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名门纪事 > 第四百九十七章 布局

第四百九十七章 布局

目录

  江南的民乱平息了,‮家国‬却并未安生,河北因为大旱,眼瞅这一年收成又要损失过半了。皇帝一方面加強核检土地,另一方面减免了几个受灾严重地方的税收,之后又严厉督促各地州府县府长官,不可过宽也不可过苛,纠正丈量土地时候把宅基地一并算入內的情况,出了问题唯他们试问。

  他觉得这样做很公道,却没想到,这些政令推行到下层又是另一回事。那些大户多交了税负,自然是不原意自己吃亏,于是,将这些负担全庒到下面租种的佃户⾝上。

  因为河北普遍大旱,收成都不如往年,而皇帝免税惠及的都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这些中小地主多交了税之后,也愈发艰难,不得不将地产卖出。

  河北毕竟是大族聚集的地方,这些世家大族在乡里影响力非常大,他们也不愿意闹出民乱,那毕竟也会损害自己,况且那些小门小户的农民破产之后,他们也趁机把这些土地收到了自己手里,也并不算亏,因此他们还帮着官府弹庒想要闹事的乡众。

  大部分农民都是顺民,虽然没有了土地还可以当佃户,虽然做佃户更艰难了,一年劳作也仅仅能糊口,他们还是乖乖的种地,乖乖的把钱交上去,甚至卖儿卖女,也依然忍受。

  但总有一些人不愿意这样下去,他们在当地闹不起来事,便跑到山中,纠结一批人占山为王,抢劫过路的商旅。

  这些人都是当地人,十分熟悉地形,官兵来了他们就跑掉,官兵走了他们再回来。发展到后来,一些当地人为了自保,只能跟他们合作,官府要剿匪。他们还通风报信。

  这些贼剿之不尽,官府也只好得过且过,只要他们不闹出大案,不攻击县城州府,这些老爷们也不想管,并且还竭力把事情庒下来,皇帝亲口说了,出了事唯他们试问。谁也不肯做这第一个靶子,考评不想要了,前程不想要了么。于是地方官便和那些贼人达成了一种默契,只要不捅大篓子,就任凭他们在山中盘踞。

  于是河北盗贼蜂起,渐渐的向河南蔓延,却没有什么人把这些事情上报到朝廷。皇帝一看税收多了,地方上也没有什么大事,也觉得很是満意。一时间,长安之中倒呈现了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之景。

  王淑妃死了。皇帝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哀痛之⾊,当然这个女人陪他这么多年。要说一点不难过也是不可能的,不过,淑妃就算是正一品,也是妾室,自古以来的观念,死了妾室是不该过度哀痛的,皇帝自诩明君。自然是不能露出太过哀痛的样子。

  当然淑妃的丧仪还是很隆重的,皇帝过问了几次,表示重视。这也是表示对王家的看中。但皇帝却没有一丝半点要升王徵位分的意思。

  宮中比平时还要平静,不论是前朝还是六宮嫔妃都瞪大了眼睛,看着皇帝想要怎么做,谁会被先升为正一品妃,王徵还是许昭仪,在众人眼里这代表着齐王和梁王谁更得圣意,也许那就是下任太子的归属。但皇帝却仿佛全然忘了此事,王徵和许昭仪谁也并没有更得宠的意思。甚至连李令绮也没有之前的盛宠了,自打从凉州回来,皇帝似乎对她的热情已经开始渐渐消散了。

  太皇太后特意把皇帝叫过去,叹气道:“这几年也不知道怎么了,年景这么不好,前些年皇后去了,今年淑妃也去了,都是好孩子啊,年纪轻轻就没了,我这一把老骨头,总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真是叫人伤心。”

  皇帝说道:“祖⺟节哀,是孙儿不孝,不能总承欢您老人家膝下。”

  “国事为重,皇上也要振作,不要因为儿女情长荒废政务。淑妃的葬礼只要文仪隆备,就算进了情分了。”太皇太后知道担心是多余的,她这么说是为了表示不希望皇帝因淑妃之死,给王家特殊待遇,而引起朝中的联想。

  皇帝躬⾝说道:“多谢祖⺟教诲,孙儿定不会因此轻国事。”

  “你的子嗣还是太少,这些年,除了贤妃生了六郎,就再没有男孩子,你还是要多多开枝散叶,我看明年就再采选一回吧。”太皇太后张罗着。

  皇帝却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沉迷于女⾊,笑道:“这些年,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朕没下罪己诏已经罢了,怎么好再为选秀的事情侵扰百姓。再说,您两个曾孙都已经娶妻纳妾了,咱们皇家又要有下一代了。”

  太皇太后点点头,算是认可了皇帝的说法,想了想又说道:“说起孩子来,你把李湛家的公子和姑娘怎么又都带回来了。我以为你至少把熙儿留在那,虽然规矩是规矩,但⺟子天伦,皇上也该体恤。”

  皇帝笑道:“宮里的孩子少,我想着您这么宠爱熙儿,定舍不得她离开,再说,德妃和昭容是这两个孩子的亲姑太太和亲姑姑,又怎么委屈得了她。所以,就还是带回来了。”他自然是不能说自己为了报复涵因不识好歹才故意的。

  太皇太后看着皇帝,复杂的神⾊一闪而逝,皇帝具体怎么想的她不知道,但皇帝对涵因那点心思她可是心里跟明镜似的,她皮笑⾁不笑的撇了撇嘴角,说道:“这倒是我老太婆的不是了。”

  皇帝忙陪笑道:“祖⺟多心了,郑国夫人为祖⺟给她两个孩子的宠爱很是感恩,说熙儿那孩子能承欢太皇太后膝下,是天大的福分。”

  “呵呵,心里却在骂我这个老太婆不近人情吧。”太皇太后笑呵呵的开着玩笑,话里的意思却是再指责皇帝拿她当挡箭牌。

  皇帝⼲笑道:“怎么会呢,祖⺟多心了,郑国夫人一直很感念祖⺟对她和她孩子的恩宠。”

  太皇太后见皇帝翻来覆去也就这两句话了,知道已经敲打够了,也不能步步紧逼,笑道:“呵呵,我知道,涵因那孩子是最懂事不过的。罢了,就吩咐下去,切不可委屈了那两个孩子,若是哪个大胆的奴婢敢欺负他们,我定是不饶的。”

  皇帝知道太皇太后这话是说给自己听的,涵因是懂事的,那胡闹的不就是自己么。不准有人欺负这两个孩子,早就吩咐下去不知道多少遍了,又拿出来重提,那不就是说是自己么。他虽然不満太皇太后说的这话,但是想起离开都督府,涵因看着他们出了院门走了好远,还一直站在都督府门口目送,他也觉得很是愧疚。不过很快他就找到了让自己好过的法子,谁让熙儿是李湛的孩子,这都要怪李湛。

  ‮家国‬的形势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而涵因自己的布局也在渐渐的展开,除了长安、凉州这个大本营以外,涵因借助商队和稻香村在洛阳、太原、江宁、幽州还有蜀郡这些重要的地方安揷了据点,并且跟当地世家的商会有了生意往来。

  宁若也操控着撷香馆,要么在当地开设撷香馆的分号,要么把发掘出来的好苗子送到当地的青楼,然后力捧她们做头牌,再用商会的资金支持,渐渐控制青楼。

  如今这些女子在当地也都能接触到一些达官显贵、当地的世家名族,收集一些当地的消息传给涵因。

  霄云的弟子们也都渐渐的成长起来,在涵因建立国內商队之初,他便选了几个机灵的安揷进去,方便传递消息。现在吴管事跑关外的商队建立,他也选了人手‮入进‬这个商队。

  朝中冀学的势力还很薄弱,大多是后进的儒生,并没有什么⾼层人士愿意为李湛说话。涵因分了两条路努力,一方面继续给刘公公塞钱,他的确忠于皇帝,只要让他认为李湛跟皇帝的利益没有冲突,他就会为自己说话。只是李湛是朝廷命官,不管是皇帝还是朝臣都不会允许太监和边疆大吏相互勾结,所以只能暗中进行,她让曲惜柔做中间人,她本来就跟刘公公有交情,又跟自己目标一致,再合适不过了。

  另一方面,涵因也在积极的想办法,跟朝中的重臣缓和关系。长安有不少贵胄‮弟子‬对马球很是痴迷,甚至已经有人听说凉州的马球赛最好看,特地跑过来看比赛的,她就是存着用马球赛打开局面的心才这样积极组织“马球总会”并且用后世的商业开放模式来经营的。

  涵因是以一己之力培植自己的势力,之前没有钱,只能一点点的来,现在不缺钱了,步子又迈得大了一些,但她心里清楚,时间还是太少了,即便是这样的扩张速度,除了得到各地的消息比较快,对李湛的帮助也是微乎其微。她毕竟只有一个人,荥阳郑氏即便承认了她的出⾝,也不会给她这样的外嫁女儿什么支持,唐国公府也不过是硬攀上陇西李氏的旁支,家族势力太过薄弱。因此即便她设立了这些据点,却没有任何根基,现在她的这些动作并不引人注目,但是若有当地世家盯上她,那么被铲除掉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她虽然对现状很不甘心,却也不得不承认,比起那些延续了数百年的世家大族,李湛和她就是一个暴发户。但她现在也只能耐心的等待,等待自己种下的小苗扎下根,慢慢长成参天大树。

  p:感谢弦乱我心的打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