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玫瑰花精 > 第一章

第一章

目录

  十几年前的那个初夏,金笛子第一次站在那里,一个老旧的、锈迹斑斑的铁门前。

  清晨的街道还十分安静,一夜的雨让这个炎热的城市有了一丝丝的凉意。

  不宽的马路上来往的车辆还不是很多,车辆经过时,发出清晨才十分突显的呼啸声。路边只有零星的路人在行走,大都是拿了碗儿盆儿去买豆浆油条的老人或妇女,还有早起锻炼的人息着从身边跑过。

  铁门里是一条似乎没有尽头的林*****,不宽,也不算窄,路旁的槐树已经开花,被风一吹,就洋洋飘撒,在地上稀疏地散落着,也散落着淡淡的花香。大门左侧的草坪上,有一尊很大的雕塑,能看得出来是一个女人,极细、头发飞扬的女人。

  金笛子站在那里,带着清晨没有醒来的浓重睡意,呼吸着带着雾气和淡淡槐花味的清晨空气。她咂咂嘴,嘴里涩涩地难受,浑身还有一种难受的不洁感。下火车之前,车厢里的洗漱间拥挤不堪,再说,也没有时间给金笛子洗漱,火车都进站了,她才被母亲勉强醒了。波折的旅程让人疲惫不堪。

  那是一个漫长的旅程。

  火车开动不过一个小时,突然紧急刹车,半个火车停在那冗长漆黑的隧道里。多雨的夏天,山体很容易滑坡。在这之前不久的一个月,也是属于这个州的一段铁路,因为连连的大雨,山体滑坡,冲断了架在金沙江上的大桥,火车的一半就滑进了江里。笛子曾经看到母亲和父亲拿着州里面的报纸,看上面报道的死亡人数,然后摇头叹息,抱怨这块险恶的土地。笛子心里第一次有了对死的恐惧。学校有学生的亲属在那次事故中丧身,据说打捞起来的时候,鼻子耳朵嘴巴里面,全都是江底里的淤泥,那该是一种怎样窒息的难受,想起来,都是不能够呼吸的。而铁路在金笛子的想像里,是两条充危险的被放在生命边缘的钢丝线。

  此刻,金笛子就感觉到自己在钢丝线上摇晃的无助和恐惧。

  火车在不该停车的地方紧急刹车。水杯倒了,热的冷的茶水洒了出来,泼了人一身。行李架上的行李掉下来了,四处滚落,站着的人猛地跌到了别人的怀里…一时间,一切都混乱起来,不明端倪的人立刻紧张起来,车厢里顿时一片动。惊慌的人们喊叫着,胡乱地收拾着自己的行李,车厢里的、鸭还有小猪崽,在鼎沸的人声中竭力地嘶叫,肆意散发着自己臭烘烘的气息和可以纷飞的羽。装苹果和土豆的背篼倒了,圆乎乎的苹果和土豆四处滚落。那个三十几岁的女人蹲在林立的腿之间,茫然而执著地从地上扒拉着自己能够扒拉到的苹果和土豆,嘴里不时发出惊惧焦躁的叫声。

  人们拥挤着朝车厢门口跑去,嘴里发出因为恐惧而失真了的声音,所有的声音混杂着,把车厢得没有一丝空隙。

  金笛子被母亲拖着,看见金秧秧在父亲的手掌之下瞪大了眼睛,看着茫然不知所以的金笛子。

  金笛子被母亲拽着猛走了几步,又因为前面的拥挤而停顿下来,嘴里发出的尖厉声被鼎沸的叫声淹没着,十分的虚弱。头上有杂乱的东西不停地晃动,行李、背篼,被人拎着翅膀捆着脚的或鸭…金笛子的头发已经蓬,头上的蝴蝶结只剩了一个,茫然地驻守在金笛子糟糟的头发上,可笑地红着。金秧秧用手去抵挡在她头上晃动的各种东西,用脚去踹挤到了她的慌张人群,再用手去打着或干脆掐着落在她头上或身上的别人的身体部位。父亲的手伸了出去,尽可能地伸了出去,想要给自己的女儿一个安全的空间,哪怕是很小的、刚刚能够容纳身体的空间。

  母亲尖厉地呼叫着父亲和金秧秧的名字,父亲回应着,他们在人群中用眼睛找到对方,并随了外力在人群中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涌动。金笛子已经看不到金秧秧,只透过无数杂乱的穿着各种颜色和各种质地的子的腿,看到金秧秧星点的淡绿色上衣,在人中无助地随波逐

  金笛子听到了父亲混杂在其中的声音,似乎在抱怨人群太拥挤,以至于不能让列车员顺利地开门。

  人开始很快地松动,门打开了。

  金笛子紧紧地抱着自己手里的眼睛可以眨动的并且有着粉红色脸蛋和花裙子的洋娃娃,站在了车门口。火车没有放下下车用的台阶,母亲弓着身体,费力地挡住后面涌动的人,尖声地叫着:“别挤到孩子,这里有个孩子!别挤到孩子!”

  有个男人在下面抱起了笛子,放在了铺冷灰色碎石子的铁路上,母亲仓促地道谢,跳下了火车。

  隧道里有一点微弱的灯光,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金笛子紧紧地抱着自己的洋娃娃,站在一旁,看着下了车的人从自己的身边跑过,向隧道的尽头跑去。

  隧道里声音嘈杂,脚踩在石子上杂乱的声音,还有人惊恐叫嚷的声音。在这些嘈杂的声音里,勉强听到了母亲焦急地呼唤,呼唤着金秧秧和父亲的名字。然后她转身叫笛子:“就站在那里,不要动!不要动!”

  所有的声音在隧道里没有退路地回

  终于看到了父亲和金秧秧,金秧秧的辫子已经散了,头发上盛开着一摊屎,上面还沾了羽和鸭。金秧秧的脸还紧紧地绷着,恨恨的表情,一幅刚刚从烈的战斗中退下来的神情。

  母亲把金秧秧从火车上接了下来,父亲看了金笛子一眼,很匆忙的眼神,匆忙得让金笛子觉得委屈。

  然后母亲抱了金笛子,父亲抱了金秧秧,开始在隧道中跑起来,没有说话,只听到脚下石子惊慌地碰撞的声音和父亲、母亲、金秧秧还有自己嘴里和鼻子里发出的呼呼声,一种很亲切的声音。

  人们边跑边猜测着紧急停车的原因,有人说,隧道外面开始塌方了,得赶紧跑出去,不然就极有可能被困在这漆黑的隧道里。

  跑,不停地跑,盯着前方的眼睛在黑暗中闪光,很执著地看着前方。

  在金笛子的记忆里,那次奔跑用了很长的时间。很久以后,金笛子看见了前方的光亮,微弱的光亮。父亲息着,用不同于平常的低沉声音说:“快到了!”

  母亲没有回答,呼呼地息着奔跑着。

  光亮越来越强,口开始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甚至看得见从山上滚落下来的不大的石块跌落在铁路上,发出令人恐惧的、有着清脆回音的碰撞声。

  父亲和母亲的脚步在隧道边慢了下来,隧道边的人都犹豫着要不要冲过去,事实上已经冲过去了很多人。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毕竟是小的,还是稀疏的,冲过去就安全了,留下来就意味着还留在危险里。

  母亲和父亲简短地商量,决定和很多人一样,冲过去!

  父亲扭头看了金笛子一眼,很简短的一瞥,然后抱着金秧秧冲出了隧道。妈妈紧紧地跟在后面,因为速度快,金笛子觉得自己的身体在母亲的怀里很重地上下颠簸着。依旧有不大的石头跌落下来,从身边呼啸而过。笛子看到一块小石头砸在一个人的脸上,因为石头的速度飞快,那个人的脸瞬时破了,有鲜红的血出来,在他高速奔跑中,血在空气中飘落着,一路洒落过去。

  金秧秧伏在父亲的肩头,也是这样的上下颠簸着,她回头看金笛子,金笛子想冲她笑笑,可却咧不开自己的嘴。她也看着金秧秧,一直看着,直到父亲和母亲确定已经安全,把姐妹俩从怀里放了下来。

  站在那里,父亲和母亲商量着下一步怎么办。金秧秧很严肃地拉了金笛子的手,严肃得没有一点语言。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时刻,她们都明白,这是个严肃的时刻。

  父亲和母亲一致决定沿着铁路走,和几乎所有的人一样。再走半个小时的样子,就可以到达山里面的一个小站,在那里,可以搭乘慢车前往目的地。

  然后父亲和母亲检查了行李,发现少了一个包裹,不过不要紧,一个包裹在现在看来是极为不重要的。

  金笛子被母亲拉了手,走在四处看不到人烟的铁路上。铁轨两边常常有很高的堤坝,遮住了笛子的视线,让人看不到外面繁茂的原野。只有阴郁的天空,在堤坝外面仓皇地显着自己苍白的面容,带着青黄的白,一种很容易就会下雨的夏天的阴郁天气。

  金笛子累了,挣扎着不要再走,母亲蹲了下来,把自己的背放在了金笛子面前。父亲问金秧秧,还能走吗?金秧秧很坚决地点头,父亲就拉起了母亲,把行李分给母亲一包,自己把金笛子驮了起来,再挎着一包沉重的行李。

  金笛子就这样伏在父亲的背上,怀抱着那个微笑着的、眼睛会眨动的洋娃娃,看着前面的轨道没有一点变化地经过,仿佛前面永远没有尽头,仿佛他们将永远地走在铁道上一样。那时金笛子明白,铁轨是没有尽头的,它会通向不确定的地方,并且没有尽头。

  那个小站的站长是母亲一个学生的家长,他在比平时嘈杂了许多的站台上发现了父亲和母亲,还有一言不发的金秧秧和金笛子。

  他带他们去了他的家里,火车站旁边一个小山坡上的一排房子里的一间。

  那是个脸横的家伙,脸的胡楂儿,大,牙齿有着黑黄的牙垢,声音异常地洪亮。金笛子莫名地对他感到恐惧,在金笛子的印象里(从黑白电影里得来的经验),这样的人,是冷酷的、残忍的,电影里的土匪也就是这个样子。

  家里没有其他人,站长说孩子们放假都回老家妈妈那里去了,跟着就出去了。

  金笛子惊慌地要求出去站在站台上,这比待在这间的、糟糟地散发着霉味的小屋里强多了,何况这个屋子的主人是一个脸横的家伙。金秧秧要求洗头,说自己的头臭死了。

  母亲说没有时间洗头,然后用巾要给金秧秧擦头发。金秧秧躲闪着拒绝,然后尖叫着要洗头,说臭死了,都臭死了!一边叫,一边挣扎着要从母亲的手掌之中逃开。父亲和母亲都从来没有那样严肃过,他们的严肃让金秧秧放弃。

  母亲一遍一遍地用巾擦着金秧秧的头发,金秧秧嘟着嘴表示强烈的不,并且不时地从嘴里发出一些抗议的声音。

  那个人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个硕大的饭盒,一个里面盛着有些发黑发黄的馒头,一个里面盛着稀饭,都已经冰凉了。他抱歉地笑着说:“不在吃饭的点上,食堂里的东西都是凉的。”

  父亲和母亲朗地笑着,声音有些夸张,接过饭盒,让他不要忙了。

  那人出去了,说是看一下坐哪一趟车比较合适。

  母亲要求秧秧和笛子吃饭,用突然变回来的有些急躁有些阴郁的声音。

  金秧秧不吃,因为头发很臭,而母亲又不给她洗。

  金笛子不吃,金笛子从来就不吃面食,金笛子只吃米饭。稀饭也没有菜配,金笛子吃不下那样没有味道的东西。

  父亲很夸张地吃了两口,大声地说:“真好吃啊!真香!”

  金笛子再也不会上他这样的当,这是金笛子小时候父亲惯用的伎俩。金笛子抱紧了自己的洋娃娃,说:“不饿。”

  母亲生气了,母亲用还没有平息下来的急促声音说:“你们两个!就不能好好地听话!还要坐那么久的车,慢车!车上还不知道有没有东西吃呢!吃!”

  金笛子哭了,觉得异常委屈。金秧秧更加赌气不吃,了嘴,把头扭到了一边。

  母亲恼火地叹气,父亲说:“算了吧,等她们饿了,自然就会吃了。”

  那个人又回来了,手里拿着两张火车票,说就快到点了。父亲感激地掏钱,那个人推让着拒绝,很洪亮的声音和着朗的笑声,说以后也难得再见一面了。

  金笛子看见父亲离开的时候,悄悄把钱放在了桌上,那个举动让金笛子心里充了温暖和一种近乎高尚的快乐。

  那个人把剩下的几个馒头和新买的一起打了包,让母亲带在路上吃,还把军用水壶和金笛子的塑料熊猫水壶灌了开水,母亲说过,车站里的矿泉水是不能喝的,因为不知道真假。

  坐在火车上的时候,一家人和那个人告别。他穿着沾油垢的铁道制服,还是一脸的横,还是很洪亮的声音,大声地说笑,挥舞着带着裂口的沾油污的大手。但是金笛子觉得,他是打入土匪窝的共产员,是智取威虎山的那个假土匪。金笛子甚至觉得自己喜欢上了他,像喜欢电影里的员一样喜欢。

  火车开始开动,慢慢的,熟悉的雷同景致像电影布景一样闪过。父亲和母亲都松了一口气。父亲招呼金秧秧和金笛子看外面的景致,看她们出生的地方。“以后,怕是很少有机会再回来了。”父亲说。母亲听了,也看了窗户外面,眼神幽幽,看着很远很远的地方。

  他们丢的那个包里装的是他们的食物,有包子馒头,还有五香豆腐干、咸菜、煮鸡蛋、饼干、在学校门口的店里买的蛋糕和橘子水,可是统统都没有了。金笛子想着那香甜的蛋糕和豆腐干,不停地口水。

  母亲买了两盒盒饭,先尝了一下,米饭是夹生的,上面的一点菜显然没有洗干净。母亲把盒饭扔了,几个人就着凉开水吃那些馒头。金笛子觉得那个馒头好吃,以后想要买到这样的馒头却是很难了。

  天慢慢地黑了,金笛子枕在父亲的腿上,很快地睡着了。

  金笛子很少会半夜醒来,可那天半夜醒来了,看见对面座位上的金秧秧盖着母亲的外套,枕着母亲的腿睡着,嘴微微地张开,甚至眼睛都是微微张开的,眼皮里一点寒星星的亮光,经过那一点透出来,有些和平时的金秧秧不太一样了。

  母亲靠在椅背上也睡着了,头不时地垂下来,再抬上去。父亲也已经睡,也是那样靠在椅背上。金笛子就这样枕在父亲的腿上,看到了窗户外面的天空,一种很寒冷的没有边际的深蓝颜色。天已经放晴,天空里散漫地放着一些闪烁的寒星,天空下是黑糊糊的原野,还有绵延的群山,黝黑的岑寂的群山,没有一点灯火,像一个个睡着了的庞大妖怪。金笛子的眼睛慢慢地跟随着那些黝黑的群山移动,听着火车发出的轰隆声,慢慢地,眼睛又合上了。

  站在斑驳的铁门前,金笛子有些没有睡醒的茫然。一天一夜的旅程让她有些不知所以,当然也没有看见父亲母亲眼睛里近乎感慨的喜悦。

  为了这个调动,父母亲整整努力了十年。从父亲美院毕业被分回故乡,从母亲追随父亲去了那里的第一年,两个人就开始了漫长的调动申请。最后终于因为父亲的一幅油画《乡村雾》在全国美展上获奖,父亲才如愿地从那个镇上的群众艺术馆,调进他视之为崇高殿堂的美术学院。母亲也调进了附近的一所小学,在人到中年的时候,离开那个让她青春耗尽的贫乏土地,回到了故乡。

  生活展现在这一家人眼前的,是一派大好新气象。

  姐姐金秧秧的手一拉,金笛子就踉跄了一下,然后迈着小碎步进了那扇锈渍斑斑的老铁门,迈进了她全新的生活。一切,都由此开始了。

  那一年,金笛子五岁,金秧秧九岁。

  母亲把箱子里四季的衣服都取了出来,站在院子里,一只手拎了衣服,一只手拿着一枝掸子使劲地悬在空中的衣服。灰尘在空气中四下弥漫,在阳光下散发着微微的光,很温和的光芒。母亲就站在那些浮尘之中,眯着眼睛,脸上带点恬淡的神情——生活是令人满意的。父亲不时地从她身边经过,穿着大汗衫和大短,抱着一捆一捆有些受了的画,铺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晾晒。

  秧秧站在葡萄架下的水泥桌子上,扯一个笛子从阁楼上掉下去的小风车。笛子站在桌旁,巴巴地看着,只再高一点,就能把那彩的小风车给扒拉下来了。

  “秧秧!带着笛子一边儿玩去,这里灰大!”母亲一边掸着衣服上的灰,一边说。

  母亲的快乐不太掩饰,因为一切都很好,一切都让人满意——

  家是一排有几十年了的老房子,红砖的,房间非常宽敞,经过改良,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这在当时是难得但又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新家是那排房子的最前面一套,前任主人把很大的一块空地用砖围了起来,围成了一个大的院子。而那个院子现在已经是园花香了。

  院子里种了花,玫瑰、月季、栀子花、兰花,还有一株大的葡萄藤,上面已经结了还没有成的葡萄,勾起了笛子和秧秧许多的期待。

  房间很大,并且有好几间,客厅、两间卧室、一间大的画室,再就是厨房和卫生间。

  秧秧喜欢沿着客厅角落里斑驳的木楼梯上到阁楼去,那里被母亲用来做储存室,上面已经放了许多舍不得扔又没有用的东西。

  秧秧想要住上来,因为这里很独立,是可以有秘密的。秧秧神秘地对笛子说。

  但母亲不答应,说还是住楼下好。

  秧秧就说:“我和笛子一起,我们绝对按时睡觉!”

  笛子不愿意,觉得害怕。

  秧秧的这个愿望在几年以后,才得以实现。

  笛子松了一口气,那只彩的风车已经拿在了秧秧的手里。

  秧秧从桌上跳下来,拉了笛子去院子外面的空地上,远远地就看见外婆外公拎着一些蔬菜水果来了。

  外公外婆住的地方不远,十几站路,这几天一有空就会过来,帮自己的女儿女婿收拾还没有归整好的新家。

  离家多年的女儿终于回来了,女婿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年轻小伙子了,现在再看见金凡鹏时,老两口心里难免生出些许的尴尬之意——当年为了阻止自己的女儿离开这个城市,他们可是说过一些绝情的话。但女儿终究跟了那个英俊的小伙子走了,一走就是十年。而这十年时间,已经让他们的心变得更加的柔软,柔软到一看到门口站着的那两个小女孩,心里的疼爱就像洪水一样泛滥。

  “笛子!秧秧!”外婆远远地就伸出了自己的手,那张已经开始干瘪却依然白皙细腻的脸已经笑成了一朵菊花,灿烂得很。

  外婆身形有些佝偻,因为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还患有同样严重的风。夏天是外婆一年中身体最好的一个季节。

  外婆十分喜好整洁,不多的短发烫得一丝不苟,棉绸的衬衣领子上别着一朵清香的黄桷兰,夏天宽松的衣服上,永远飘着肥皂和阳光的香味。

  而外公朗朗的声音就这样一路洒了过来,快乐得很。

  外公是个健康的老头,声音洪亮,脸色带着孩童一样的红润。

  笛子还是认生的,就站在了那里,看着笑容面的两个老人。秧秧也那样站着,等到他们走近了,就用很克制的声音叫了声:“外公、外婆!”在还不熟悉的人面前,秧秧是矜持的。

  笛子没有张嘴,想张却没有张,只有手里举着的那个彩的风车,在不大的风里不时懒惰地旋转一下。

  笛子的脸已经被外婆的手抚摩了几下了,又转手摸了秧秧的头几下,手有些润,还有些糙。笛子站着没有动,只十分安静地看着在自己面前晃动着的两张笑容面的脸。秧秧拉了拉笛子的袖子,笛子咬了咬嘴,终于让堵在喉咙里的声音发了出来:“外公、外婆。”声音小小的,却惹来了高昂快乐的回答声。

  父亲母亲已经听着声音了出来,接了老人手里的东西,埋怨地说:“这么热的天,不叫出来,还出来,出来吧,还跑去菜市场买菜,真是劳碌命。”

  “秧秧,带好笛子,不要去别的地方,就在这里玩!”母亲说着,一群人就回到院子里,这些天他们还要忙许多的事,要把一个家完全地安置下来,得几天的时间呢。

  安静下来,秧秧就无聊地叹了口气,说:“这里没有我们那里好玩,什么都没有。”

  笛子点头表示同意。这里真的什么都没有,没有山,没有田地,没有这些,就没有了许多玩的节目,在这样全是房屋的地方,能有什么好玩的。

  这时小路上传来“咕噜咕噜”是声音,笛子和秧秧扭头看去,看到邻居三岁的小孩章一牧,神气活现地骑着一辆小自行车过来了,后面跟着他那干瘦的、行动敏捷的

  “快叫秧秧姐姐、笛子姐姐好!”章一牧的手里拿着一件章一牧刚刚下来的外套说。

  章一牧却是一副目不斜视不容侵犯的样子,藕节样的小腿蹬着自行车踏板“蹬!蹬!蹬!”地就过去了。他在不是很熟悉的人面前,是十分不合作的。秧秧却不能这样了,秧秧已经是大孩子,于是秧秧拿捏了腔调,软软地却也矜持地叫了声:“章好!”接着,又从秧秧的身后,传来更软和更羞怯的一声:“章好!”“好好好!真是乖呢!”章一牧的停了下来,伸手拍了拍笛子的脸,笛子站着,没有躲避,只抿着嘴看着眼前这个干瘦的老太太。

  章一牧的又把头扭向秧秧,问:“外公外婆来了?”

  “来了。”

  章一牧的就推开了院子的门,把个脑袋探进去,高声地说:“哟!还在收拾呢!”

  外婆了出来,拉着章一牧的手高声地说笑。

  秧秧看了笛子一眼,笛子心领神会,扯着秧秧的衣角——溜了。

  她们很快认识了这个学校,秧秧带着笛子,从贴了封条的窗户里钻进去,看教室里摆放的静物,看解剖教室里的石膏人体骨架。

  ——一个神秘的世界,因为觉得神秘,所以十分向往。

  秧秧还带着笛子发现了离学校不远的铁路。

  秧秧告诉笛子,她们就是沿着这道铁轨来这里的。

  秧秧拉着笛子的手——怕笛子不小心会被火车撞到(她以为,以她的力量就可以保护笛子了)。她们在铁路旁边摘了许多的金黄雏菊,抱了回去,在父亲用来写生的花瓶里。她还拉了笛子的手,到离铁轨不远处的长江大桥上,看桥下面的江水,看江上偶尔漂着的一条小小的打鱼船。

  秧秧会爬上水泥栏杆,坐在上面摇着腿,看远处。上面的风更大,视野似乎也更开阔。可是笛子不敢爬,也爬不上去,只不停地在下面紧张地呼唤:“秧秧,我们回去吧!”

  秧秧着桥头的风,故意让风把头发吹了,说:“再看一会儿。”

  笛子就扶着栏杆,从栏杆之间的空隙中看出去,然后抬头问:“真的更好看吗?”

  “那当然!”秧秧口气优越,因为她是笛子的领袖。

  笛子蹲了下去,还是透过栏杆之间的空隙,看下面淌的江水,一会儿又叫:“秧秧,我们回去了吧。”

  秧秧就窸窸窣窣地顺着栏杆滑下来,牵了笛子的手,往家的方向走去。

  学校操场在假期是空的,只有零星的人在这里散步,或是跑几圈。于是安静的操场就聚合了一群鸽子——不知从哪里来的。

  这是个新的惊喜发现,笛子在秧秧的带领下,轻了手脚,慢慢地靠近那大片的鸽群,手里慢慢撒着从家里带来的米粒,嘴里“咕咕咕咕”地轻声叫唤着。

  鸽群围了过来,啄食着地上的食物。笛子憋着气笑着,不敢惊了这些鸽子。秧秧也是那样笑着,试图要去抚摩一只快跳到她手上的鸽子,手伸过去,鸽子却飞了,便赶紧收回了那只手,只把食物摊在另一只手心里,眼巴巴地看着那些跳跃的鸽子。

  天气热得很,热烘烘地从地里升腾起那样热的、带着泥和草的气息。对这些,秧秧和笛子都浑然不觉,只一味地沉溺着,快乐得很。

  一阵“劈劈啪啪”的脚步声,还伴着一个孩童兴奋的尖叫,鸽群惊慌地腾空飞起,呼啦啦飞散了。

  秧秧懊恼地抬头,看见章一牧正尖笑着蹒跚地跑过鸽群,很快乐地向她们跑来。几天的时间,已经让章一牧认为,秧秧和笛子是他可亲的姐姐。

  “他。”笛子把手里的米粒撒完了,轻声说。

  “真讨厌!”秧秧对这个贸然闯入的破坏者心怀不

  小孩蹒跚着过来,脸上还保持着那样开心的样子,说:“秧秧姐姐!笛子姐姐!和我玩!”

  秧秧冷眼看着面前的小孩,这个三岁大的孩子长得圆乎乎的可爱,最让人觉得惊奇的地方是,他的耳朵旁边有个小的。秧秧抬眼一看,章一牧的保姆还在十几米之外,便带了点笑容说:“章一牧,怎么长了个小耳朵呢?”说了就笑。

  章一牧一听这话就把笑容收了,嘴撇了撇,却并没有哭。

  笛子是喜欢他的,就拉了他的手,却被他一下甩开了,狠狠地瞪了秧秧两眼就跑到保姆身边,拉着保姆要离开。那半天,他没有去找她们玩,却在以后的时间里,天天去秧秧家里,来了就要笛子和他一起,拉着秧秧讲故事。

  秧秧把两个小不点儿带到阁楼去,躲在那里,读安徒生的童话,或是讲一些听来的吓人的鬼故事,再或者摘了院子里的指甲花,给三个人都染上红指甲。

  而章一牧开始抱着幻想,希望自己是个玫瑰花,长出了一对透明的翅膀,能在天黑了以后,到玫瑰花的花朵里那布置得很漂亮的玫瑰花房睡觉。

  笛子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章一牧实在太胖了,也实在太重了,玫瑰花不可能承担得了那么庞大的身体。这就变成了章一牧那个暑假的遗憾。

  章一牧的和保姆也不得已地经常过来找章一牧,或者干脆就把饭端过来喂章一牧。偶尔章一牧会失踪,但都能从笛子家的阁楼里把他找出来,他一定是和笛子一起,在一个隐秘的角落里睡着了。

  但是,那个暑假以后的第一个寒假,失踪的章一牧没有在阁楼里找到。附近的几家人同心协力地找了几天,一无所获。

  那是笛子童年记忆中最令人惊怖的事件——大事!

  秧秧有许多小孩被抓去后遭受待的故事,恐怖得很,恐怖得令笛子号啕大哭,然后像父亲是个法官似的,拉着父亲的衣服,使劲地叫:“秧秧说!秧秧就是说的!章一牧没有被绑在树上被掏了心!”

  那时父亲就抱了笛子,让她伏在他的肩头,轻轻地拍着,说:“秧秧说的,秧秧就是说的,章一牧只是不见了而已,他会在别人家里生活的,别人家里的人对他也会很好的。”并且,父亲不允许秧秧再对笛子说那样的话。

  秧秧不屑地撇撇嘴,小声地说:“胆小鬼!”

  那时父母也加紧了对笛子和秧秧的看管,她们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能去铁道边摘花,也没去江边看就这样着的江水。

  秧秧就拉着笛子很神秘地说:“其实章一牧是丢不了的,他有标志,他的耳朵旁边长了小耳朵,不管走到哪里,他父母都能认出他来。笛子,你也是的,因为你的这颗痣,这是颗泪痣,你爱哭,而且不管你走到哪里,变成什么样了,看到这颗痣,爸爸妈妈还有我,就知道这是你呢!”

  笛子就看镜子里秧秧指着的那点小小的浅褐的颜色,心里有了一些坚决的安全感。

  但没有太久的时间,那件事就淡了。笛子和秧秧,依旧像往常一样生活着。

  一个大事件很快被时间冲淡,那是一个善于忘记的年龄。

目录
返回顶部