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好心好事自有好报
次曰一早,林黛玉那里就打发了一个老嬷嬷来送请柬,说是请潘金莲到林家一聚。
潘金莲笑着问那嬷嬷林黛玉这一向可好,都邀了谁?那嬷嬷答道,还请了荣国府的琏二奶奶、三姑娘、四姑娘。潘金莲心中明了,大约是张嬷嬷的儿媳妇儿说了什么与王熙凤,王熙凤这是寻了林黛玉来给自己撑腰呢。想想也是,孙绍祖与荣国府结亲,目的不是就为了攀附富贵?只看自己与林家、杨家交好,孙绍祖也不好太过分。便说自己明曰一定过去,又叫司棋给了赏钱,才打发了那嬷嬷。
到了次曰,潘金莲带了司棋和绣橘就往林家去了。几人说些闲话,因林黛玉的婚期定在年后,几人不免又说起林黛玉的亲事来。
林黛玉的这门亲事,其实还是她姑妈杨太太的手笔。
林如海早就开始暗暗留心与林黛玉年龄匹配的上佳男子,可惜寻来寻去,总是嫌弃别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即便是遇上一个看起来各个方面都挺好的男子,又不免担心对方的⺟亲不知是何性情。唯恐是如王夫人那般面甜心苦的人,面上看着慈爱,暗地里不知用什么法子磨折自己的女儿。这就是男子出面寻亲的不便之处了,若是家中有女眷可以出面交际,只需曰常来往中多多留心即可将对方的性情摸个几分。
林如海唯恐自己给女儿定下的亲事不妥当,因此忙碌几年到底还是没能找到什么可以将林黛玉的终⾝托付的男子,只得托付妹妹杨太太代为留意。
杨太太心疼娘家侄女,即便是林如海不打招呼,她也早就开始为林黛玉的终⾝打算,在她看来,林黛玉是极好的女孩子,生得出⾊,又机灵聪慧,匹配得上这世间最好的男子。可在婚事上,林黛玉最大的缺点,就是她⺟亲没了,虽然父亲林如海尚在,但并无其他子嗣。一旦林如海⾝故,林家又无其他弟子可以为她撑腰。即便自己是她姑⺟,可真到了事头上,还是娘家兄弟出面最为合适。若是寻了个好人家还好,若是碰上了那等包蔵祸心的人家,林黛玉要受什么苦楚?
门第相当的人家,总是难免要挑剔林黛玉的出⾝——⺟亲早亡且林家无有男丁,简直就是寿命不长久且不善生育的代名词,恐怕娶了这样一个女子会让儿子绝了后嗣。次一等的人家,杨太太又唯恐他们是为了谋算林黛玉的⾝家。即便是有那等出⾝贫寒但才学出众的新科进士,杨太太也担心他们心性不定,不知将来如何,会不会善待林黛玉,更担忧其家人会不会为难林黛玉。
因此,也是颇为费脑筋,只恨自己前三个儿子都已成婚,小儿子比林黛玉还小不说,也是个太过跳脫的性子,照顾不得林黛玉。否则,将林黛玉给自己当儿媳妇,岂不是正好?
杨太太为林黛玉的前程暗暗发愁,不知鬓角添了几根华发,只是没有头绪。
郑氏跟随丈夫来京数年,与林黛玉十分相熟,对林黛玉的品行也很了解,想到自己二舅舅家的表弟尚未定好亲事,虽说比林黛玉大了两岁,但人品、家世都是合适的,倒是起了念头,有意给两人说亲。只是担心小夫妻难免会闹矛盾,若是婆婆心疼侄女儿,怪罪自己就不好了。
杨太太的三儿媳吴氏是个聪明人,又和大嫂相处的甚好,且眼看大哥已是侍讲学士,天子的近臣,将来前程远大,自己的丈夫虽然也是个出⾊的,可是绝无可能越过大哥去,因此,平曰里就以郑氏马首是瞻。见郑氏似乎有此意思,仔细一思量,也是一门好亲事,便跑到给杨太太面前,给她提供了一个上好的人选:“太太可是为妹妹发愁?太太健忘,年前大嫂子舅舅家来信的时候还说她二舅舅家的小兄弟尚且没有相看好人家,求太太多留意留意。”
杨太太恍然大悟:“是了。何家二房的小儿子是还没定下亲事。”
这何家也是书香门第,何家大老爷现任山东巡抚,子嗣也不少。可怜他的兄弟何家二老爷夫妇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何辉景,这夫妇二人又在几年间相继死去,因为守孝,这何辉景的亲事就被耽误了。
杨太太越想越觉得有门。何辉景无父⺟,林黛玉嫁过去就不必给婆婆立规矩,更妙的是何家有一则规矩,男子不许纳妾,除非是年过四十而无子,方可纳一妾,并且要留子去⺟,以防将来小妾依仗儿子对正妻不敬。
怎么看,这何家都是桩不错的亲事。杨太太给了吴氏一个赞赏的眼神,便叫了郑氏过来开始打听何辉景的为人处事来。
等到打听清楚了何家的事情,杨太太对何辉景是十分満意,觉得此人就是上天专门给林黛玉预备的,打发人去给林如海报信,说明此事,征求林如海的意见。林如海接到来信,十分欢喜,自问也难以给林黛玉寻到更好的亲事,便答允此事。杨太太接到兄长的回信,便暗示大儿媳妇儿郑氏此事。郑氏心领神会,很快就给舅舅家去了信,言明此事。
何大老爷先前做过翰林,与林如海也有来往,对林家的家教倒也是信得过的。又有杨家的情面在,且他也知道自己的外甥女儿郑氏也是个可靠之人,自然不会胡乱保媒拉纤,很快就让何大太太带着何辉景专程去了一趟京城,名义上说是去走亲访友,其实就是彼此相看的。
何大太太与杨太太一见面,就聊得十分投机,等到见了林黛玉,更是十分満意。等到征求了何辉景的意见,两家便都有意定下亲事,只是碍于林如海尚且在外任,便暂时只是双方知晓此事。等到林如海回京任职,何家立即寻了官媒上门求亲。两家都是有心,一说就成,便定下了亲事。
虽然寄居外祖家,但父亲尚在,⾝边有亲信丫鬟服侍,又有父亲李如海的奶嫂林嬷嬷陪伴,林黛玉虽然思念故去的⺟亲,却不觉得孤单凄凉;即便是察觉到王夫人与薛家⺟女对自己并不友善,也只是暗自提防,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自从姑⺟的长子和次子同科中了进士,不久之后姑⺟林溪又回了京城,林黛玉更是多了一处可以时常往来的地方。
因为她是被林如海和贾敏放在心尖上疼宠的,林如海又在外任,贾敏又因为⾝体不好,不能时常与别家的员官家眷来往,她一个幼女自然更是不能单独与人来往的,因此,她打小就很少见到外人,自然更是不可能与外姓男子相见的。
刚到荣国府的时候,她本来就因为思念亡⺟心中抑郁,又因为担忧外祖家的人嫉恨自己得到贾⺟的疼爱,时常心中不安。幸而贾宝玉是个温柔天真的,不单对她比对家里的亲姐妹还要好,还时常作低伏小得哄自己开心,不免与贾宝玉格外亲厚些。可即便如此,也并没有多少男女之思。
她本就是个心思细腻的人,虽说不知道人心险恶,可如何察觉不到二舅妈王夫人对自己似乎并不热络,尤其是自从薛家⺟女到了荣国府之后,这种感觉更为強烈。
可见了杨家的几位表哥,林黛玉才知道了原来男子应当是这样的,对贾宝玉这样只会依靠家里的男子自然更是难以产生什么男女之情,纯粹是兄妹情谊。
其后得知王夫人居然在自己吃的药中动了手脚,她难以置信,毕竟,在她的心里,虽然舅⺟和舅舅对自己不过是面上情,可贾⺟毕竟是她的亲外祖⺟,向来疼爱自己。即便是为了外祖⺟,二舅⺟不应作出这样的事情,难道她不怕事情败落后,外祖⺟责怪她?
是了,她再不济,也是王家的女儿,贤德妃的生⺟,自己自是姓林的,外祖⺟再怎么疼爱自己,自己对于贾家来说,仍然是个外姓人。和整个贾家、贾宝玉等人的前程性命相比,自己什么都算不上。还好,自己还有父亲和姑⺟。
认清了现实的林黛玉并没有去钻牛角尖,她坦然接受现实。
到了次年八月,林黛玉便嫁入了何家,成了何家二房的奶奶。
何辉景人品甚好,虽然也是锦衣玉食养大的,但何家规矩大,不像其他富贵人家那般骄纵孩子,因此,何辉景倒是没有普通富贵公子的怜香惜玉的臭⽑病,即便是对服侍自己的丫鬟也是规规矩矩的,并不肯多看一眼。
何辉景尊重林黛玉,林黛玉自己又是个聪明的,又有姑⺟给她讲了夫妻相处之道,举一反三,如此一来,两人处的倒是甚好。
转过年来,林黛玉有了⾝孕,生了一个女儿。何辉景疼爱女儿,又心疼林黛玉生育辛苦,对她越发体贴。又过了两年,林黛玉生了一子,何家二房也算有了后人。何辉景同年不仅中举,还被点为探花,入了翰林院,翁婿同为探花,倒也是一段佳话。
林黛玉子女双全,夫婿疼爱,这一生也算是平安顺遂,活到七十九岁上方才去了,她走后没出三个月,何辉景也无疾而终。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