺史、宣歙池都团练观察等使。

  长庆二年七月,汴州将李絺逐其帅李愿,易直闻之,欲出官物以赏军。或谓易 直曰:“赏给无名,却恐生患。”乃已。军士已闻之。时江、淮旱,水浅,转运司 钱帛委积不能漕,州将王国清指以为赏,激讽州兵谋乱。先事有告者,乃收国清下 狱。其党数千,大呼入狱中,篡取国清而出之,因欲大剽。易直登楼谓将吏曰: “能诛为乱者,每获一人,赏十万。”众喜,倒戈击乱党,并擒之。国清等三百余 人,皆斩之。九月,以李德裕代还,为吏部侍郎。十一月,改户部,兼御史大夫, 判度支。四年五月,以本官同平章事,判使如故。改门下侍郎,封晋阳郡公。

  宝历元年七月,罢判度支。大和二年十月罢相,检校左仆射、平章事、襄州刺 史、山南东道节度使。五年,入为左仆射,判太常卿事。十一月,检校司空、凤翔 尹、凤翔陇节度使。六年,以疾求还京师。七年四月卒,赠司徒,谥曰恭惠。

  易直自入仕十年余,常居散秩,不应请辟;及居方任,亦以公廉闻。在相位, 未尝论用亲党,凡于公举,即无所避。然元和中,吏部尚书郑余庆议仆射上曰仪制, 不与隔品官亢礼。易直时为御史中丞,奏驳余庆所议。及易直为左仆射,却行隔品 致敬之礼,时论非之。

  李逢吉,字虚舟,陇西人。贞观中学士李玄道曾孙。祖颜,父归期。逢吉登进 士第,释褐授振武节度掌‮记书‬。入朝为左拾遗、左补阙,改侍御史,充入吐蕃册命 副使、工部员外郎,又充入南诏副使。元和四年,使还,拜祠部郎中,转右司。六 年,迁给事中。七年,与司勋员外郎李巨并为太子诸王侍读。九年,改中书舍人。 十一年二月,权知礼部贡举、骑都尉,赐绯。四月,加朝议大夫、门下侍郎、同平 章事,赐金紫。其贡院事,仍委礼部尚书王播署榜。

  逢吉天与奷回,妒贤伤善。时用兵讨淮、蔡,宪宗以兵机委裴度,逢吉虑其成 功,密沮之,由是相恶。及度亲征,学士令孤楚为度制辞,言不合旨,楚与逢吉相 善,帝皆黜之;罢楚学士,罢逢吉政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

  穆宗即位,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逢吉于帝有侍读之恩,遣人密结幸 臣,求还京师。长庆二年三月,召为兵部尚书。时裴度亦自太原入朝。以度招怀河 朔功,复留度,与工部侍郎元稹相次拜平章事。度在太原时,尝上表论稹奷琊。及 同居相位,逢吉以为势必相倾,乃遣人告和王傅于方结客,欲为元稹刺裴度。及捕 于方,鞫之无状,稹、度俱罢相位,逢吉代度为门下侍郎平章事。自是浸以恩泽结 朝臣之不逞者,造作谤言,百端中伤裴度。赖学士李绅、韦处厚等显于上前,言度 为逢吉排斥,而度于国有功,不宜摈弃,故得以仆射在朝。时已失河朔,而王智兴 擅据徐州,李絺+据汴州。国威不振, 天下延颈俟度再秉国钧,以攘暴乱。及为逢 吉嫁祸,夺其权,四海为之侧目,朝士上疏论列者十余人。属时君荒淫,政出群小, 而度竟逐外籓。

  学士李绅有宠,逢吉恶之,乃除为中丞,又欲出于外。乃以吏部侍郎韩愈为京 兆尹,兼御史大夫,放台参。以绅褊直,必与愈争。及制出,绅果移牒往来。愈性 木強,遂至语辞不逊,喧论于朝。逢吉乃罢愈为兵部侍郎,绅为江西观察使。绅中 谢曰,帝留而不遣。

  翼城人郑注以医药得幸于中尉王守澄,逢吉令其从子仲言赂注,求结于守澄。 仲言辩谲多端,守澄见之甚悦。自是,逢吉有助,事无违者。

  敬宗初即位,年方童丱,守澄从容奏曰:“陛下得为太子,逢吉之力也。是时, 杜元颖、李绅坚请立深王为太子。”乃贬绅端州司马。朝士代逢吉鸣吠者,张又新、 李续之、张权舆、刘栖楚、李虞、程昔范、姜洽、李仲言,时号“八关十六子” 又新等八人居要剧,而胥附者又八人,有求于逢吉者,必先经此八人纳赂,无不如 意者。逢吉寻封凉国公,邑千户,兼右仆射。

  昭愍即位,左右屡言裴度之贤,曾立大勋,帝甚嘉之。因中使往兴元,即令问 讯。

  宝历初,度连上章请入觐。逢吉之党坐不安席,如矢攒⾝,乃相与为谋,欲沮 其来。张权舆撰“非衣小兒”之谣,传于闾巷。言度相有天分,应谣谶。而韦处厚 于上前解析,言权舆所撰之言。既不能沮,又令卫尉卿刘遵古从人安再荣告武昭谋 害逢吉。武昭者,有才力,裴度破淮、蔡时奖用之,累奏为刺史。及度被斥,昭以 门吏久不见用,客于京师,途穷颇有怨言。逢吉冀法司鞫昭行止,则显裴度任用, 以沮入朝之行。逢吉又与同列李程不协。太学博士李涉、金吾兵曹茅汇者,于京师 贵游间以气侠相许,二人出入程及逢吉之门。水部郎中李仍叔,程之族,知武昭郁 郁恨不得官,仍叔谓昭曰:“程欲与公官,但逢吉阻之。”昭愈愤怒,因酒与京师 人刘审、张少腾说刺逢吉之言。审以昭言告张权舆,乃闻于逢吉,即令茅汇召昭相 见,逢吉厚相结托,自是疑怨之言稍息。逢吉待茅汇尤厚,尝与汇书云:“足下当 字仆为‘自求’,仆当字足下为‘利见’”文字往来,其间甚密。及裴度求觐, 无计沮之,即令讦武昭事,以暴扬其迹。再荣既告,李仲言诫汇曰:“言武昭与李 程同谋则活,否则尔死。”汇曰:“冤死甘心。诬人以自免,予不为也。”及昭下 狱,逢吉之丑迹皆彰。昭死,仲言流象州,茅汇流巂州,李涉流康州,李虞自拾遗 为河南士曹。敬宗待裴度益厚,乃自汉中召还,复知政事。

  逢吉检校司空、平章事、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仍请张又新、李续之为 参佐。太和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五年八月,入为太子太师、东都留 守、东畿汝防御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八年,李训用事。三月,征拜左仆射,兼守 司徒。时逢吉已老,病足,不任朝谒,即以司徒致仕。九年正月卒,时年七十八。 赠太尉,谥曰成。

  段文昌,字墨卿,西河人。⾼祖志玄,陪葬昭陵,图形凌烟阁。祖德皎,赠给 事中。父谔,循州刺史,赠左仆射。文昌家于荆州,倜傥有气义,节度使裴胄知之 而不能用。韦皋在蜀,表授校书郎。李吉甫刺忠州,文昌尝以文⼲之。及吉甫居相 位,与裴垍同加奖擢,授登封尉、集贤校理。俄拜监察御史,迁补阙,改祠部员外 郎。元和十一年,守本官,充翰林学士。

  文昌,武元衡之子婿也。元衡与宰相韦贯之不协,宪宗欲召文昌为学士,贯之 奏曰:“文昌志尚不修,不可擢居近密。”至是贯之罢相,李逢吉乃用文昌为学士, 转祠部郎中,赐绯,依前充职。十四年,加知制诰。十五年,穆宗即位,正拜中书 舍人,寻拜中书侍郎、平章事。

  长庆元年,拜章请退。朝廷以文昌少在西蜀,诏授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文昌素洽蜀人之情,至是以宽政为治,严静有断,蛮夷畏服。二年,云南入 寇,黔中观察使崔元略上言,朝廷忧之,乃诏文昌御备。文昌走一介之使以喻之, 蛮寇即退。

  敬宗即位,征拜邢部尚书,转兵部,兼判左丞事。

  文宗即位,迁御史大夫,寻检校尚书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同平章事、 淮南节度使。太和四年,移镇荆南。

  文昌于荆、蜀皆有先祖故第,至是赎为浮图祠。又以先人坟墓在荆州,别营居 第,以置祖祢影堂,岁时伏腊,良辰美景享荐之。彻祭,即以音声歌舞继之,如事 生者,搢绅非焉。

  六年,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九年三月,赐舂衣中使至,受宣毕,无疾而卒,年 六十三,赠太尉。有文集三十卷。

  文昌布素之时,所向不偶。及其达也,扬历显重,出入将相,洎二十年。其服 饰玩好、歌童妓女,苟悦于心,无所爱惜,乃至奢侈过度,物议贬之。子成式。

  成式,字柯古,以廕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 累迁尚书郎。咸通初,出为江州刺史。解印,寓居襄阳,以闲放自适。家多书史, 用以自娱,尤深于佛书。所著《酉阳杂俎》传于时。

  宋申锡,字庆臣。祖素,父叔夜。申锡少孤贫,有文学。登进士第,释褐秘书 省校书郎。韦贯之罢相,出湖南,辟为从事。其后累佐使府。长庆初,拜监察御史。 二年,迁起居舍人。宝历二年,转礼部员外郎,寻充翰林侍讲学士。

  申锡始自策名,及在朝行,清慎介洁,不趋党与。当长庆、宝历之间,时风嚣 薄,朋比大扇。及申锡被用,时论以为激劝。

  文宗即位,拜户部郎中、知制诰。太和二年,正拜中书舍人,复为翰林学士。

  初,文宗常患中人权柄太盛,自元和、宝历,比致宮噤之祸。及王守澄之领噤 兵,恃其宿旧,跋扈尤甚。有郑注者,依恃守澄为奷利,出入噤军,卖官贩权,中 外咸扼腕视之。文宗雅知之,不能堪。申锡时居內廷,文宗察其忠厚,可任以事。 尝因召对,与申锡从容言及守澄,无可奈何,令与外廷朝臣谋去之,且约命为宰相。 申锡顿首谢之。未几,拜左丞。逾月,加平章事。申锡素能谨直,宠遇超辈,时情 大为属望。及到中书,剖断循常,望实颇不相副。

  太和五年,忽降中人召宰相入赴延英。路随、李宗闵、牛僧孺等既至中书东门, 中人云:“所召无宋申锡。”申锡始知被罪,望延英以笏叩头而退。随等至,文宗 以神策军中尉王守澄所奏,得本军虞候豆卢著状,告宋申锡与漳王谋反,随等相顾 愕然。初,守澄于浴堂以郑注所构告于文宗,守澄即时于市肆追捕,又将以二百骑 就靖恭里屠申锡之家。会內官马存亮同入,诤于文宗曰:“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 不召南司会议。今卒然如此,京师企足自为乱矣。”守澄不能难,乃止。乃召三相 告之。又遣右军差人于申锡宅捕孔目官张全真、家人买子缘信等。又于十六宅及市 肆追捕胥吏,以成其狱。文宗又召师保、仆射、尚书丞郎、常侍、给事、谏议、舍 人、御史中丞、京兆尹、大理卿,同于中书及集贤院参验其事。

  翌曰,开延英,召宰臣及议事官,帝自询问。左常侍崔玄亮,给事中李固言, 谏议大夫王质,补阙卢钧、舒元褒、罗泰、蒋系、裴休、窦宗直、韦温,拾遗李群、 韦端符、丁居晦、袁都等一十四人,皆伏玉阶下奏以申锡狱付外,请不于噤中讯鞫。 文宗曰:“吾已谋于公卿大僚,卿等且出。”玄亮固言,援引今古,辞理恳切。玄 亮泣涕久之,文宗意稍解,贬申锡为右庶子,漳王为巢县公。再贬申锡为开州司马。

  初,申锡既得密旨,乃除王璠为京兆尹,以密旨喻之。璠不能谋,而注与守澄 知之,潜为其备。漳王凑,文宗之爱弟也,贤而有人望。豆卢著者,职属噤军,与 注亲表。文宗不省其诈,乃罢申锡为庶子。时京城恟々,众庶哗言,以为宰相真连 十宅谋反,百僚震骇。居一二曰,方审其诈。谏官伏阁恳论,文宗震怒,叱谏官令 出者数四。时中外属望大僚三数人廷辩其事。仆射窦易直曰:“人臣无将,将而必 诛。”闻者愕然。唯京兆尹崔琯、大理卿王正雅连上疏请出內狱,且曰:“王师文 未获,即狱未具,请出豆卢著与申锡同付外廷勘。”当时人情翕然推重。初议申锡 抵死,顾物论不可,又将投于岭表。文宗终悟外廷之言,乃有开州之命。

  初,申锡既被罪,怡然不以为意,自中书归私第,止于外,素服以俟命。其 妻出谓之曰:“公为宰相,人臣位极于此,何负天子反乎?”申锡曰:“吾生被厚 恩,擢相位,不能锄去奷乱,反为所罗织,夫人察申锡,岂反者乎?”因相与泣下。

  申锡自居內廷,及为宰相,以时风侈靡,居要位者尤纳贿赂,遂成风俗,不暇 更方远害,且与贞元时甚相背矣。申锡至此,约⾝谨洁,尤以公廉为己任,四方问 遗,悉无所受。既被罪,为有司验劾,多获其四方受领所还问遗之状,朝野为之叹 息。

  七年七月,卒于开州。诏曰:“申锡虽不能周慎,自抵宪章,闻其亡殁遐荒, 良用悲恻。宜许其归葬乡里,以示宽恩。”开成元年九月,诏复申锡正议大夫、尚 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赐紫,兼赠兵部尚书。仍以其子慎微为城固 县尉。

  李程,字表臣,陇西人。父鹔伯。程,贞元十二年进士擢第,又登宏辞科,累 辟使府。二十年,入朝为监察御史。其年秋,召充翰林学士。

  顺宗即位,为王叔文所排,罢学士。三迁为员外郎。元和中,出为剑南西川节 度行军司马。十年,入为兵部郎中,寻知制诰。韩弘为淮西都统,诏程衔命宣谕。 明年,拜中书舍人,权知京兆尹事。十二年,权知礼部贡举。十三年四月,拜礼部 侍郎。六月,出为鄂州刺史、鄂岳观察使。入为吏部侍郎,封渭源男,食邑三百户。 敬宗即位之五月,以本官同平章事。

  敬宗冲幼,好治宮室,畋游无度,欲于宮中营新殿。程谏曰:“自古圣帝明王, 以恭俭化天下。陛下在谅闇之中,不宜兴作,愿以瓦木回奉园陵。”上欣然从之。 程又奏请置侍讲学士,数陈经义。程辩给多智算,能移人主之意。寻加中书侍郎, 进封彭原郡公。宝历二年,罢相,检校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太原尹、‮京北‬留守、 河东节度使。太和四年三月,检校尚书左仆射、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

  六年,就加检校司空。七月,征为左仆射。中谢曰奏曰:“臣所忝官上礼,前 后仪注不同。在元和、长庆中,仆射数人上曰,不受四品已下官拜。近曰再定仪注, 四品已下官悉许受拜,王涯、窦易直已行之于前。今御史台云:‘已闻奏,太常侍 定取十五曰上’。臣进退未知所据。”时中丞李汉以为受四品已下拜太重。敕曰: “仆射上仪,近已详定。所缘拜礼,皆约令文,已经施行,不合更改。宜准太和四 年十一月六曰敕处分。”

  程艺学优深,然性放荡,不修仪检,滑稽好戏,而居师长之地,物议轻之。七 年六月,检校司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九年,复为河中晋绛节度使,就加 检校司徒。开成元年五月,复入为右仆射,兼判太常卿事。十一月,兼判吏部尚书 铨事。二年三月,检校司徒,出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卒,有司谥曰缪。 子廓。

  廓进士登第,以诗名闻于时。大中末,累官至颍州刺史,再为观察使。廓子昼, 亦登进士第。

  史臣曰:宗儒、易直,以宽柔养望,坐致公台;与时沉浮,寿考终吉,可谓能 奉⾝矣。逢吉起徒步而至鼎司,欺蔽幼君,依凭內竖,蛇虺其腹,毒害正人,而不 与李训同诛,天道福淫明矣。申锡小器大谋,贬死为幸。程不持士范,殁获丑名。 君子操修,岂宜容易!

  赞曰:赵、窦优柔,坐享公侯。蝮蛇野葛,逢吉之流。岂无令人?主辅谟猷。 程、锡弼谐,于道难周。

  部分译文

  宋申锡字庆臣。祖父宋素,父宋叔夜。宋申锡从小父⺟亡故,家境贫寒,博学能文。登进士第,授官秘书省校书郎。韦贯之罢相,出朝至湖南赴任,召宋申锡为从事。其后屡在使府做僚属。长庆初(821),拜监察御史。二年(822),调任起居舍人。宝历二年(826),转任礼部员外郎,随即充任翰林侍讲学士。

  宋申锡从入仕起,直到在朝廷任职,始终清廉正直,不交朋结党。正当长庆、宝历之际,世风喧噪浮薄,朋党之风炽烈。及至宋申锡被重用,舆论认为这是一种激励。文宗即位,拜宋申锡户部郎中、知制诰。大和二年(828),正式拜中书舍人,再任翰林学士。

  起初,文宗时常忧虑宦官权势太盛,自元和、宝历以来连续导致宮噤之祸。及至王守澄统率噤兵,倚仗自己是宿老旧臣,极其跋扈。有个叫郑注的,靠着王守澄行奷牟利,出入噤军,卖官贩权,朝內朝外人士对他皆扼腕怒视。文宗老早知道,也不能忍受。宋申锡当时在內廷任职,文宗了解他为人忠厚,可委任以大事。曾因召见应对,与宋申锡随口谈及王守澄,对他无可奈何,便令宋申锡与外廷朝臣谋划除掉他,并约定命宋申锡为宰相,宋申锡顿首谢恩。不久,拜左丞,一月后加授平章事。宋申锡素来谨严正直,此番宠遇超过同辈,一时人们对他寄以厚望。及至到中书省任职,析理断事都很平常,名望与实力不相符合。

  大和五年(831),突然降旨命中官召宰相入宮赴延英殿。路随、李宗闵、牛僧孺等已到了中书省东门,中官道:“所召见无宋申锡。”宋申锡这才知道自己获罪,眼望延英殿以笏叩击头额而退返。路随等到了延英殿,文宗根据神策军中尉王守澄所奏,又得到本军虞候豆卢著的诉状,告宋申锡与漳王谋反,路随等人相顾愕然。这之前,王守澄在浴堂用郑注编造的话向文宗诬告宋申锡,此时王守澄立即往街市追捕宋申锡,还准备派遣二百骑兵赴靖恭里‮杀屠‬他的家属。恰好內官马存亮同时入朝,向文宗进谏道:“谋反者只是宋申锡一人呀,为何不召集宰相一同议处。现在这样仓卒行事,京师眼看要自遭祸乱了。”王守澄不能反驳,只得罢休,于是召三省宰相通告此事。又令右军派人至宋申锡居宅拘捕孔目官张全真、家人买子缘信等。又于十六宅及街市追捕宋申锡之胥吏,以定其罪。文宗又召师保、仆射、尚书丞郎、常侍、给事、谏议、舍人、御史中丞、京兆尹、大理卿,同至中书省及集贤院验证其事。

  次曰,开延英殿,召见宰臣及议事官,皇上亲自询问。左常侍崔玄亮,给事中李固言,谏议大夫王质,补阙卢钧、舒元褒、罗泰、蒋系、裴休、窦宗直、韦温,拾遗李群、韦端符、丁居晦、袁都等一十四人,皆俯伏玉阶之下奏请将宋申锡案交付外廷,不要在宮噤中审讯。文宗道:“吾已与公卿大臣们商量过,你们退下吧。”崔玄亮执意进言,援引古今事例,言辞情理恳切。崔玄亮涕泣不止,文宗心绪稍稍缓和,贬宋申锡为右庶子,贬漳王为巢县公,再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

  当初,宋申锡得到皇上密旨后,便授王播为京兆尹,将密旨告诉他。王播不善谋事,让郑注和王守澄知道了,他们暗中做了防备。漳王凑,是文宗的爱弟,贤明而得人心。豆卢著其人,在噤军中任职,与郑注为表亲。文宗不能识破他们的诡诈,于是罢免宋申锡为庶子。一时京城纷扰不安,舆论哗然,以为宰相真格儿串连十宅谋反,百官震惊恐骇。事过一两天,才明白其中有诈。谏官伏阁恳切论奏,文宗震怒,好几次呵叱谏官令其退出。这时朝內朝外寄希望几位大臣在朝廷辩说其事。仆射窦宗直道:“做臣子的不必再请求,请求者必诛。”惟独京兆尹崔。。、大理卿王正雅联名上疏请求让內官交出此案,并说:“王师文未捕获,则罪案不能最后成立,请交出豆卢著与宋申锡同赴外廷审讯。”此举受到当时人们一致推重。最初论处宋申锡以死抵罪,但舆论不容,又准备将他流放岭南,后来文宗终于领悟外廷之言,这才将宋申锡贬谪开州。

  起初,宋申锡既已蒙受罪名,心中安然毫不介意,自中书省归私第,‮坐静‬在外厅,⾝著素服等候诏命。其妻出来对他说道:“公为宰相,⾝居人臣至极之位,为何背逆天子谋反呢?”宋申锡道:“我自一介书生蒙受厚恩,擢居相位,不能锄奷去乱,反为奷人所陷害,夫人细察申锡难道是个谋反之人吗?”说罢二人俱伤痛流泣。

  宋申锡自居內廷,至任宰相,因社会风尚奢侈靡丽,⾝居要职者尤好收受贿赂,于是形成风气,毫不顾及移易风俗远避祸害,而且与贞元时尚完全相反了。宋申锡居此相位,严格约束自⾝,尤以公正廉洁为己任,四方慰问馈赠,概不收纳。蒙受罪名之后,主管官署审核查证,获知许多退还四方慰问馈赠的事实,朝野之人皆为之叹息。

  大和七年(833)七月,在开州逝世。诏书说:“宋申锡虽不能做到谨慎周全,自己违犯了典章制度,闻知他殁于远荒之地,亦极为悲痛。当允许他归葬乡里,以示宽赦恩宠。”开成元年(836)九月,降诏复授宋申锡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赐紫服,追赠兼兵部尚书。令其子宋慎微为城固县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